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让学生做主

时间:2022-10-14 06:33:04

语文课堂让学生做主

自实施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很多老师的上课方式依然是上课听老师讲,下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不需要自己提问题,不允许有不同于教参书的看法。按照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可能是有独立人格、有创造性的人才。真正的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改革,特别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点燃他们的心灵之火,满足他们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语文课堂,就要让学生做主。

一、课前预习的改革

传统的课前预习方式一般是教师布置学生查阅字典、词典,弄清字义、词义,扫清语言障碍,思考课后练习或老师事先拟好的预习题。这样的预习脱离不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按照别人的思路想问题的框架,压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的预习不是简单的扫清语言障碍,而是通过预习,形成自己对文章的一些看法,发现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甚至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包括写作背景、作者生平、评论文章等),然后对获取的各种信息内容进行整理、概括、比较、评价,或赞同别人的观点,或提出质疑,形成自己的看法,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

传统的学科教学,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传授者,学生的学习是被动接受型的。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讲授上就应该取消“包办”思想和“垄断”思想,在问题的解答上不是“包办”者而是“讨论”者和“协商”者。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风格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完全不是问题答案的讲解者,而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者。在课堂上,教师更多使用的是“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句子”、“生活中你是否有相同的感受”等语句;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通过发动同学来进行,甲同学讲完了请乙同学谈谈,乙同学讲完了请丙同学说说,最终形成人人参与讨论,个个踊跃发言的学习氛围。教师由传统的“主讲人”的角色转换成“主持人”的角色,通过“主持人”的组织,使学生这些“受采访调查的对象”把自己的意见看法表达出来。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室成为师生阅读体验、探究思考的交流平台,真正体现叶圣陶先生的“我意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论,即为改进教学之一道”的观点。

三、“标准答案”的突破

传统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实在太多:统一的教科书,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解读方式,统一的练习,统一的试题,统一的答案。一连串的“统一”怎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刚性力量,更使寻求“标准”、“统一”成为语文教学孜孜追求的目标。于是,美文被条分成一个个方块,诗歌被腰斩成一条条层板,应试作文更被指导成“新八股”。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要突破“标准模式”、“标准答案”的框框,不能将学生的思想限制于某些已成定论的所谓“标准答案”中,不能让学生死搬硬套教参书、课本的观点,在注意共性的同时,也注意个性差异。对学生的这些不同看法,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照搬教参书的评价给予否定,而应加以引导,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展开讨论。类似的现象还可以举行专门的讨论会或辩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是“放任自流”

强调学生自主,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不能片面认为只要有教师发表意见,就是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所谓学生自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学习责任的承担。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承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提供示范,或指点阅读资料,或引导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明他们所获得的结论的科学性,切忌“放任自流”。

2.不搞“标新立异”

文学鉴赏崇尚“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众多读者头脑中所再创造出来的“哈姆雷特”,尽管千差万别,但“哈姆雷特”终究还是“哈姆雷特”,决不能是别的什么。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也一样,一些得到了普遍接受的观点,特别是说理性强的文章,如果学生有异议,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相关资料,并通过适当的讨论以求统一。文学性、鉴赏性强的文章,则可以在学习、探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审美。鼓励创新,但不提倡标新立异,否定一切。

3.不能“一成不变”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并非一味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自己的读书所得,应把听、说、读、写兼顾起来,或朗读,或讲解,或默写,或评说,新课教学,复习归纳,作文讲评,试题设计,都可一试,力求形式多样,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变单一、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为学生创设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为新教材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广东省饶平县联饶中学)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下一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