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回族穆斯林婚俗初探

时间:2022-10-25 10:15:25

[摘要]回族婚礼作为一种回族民俗文化,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本文就新疆回族婚礼中的传统习俗作了简单分析,并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回族婚礼个案来探讨新疆回族婚俗在现代化中的变化与发展。

[关键词]穆斯林;婚俗;民俗变迁

[中图分类号]K8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0-0052-02

一、传统新疆回族穆斯林婚礼婚俗

在传统社会里,回族群众实行内婚制,一般只进不出,即回族穆斯林男子可以娶皈依伊斯兰教的其他民族的女子为妻,而回族穆斯林女子则不可以嫁给非穆斯林。在新中国成立后,联姻范围有所扩大,要求对方尊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即回族男女结婚时,都要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书,但民间的婚俗礼仪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在各族人民心中婚礼都是一件大事,回族尤其重视婚礼。回族父母把为儿女完婚叫“ 卸担儿”,认为这是儿女的终身大事,举行完了婚礼,也就了了一桩重大夙愿,父母也就可以松口气了。由于回族分布较广,同许多民族杂居在一起,婚礼的形式内容多种多样,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主要仪式有提亲、定亲、念“尼卡哈”、婚宴、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回族婚礼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仪式有说媒定亲、下聘礼、聘金、举行婚礼、证婚、摆设宴席、闹洞房等。尽管如此,回族传统婚礼在体现隆重、喜庆的气氛的同时仍奉行节俭的原则,这是回族婚礼中最传统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广大回民中都始终未改变,主要的婚礼仪式也都较完整地保留着。

(一)说媒定亲

回族有句俗语“一家女儿百家求”。当回族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有人上门提亲。通常情况下都是男方家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再请媒人去提亲。请媒人一般要两个以上,一个代表男方家,一个代表女方家。男方家的媒人提亲时,要带上回族传统的茶、冰糖、核桃仁、葡萄干等四色礼,并通报男方家的性名、家庭经济状况和教派等情况,有的还详细介绍男方家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手艺等,女方家长听后觉得大体合适,便给男方家媒人回话。然后,男女双方由媒人安排在集市或亲戚朋友家见面, 主要是看男女双方的相貌、人品。若双方无反对意见,就下聘礼定下百年之好。

在回族穆斯林中,婚姻的成立以相互爱慕为基础,尤其是现在受教育水平普遍升高,男女双方都有婚姻自择权。《古兰经》里规定:“当他们与人依礼而相互同意的时候,你们不要阻止她们嫁给她们的丈夫。这是用来规劝你们中确信真主和后世的人的。这对于你们是更有益的,是更纯洁的。”回族男女在选择婚姻时一般不主张以门第和贫富为条件,而注重男女双方的品德和才貌。在男女双方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配偶的前提下,通常是由男方托亲友或找媒人向女方家长“说合”。回族中有许多热心的老年人愿意担当媒人,并认为促成一件婚事就是做了一件善事。如果两人以前见过面,彼此又了解,并且早有爱慕之心,双方便通过媒人明确表个态,只需商定一个日子,一般都选在主麻日(星期五),女方正式到男家去“看家道”,“家道”主要是指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家教家风。如果双方满意,则可选择吉日定亲,称“道喜”。订婚场面一般很隆重,男方要带彩礼到女方家,女方也要回一定的彩礼,双方的这种礼节也被称为“定亲茶”。

(二)聘礼聘金

婚约确定以后,男方要纳合理的聘金和聘礼,回族称之为“麦哈尔”,聘礼包括布料、手表、家电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条件好的还要送饰品,如金手镯、金戒指和金耳环,俗称“三金”。聘金多少没有规定,但必须履行这一习俗。《古兰经》指出:“你们应当把妇女的聘仪,当做一份赠品,交给她们。如果她们心甘情愿地把一部分聘礼让给你们,那么,你们可以乐意地加以接受和享用。”[1]聘金交给女方后,即由女方支配,男方无权收回。这实际上是保护女方利益的一种经济措施,可以在经济上牵制男子,使其不能随意离婚,万一出现离婚的情况,女子在生活上也有所保障。

(三)婚礼

回族婚日大多数选在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阴历双日,地点一般在清真寺。笔者有幸参加了一位回族女同学的婚礼,婚礼是在乌鲁木齐大寨沟的一个清真寺里举行的。天刚亮男方家里部分成员及新郎官就驱车南疆去迎接新娘,这是因为当地伊斯兰婚俗规定,不管女方家里距男方家里有多远,女方必须从自己家里被迎接。回族婚俗中当接亲车到男方家门口时,男方亲友都要出来迎接,新郎要有姐夫带上跑步迎接,新娘由其兄或其舅抱入新房,送亲的宾客和迎亲的宾客都互道“色俩目”问好,然后入席喝茶。

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一习俗已变为当接亲车马上就到时,男方家里不管男女老少,还是亲戚朋友都在清真寺外就敲起了他们的民族鼓、跳起欢快的民族舞,以示欢迎,否则会令女方家里不高兴。婚礼主事人还要把公公婆婆的脸上图上红色,画的像京剧里的脸谱一般。婚车到了后,要停在距离清真寺有一段距离的地方,这时男方亲友才出来迎接,送亲的宾客和迎亲的宾客都互道“色俩目”问好。但新娘不下车,主事人拿上绳子,拴在新娘的轿车上,要公公婆婆拉喜车,一直拉到家门口或婚礼举行地。接着新郎把新娘子从车上抱下来,迎进清真寺。新娘和新郎的服饰都很现代,新娘穿的是白色婚礼服,新郎穿的是西服。到了清真寺,新郎和新娘用阿语向寺里的长辈问好,接着送亲和迎亲的宾客入席。

(四)证婚仪式

宗教证婚仪式,即念“尼卡哈”(证婚辞)。待客人都坐齐后,婚礼开始。有声望的阿訇坐一桌,到场的阿訇越多说明婚礼越隆重。新娘和新郎也要坐在那张桌子上,坐毕,阿訇们便开始念经,新郎和新娘也念。经念完,新郎和新娘对面而坐, 恭听阿訇诵读《古兰经》有关章节及讲解。然后阿訇先问新郎:“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新郎要回答道:“我愿意娶她为妻。”随后阿訇问新娘说:“你愿嫁给他为妻吗?”新娘也要回答道:“我愿意。”接着阿訇就当众大声宣布:“从今日起你俩结为夫妻, 和睦相处, 白头到老。”然后由家长予以训言, 告知教养成人之不易以及处世接物等事项,并分发红包,简短而庄重的证婚仪式便结束了。

(五)宴席

宴席开始,但没有酒,因为古兰经里禁止穆斯林饮酒,也不允许敬茶水,他们说在清真寺里真主最大,新郎新娘只能接受亲朋的良好祝愿,别的什么都不能做。席间新郎和新娘要从阿訇开始按长辈逐个问好,来表达新婚夫妇的贤惠和尊老爱幼。

二、回族穆斯林传统婚礼的现代化变化

从现代婚礼中我们发现回族穆斯林婚俗,既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又在传统习俗中迎合了现代的变化,比如说服饰的变化,现在新娘和新郎都不再是穿传统的服饰而是现代的婚礼服;新娘出嫁的乘具,过去新娘出嫁乘花轿或人力车,现在的新娘出嫁坐汽车。出行的交通工具。现代社会回族婚礼接新娘的车辆由男方负责。不仅要求车的数量,还追求车的档次,越是名牌车越显气派。即使新郎、新娘两家住的距离很近,新娘及其同行人仍然要坐着小车转上几条街再到新郎家,这也是烘托婚礼气氛的一种方式。此外,回族婚礼和以前相比还有其他方面变化:

(一)媒人作用的弱化

旧式婚姻大都由父母操办,男女婚姻当事人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时的媒人不仅仅起牵线搭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男女双方家庭的重要“参谋”,甚至可以左右男女双方家长的想法。现代社会的回族男女青年谈婚事,大部分是经人介绍或自由恋爱,媒人所起的作用已经纯粹是一种形式上的需要,婚姻的成与否完全由婚姻当事人以及双方家长决定。

(二)婚姻依法登记

结婚前由阿訇给结婚男女念“尼卡哈”(证婚辞) 是回族婚姻中一项重要内容。在穆斯林看来,此举关乎男女婚姻是否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现代社会中回族人确立婚姻关系又增加了一项新内容――婚前男女双方亲自去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婚姻登记。一旦通过婚姻登记并领取结婚证的男女,即确定了法律上的夫妻关系,他们的婚姻便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双方也互相有了权利与义务。一方面是传统的宗教规定,一方面是现代的法律,回族对二者兼而顾之。

三、结语

回族穆斯林婚俗中既保留了一些传统礼节和仪式,又融进了现代化的一些因素,充分体现了回族已经适应了现代社会的步伐和节奏,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既保留了传统的民族和宗教习俗,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变迁。

[参考文献]

[1]古兰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马盛德.西北地区回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民间婚俗舞蹈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1,(1).

[3]马健君.回族婚俗的传统与现代流变――以西安回族婚姻民俗文化为个案研究[J]. 回族研究,2001,(3).

上一篇:千里蹒跚索真词 下一篇:浅析宗教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