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探析

时间:2022-10-25 08:43:35

当代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探析

摘 要: 当今社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使我们民族年轻一代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素质结构。而音乐素质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同时也是人类优化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审美品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音乐素质教育 音乐素养 审美品位 开展思路

1.现代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特点

1.1音乐素质教育的个体差异性特点。

当今大学生在诸如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品格等方面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在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注意发挥音乐艺术教学形象性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化被动认知为主动求教。此外,教师在教学时,还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适时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且在教学内容和程度上的区别也是必要的,教师应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自由发展而不断创造宽松的环境。

1.2音乐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特点。

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因此,在音乐素质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让学生广泛地、主动地参与,并引发其积极思考、亲自实践。此外,教师还应明白,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由教师讲授、学生提出质疑等。总之,音乐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的设计、评价标准的确立等各方面,都必须以学生主体为主要依据,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

1.3音乐素质教育的科学性特点。

21世纪的高校音乐课程必须建立独立完整的音乐教育的科学体系,反映作为普及的音乐基本素质教育的特点,科学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使之切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古今中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经典艺术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学生在审美的享受中得到提高,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引导高尚的审美情趣。另外,音乐素质教育日益显现出和现代高新技术结合的趋势,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化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高音乐教学质级和效率。音乐教育是对人进行综合培养的教育,它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及培养新世纪开拓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音乐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它需要广大的音乐工作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

2.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音乐素养

2.1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听觉艺术,它对于现实的再现不可能去取绘画中使用的那些色彩实现,它能够使用的媒介是乐音。音乐的确是有一种再现的功能,它再现的意象,不是依靠一种自由的遐想,而是通过音乐本身来实现的。

2.2音乐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音乐能够使学生获得美感,美感主要是由于客观事物引起的主体愉快的状态,是一种比较高的社会性情感。音乐作为一种审美的感受,假如听者具有音乐的耳朵,那么便可以领会这种美感。音乐给人的美感不是外界事物和景象,也不是一种理性的观念,而是音乐唤起人的情感体验。同时,对于同一首乐曲,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2.3对音乐的理解力。

理解作为审美品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心理活动。不论是音乐美的鉴赏,还是音乐的创造和表现,都需要学生把自身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的思维,对于音乐的内容进行审美品位,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分析及评价音乐,从而进入到理想的审美境界。

3.对于进一步开展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路

3.1提高认识,加强课程设置建设。

有些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大学领导对音乐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学校缺乏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当前大部分大学均未设立类似素质教育的基地和素质教育中心的机构。或者,虽有类似机构却形同虚设。只有举办文艺演出、晚会的时候,音乐教师才会被想起来。因此,加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具体表现为:

首先,音乐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突出音乐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审美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最终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其次,要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水平,使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再次,学校要尽快制定科学、完善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标准。这是高校全面实施审美素质教育,提高音乐课程质量的根本保证。

3.2增加艺术实践活动,鼓励全体大学生参与音乐素质教育。

音乐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教育和平等教育。调查表明,现今大学制订一套切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调研计划,掌握学生现有的音乐素质基础情况,对于实际工作具有更高的指导价值。音乐作品分析与鉴赏,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现今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知识的介绍及音乐作品的鉴赏,可以使学生学会领悟音乐语言、理解音乐内涵、把握音乐形象、欣赏音乐美,最终达到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

3.3丰富教学内容,加强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音乐的内容是丰富的,它是人类文明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巨大精神财富,所以音乐教育的内容也是十分广泛的。作为普及意义的音乐素质教育,它的内容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应当根据学生对音乐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爱好,开设不同的音乐教育课程。特别是在大学中,学生人数多,又来自不同的地区,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在通过开出多门的音乐教育课程供学生选择,才能够真正地满足音乐素质教育的需求。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经常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音乐就在他们的耳边,就在他们的心中。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健康有益的音乐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素质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构建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素质教育不单单是学校音乐课程教育,也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社会定位和课程特点。因此,在大学中对于如何开展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是现今以至于将来社会都应值得探索和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J].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杨恩寰.审美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唐品.调动积极心理因素是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关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

[4]羊健.浅析学生音乐审美品位形成的影响因素[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

[5]天康.音乐知识词典.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上一篇:当前建筑电气控制设计的安全节能措施分析 下一篇:影响高职学生的心理因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