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让学生做主

时间:2022-09-20 09:19:28

语文课堂,让学生做主

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色生香,让学生真正做主呢?我的做法是:巧用“四步解疑”教学法,激趣语文课堂,让学习语文成为学生自觉自发的行为,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每天的渴望和需要。“四步解疑”教学法即:自学质疑、合作激疑、探究析疑和过关解疑。

第一步:自学质疑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我以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学”,最终实现学生的自学。在教师的教授之前,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先自学,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而好奇心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的内心有冲动,有要求,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就会一帆风顺,正所谓“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的主要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自学,把自己要掌握的知识进行筛选,简单的直接掌握,不能理解的,在课堂上大家群策群力。这样一来,既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学“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而且,学生在自学中,会把自己的疑惑带到课堂上,与大家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大大的增加。

第二步:合作激疑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从萧翁这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所以,在课堂上,要想打造高效课堂,要想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们学得更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结果,只有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达到“共赢”的目的。所谓合作,是指双方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所谓共赢,是指合作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共同获得利益。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要想把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分组是至关重要的。

大雁有一种合作的本能,它们飞行时都呈V型。这些雁飞行时定期变换领导者,因为为首的雁在前面开路,能帮助它两边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

科学家发现,雁以这种形式飞行,要比单独飞行多出百分之十二的距离。由此可见,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

由大雁飞翔的故事得到启发,在分组时,我一般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其中两名优生,两名中等生和两名后进生。让两名优生充当领头雁的角色,带领着其余的四名同学,在知识的天空里任意翱翔。而且,通过小组六个成员的分工合作,把繁杂的学习变得简单,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倍增,合作,就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产生1+1>2的效果。

第三步:探究析疑

当第二步“合作激疑”,在学生们有效合作中碰撞出智慧的结晶,但仍有一定的困惑时,教师的“点拨”作用就能够在这第三步中起到很好的“点石成金”的作用。 所谓“教师的点拨”,就是指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点”和“拨乱反正”。

在语文课堂中的教师“指点”不是一味的知识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的引导和指示,这时的学生们就像是在知识的大海里迷失的小船,而老师就是他们的灯塔,就是他们的航标。通过老师的“指点”,学生们才会有方向有目标。

而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有可能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就像小船偏离了正确的航道,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拨乱反正”,重新给学生正确的方向,从而往更高的知识高低进发。

在“点拨”时,一般采用问题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现代心理学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线。”所以,设计精当的问题,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点拨”的最佳途径。因为问题不但能引导学生,而且能及时的给学生指引方向。

第四步:过关解疑

“过关解疑”是“四步解疑法”的最后一步,主要由“总结与反思”和“当堂检测”两大部分组成。英国哲学家洛克在著作中,将“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称为“反思” 。可见,只有来自学生内心的震撼,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永恒的记忆和经验。 而大圣人孔子也曾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可见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每节课后,让学生进行深刻的反思,才会将本节课的得失经验运用到以后的课堂中,这样一来,就极大的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而“当堂检测”是考察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测,教师能及时的了解本堂课的漏洞所在,以便于及时的弥补。对学生而言,能及时的知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学生的成绩感和成功感,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才会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如果语文课堂能有效地实施“四步解疑”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鸟岛(第二课时) 下一篇:转角遇到No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