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爱情胜地推荐

时间:2022-10-25 11:32:01

中式爱情胜地推荐

七夕,怎么过?那种只有恋人才能过七夕的想法早就OUT了,老夫老妻也可以过,好朋友也可以,同性一起出去,或者一个人,小小地玩一下浪漫,也没什么不行。还有那些爱摄影的人,只要有美景,有美事,哪一天都是节日。

谁都有权利过这个节,但总得找个和爱情靠上边的地方,找个福地寄托一下心愿,想着历史传说,拍摄或面对如梦如幻的美景,好好驰骋一下内心,让现实的心浪漫起来。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这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深人静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推荐七夕去的这些地方,或发生过惊天地的爱情,或风景超美,能催生人的浪漫情怀,用别样的心情溺爱以后的日子。

九寨沟:水丰草长绝美浪漫

“九寨沟――黄龙”一向被誉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有着无比美妙的山水风光。有人说,九寨沟最美是秋季,其实夏日的九寨沟更有一番奇妙的风采。夏曰九寨沟是一个童话天堂,丰水期把九寨黄龙的水推向美的极致,若尔盖红原的草长势最旺,鲜花遍野,美不胜收。原始森林,草海,天鹅海,箭竹海,熊猫海,五花海,孔雀河道,珍珠滩瀑布,静海,诺日朗群海,诺日朗瀑布。犀牛海,老虎海,树正瀑布,树正群海,卧龙海,火花海,芦苇海,盆景滩,扎如寺。则扎哇寨。下季节海,上季节海。五彩池,长海……热烈的阳光亲吻幽蓝的湖面,泛起粼粼的波光。

三亚:激情的阳光沙滩

九寨沟是一个纯净得只让人想起快乐的地方,选择七夕去那里,在一个纯美的节日去一个纯美的地方,无论从季节和意义上都适合。

8月,这个阳光沸腾的季节,刺激着人的神经和爱情,向往海的方向,用最简单的方式生活,哪怕就是那么几天,享受单一的海蓝、变幻的红霞、慢慢咀嚼美味的面包和咖啡,感受天海交际的醉人浪漫,过一个激情浪漫的七夕。

三亚,中国惟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这里不仅有迷人的热带海滨风光,还有陪你到“天涯海角”,爱你到“海枯石烂”的经典盟誓。鹿回头美丽的爱情传说,加上醉人的椰风海韵,使三亚充满着一种浓郁的浪漫气息。让您在享受海岛风光的同时,不断感受到爱意满满的浪漫氛围,留下最美好的心动回忆。

传说“天涯”和“海角”这两块大石头也是有来历的,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对,于是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样,后来男女恋爱常以“天涯海角永远相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和顺:牛郎织女鹊桥会

千古神话“牛郎织女鹊桥会”究竟发生在哪里?据专家做出的最新论证,是在山西省的和顺县与河北省邢台县接壤一带的天河山。在山西省和顺县,以南天池村为轴心的3公里之内,发现了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对应完整的古地名和景物名称,当地社会活动和民间风俗也为支撑传说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和顺是“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起源地。

这里有传说中织女洗澡的南天池,以牛郎命名的二郎峡。这对好事多磨的恋人,历经坎坷,最终还是选择彼此,牛郎与织女的旷世爱情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2006年,和顺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牛郎织女文化之乡”,2008年,和顺牛郎织女的传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顺成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经过进一步搜寻,挖掘和专家们对解释的补充修正,确定了以下与传说有关的名称,这些历代相传的名称,是支撑民间传说的重要元素:

牛郎峪:传说是牛郎居住的地方。

天河梁:传说是王母娘娘为阻止“牛郎织女”相爱,用金簪划出的一道天河。从南天池望去,平时牛郎星在天河梁北,织女星在天河梁南,每年七夕晚上牛郎星和织女星靠的很近,更为重要的是天河梁的走向与银河系的走向是一致的。

凤冠山:天河梁主峰,形似凤冠,传说是王母娘娘的凤冠。

喜鹊山:因有大量喜鹊栖息而得名,站在喜鹊山上可遥望天河梁。

磨子峪:传说王母娘娘磨金簪的地方。

牛郎沟:南天门贯穿至牛郎峪的牛郎沟,传说是牛郎放牧的地方,沟中有饮牛池等遗迹。

天河池:村东有一池碧水,为天河梁下的山泉,流淌经年不盈不竭,池旁一株古椴树,冠庇荫遮蔽了半池碧水,传说是织女洗浴之地。

金牛洞:天河梁东侧崖壁上有一天然洞穴,传说是牛郎藏牛之洞。

老牛口:与天河梁隔山相望,坚石肃立,传说是仙女浴后在此晾衣裙晒太阳。

这些地名与景观名,在当地百姓中历代相传,是不可轻易更改的,也是不敢轻易迁移的,形成一条完整而系统的情节链,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故事情节基本一致。神话故事,天人相应。中国古老的传说中,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于是就有了天人合一的爱情故事。

和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气候和地貌。这里有清爽怡人的气候,气象万千的太行山大断崖风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色彩烂漫,古今溶合,天人一体。太行山上的明珠正灿放耀眼的光辉和非同寻常的魅力。一段《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撩起了她神秘的面纱,演绎着中国式情人节的无限空间与古诗神话。

桥相会

中国古典最凄美的爱情大都发生在杭州,这样一个本身就充满了诗意的城市由于西湖的存在成为了许多恋人心中难解的结。究竟是因为西湖的美景,惹出了世间男女的痴缠,还是因为人世风月,使得西湖历经千年妩媚依然,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只有这片涟漪的湖水,沉默着见证了无数次爱的际遇。长桥的十八里相送,许白二人的断桥重逢,在悠远的传说中,隐藏着西湖美丽的全部秘密。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与西湖断桥密不可分,断桥成为人们诉说这段爱情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杭州西湖断桥位于杭州里西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桥的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桥的东北有碑亭,内立“断桥残雪”碑。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为西湖十景之一。

现在的断桥,是1941年改建,经上世纪50年代再修饰。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当时是一座石桥,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

断桥不仅以景享誉天下,更以情驰名人间:这里是《白蛇传》中几段重要故事情节的发生地――在这里,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同舟归城,借伞定情;水漫金山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

其名由来,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为断桥增添了无尽的浪漫色彩。

和自己心爱的人泛舟西湖,相信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体验到一份久违了的古典美感与真情。

汝南:梁祝同穴化蝶

有的人,生命中出现过这样的一个人,他们的想法总是相似,观点总是不谋而合,但他们却经常不由自主地唱反调,两个人互相争辩、互相欣赏,同时也互相产生了爱恋。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的一对情侣,他们的故事发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

梁祝故里河南省汝南县马乡镇,至今仍存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活过的村庄――梁庄,祝庄(传到外地因“朱”与“祝”音近,故讹传为“祝英台”),还有马庄。汝南县马乡镇有着梁祝故事中的一处处实景环境:梁庄、朱庄。梁祝共同求学的“红罗山书院”,至今仍是朗朗书声的一所学校。校门前山坡旁有一口“英台井”,传梁山伯每天帮英台提水,水面映照双双倩影。校舍后有一棵粗壮的古银杏树,为梁祝当年手植,至今透出生机。18里长街两旁林荫蔽日,经丈量,从红罗山到梁山伯家(梁庄),到祝英台家(朱庄)均为18里地,所以才会有脍炙人口的“十八相送”。这条街的北头有一座“曹桥”(后传为“草桥”),是梁山伯家到红罗山读书,朱英台家到红罗山必经之地,所以才会有著名的“曹桥结拜”。还有另外一个主要人物马文才的家乡“马庄”,他是祝英台坚定的追求者。

在马乡镇马北村北头,凸现梁祝两座墓冢,建于古京汉道两旁,路西的梁墓较小,路东英台墓较大。梁山伯的墓门向东北,祝英台的墓门向西南,相对遥望。梁墓碑上无纹饰,英台的墓碑高大,碑上有精美纹饰。人们为了方便梁祝冥间相会,在两冢之间修建了“一步三孔桥”,至今遗址尚存。当地还为祝英台立了一座“白衣阁”,供祝英台为“白衣菩萨”,尊奉有加。

2005年12月4日,中国文联,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正式授予河南省汝南县为“中国梁祝之乡”。2007年7月19日,梁祝故里汝南县马乡镇更名“梁祝镇”。

西安:古城胜景萦绕温情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几经波折又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或笑或叹或赞或斥的史话,但无论如何,真正的爱情总是美丽的,在这个美丽的七夕节,我们可以睹物思人,回味那段早已成为历史的温情。

兴庆宫公园:名花倾国两相欢

西安东郊的兴庆宫公园是我国最古老的遗址公园,它位于西安市和平门外成宁路北,原长安城内的兴庆坊。兴庆宫是唐玄宗朝政的重心,是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其设计既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风格,又吸收了国外造园的艺术特点。公园中兴庆湖即在原兴庆公中“龙池”原址建成。湖中碧波荡漾、岸边树木葱郁、草坪如茵、百花似锦、景色宜人。园内有唐勤政务本楼遗址,仿建有唐玄宗与杨贵妃游乐的“沉香亭”以及花萼相辉楼、长庆轩、缚龙堂、南薰殿、竹翠亭等景点和阿倍伸麻吕纪念碑等多处名胜。

唐兴庆宫曾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的府邸。唐开元二年(714年)。李隆基登基之后,改建为皇宫,当年的兴庆宫占地2016亩,为北京故宫的一倍。宫内楼阁耸峙,花木扶苏,湖光船影,为唐代长安最近的皇家园林。玄宗与杨贵妃常年在宫内享乐。唐代的文人李白,梨园长李龟年,曾分别应邀入宫作寿演戏。日本的遣唐使藤原清河及留学生阿倍伸麻吕(698~770年)也来过这里。

李白在“清平调”中歌咏过园中牡丹花:“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现今的兴庆宫公园占地743亩,新公园的设计和布局参照了旧址的轮廓。从成宁路大门入内,广场后有一圆形喷水池,其三面均为湖畔。兴庆湖为人工湖,占地150亩,从橘河引水。湖中靠东水上建有沉香亭,重檐琉璃瓦,可望全湖。湖中靠北另有湖心岛一个。湖畔曲折多变,窄处多有小桥通过。湖西建有花尊相辉楼、兴庆楼、缚尤堂和南章水柑等仿唐建筑,均沿用唐兴庆宫旧名。这些建筑雕梁画栋,颇为壮观。

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西安城东临潼区骊山北麓,自古就是游览沐浴胜地,是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7年国务院公布华清宫遗址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建离官。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日“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

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年终返回。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先后来此36次之多。现有4个泉眼,每小时总流量112吨,水温43度,内含多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质,沐浴对理疗皮肤很有帮助。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华清池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大门内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对称,往后即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便是九龙湖,湖东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飞霜殿为主体建筑,沉香殿和宜春殿东西相对,西岸是九曲回廊。向南有“贵妃池”建筑群。“莲花汤”池形如石莲花,供皇帝沐浴:“海棠汤”池形如海棠,供贵妃享用;“尚食汤”是供大臣们沐浴之处:“星辰汤”传说原址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可见天上星辰。在星辰汤后有温泉古源。

华清池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此,华清池内至今仍完的保留着当年行辕旧址五间厅,后面骊山的半腰间虎斑石处即为“兵谏亭”。走出望湖楼,向右可沿着一条砖砌的台阶上行,直登苍翠葱绿的骊山游览。

周文王与太姒的天作之合

“关关雎鸠,在河之湖,窈窈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第一首《关雎》篇的开头四句。在宋代,中国出了一位大学者,名叫朱熹,由于他的学问非常大,后世人都尊敬地称他为“朱子”。朱熹老先生在他著的《诗集传》里说,“河”指黄河,“河洲”是黄河中的沙洲,“淑女”是洽川的美女太姒,君子是周文王,这首诗说的是当年周文王与太姒订情的事。

洽川镇在陕西省合阳县。商代末期,洽川的莘野村出了一位美女,是姒家的大姑娘,起名叫太姒。太姒不光长得美,还心灵手巧。她纺的线又细又匀,织的布又平又展,巷院中不论谁家有了事,她都乐意帮忙,见了老人态度和气,老人们都夸这姑娘心眼儿好。太姒的名气越传越远,远在西岐的周文王就打发使者来到洽川访查。使者无论是明查还是瞎访,人人都夸太姒好,没有一个人说不字。 使者回去一汇报,周文王心里非常高兴。但他担心使者的话里是不是会有夸大的成分,便决定亲自到洽川走一趟。

周文王与太姒一见钟情,征得父母的同意,太姒领着文王在故乡各处走走看看。周文王看了天下罕见的洽川瀵泉,观赏了黄河滩里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幽静的沙洲上。耳畔上只有雎鸟关关的叫声,那是它们求偶的信号。黄河浩浩荡荡地向南奔流,显示出母亲河的宽宏和慈祥。太姒看着文王被陶醉的样儿,问他:“你看治川这地方好吗?”文王深情地说:“地方好,人更好,我要把你带到西岐,娶你做妃子。”太姒问:“西歧也好吗?”文王答:“那里也是一块宝地。先人们几经选择,才在那些扎下根来。我觉得,只有你,才是我的好配偶。”太姒说:“我虽然舍不得家乡,但我向往去西岐,你放心,我会尽力做一个好妻子。”当下两人在沙滩上对天盟誓,要做一辈子好夫妻。人们都认为文王和太姒是再好不过的一对,她们的结合是天意,夸赞他们是“天作之合”。后来人们在喜庆新婚的横批上总爱写上“天作之合”,就是从这儿来的。

太姒与文王成亲后,贤而有德,被后世尊为“圣母”。洽川出了这么一位才貌双全的好姑娘,家乡人自然觉得脸上光彩,所以后来莘野村村西的砖砌门洞上端,就嵌上了四个石刻大字:太姒故里。人们一念起《关雌》这首诗,便会想到太姒与文王的故事。

七夕TIPS

七夕,又叫“乞巧”,《西京杂记》中“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是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代女子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各地乞巧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措鹊桥去了。

依照七夕节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情节,山西民间有扎像庆贺之俗,就是在街头巷口用树枝等物扎成一对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织女相会。在像前敬献瓜果桃李以示祝贺。星汉灿烂之际,如果看到天河中有奕奕正白气,闪耀着五色的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旧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恩赐。

说牛郎织女是勤劳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农求织求婚均可。求金求银求暴利则要适得其反。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则不灵。在吉祥征兆面前,连续三年诚心诚意乞求一事则必然应验。山西气候,七夕前后多降雨,能够连续三年乞求一事当属不易。民间传说,七夕节如果天上降雨,就是牛郎织女哭诉衷肠,预兆着夫妻和睦,家庭兴旺。

七夕节里,姑娘媳妇还有许多向织女讨教手艺的活动,称为乞巧。

晋南地区习惯用当年产的新麦秸编成一座桥,配以牛郎、织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鹊等编织物,置放案头。或是用彩色纸,剪成上述景物,贴在墙上。祈祷后,拿七根绣花针,用彩色线来穿针孔,能够一次顺利穿过七个针孔者就被认为乞得了巧。

曲沃县盛行男,女孩童以星星草,香节投水乞巧。

晋北地区习惯白天在院里晒一盆水,因微尘飘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将绣花针涂油以后,轻轻放置水面,能够飘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

晋西北地区是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将节前生好的豆芽,放置水面。在阳光照耀下,经过盆水的折射,水底倒影会显示出各种动态,或螟蚣,或水蛇,或水狗、小鸡。倒影显得越复杂越逼真,意喻乞巧越多。

晋东南地区女孩子,七夕节要逮一只吐丝的蜘蛛,圈在匣子里。第二天观察蜘蛛的结网疏密状况,越密乞巧越多。

与少女一样,少男在七夕节也要向牛郎讨教耕耘本领。

晋南地区,习惯在木板或石板上覆土,土上制作茅屋小景,屋旁作成田园。

田地中种粟生苗,称之为“谷板”。

晋北地区习惯将小麦及各种豆类用水浸泡,促其生芽。七夕节,用彩线缠芽,称之为“种生”。

晋西北牧童要为耕牛编戴花环,称为“老牛过生日”。

晋东南流传有夜深人静,躺在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的说法。

七夕节,民间喜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种糖果,称为巧食。山西境内,家家要吃西瓜,喜欢在西瓜上刻画花纹图案,称为“花瓜”。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 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2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7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果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7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此表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上一篇:刻在心中的爱情地标 下一篇:婺源最珍贵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