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教法研究

时间:2022-10-26 01:20:07

高职教学教法研究

摘 要:课题审视了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的特征,以工程制图课程为实践背景,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进行职业教育教法与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实施“项目教学法”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高职;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

1 高职学生的特点

1.1 学习成绩落后的阴影

高职的学生普遍在中学时期没有打好基础,高考中取得的成绩不理想,多少都存在一些自卑的心理,从而也多少带来了一些消极的情绪。由于高职院校强调的是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他们参与公共场合活动能力。但是,当他们一旦受到挫折又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容易自我否定。

1.2 容易丧失学习信心

高职学生普遍对于和职业发展方向有关的课程比较关注,但是由于基础较差,以及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对于付出时间和精力学习的课程,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往往容易丧失信心。

1.3 普遍自制能力比较差,容易盲从

由于高职的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在中学时期有些就有不良的习惯,是非观念尚未建立,容易盲从。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为了寻找精神寄托,容易被一些不良的思想干扰。

1.4 渴望得到认可、鼓励和赞赏

很多学生到了大学阶段,都渴望获得认可,希望认识新朋友,也希望有机会可以和老师多沟通。其实,高职的学生都希望得到家里、学校、同学和朋友的理解、鼓励和赞赏,这就要求家长、老师、同学和朋友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开导。不同的态度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能毁了一个人。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他们“知不足然后知进步”。《礼记・学记》中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也就是说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疏忽,不认识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教师必须分析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找出不学习之后,再对症下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

2 开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教学活动

2.1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2.1.1 在导入新的课程内容后,在课堂上马上结合案例提出问题,要求按小组(至少两组)派出代表陈述案情讨论结果。在课程刚开始阶段,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习的气氛。另外也使得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并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通过这个教学的环节,可以进一步反馈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消化的程度,对于普遍存在的误解和盲点进行纠正,帮助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2.1.2 在章节结束后给学生提前布置综合案例题,课下讨论,课中发言。《礼记・学记》中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也就是说: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以室内设计这门课程中的居住空间设计部分为例,该课程共有七小节的内容。当章节结束,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际的空间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有理论做指导,这一过程,学生不但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学习案例设计中先进的设计理念,完善自己的设计。

2.2 “实践教学法”的实施

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强化教学效果。当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高职的学生要有更多校企合作的机会,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获得真知,成为一出校就现实可用的专业人才,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

3 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采用“比较法”教学

教学的方法是配合教学内容的,为教学内容服务的。除了“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还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采用“比较法”。当然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比如说室内设计这门课中客厅的设计,不同的设计风格所表现的空间效果事不同的,可以让学生采取不同的设计风格对空间进行设计比较,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这和我国古代的治学思想完全相同“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意思是“古时候的学者,能够分析比较事物的异同之处,汇整成一类,譬如:鼓的声音并不相当于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但是五音演奏,没有鼓的调和就显得不和谐。水的颜色并不相当于五色当中的任何一种,然而五色的配合,没有水为之调和就无法鲜明。”所谓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结束语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无非体现这样的思想:“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也就是说,“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然后方能因材施教。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高职学生更现实的目标是面向社会,可以直接就业;高职是一种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对于他们来说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他们决非要做研究型的人才,所以教学方法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要从机械地“满堂灌”到灵活地“动手学”;要把沉闷的课堂变成兴趣的乐土。当然高职教育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如何将高职学生培养成实用性人才,一方面适应市场需求,一方面引导市场需求,都将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刘晓明.论职业教育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5,(20).

[2]马慧敏.职业文摘,2015.

[3]辛会.职业教师的思考问题[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教学方法研究[J].职业教育,2015.

上一篇:浅论火灾痕迹物证分析和提取 下一篇:膨胀止水条在地下结构混凝土施工缝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