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呼唤诵读教学

时间:2022-10-25 07:53:00

中职语文呼唤诵读教学

摘要:语文是人生的必修课,语文素养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是关系职业优化教育的大事。由于各种原因,中职语文教学急功近利,不讲涵咏、品味,而是先入为主,诱导学生作机械的被动的理解模仿,条分缕析地对语文进行讲解,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文化氛围和艺术韵味,忽视了学生的终身教育、人格塑造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教育现状显然偏离了中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基本方向,不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本文就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

关键字:中职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诵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61-02

回眸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王森然早在《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一书中就说过:“其他各科的教材教法、内容工具,似乎还可以借镜于他国先例的地方,独有国文,非由我们自己来探索不可”。在古代语文教学中,诵读法是最基本、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历经几千年而不变,被古人奉为学好语文的第一法宝。这种稳定的教学法,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极其神奇的力量,是最为紧扣汉语言母语的特征,最为遵循汉语言母语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中职学生文化功底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状况,诵读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诵读法的“传播学法,强调积累,重在感悟,注重熏陶”的教学宗旨,历千年而余响不绝;在思潮蜂拥的今天,大多数语文教育的专家学者都对诵读法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大力提倡诵读教学。而近年来,中职学校因为缺少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方面考试的具体要求,出现了学生不爱学习语文的现状,而这一现状的直接后果,便是导致了中职学生语文素养差,综合素质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用诵读法来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并促使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诵读法给积重难行的中职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就成为了中职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因此,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大多职业学校语文课诵读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学校对语文课重视不够,其教学过程依旧是简单的基本套路: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划分、段意概括、归纳中心、写作特色、 课堂上很少有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琅琅读书声; 二是虽然一些教师知道诵读的重要性,但缺乏朗读的基本功,不懂得如何指导与训练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这就使得不少学生的诵读缺少必要的技巧,直接影响了诵读的效果与质量。三是有些老师虽然想推行诵读教学法,但基于目前的中职学生不爱学习的情况,诵读教学法难以实行。 以上三种状况,对职校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职校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是一种障碍,而这种状况对本来语文基础就很差的中职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我们在此强调并呼吁职业学校语文课要加强诵读教学的应用与改革。

诵读法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顺利实施,教师应该注意由于中职语文教材文言文所选篇目相对于初中课文而言要长得多,加之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轻视,以及中职生本身的特点,真正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坚持以诵读为主,让琅琅的读书声重返课堂,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坚定信念,知难而进。同时在诵读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抓好“养成教育”

1.抓诵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活实践中,有意识记的效果比无意识记的效果要好得多。对于诵读的主体---中职学生来说,他们记忆的突出特点之一便是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因此,在诵读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诵读目标是非常必要的。培根在《论习惯》一文中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叶圣陶论述得更为精辟:“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在文言文诵读教学中,我们同样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诵读涵泳、勤于思考的习惯,博览群书、积累记忆的习惯,质疑问难、珍惜时间的习惯等等。这里特别提到用心专一习惯的培养。很多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注意力极易分散,严重影响了诵读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时,除了做到正确、深入地分析和理解文章思想内容,还要在学生诵读习惯的养成上下大功夫,要求学生做到眼、口、心、耳四到。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讲道:“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眼口岂不到乎?”说的就是专心致志。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不乏存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和“望天书”的现象,读书浮光掠影,囫囵吞枣。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要求学生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要求他们读书时既要动口动脑,集中注意力于一字一逗,一词一句都要认真对待,字字句句都见于书,入于目,发于心,出于口,精思深解,又要熟读成诵,做到胸中有书,手中有笔,手脑并用,边记边写,以求深解。而神到,就是要准确地表达感情。恰如其分的感情,来自对内容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内容,诵读时的“神”才能在声音、语气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2.围绕教材开拓新形式,培养学生朗读养成能力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学生阅读能力很低,例如读破句子、错别字多、声调不准、缺乏感情等。这就要求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紧扣教材朗读练习,科学有序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作为教师,只有深钻教材,熟悉其编排规律,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有序地引导。要严把听说训练关,培养朗读好习惯。朗读与说话可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说话是朗诵的基础和源泉,朗读是经过加工的、艺术化、典型化的说话。另外,还要勇于开拓新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二、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和诵读技巧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关于记忆的规律性知识与方法。记忆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对应记的事物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的神经联系。记忆有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等几个基本环节,其记忆的强弱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备用性(即诸藏性)四个指标。这就是说,对该记的东西能记得住,长久保持,并在需要的时候,能迅速敏捷地拿出来备用。要形成惊人的记忆力,就应该按记忆规律办事。

其一,同遗忘作斗争。要想在大脑皮层建立起与应记事物的神经联系,并且尽可能建立得牢固些,要刻下深深的印痕,就要反复阅读,及时记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心理研究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放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及时复习可以阻止遗忘,把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

其二,合理安排记忆时间,抓好初始性与现时性的记忆。心理研究表明:在记忆过程中,存在着识记材料互相影响、互相干扰的现象。先阅读材料(初始性)对记忆的阅读材料起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阅读的材料(现时性)对先记忆的阅读材料起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所以,诵读课文较易记住“开头和结尾”。

因此,划分多个段落,形成多个“开头和结尾”,化整为零,便容易记住了。依此规律,早晚是记忆的黄金时间,早晨记忆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晚上睡觉前不受“后摄抑制”的干扰。其三,讲究记忆方法。记忆时,要想方设法使表象清楚,毫不含糊,更不能模棱两可。歌德有句名言:“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没有理解记忆材料中的知识而强行记忆是机械记忆。研究表明:理解记忆是机械记忆的20倍。古人云:“多则惑,少则得。”记忆的信息少而精则易记住。可采用编提纲、摘要点、分类别、列表格等方式简化信息量,减少记忆的负担量。用简明的纲要信号帮助记忆,如同护辘能帮助打井水减轻体力劳动一样,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凡是特点突出的材料都会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由于记忆从表象开始,表象的特点就是记忆的关键。于是,要尽量寻找记忆材料与众不同的特点,造成较强的刺激,使记忆清楚深刻。

此外,为使记忆对象特征突出,可通过物象记忆事物,还有感情记忆、联想记忆、系统记忆、争论记忆、趣味记忆等,也是记忆特化的常用方法。只要我们刻意记住某种材料,总是可以想方设法记住的。另外,根据中职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鼓励学生尝试朗读与回忆相结合的记忆方法,介绍一些记忆策略,如规律记忆策略、系统记忆策略、提纲记忆策略、列表记忆策略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提高记忆的质量与速度。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记诵虽然讲究技巧,但技巧往往又是有个性的。因此,教师要提倡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从中发现巧妙的记诵方法。

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们诵读的热情

兴趣是学习任何学科的敲门砖。提高兴趣的窍门在哪里呢?要变“苦读”为“乐读”。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在学生中片面提倡“刻苦读书”(这一“读书”的概念,当然比诵读要宽,但诵读也是包含在里面的),一味强调“刻苦、刻苦、再刻苦”。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苦不堪言的压抑感。学生视读书(也包括诵读)为畏途,这是十分有害的。读书,固然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但绝不能把它宣传为苦事。读书是乐事,应当把它当作一种享受,变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这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诵读成为一种乐趣,就得找到一种有效的形式,创造一个使他们兴味盎然的竞赛的环境,这是激发他们积极学习的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自尊感及自我求成的需要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学习效率也就得到极大提高。

教学时,除掉通常的范读、跟读、齐读、轮读、默读、重音朗读等诵读方式外,还可交替使用下面的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1、定时背诵。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课文,看谁用的时间最短。2、限遍背诵。限定遍数背诵课文,看谁用的遍数更少。3、小组抢背。一个单元教学完后,分别提出某篇或某段,让各小组组长组织全组同学抢背。看哪个小组抢得快,背得多,背得好。4、背诵接力。新学文章,用接力方式背诵(前一人出现差错,后面的同学立即续上),看哪一组用的人数最少。5、默写比赛。组织全班默写,学生互改,小组总评分,看哪一小组得分最高。6、代表竞争。各组自推代表,参加读、背、默写比赛等等,以代表成绩记入小组成绩。7、小组评优。每次竞赛都记下各组(包括各组个人)成绩,一阶段后总评,看哪一个小组成绩最优。这样一些宽松、和谐、趣味的竞赛活动,都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精神集中而又兴味盎然的状态,阅读一开始就有了确定目标,不仅仅激发了学习的情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以及爱护、珍惜集体荣誉的感情。同时,它又强化了学生的瞬时、短时记忆,而完成了向长时记忆的过渡。

综上,诵读是一种传统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新的教育理念赋予了它新的更多的内涵。希望这种古老而又常新的方法能给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感悟和体验,从而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岳岚.找回书声琅琅的课堂――关于中职语文诵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考试周刊,2009,(6)

[2]王占山.浅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3]周靖杰.中职语文教学中诵读的必要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0,(5).

上一篇:让美术课堂插上音乐的翅膀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体验式”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