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课程中视频资源的应用和开发

时间:2022-03-13 10:48:00

物理新课程中视频资源的应用和开发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重视。有利于物理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教科书、实验、挂图、视听光盘、互联网、多媒体软件等是常用的物理课程资源。新课程赋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性,由对课程被动、忠实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积极的创造者,由对教材的挖掘钻研者走向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设计者。

纵观近几年来老师们作为课程资源的教学课件,主要采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PowerPoint只能出现一些图片、视频、文字资料,起到资料展示的作用,交互方面比较缺乏;Authorware的交互比较强大,做起动画来比较困难,如果不借助其他的软件,做一些好的动画是根本不可能的;Flash生成的动画非常漂亮,而且交互性好、文件又小,深受教师的喜爱,但Flash生成的动画毕竟不是物理的真实情景。针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大家对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诸多质疑,甚至否定计算机的作用。因此,如何让多媒体、网络技术服务于物理教学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此,我向大家谈谈有关物理课程资源中视频资源的应用和开发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1 视频资源的优缺点

视频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记录,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值得大家重视。

首先,视频具有纪实性强的优势。视频影像能够真实全面地记录整个物理过程或教学内容,在这一点上视频和动画是有区别的,动画有时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假定性。比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必须分析力的相互作用,适时地播放在军训练习射击时用摄像机摄制的子弹射出后枪身后退的情景,教师边讲边引导,就会很容易地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很好的效果。视频可以给学生以很强的真实感,同时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效果。

其次,视频有具象性强的优势。具象性是心理感知规律、记忆规律以及注意规律的重要基础,鲜明、生动的形象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讲解重点的选择性和理解性,同时还能够使注意力稳定和持久,并且增强记忆的牢固性,准确、逼真的视频媒体尤其能够非常好地表达教学对象在时间、空间方面的运动变化。

第三,视频还有表现性强的优势。视频影像适宜呈现一些对学生来讲感觉比较陌生的信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尤其在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方面,视频所能传输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比如在讲解“重力势能”时我们从记录片《大雪崩》中剪辑一段视频。一望无际的雪景给人以恬静、美丽的感觉,可当雪崩发生时,恬静的大雪将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沿途的一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雪崩很好地表现出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给学生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但是,由于视频是真实再现事物本来面目,所以画面色彩会显得不够鲜艳、不具有交互性。实际运用中,我们有时可以在Flash中导入视频素材后,再添加图片、动画层以及实现视频的控制等,既有课件的互动又不失物理的真实。

2 视频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除了前面谈到的视频素材可以制成的Flash课件外,它还有以下的直接应用。

2.1 创设有效获取和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有时需要教师举出许多生活事例,让学生在头脑中复现许多生活现象,而那些生活现象有的学生能及时的复现,而有的学生可能忘记或是在平时根本就没有注意,从而影响教师的讲课。如果我们适时地利用视频的“改变时空”和“化远为近”的独特作用,适时地播放一些视频片断,就能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和活跃课堂气氛。例如:高一物理摩擦力中的“地面给汽车后轮的摩擦力是向前的”是一个教学难点,适时地放一段用DV机摄制“给汽车轮子下加草垫”视频,草垫向后飞出说明车轮给草垫的摩擦力向后,车轮受到的摩擦力向前,教师边讲边引导,就会很容易地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很好的效果。在讲解“受迫振动”时,播放人们荡秋千、钟表钟摆的摆动等视频,给学生以感官刺激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欲望,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在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时,可以适当地放一段物理学史资料片,以再现古代、现代科学家的刻苦追求精神,达到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它显然优于一般教师讲授的效果。

2.2 加速或延缓物理过程,再现难以完成的物理实验

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空间或现实条件的限制,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有时无法达到教学要求,例如,物理现象微弱,呈现的时间不足,现象稍纵即逝,微观领域中的物理现象等,如果用摄像机把实验的现象录制下来,经过编辑,把长时间的过程缩短,把变化的瞬间拉长、展开,再现物理过程,帮助学生观察,从而弥补学生实验的不足。例如,平抛运动演示实验现象呈现的时间太短,若用数码摄像机把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在大屏幕上重复慢放,这样现象明显,过程清晰,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

2.3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不少学生觉得高中物理难学,这是因为高中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结合教学尽量让学生多接触物理发展的前沿,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我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超导”、“上海磁悬浮列车”、“秦山核电站”等大量反映国内、外科技成就和物理学史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认识世界、探求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这用视频媒体实现才比较好。

3 视频资源的开发

3.1 电视节目

对于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来说,集成了采集功能的电视接收卡(如:天敏系列)是最实惠的采集视频的工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视频道资源,采集一些教学视频素材。同时,电视接收卡还有采集AV信号功能,教师还可以将以前拍摄一些录像模拟视频转换成数字视频,用超级解霸、绘声绘影等软件进行后期编辑。

3.2 各种DVD、VCD影片

市面上发行的大量VCD、DVD影片是开发

教学视频资源的宝库。

司南版教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从“嫦娥奔月”和“天问”导入人类对星空的向往。有一次我在观看科教片《宇宙与人》时发现该片介绍我国四川西部三星堆发现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是一个向往飞翔的古老集体,鸟是他们普遍的偶像,而人类的眼睛更被夸张地塑造了,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期望通过眼睛这个器官的延长而求索宇宙的向往。于是,我将它剪辑作为本章的引课,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讲解“超重与失重”时,我从科教系列片《探索》中剪辑宇航员离开太空舱维修哈勃望远镜的片断,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认识到了失重状态,加深了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3.3 网络下载

互联网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在这里进行交流、学习十分方便,各个物理教学资源网站均有数量不等的视频素材,我们平时注意收集、整理、建立素材库,以方便平时的教学。我们把各个视频资源分成三类:

(1)生活应用类视频。联系生活、生产类的视频,能使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渗透STS教育。(2)情境探究类视频。方便师生的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进行物理学抽象,加深记忆。如果在视频素材中内嵌入动画或图片,教学效果会更好。(3)知识拓展类视频。例如,神舟六号的发射、运行、回收过程视频资料,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兴趣,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升华爱国主义热情。

3.4 自己拍摄

电影技术发明于20世纪初,1913年爱迪生曾预言:“十年以后,我们的学校系统将彻底改观。”几十年过后,我们发现电影并没有广泛进入课堂,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成本高、制作复杂,而现在的多媒体电脑,只需通过鼠标的拖拉,十分方便地进行操作,远非以前的电影、电视可以相比的,具有美好的前景。

随着数码相机(DC,能拍短片)、数码摄像机(DV)的普及,人们通过自己拍摄影像资料使之成为教学资源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而且保存、简单编辑都很容易。最典型的是美国9.11事件中,驾驶的第一架飞机撞击世贸大楼的情景,就是一个普通游客用DV机拍摄下来的,它现在已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镜头。因此我们说,DV机让影像从电影厂和电视台等传统体制中释放出来,教学DV天地广阔,孕育着新的教学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但是,任何的教育资源都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如果说信息技术是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支魔杖的魔术师。我们必须不断整合包括视频在内的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超文本、交互性和网络功能,服务于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

上一篇:例说概念教学中对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物理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