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时间:2022-10-26 01:03:36

在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数学教学模式。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归纳等过程去理解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落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或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引导,开阔学生的思维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一、注重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就可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理解几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动手操作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所以,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发展空间。切记不要让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去操作,必须是有探索性、有价值的问题,但操作也不要太多,一定要是适量。学生的直观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水平向抽象水平转化,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二、注重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概念时,学生可以出示图片、字母、汉字等,在探索中明确这个图形具有的特性,从而得出“轴对称”的概念。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等过程,从而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注重合作交流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进行改革,把课堂教学改变为有利于学生参与和交流的模式。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通过在小组中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学生在乐中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小组中要明确合作目标的意义,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担负着责任,才能使合作圆满完成。

四、注重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发展潜能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这些学生,多鼓励他们思考问题的多样化,使它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他们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习较弱的学生适当提示,让他们也能做出正确的答案,给自己一个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不能死记现成的结论,而应当积极参与活动,得出结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不但要形成熟练的运算技能,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所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到活动之中,激发思维与创造的精神。

五、注重练习题的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练习题的设计也至关重要。不但要考虑题型,还要考虑练习的形式,练习的具体内容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很重要的,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初看图形无法求它的面积,因为它的任何一边也不在坐标轴上,并且是不规则图形,可仔细再看,就会发现利用割法或补法,利用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求出它的面积。由于割法和补发都不是唯一的一种方法,所以多种解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抓住有利时机,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姜艳秋(1975-),吉林大安人,吉林省大安市叉干镇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上一篇:物理课堂上的别样风景 下一篇: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参与“教”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