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调控

时间:2022-10-26 03:21:21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调控

摘要:情感是人身体机能充分兴奋的结果,这样的结果对歌唱技巧和艺术美感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情感因素是声乐教学的动力,控制好教学中的情感状态,充分运用身体的有机能动,对在声乐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调控;歌唱技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引为反映,它即有信号的功能,又有调节人的精神活动的动力功能。它能积极地影响到人的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发展,积极而善良的情感能激发歌唱者感知的积极性,增强想象和思维的能动性。歌唱艺术是最富心灵性,表现展示自己的艺术,情感则是它的内容和本质。情感这种心理现象在歌唱和技巧训练中往往起着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比如歌唱情绪低落,状态就差,歌唱无激情、声音无活力、音色、音量、音高没有色彩,困难。情感与声乐技巧训练及声乐艺术的表现密切相关,因为一切歌唱活动都是依靠人的大脑和各发声器官协同配合来进行艺术创造。这种艺术创造提现在教学的双方,教与学双方都是处在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声乐训练靠大量的心理活动来实现,生理因素也受心理活动影响和制约。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因素很多,教师能否调控好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解决声乐技巧的动力

在声乐教学中,情感的调控对解决声音技巧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声乐艺术学科的特点处处充满矛盾,学生是在矛盾中不断出现、解决中渡过,使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和完善。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更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歌唱者对自己的歌唱器官看不见又摸不着,只能靠听觉、视觉、感觉对教师的示范、讲解进行感受、比较,都是以感知为基础,以大脑的意识探若为手段。通过思维对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形成对声音状态的理解,不段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和获得歌唱经验,达到直接掌握歌唱的技巧。教师若能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发声的音和细微变化,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注意自己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就能调动起学生旺盛的歌唱欲望和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教师应该用科学性来实现课堂的生动性,从而带动学生的主动性。

声乐教学中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获得好的歌唱状态基础,比如声乐教学中常出现有的学生为追求某种声音效果找“高”位置而脱离自然状态,发声位置不够高,咬字无力。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就要用富有情感的语气启发学生,进入朗诵、引导学生,这样可收到好的效果。朗诵本身就是艺术的语言。《乐记》中讲:“歌之为言之,长言之也”,歌曲的创作与表现都是人们生活中情感语言的演变、夸张和提炼,而是善的朗诵更是发声技巧,语言技巧及情感表现的最好体现。作为声乐技能的训练可借助朗诵的感觉,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强调带上感情,并带上良好的呼吸支持,将语言位置提高,加强语气、语调以及咬吐字的积极状态,将朗诵时的生理感觉再现于歌唱状态之中。

声乐教学成功者往往是教师善教与学生善学的互动,学生的感知状态,情感状态及个性特征都是支配着学生的生理感觉,也是控制着他的歌唱行为和技能的发挥。

二、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解决声乐技巧的动力

歌唱是一门技巧性积极强的学科,但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歌唱激情。教师的教学要富有情感性,把学生带到情感的世界里。声乐教学中教师选择的练声曲。是教师训练声音的手段。也是声乐表演的准备和发声的基础。教师会根据学生不同状态选择不同的练声曲,主要注重于技术上的考虑,这样的训练比较枯燥而单调。教师在巧妙地组合和设计练声曲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效果,既要做到循序渐进,也应考虑到该练习能否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情感状态。例如在音阶上下转换和跑动要富有流动感,应该将连贯性与跳动性结合,把学生从枯燥、单调的技术训练中解脱出来。特别注意课堂练习的状态,要求学生感觉到每个乐句,各个母音的流动都有潜台词,将连贯性乐句唱得舒展而自如,跳跃性乐句要唱得华丽而富有活力。教师把练声曲看作是技术训练、音乐感觉、音乐表现力训练的综合体,要求学生在练声中养成细心的感觉,分析作品的良好习惯。从技能上升到有意识的歌需要,从而形成对音乐作品感觉的完整概念,为今后驾驳难度较大的作品创造条件。因此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增强教学艺术性,学生的心灵会得到陶冶,能使其认识到美好的歌唱是技巧与情感完美结合,是人内在情感激发的结果,使学生逐渐养成发声必有情的习惯。

声乐教学的情感调控无疑还体现在对歌曲的艺术表现与情感内涵上。声乐教学本身就是生动、鲜活、充满想象力的教学。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要营造生动而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学生对感情所感知的美有深刻体验时,才会对作品的艺术美产生热爱。在具体作品中,教师若能运用富有情感的想象分析歌曲旋律与歌词,并用艺术的朗诵语言准确而生动地朗读,就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学生通过联想作品中的意境,会身临其境,将歌曲的音乐形象与歌曲文学形象构成一幅生动的“音画”会激发起学生创造好作品的欲望,强烈的创造欲望会激发对声乐技巧的完美追求。在不段追求艺术完美的同时,良好的发声技巧和声音状态会得到巩固和稳定。作为艺术二度创造的歌唱者若没有强烈的情感欲望和处于激动不已的情感状态便不能进入到创作状态之中,没有真正的情感渗透与作品心灵相通,就不能真正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作为审美对象的声乐艺术本位上就是人类情感的需要和表现。“乐者,音之所产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记》”人心感于物而动,声则动于心而发。声乐教学的情感表现为教师教学的知情统一,要善于利用非理智因素促进教学,寓情于理、情理交融,才能以情动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的发展,使教学充满情感魅力。对情感的理解从生理感官的感受上升到心理层次的完全接受,逐渐形成深刻的持久的审美体验和完善能力。情感在声乐教学中充当着极为特殊的核心作用。

三、不断的艺术实践是完善情感表现能力的基础

声乐是实践极强的学科,歌唱技巧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无数次实践锻炼而得巩固,是美的歌唱应是正确的发声方法长期培养和不断的艺术实践的总结,积累的结果。教师在注意课堂训练的同时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机会,声乐教学实践活动有上观摩课、音乐会、参加演出,多参加舞台实践,学生会把平时课堂接受的感性认识通过舞台实践加以检验,并得以巩固,逐渐上升为自身切实的感受的理性认识。把歌唱技巧与歌唱放一起来,把教学中的所见所闻转变为心中所想,心中想唱,逐渐成为能用审美之心感物审美之耳赏物,审美之眼观物,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

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学生会将歌唱的情感活动与其他心里因素形成联系,并在以后的情境中重要体验,对培养学生深厚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大有益处。艺术实践是学生歌唱能力发展的决定条件,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歌唱才能也需要在无数次实践中去求得形成和发展。声乐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扩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从中体会知识的实践意义,能极大地满足其求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深厚的学习兴趣。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尽快掌握歌唱技巧,完善审美创造力。教学内容丰富而复杂,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则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若善于把握学生内心的各样情感因素,将它转换成精神动力,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心境中真正领会,掌握歌唱技能,定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对情感的调控就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位置的重要条件。

上一篇:天使的微笑(音诗画)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中高中歌唱模块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