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时间:2022-10-25 06:56:42

农资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是农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它关系到农业增产和农民的增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我国农资企业目前虽然发展较快,但经营环境并不宽松,尤其是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

一、农资企业融资现状

农资产品常年生产、季节性消费的特点决定了农资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然而,由于先天性不足以及自身行业的特性,我国农资企业目前处于生产、流通资本严重匮乏的境况。对于农资企业,每一种融资渠道(利润留存;信贷资金;资本市场融资;政策性项目资金)在目前环境下均不能很好地满足其融资需求。

农资企业融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资企业底子薄、利润率偏低,单靠自身积累很难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第二,由于行业特性,农资企业融资还是主要依赖传统融资机构,特别是银行资金,很难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来获得资金,融资渠道较为狭窄。目前在主板市场,农药化肥领域的上市企业只有31家,而生物制药、机械、有色金属等行业的上市企业分别有128家、97家、52家,无论从整个行业的容量还是行业的规模型企业数量上看,农资行业的上市企业都偏少。大多数企业还是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第三,农资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企业即使能获得贷款,成本较高且期限较短;第四,获得国家和地方政策性项目资金要有申报审批的严格限制。

二、农资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农资企业自身缺陷 在农资行业,我们可以发现,传统农资企业在经营、资产、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一,企业负债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盈利水平低,自身财务指标不达标。许多农资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依旧保持着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高负债率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高,说明资本结构中所有者权益小,企业自身实力弱,过多依赖向银行借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农资企业基本上都是微利企业,而且资金周转周期较其他行业长。总体来说,农资企业受自身经营规模限制,各种经济效益指标,其他方面的竞争力包括企业形象、社会责任、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与银行授信体系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企业难以取得银行的信任而获得信贷支持。

其二,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企业抵押担保能力不强。由于其可抵押、可质押资产有限,在目前融资担保系统缺位的情况下,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在实际操作中,农资流通行业拥有的场地和城市商业用地相比,抵押价值相去甚远,其储备物资也多为生产资料,这是银行不愿意提供服务的主要原因。仓储资产对于大型国营农资流通企业尚有一定的可靠性,但相对更多民营企业来说,由于份额并不巨大,规模也有限,又没有产业政策,其获得贷款的几率就更低了。

其三,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建设方面,农资企业做得还不够。即使是本行业的龙头企业,与其他有些行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毕竟有些行业的企业从一开始就采取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而农资行业内的许多企业是从计划经济改制过来的。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较差、内部管理不规范、缺少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资企业取得金融支持的信誉和形象。

(二)金融机构方面因素 金融机构方面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其一,国家金融政策没有引导金融作为服务业,真正做到工业反哺农业――为农业产业融资。目前,银行更多的是把关注点放在城市工业化上,对农业领域,特别是农资行业了解程度不够。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主要是基础产业、基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因为对其放贷风险相对较小,安全可靠,利润丰厚。而农村经营商业并不是一个高利润的产业,而且其成本高,资金积压严重,管理上也很难控制,这无形中增加了还贷风险,银行债权的安全性较难保障,银行监察难度大,这些因素使银行相当谨慎。

其二,信息不对称使银行难以对农资企业融资。银行机构出于自身利益,必然要考虑信贷的收益、成本和风险等因素。一方面,由于我国央行准备金利率、同业存款利率偏高和利率浮动幅度又偏低,金融机构向农资企业发放零散贷款的利率收益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农资企业缺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及完整的企业信用记录系统,金融机构要支付较高信息费用、实施监督和保护债权费用,加大了金融机构向农资企业贷款的成本;此外,银行风险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日益强化,而相应的激励机制却未得到根本改善,使基层金融部门产生“恐贷”心理。

其三,各商业银行普遍实行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企业要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要通过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银行信贷普遍存在操作流程长、环节多,手续繁杂的问题,企业最终能获得贷款,成本代价也较高。目前企业融资成本一般包括:贷款利息,包括基本利息和浮动部分,浮动幅度一般在20%以上;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担保费用一般年费率在2-3%;风险保证金利息,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在放款时,以预留利息名义扣除部分贷款本金,企业实际得到的贷款只有本金的80%,以1年期贷款为例,实际支付的利息在9%左右,高出银行贷款率。

(三)直接融资渠道的障碍 农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证券融资的方式有直接上市、兼并收购等,但在证券市场上受到门槛较高,上市成本较高等一些条件的限制。有条件上市的企业主要还是技术产品成熟、具备一定规模、管理经验丰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目前来说,更多农资企业直接上市融资仍将会有一个过程。

除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外,能吸引的资金就是民间资本。民间信贷已经大量存在于农资行业,但目前并没有得到法律上的保护。民间资金市场不能健全发育,主要与整个社会目前的信用、环境有关。

三、农资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营造宽松的农资经营与融资政策环境 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政府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为农资企业经营及融资提供宽松的环境。国家政策积极扶持农资龙头企业,以促进国内农资企业向“大农资”形式发展,包括农化服务、多元化经营等。为了培育大型的集团,扶持商业网络,就特别需要在资金方面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其二,及早研究制定相关农村信贷服务法规和政策,解决农资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农村信贷服务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为农业产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才能真正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其三,设立农资企业发展基金。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农资企业发展基金,由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用于农资企业贷款,并且该比例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二)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创业板的开通,我国资本市场正面临一个大发展时期,目前是发展资本市场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也为农资企业上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相对于主板市场较高的要求,创业板对企业规模指标的要求明显要低,为那些规模不是很大但成长性很好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本平台。

(三)创新金融机构管理理念 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信贷管理的创新。银行与农资企业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商业银行改变以往思路,适当调整信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积极为农资企业营造宽松的贷款环境,支持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

其二,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为了解决农资企业普遍缺乏抵押担保的问题,应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没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环境,农资企业融资很难顺利开展。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尽快建立完善农资企业信用体系,实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

(四)发挥民间资本的潜力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放开民间信贷的有关问题。民间资本充裕,如能发挥民间资本的潜力,这将在缓解农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农资民营企业的一条重要融资渠道。同时也有利于规范民间融资行为,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

(五)提升农资企业自身竞争力 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努力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发展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加快资金周转,以较小资金流量推动企业有效运转,从根本上降低融资需求。首先,建立程序化的资金管理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针对许多农资企业资金流转不很畅通的问题,建立程序化的资金管理流程,明确企业资金管理各个环节的重要节点,同时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以利于将整个资金管理流程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加快资金周转。其次,防止企业过度负债,合理调整资本结构。如果农资企业依靠借贷维持生计,过度依赖负债支撑企业,一旦发生债务危机,就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举债,并将债务控制在其安全值内,规避由资金风险引起的财务危机。第三,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建立准确高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建立严格的成本费用预决算和审批制度,遵循经济效益的原则,防止铺张浪费。节约了开支,实际上就是创造了利润。

其二,提高农资企业信用度。企业要融资,就要适应银行的评估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发展壮大,提高自身信用等级,切实做到有借有还、按期还贷,杜绝不良信用记录。在银行借贷过程中,企业的信用即贷款偿还能力是银行首先考虑的因素,只有信用好、效益好、偿贷能力强的企业,银行才会给予支持。因此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基础,有利于农资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解决贷款难的有效途径。

其三,建立健全、规范、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按照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对农资企业进行管理,特别要规范财务管理,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和经营信息是赢得金融机构信任,顺利融资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许传华、郑艺:《如何破解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金融博览》2008年第3期。

[2]张恒军:《农资企业融资方式与创新》,《中国农资》2007年第6期。

[3]许传华、徐慧玲:《涉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其对策》,《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4]刘会荪、李汉铃、冯兴元:《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期。

[5]郭田勇:《小企业和农户融资问题调研报告》,《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年第3期。

[6]周欣、屠珊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新重庆》2008年第11期。

上一篇:浅析投资组合绩效度量与归因分析方法 下一篇:利率变动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