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的情绪调控

时间:2022-09-01 11:40:59

声乐演唱中的情绪调控

摘要:声乐艺术是一门感性的艺术学科,是在作曲家一度创作基础上的再创造活动,情绪作为人们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声乐学习和演唱的实践。因此在声乐演唱中的情绪调控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声乐;情绪;调控

一、情绪与声乐艺术的关系

情绪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并亲身体验着的一种心理活动,它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满足,又使人不可避免地遭受苦恼和折磨。人类的音乐心理需要从情绪开始。歌唱的情绪与情感是深入理解歌曲思想内容后产生的。在歌唱中情绪和情感是声音的依据,声音是内心情绪和情感的表现。其实,情绪与情感同属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代表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则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二者均可发生在社会性反应之中。

情绪与声乐艺术的关系极其密切,不但体现在演唱者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而且在艺术作品中也总是依样式,依体裁的不同而散发,表现出或单纯或丰富的情绪,感染着观众们的心。情绪在主观感受、表情行为和生理反应等反面都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会使人的身心处在最佳的活动状态,从而使人提高活动效率。而一定的情绪紧张度也有利于活动效率的提高,人在过于紧张或过于松弛的状态下对活动效率有不利的影响。

二、情绪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当我们在进行演唱时,心理作用不可避免地与生理活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所以人声的产生不仅要具备生理器官的创造条件,而且要受心理机能的支配,歌唱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适应、心理表现等的控制。情绪是歌唱演员对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泉,是声音的灵魂和生命。

1.发挥情绪的积极功能促进最佳生理状态的发挥

首先,它能使发声器官积极配合运作。歌唱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演唱者的感觉体验过程,它是建立于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当人其肌肉活动处于兴奋状态,易使面部共鸣腔体充分打开,并与其他声音共鸣腔体协调统一好状态。兴奋的情绪会使人较容易的找到形成利于歌唱的“打哈欠”状,准确捕捉到“打开喉咙”的感觉,能使喉头下降和软胯兴奋抬起。有一个好的情绪可以间接地帮助我们把握发声状态。这样既可以达到我们拓展音域,适应演唱作品的要求,又可以美化音色,保持作品的各种色彩风格。

其次,对呼吸流畅、气息的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气息对声乐演唱来说,它的重要性是人人皆知的,从表面上看,它和腹肌,肩,背等都有关系,而在这些外在的表象背后主要是心理调控。古人说:“有情气畅声则顺,无情气短声则单。”一句一换气是歌唱的基本规律,但未免过于死板。而随着情绪的变化打破这一常规,往往能获得独特的神韵[1]。

再次,对调动共鸣腔体的效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情绪表达的恰如其分可以帮助我们适度的调整共鸣腔体。根据歌曲的内容意境、风格特点的需求,气息既可以比较深入通畅,穿鼻而过,保持歌唱的高位置;又可以在音色较统一的前提下,将位置与共鸣点稍稍放低。情绪可以使共鸣腔根据歌唱的所需扩大或缩小,变化音色,使唱腔或圆润流畅,或甜美悠扬,或凄美缠绵,使声音色彩随着感彩的变化而变化。

最后,在吐字上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顿挫连断等语势,语调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拿到一部作品,当我们理解了其歌词内容所表达的意思时,在头脑中已形成了大致上的声乐语言的情感线可以帮助我们做到有感而发,含情而唱。使字与情,声结合起来,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例如在情绪和情感内在、深情及抒情的句子中,吐字力度和速度适中,字与字的连结密切圆滑;在情绪激动又外在的句子中,吐字速度快有弹力,抑扬顿挫,双唇音字爆喷果断;在情绪激烈悲痛欲绝的句子中,吐字时的生母摩擦力增强并延长,突出情绪字,使字意浓烈;在碰到“花儿”“鸟儿”“鱼儿”等儿化音时,一般是表达纯真美好的情绪,吐字柔软、欢快、短促、轻巧。

2.良好的情绪能够激发内心情感的充分表现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情绪是首要的,它往往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绪作用于人脑会逐渐产生情感,情感是以情绪作为基础的。所以演员在一上场,就必须最快的找到相应的情绪状态,为情感的表现做好量的积累。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将主体的这种最佳情绪状态迅速与客体完美地结合起来,将情绪转化成歌曲内容中的情感元素,表现整个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

任何情绪都有不同的强度。在艺术表现中,当主体产生一种爆发性的、强烈而短暂的冲动时,情绪处于高强度的状态时,这就是激情。而当主体情绪比较微弱、平和,却又比较持久,并带有渲染性时,可以说是处在一种心境中。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灵感,都是在情感的冲动下产生的,只是强度有所不同。要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就必须以情感人。激情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调动个体的巨大潜能,是歌唱演员对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泉。

3.情绪是引起演唱主体与观众共鸣的重要促成因素

“情”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是歌唱能够感染人的根源所在。好的歌唱所包含的不应该只是声音的能力和效果,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其本质内涵就是要交流情感,通过艺术表现将作品与观众联系起来,用最美的声音勾画出一幅声乐图画,向观众们传递最深刻的情绪体验。如果演唱者本身都没有将自己与作品联系起来,声音再好都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正如Horario Bonar诗中所写的:“你若欲感动他人,情感必须漫过心弦,只有充实的内心,才能吐出丰富的语言。”[2]所以作为演唱者,一定要找到与作品相对应的情绪体验,不能脱离作品产生情绪错位,之后再借情绪的动力功能演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歌声是充满真实的内心的声音,成为了感动观众的必备条件。

歌唱表演艺术是为观众服务的艺术,是为了满足观众听觉、的情感体验传给他人,视觉审美的需求,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的目的我们能够把所表现的艺术中并影响或使他们接受,是艺术表现的价值体现。

演唱者的情绪是他和观众建立联系、产生共鸣的重要桥梁。当歌唱情绪的表现带给观众真实的审美感受时,他们才能够在艺术欣赏中受到作品的感染,他们的情绪才可能被完全地唤起,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生“直接联想”,即由作品中人的遭遇、情绪引发了自身对过去某种经历的联想。

三、情绪的合理调控

1.演唱者要充分融入情境之中

作为词曲作者,都会在他的作品中反应一种特定的情思意念或思想情绪。歌唱者要充分的把歌曲中组含的感情表现出来,除了领会歌曲的意境和情感外,还要进入歌曲的角色,以歌中之人的身份演唱,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演唱者触动听众心灵的程度和激发听众潜在的具体情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唱者在演绎作品时情绪表达的把握是否充分和恰到好处,演唱者充分且恰到好处的情绪表达则能够贴切地反映出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一个优秀的歌唱演员在演唱之前都会努力使自己进入音乐作品的情景之中,使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作品的情绪情感融为一体。然而由于不同的情绪具有不同的内心体验,而不同年龄,气质,性格的人对于表情会有不同的抑制,因此如何描绘所表现的人物是我们演唱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情绪的运用是以动情为初衷,动人为目的,一定要恰到好处,使歌曲不再是一个个音符,一个个字,而是一幅幅画面展现在他们面前,使他们的思想随着歌者的情感变化而变化[3]。一位能合理运用情感来左右歌曲的音律变化的歌者,他不仅仅是一位演员,他还是一位能用歌曲讲故事的人。而只顾一味感性的运用情绪,不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就会让人感觉到过于浮躁甚至造作。可以说只有用恰当的形式,恰当的情绪表达表现音乐作品,才能成为真正的演唱艺术。

2.把握好情绪表现的度

歌唱是情感艺术,是通过声音来表现的,具体地说,是通过旋律、速度、节奏、音色、力度等要素直接表达情感。但有时情绪的外显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实现感染观众的一个有力手段,关键是把握好分寸。就像时装模特在表演时被要求不能有过多的面部表情,但必须有完美的舞台仪态是一个道理。这就是说:歌唱演员的任务不是娱乐,而是艺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不仅是在观众身上造成一种预想的情感反应,而是凭借一整套的表现手段,或通过半属口语半属手势的语言去探测自己的情感,同时允许观众也目击这种发现,从而使他们在自己身上也做到同样的发现。所以,歌唱演员不是为了暴露内心情感而流出悲伤的眼泪,他的任务是通过内心情感的艺术表现,而达到使观众悲伤,使观众流泪。我们同样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演员流泪让观众感动和演员通过音乐的表演使观众流泪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因为后者才是一个艺术家所应追求的目标,才是完成音乐独有魅力的唯一手段,也只有这样才会使观众在演出过程中始终不断地关注演员的艺术表现[4]。如果歌唱演员一味地追求情绪的渲染,过多地展示由情感而引发的外部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外在的东西,就会使演员沉醉在与音乐作品整体风格不符的单一情感之中,延误作品内在含义及整体思维的全面表达。在声乐演唱中,演员必须时时刻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唱什么,怎样唱,以及如何正确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等。由此可见,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反应具有极大的能动性。而如果过分地强调情绪的外显性,就会抹杀人的意识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演员在演唱中必须做到喜而不狂、怒而不暴、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也就是说演员的喜、怒、哀、乐放在心里、声音里,通过音乐的本质要素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传达给听众才会真正发挥声乐艺术的魅力。

3.紧张情绪的心理调控

情绪的调节是为了使个体在情绪唤醒情境中,保持功能上的适应状态,使情感表达处在可忍耐,且具有灵活变动的范围之内。那么,要调节紧张这一情绪,首先要在意识上清楚地认识到情绪调控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许多研究证明,情绪调控与高强度的生理唤醒相关联。首先,从情绪调控的产生来看。Underwood认为,情绪调控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其中许多活动产生于意识水平之上,即个体必须知道自己所要调节的到底是什么[5]。而这种意识的产生,取决于个体是否处于高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或体验到强烈的情绪。换句话说,当个体处于高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时,他才可能产生情绪调控的意识与活动。其次,从情绪调控的结果来看。许多研究证实,有效情绪调控的一个通常的自然结果,就是使有机体处于低唤醒状态、亦即从胜利的意义上来说,情绪调控可以看作是一个使有机体从激动状态回归平静状态的体内平衡过程。

在上台前,个体必须首先清楚意识到,自身已经处于紧张情绪诱发的情境中,需要进行情境反应调节,应随时检查自己是否双手紧握,是否肩膀耸起等,密切关注紧张信号,然后才可能有较强的意识来进行专注的放松诱导,在舞台实践之前时,除了服装等硬件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自我情绪调控。要积极地鼓舞自己的士气,勇敢地投入才会增大演出成功的可能性,建立成功和获胜的信心是克服紧张情绪的先决条件。减小演唱失误的严重性,强制性地在心理上忽视观众的反应,暂时自欺,保持自己的自尊心和人格不受损害。针对声乐学习者不同的情况要从平时就训练改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胆小的学生,可以多在众人面前唱,课堂上可采取对其他学生听课的形式,还可定期举行集体汇报,逐步提高胆量,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尽可能减少因场地不适带来的听觉差异等不利因素;同时应该明白,在舞台上能发挥百分之七八十就属于正常,只要多上台锻炼,摆正心态,把教学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克服紧张的心理障碍,减少环境和场合对演唱水平的影响,真正做到“以情带声”。

四、结束语

声乐学习者在平时训练以及舞台艺术实践中,应该始终如一的保持情绪,以便总体的声乐学习能够有平衡、稳定、积极心理状态。声乐学习者要正确利用自身的热忱、直觉、灵感等情绪特质,变不利为有利,不断激发自身内在的潜质,避免自己陷入情绪的泥淖,陷入僵化停滞的境地。

参考文献:

[1]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3,P97

[2]徐行效著.《声乐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P127

[3]冯玉宗.《心理因素对声乐学习的影响》,《艺术教育》

2008年第4期,P35

[4]吕利.《歌唱中的心理状态分析》,《剧作家》2008年第

6期,P42

[5]周基蓉.《浅谈歌唱中情感的运用》,《南方论刊》2008

年第2期,P28

上一篇:古老的剧种 时代的气息 下一篇:浅析由山东民歌改编钢琴曲的创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