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培养良好的感觉

时间:2022-10-26 12:34:37

语文课堂应培养良好的感觉

摘 要:我国教育事业对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提升高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如何保障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高中教学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教师的带领下应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培养良好的感觉,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课堂进行研究,探讨培养良好感觉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 良好感觉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72-01

我国高中语文课堂因其处在升学的特殊时期,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力,为此通过语文教学课堂提升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动性,主要以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感觉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项感觉的培养。

1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我国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古诗、散文、名著节选、文言文等知识点的学习,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通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生的兴趣感觉,是保障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成为语文课堂中的重点问题,例如:教师在进行《再别康桥》教学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感觉,首先简单介绍再别康桥与作者徐志摩的背景,徐志摩是三次光临伦敦剑桥大学时,创作的《再别康桥》,此诗传递着诗人淡淡的离别思绪,当前的康桥曾给予作者众多美好的时光,在康桥诗人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邂逅了那美丽的女子,通过简介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为学生播放《再别康桥》的诗朗诵,情感是可以在朗诵中表达出来的,而高中生对朗诵传递的情感也是非常容易接受的,因为朗诵是以动态的方式将诗歌中的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让学生面对白纸黑字的课本;最后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将《再别康桥》诗歌中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轻松的结束一堂语文课;例如教师在讲解《滕王阁序》时,要以滕王阁的宏伟壮观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出发点,滕王阁与当时的岳阳楼、黄鹤楼、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当时的滕王阁“上出重霄,下临无地”,气势如此磅礴,让学生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情景,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感觉。

2 培养学生语文课堂想象的能力

想象力是学生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感觉,缺乏想象力的语文课堂就像是课堂中失去了灵魂,即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再好,也无法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语文课堂中要培养学生想象的感觉,例如教师在阅读鉴赏模块讲解《荷塘月色》时,要着重对荷塘、月色的美景进行描述,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叶子、婀娜多姿的荷花,在月色的渲染下,显得格外迷人,作者在描绘荷花时,将其比喻成美人,其羞涩、动人的姿态是一幅独具美感的画面,微风袭来,促使画面呈现活灵活现的场景,多么美妙的月色,多么美妙的荷塘,在作者的妙笔下生出朵朵荷花,带动学生对荷塘月色的想象,促进学生萌生一种喜爱的感觉,而这种喜爱的感觉恰好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降低了散文学习的难度;例如教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首先要将红楼梦的大概意思为学生讲解一下,以便为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背景,其人物关系的复杂更是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想象感觉,如此才可在掌握名著学习的基础上,对语文学习产生感情,在黛玉初进贾府之时,正当贾府处于鼎盛时期,无处不在传递着一种贵族的气息,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定位成贾府中的人物,体会名著中对人物的细致处理,想象当时黛玉进贾府时,在贾府复杂关系的影响下,人物的所思所感,以此提高学生对名著章节学习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的感觉

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耐心倾听的感觉,不仅可以保障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学生耐心倾听的感觉也是想象感觉与兴趣感觉培养的基础,只有通过学生耐心的倾听,才可培养其内心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以及对语文知识的想象,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培养学生耐心倾听的感觉,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时,因其是一篇法国哲理性的文章,教师不能采用中国语文课堂的思想进行讲解,如此不仅降低了文章中的哲学性,更是让学生无法体会法国文章的内涵,法国哲学文章与中国文章是不同的,其是用普通的苇草比喻人类伟大的思想,在渺小与伟大的事物中确实存在相似的地方,用感叹和极其朴实的文字叙述了不平凡的思想,此类型课文的讲解,教师可利用文字性叙述为主,但是在叙述的过程中应穿较有吸引力的地方,以此保证学生处于有效倾听的状态,如可穿插作者帕斯卡尔在法国的社会地位、其写作的目的以及当时宗教的限制下法国社会的状态,使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法国当时的社会统治以及课文中传递的思想;教师在讲解屈原《离骚》时,首先将语文课堂定位在战国时期,为学生讲述当时的屈原正处于楚王昏庸统治以及小人猖狂把持朝政的时期,其不仅无奈,而且非常无助,自己被小人的谗言所害却无法为自己的清白解释,于是才有了“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思想,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当时我国古代社会如流水般的动荡,朝堂的更替葬送了多少爱国志士,即使屈原不甘心,也无法改变现实的命运,更无法改变社会的发展,只能以死明志,所以屈原才会在汩罗江怀石自杀,当教师在把《离骚》以及屈原任务生平详细描述后,在学生倾听感觉培养之际,在深入讲解《离骚》,会让学生在氛围中学习,在感受中倾听,将被动的课堂转化为知识主动的吸收,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4 结语

高中语文课堂知识的学习是比较特殊的,一方面其包含了文学的色彩;另一方面其着实存在部分枯燥的知识点需要记忆。我国高中生对语文学生的感觉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感觉,促进其学习兴趣的产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感觉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到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 焦红梅.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北京成人教育,2011(7).

[2] 罗晓明.打破尴尬塑造高中语文课堂魅力[J].当代教育论坛,2010(8).

[3] 李岚.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施[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4(2).

[4] 黄亚玲.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三个关系[J].现代技能开发,2000(4).

上一篇:政治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着力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