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应用探讨

时间:2022-10-25 11:31:55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应用探讨

【摘要】能源短缺是世界上共同存在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本文从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应用坚持的原则入手,分析了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应用;高效节能

一、建筑电气节能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建筑电气节能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有三个:一是满足建筑物的基本功能的实用性原则;二是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的经济合理原则;三是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的技术先进原则。

二、照明应用中的节能措施

(1)选用高效节能的光源。一是选用时,应考虑灯具的配光,想方设法提高利用系统,二是办公室在选择高效节能的光源时,一般采用T5或T8稀士三基色荧光灯管。这是因为T5或T8灯管的光效和显色指数相对要高,能源损耗小、用汞量少,寿命较长,更加能够满足节能、环保的需要;三是走廊、门厅等场所,应把以往那种能源损耗较大的白炽灯换成高效节能的紧凑型荧光灯,以便更好地节约能源,降低损耗。(2)高效节能照明灯具的选用。一是按照光通量在上下空间分布的比例,一般灯具可以分成五种:间接型、半间接型、直接型、半直接型和全漫射型;二是灯具的结构一般应具有的特点是方便安装,易于维护和便于更换光源。高光效格栅灯具在有吊顶的办公场所应该优先选用,而在一般办公区,则一般选用直接式灯具;三是对灯具的配光应合理进选择,必须考虑实际场所的需要,同时要考虑灯具的能耗高低。(3)选择高效节能电器附件的方法。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和电子镇流器的选用。一是我们尽量选用性能优能耗低的光源用电附件,如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镇流器、电子变压器及电子触发器等;二是一般而言,电感式镇流器能耗比较低,自身能耗仅为光源的10%~15%。能耗更低的是电子镇流器,它的输出的特点是具有恒功率性;三是对于单端小功率荧光灯(功率不大于25W)和一体化节能灯,由于对它们的预热要求、异常保护功能和谐波要求等均比较低,在选用节能电器附件时,应选用电子镇流器;四是节能型电感镇流器一般比较适合25W~65W的直管荧光灯。单灯电容补偿的实行。灯具单灯补偿指的是:在把一个电容器与每套灯具并联来达到补偿的目的。气体放射灯、荧光灯功率因数都可以提高到0.9以上,这样既能使电路无功功率大大降低,又能使线损和电压损耗降到最低,同时由于降低了线路电流,还使导线的截面面积减少,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损耗和经济开支。

三、电气节能的方法

(1)千方百计利用天然光源。一是照明节能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如何千方百计把天然光源合理进行利用。在能越日渐紧缺和环保意识日渐增强的今天,在建筑物中如何尽可能地利用天然光源,以达到节约照明用电的目的,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二是天然光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点。在照明节能技术应用工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天然光源的优势,按照建筑物的采光标准和建筑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建筑物实际个性的采光方式,做到采光与照明充分结合;三是白天时,应尽量地利用天然光源,让建筑物内具备充足的光照条件。同时,室内经过阳光的照射,既能大大节约能源,又能提高室内温度,具有使建筑能耗降低的重要作用。(2)高效节能的照明控制设计。电气节能应用的主要方法有:导光管法、反射高窗、采光搁板和棱镜窗。高效照明控制设计与灯具、光源等一样,属于照明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照明节能实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表现现在以下点:一是能营造不同效果的光环境。通过对光环境控制来划分空间,在同一空间中,可以根据需要创造出不同效果的环境氛围,能够增强照明环境多元化的适应性和舒适性;二是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按照满足需要的原则,在这一基础上,使用者应该根据需要来开启照明灯具,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照明时间,控制照明数量和过高的光照度,切实做好照明的节能。作为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照明控制的重要性,并在设计中积极实施,尽量做好建筑电气的节能工作。(3)科学合理地利用太阳能。一方面,太阳能照明技术的开发利用,可节省资源,减少废气排放,减少对地球资源的使用和破坏,保护地球环境。另一方面,太阳能照明技术通常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入射的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提供给照明负荷。(4)建筑电气设备的节能。空调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冷冻水与冷却水系统的优化控制;二是冰蓄冷系统的优化控制,现行的冰蓄冷控制技术还很不成熟,冰蓄冷控制策略仍需作深入研究,尤其是在蓄冰装置优先方式下的融冰策略的研究;三是热交换系统温差与流量的优化控制;四是变风量系统等控制技术。给排水系统的优化控制。一是电动机。包括电动机的正确选型、调速方法、基于负载检测的台数控制;二是电梯。包括电梯的合理选型、停层计划及群控策略;三是电动门窗。包括门窗的节能控制、遮阳系统的自动控制等。

参考文献

[1]黄敏明,黄沙.民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探讨[J].低压电器.2009(2)

[2]刘锦华.电气设计的节能探索[J].甘肃科技.2009(22)

上一篇:高炉出铁口操作与维护技术探讨 下一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企业技术创新效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