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子廷·巴特尔

时间:2022-10-25 03:38:09

草原之子廷·巴特尔

廷·巴特尔说,我是草原的儿子,让草原变得更绿,让牧民收入更高,让群众生活更好,是我的责任!他现在是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旗政协副主席。

“巴特尔”蒙古语意为“英雄”,廷·巴特尔也被当地牧民视为英雄。他是开国将军廷懋之子,一次次放弃回城的机会,扎根草原38年,在生态条件相对恶劣的嘎查,与风沙作斗争守住家园、与贫困作斗争壮大集体经济,为改变牧区的落后面貌奉献自己的青春、心血和汗水。

科学引领,让草原变得更绿

有人不止一次地问过廷·巴特尔:“你是开国将军的儿子,本来可以选择另一条人生道路,为什么要留在这条件恶劣的浑善达克沙地呢?”他总是笑着回答:“这里有我的‘用武之地’,让草原变得更绿是我最大的心愿!”

萨如拉图雅嘎查地处沙地与沙漠的结合部,曾是全苏木生态条件最差、经济最落后的嘎查。因为超载过牧,加上近年自然灾害,不少草场退化成沙窝子。

要让草原绿起来!在全盟率先实施“划区轮牧”使草场得以休养生息,并总结出“蹄腿理论”引导牧民“减羊增牛”、“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家庭式休闲牧场”……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革新”。然而,万事开头难,最初牧民们心存疑虑,并不能一下接受。廷·巴特尔意识到,不仅要拿出办法来,还得干出样子来,让事实说话。

“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也是子孙后代的命根子”!这是廷·巴特尔发出的呼吁,他挨家挨户串门走访,做牧民群众思想工作,同时通过自己示范带动来让牧民信服。他把自己承包的6000亩草场用围栏分为六个区,实行四季轮牧,外加种树、种青贮、打井、补播草籽,还在房后建起了暖棚,夏季种菜,冬季接羔。他多次到盟里、旗里争取生态建设项目,带领牧民因地制宜种植黄柳、沙棘等耐旱植物,实施围封禁牧和“封、飞、造”等工程。

“蹄腿理论”是巴特尔的理论。“一头牛4条腿,5只羊20只蹄子,哪个对草场破坏大?养1头牛费劲还是养5只羊费劲?一头牛的收入顶不顶5只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劝说牧民改养肉牛。牛的数量多了也会破坏草原,必须提质增效。他引进适应当地气候的欧洲西门塔尔肉牛与当地黄牛杂交,把自己家的150头牛减少到60头,以提高个体产值。

效果很快就出来了。原本是嘎查沙化最严重的草场变成了全苏木最好的,牧草不仅够用,还有富余。由于提质增效,他家的牲畜虽然数量少,年收入却比周边牧民高出了好几倍。

事实就摆在面前,牧民们信服了,纷纷出钱植树、种草、拉起网围栏搞轮牧,减羊增牛,坚定了信心跟着廷·巴特尔干。如今,保护环境、建设草原、算账养畜在全嘎查蔚然成风。嘎查50%以上的草场实施了标准化划区轮牧,牲畜改良比重达到97.9%,草原恢复了生机盎然的景象。

多措并举,让牧民收入更高

在廷·巴特尔心里,埋藏着一个永远的情结:让牧民富裕起来!

帮牧民走上致富路,仅仅依靠畜牧产业发展,走单一发展的路子行不通。为了培育非牧产业,不再靠天吃饭,他积极引导牧民发展旅游业、传统奶食品加工、风干牛肉加工、生态养鱼、林沙产业、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等二、三产业,增加牧民收入。

他带领牧民投资230万元大力发展沙地旅游业,开办了“农家乐”旅游度假村和查干宝力格景区,以民族特色,让游客切身体会到蒙古民族风情,累计帮助解决富余劳动力40余人,接待游客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万余元。

在和嘎查牧民协商后,注册成立萨如拉牛业有限公司。对草场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规划,走质量效益的新路子。以“牧户+协会+公司”的方式,组建了乳制品加工销售协会,嘎查30%的牧户加入了协会,每年创收30余万元,户均近1万元。同时,依托水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嘎查党支部引导牧民发展养鱼业,投资20余万元兴建5座养鱼池,每年创收24万余元,户均增收2400元。他还带领牧民群众充分利用水资源,大力开发建设高产饲料基地,建成了全盟第一个沙地保护区,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建设养畜的成功之路。2011年,嘎查人均非牧收入达到4100元,占总收入的33%。

关注民生,让群众生活更好

萨如拉嘎查多数牧民没有棚圈和畜圈,遇到天寒地冻天气,牧民牲畜抗灾能力弱,牧民损失严重。这点他记在心上,组织召开“两委”班子会议,由嘎查出资55万元,为牧民新建暖棚17处、敞棚8处、蓄水池25处,打机井25眼,使全嘎查80%的牧户有了标准化棚圈,100%牧户有了畜圈。为方便牧民生产奶制品,嘎查投资2.2万元,购置了12台牛奶分离机和8台封口机,无偿供嘎查牧民使用。同时,采取牧民自筹和嘎查补助的方式,为45户牧户引进了400头优质西门塔尔牛。为鼓励嘎查牧民子女上学,提出帮扶支持政策,对考入大学的嘎查牧民子女一次性奖励1000元。

改善牧民生活,不光要增加收入,还要丰富精神生活,养成文明风尚。草原上的牧民居住分散,文化生活单调,许多人靠喝酒消磨时光。廷·巴特尔将闲置了很久的队部改建成了文化站,组织牧民开展起了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廷·巴特尔还买回了许多有关科学养畜、种草种树、脱贫致富的录像带、录音带、书籍,组织牧民学习。如今,萨如拉图雅草原上,喝酒的人少了,钻研种植养殖技术的人多了……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正悄悄地渗透到牧民的生活中,全嘎查60%的牧户都挂上了“十星级”文明小康户的牌匾,人均纯收入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50元达到2011年的1.5万元,又修了路、通了电、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上一篇:我国各地区金融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 下一篇:三视图的读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