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应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

时间:2022-10-25 12:34:58

初中历史教学应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和接受。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下面我以案例反思的形式,就此问题从不同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案例:《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都知道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大家想一想,在这次战役中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同学们开始合作学习,在合作之前,请先独立学习,可以读书、勾画、思考。

(学生独立学习,大约5分钟。)

师: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每个小组要推选一位中心发言人,一会儿代表本组向全班交流。

(学生们按照各自的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每组4―6人,学生们讨论热烈,气氛活跃;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先是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特别强调每个人都要发言。然后,针对不同情况加以引导,使各组的讨论既热烈,又深入。讨论大约持续了6分钟。)

师:下面请各组的中心发言人把本组的认识与想法向全班交流。组内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要注意人家想到了而你没有想到的地方,然后作出评价。

生1:我们组认为在这次战役中曹操能够取胜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二是经济上采取了实行屯田、奖励耕战、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这样就为打败袁绍奠定了基础。

生2:我们组同意他们的观点,我再补充一点,曹操善于用人,招贤纳士,这也是他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生3:我们组认为,曹操的胜利主要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师:你们组真不简单,能说一下你们的理由吗?

生3:战争之前,袁绍在兵力上有绝对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曹操虽然兵力不足,但他采纳了谋士的正确计策,派兵袭击袁军的囤粮之处,烧光其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所以失败。

生4:(同组同学补充)如果袁军的军心不涣散,能像项羽在巨鹿之战那样破釜沉舟,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呢。

师:这种说法很有创意,你们能够旁征博引说明观点真了不起。在你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因心理因素影响的事例呢?

生1:我在小学的时候特别喜欢跳高,我校有一个同学的跳高成绩和我差不多,在一次比赛前,我总是怕输给他。由于这种心理作怪,结果在比赛时,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真的输了。

生2: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一次考试前,我由于骄傲,没有好好复习,结果大意失荆州,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师:看来,要想成功地做成一件事,心理因素还真的很重要。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总结出曹操胜利的原因,不仅有曹操善于用人,战略战术正确,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因素。……

师:对于三国中的人物大家都有印象。我想在大家的心目中印象最深的一定是曹操和诸葛亮。那么,你们是喜欢曹操还是喜欢诸葛亮呢?不管喜欢谁,都要谈出你喜欢的理由。下面大家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研究。

(教师按照喜欢的人物的不同,对全班学生重新进行分组。其中有三组喜欢曹操的,有四组喜欢诸葛亮的。女生喜欢诸葛亮的比较多,男生多数喜欢曹操。)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开展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到各组巡视,发现有一个小组里有两个学生没有参与讨论)

教学反思

应该说这一教学片段中采用了合作学习这个大家都熟悉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体现得非常明显。此案例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特点。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几方面进行探讨:

1.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适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困难的、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4-6人为宜。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2.规范操作

(1)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结论或推理过程时,其他成员要多发言进行评价。

(2)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的均等和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

(3)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里能享有充分的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提出后,只给学生们1分钟的合作学习时间,6个学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得到交流的机会的。

3.形式整合

所谓形式整合是指在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这要与其他学习形式结合,以期求得最佳效果。

4.全班交流

合作学习最终是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有想到的结果或结论。这种交流能达到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5.教师的作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具体地说,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到以下作用:

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或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教师都要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

发现火花。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时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在案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曹操的评价与众不同时,就让他们反思他们的思维过程,记录在笔记本上,鼓励他们准备向全班交流。

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排除障碍。在上面案例中,当教师发现两个学生存在着思维障碍后,立即给这两位学生进行点拨,使他们能够顺利地与其他同学交流。

引导深化。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浅层次、片面化。比如在上例教学片段中,当教师发现有一组学生对诸葛亮的评价不够客观时,就提示他们评价人物要公正、客观,应该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衡量古人。这样就使学生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时,能够更全面、更深刻。

上一篇:谈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历史课“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