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区金融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

时间:2022-06-28 03:27:17

我国各地区金融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

摘 要:本文根据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起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2000-2010年间我国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区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相对程度进行了测度与比较。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可持续发展;测度;比较

0 引言

从现实来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业的动荡与重整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问题。由于我国金融业受到严格监管,对外开放度较低,受到的外部冲击较小,但是制约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和隐患普遍存在。从理论来看,目前理论界对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是,对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仍然偏少。因此,研究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构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四大地区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相对程度进行测度与比较,并据此提出提升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1 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

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之前,首先需要确立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否则,评价指标体系的涉及便无依据,定量分析亦缺乏规范性。本文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出发来确定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角度与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来选取合适的单项指标。

根据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金融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量性金融发展和质性金融发展。金融可持续发展对量性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与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业规模的扩张,对质性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是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效率的提升以及金融外部环境的改善。因此,本文认为全面的金融可持续发展应该包括四个方面:金融规模方面、金融结构方面、金融效率方面以及金融外部环境方面,而且我国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水平应该是由这四个方面有机构成。

2 金融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

确定了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后,也就确定了金融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接下来就可以选取金融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各自的单项指标。

2.1 金融规模方面

根据白钦先(1998),本文选取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机构存贷款、金融市场交易额、保险深度、保险密度等五个指标来衡量金融规模的发展程度。

2.2 金融结构方面

根据吴晓求等(2006),本文选择金融市场交易额占金融机构存贷款的比重来衡量金融结构的发展程度。

2.3 金融效率方面

根据李扬(2007),本文采用储蓄率来衡量金融效率的发展程度。

2.4 金融外部环境方面

根据R.La Porta等人(1998),本文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每万人三种专利授权数量等三个指标来衡量金融外部环境的发展程度。

3 我国各地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测度与比较

3.1 测度方法介绍

本文中使用的计算金融可持续发展单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参考了樊纲等(2006)。下面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

为了使各地区的指数指数可以同以前年份相比,从而反映金融可可持续发展的进展情况,本文设定2000年为基期,对于各年份的单项指数得分的计算,具体公式如下(适用于正向指标):

第i个指标年得分

其中脚标(t)代表所计算的年份,脚标(0)表示基期年份。

对于各年份负向指标的计算,具体公式如下:

第i个指标t年得分

形成金融可持续发展各单项指数为各方面指数和总指数提供了基础。而形成方面指数和总指数的关键在于如何为各单项指数选取权重。本文采用算术平均法来确定各单项指数在方面指数中的权重,用这些权重来相加得到方面指数;并用相同的方法确定金融可持续发展各方面指数在总指数中的权重,以合成总指数。

3.2 研究结果分析

3.2.1 总体进展比较

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进展上,从2010年与2000年总体评分的变化幅度来看,四大区域的总体评分都有显著提高,变化幅度由高到低分别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从各年间四大区域间总体评分差距来看,东部与其它三大区域总体评分的差距有扩大,说明东部地区与其它地区金融可持续发展进展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不平衡性更加显著。

3.2.2 四个方面进展比较

我国四大区域金融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进展上,金融规模方面,四大区域的评分都稳步上升,总体上在所有年份呈一种梯度:东部最高,东北第二、中部第三,西部最后,说明金融规模方面的进展也呈东最好、东北第二、中部第三和西部最后的态势;金融结构方面,四大区域的2010年比2000年评分增幅较小,各年间起伏较大,东部地区虽然在所有年份均要高于其它地区但差距较小,说明四大区域在金融结构方面进展较小,而且不够稳定,东部地区的优势不明显,四大区域呈现一种低水平的平衡格局;金融效率方面,四大区域的2010年与2000年评分增幅较小,各年间有所起伏,东中西由高到低呈一种梯度,东北地区评分波动最大,在2007年以前要高于东部地区,之后低于东部,但四大区域差距较小,说明四大区域在金融效率方面进展较小,而且不够稳定,尤其是东北地区起伏最大,差距较小,呈现一种低水平的平衡格局;金融外部环境方面,四大区域的评分都稳步上升,总体上在所有年份呈一种梯度:东部最高、东北第二、中部第三、西部最后,说明金融规模方面也呈东部最好、东北第二、中部第三,西部最后的态势。

4 提升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在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两方面有待加强,因此从这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4.1 优化金融结构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使其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最有活力的核心, 发挥其对现代经济体系的杠杆推动作用;大力发展创新银行业务,通过提供收取费用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扩大银行利润;

4.2 提升金融效率

强化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提供金融机构素质,金融效率的提高,其基础作用的是金融机构的高效率;加强金融监管,改善金融调控方式,加强金融监管,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

.1998.Law and financ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6, 1113-1155.

[2] 白钦先.再论金融可持续发展[J].中国金融,1998(7):19-20.

[3] 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省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6年度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 李扬,王国刚,刘煜辉.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6-200

7)[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5] 吴晓求,赵锡军,瞿强.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 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一种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WFCM图像分割法 下一篇:草原之子廷·巴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