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概念教学中对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5 11:01:52

例说概念教学中对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培养能力是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而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仅仅通过一章、一节的内容就能够培养出来,必须自始至始终贯彻于整个教学工作中,通过整个教学工作逐步的培养才能达到。而善于发现和挖掘教材中适合培养学生能力的生长点,抓住每一个有利时机,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恰当的教学内容,及时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每一位物理教育工作者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

所谓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物理教学中有一类概念的建立是基于对大量客观事物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出这一类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得出物理概念。在这些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如果有意识的进行分析、概括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关于力的概念的教学,一是要建立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二是要建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何教学呢?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这样来进行:首先列举一系列有力产生的实例,如:马拉车、压路机压路面、运动员举杠铃、磁体吸引铁钉等等,引导学生分析以上这些实例。马、压路机、运动员、磁体中,有的是有生命的,有的是没有生命的;有的是机器,有的是某种物品等等,表面上它们好像互不关联。但是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可以概括、抽象出它们都具备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大小)和由物质构成这两个共同特征,因此把具备这种特征的物品叫做物体。以此类推,对于车、路面、杠铃、铁钉当然也可以抽象为物体。进而让学生悟出,在所有发生力作用的问题中,虽然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具体的物品各不相同,但撇开具体的物品会发现,都是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作用,这正是发生力作用时的一个共同特征,由此建立力是物体对物体作用的概念。

对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以让学生观察两个弹簧相互拉、用手拍桌子、两个悬挂后的条形磁体靠近,让学生分析、比较、综合为什么两个相互拉的弹簧都有读数;为什么拍桌子时,桌子发出声响的同时手也疼了;两个靠近的磁体为什么都在吸引(或排斥)呢?通过概括、抽象,让学生悟出两个有力作用的物体之间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从而建立起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此处应注意的是,所举例子要让学生明显感知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受力后的效果。如上述三个例子中,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效果,学生都能观察或明显感知到。如若不然,要让学生总结出力的相互性,就是强人所难,是违背科学原则的。如举人坐在凳子上的例子,人的确是感觉受到了凳子的支持力的作用,但凳子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人一般是不容易感知或观察到的,除非用特殊的方法。此时要让学生确信力的相互性,是没有说服力的。教学中应竭力避免强加于人,尽可能让实验事实说话,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

又如,在建立弹力概念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物体将薄木板压弯曲、弹弓将小石头弹射出去;然后让学生拉橡皮筋、捏橡皮泥等等,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进而概括、抽象出所有这些产生弹力的实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物体都要发生形变,由此得出由于物体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作为能力的培养,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度,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的引导,既不要学生不假思索就可以得出结论,也不要学生得出结论很艰难甚至得不出,即要处理好“跳一跳,够得着”的度。例如在上述弹力的建立过程中,就是让学生先观察有弹力产生的一些实例,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有弹力产生时的感受,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尽可能让他们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生生间有更多的交流。此环节教师不宜介入和引导,更多的是以组织者的身份、提问题的方式出现。在学生已讨论得差不多,已具备了结论雏形的时候,教师再因势利导,得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结论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初中物理相当一部分内容,从知识的角度来说,学生理解把握并不困难,因而能力的培养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有甚者,认为如此区区问题,何必如此兴师动众、绕山绕水,直接给出结论不就完了吗?导致教学中采用“给出定义-教师释义-配套练习”的模式教给学生,而忽视了非常重要的环节“过程教学”。由此,学生不可能体会到概念建立过程中,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家的情感和态度,当然也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一次次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机会,这无疑是科学教育的一种极大损失。之所以需要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家在建立科学概念时是怎样思考和进行研究的,学会建立这类概念的一般方法,领悟科学家的情感和态度,这正是科学教育的价值所在,正所谓教什么与怎样教相比较,怎样教更重要的意义所在。

可见,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适合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概念是很多的。诸如参照物、机械运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摩擦、密度、杠杆、熔点等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只要我们增强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意识,这种例子是不难发现的。

上一篇: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物理新课程中视频资源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