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体验式”教学初探

时间:2022-08-29 02:41:35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体验式”教学初探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与实施,广大教育者对课堂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产生了积极的思考。高中政治课教学也应根据新课标精神,及时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根本,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载体,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个在体验中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亲身体验者,积极构建富有生气和乐趣、充满智慧和好奇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本文笔者结合高中政治常识教学实践,对高中政治课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课;“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60-01

一、创设情境故事,激发体验乐趣

在高中政治课中,为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应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工作者意义的信息资源。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传统的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道德两难故事、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社会某些现象的看法和困惑等现实生活中的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恢复其原有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让学生更真实地融入到情境中去,让其“亲心”体验。

如我在讲解高三《我国实行自由政策》一框时,我们在开始课堂导入时,预先让小林同学用多媒体给全班演示一组图片,一边加以文字解说:中国佛牙舍利抵达泰国接受供奉,以庆祝泰国国王寿辰.中国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抵达曼谷后,在泰国接受为期76天的供奉,中泰两国政府在北京就中国佛牙舍利去泰国供奉一事达成一致并签署协议,这是中泰两国佛教交往的一大盛事.这则新闻说明了我国实行自由政策,有利于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学生兴奋领略新闻图片和专注聆听讲解之际,我们导入了新课。

正因如此,课堂上通过讲解此类的时事、歌谣、笑话、谚语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亲眼”体验者。

二、优化情境问题,启迪体验灵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与问题联系在一起,思维因问题而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在设计问题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边看边思边探究,如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设计出具体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此达到理解某个概念或观点的目的,或有目的地设计矛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地辩证地解决,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养成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习惯。

又以讲解《我国实行自由政策》这一框为例,在提到中学生能否信教问题时,有学生提出了一种在平时旅游中常碰到的现象:旅游风景区常有名寺神佛,游客中常有人要去拜祭名寺里的神佛,那么学生是否可以拜祭名寺里的神佛?当这一问题一提出,学生的争论声音就四起:

有学生说:不能拜菩萨,这是迷信活动。

有学生说:我觉得不能,因为我们是学生,不能相信泥塑菩萨。

有学生说:为什么不能呢?我就看见过有学生在拜菩萨,那又怎么样?

有学生说:当然能拜了,菩萨在那里,自然是让人去拜,别人能拜能,中学生也可以。

“能”与“不能”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形成了对立的两派,这时我意识到这是很好的教学契机,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而大家对这问题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何不让学生作一次自主的探究学习,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让学生明白自己应有的行为选择,经过师生短暂的讨论,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有多少信教群众?如何分布?2.我国对宗教问题有那些法律规定?3.在庙堂寺院中拜菩萨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4.怎么看待看相、算命等活动?5.我国对学校教育有那些规定?

然后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形形的宗教活动与迷信活动进行探究,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内容与自我建构,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体验的欲望。

三、搭设情境舞台,展示体验风采

“和谐教学法”创始人王敏勤教授研究表明,80%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弄懂80%的课本内容。有些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到理解,教师只要给予合理的空间和恰当机会,让学生自悟和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又如我在讲授《我国实行自由政策》一课时,针对如何全面贯彻执行我国的自由政策的内容,让几位学生根据在社会中碰到的问题,自选体材,自编小品进行表演,其中小张和小吴分别扮演信佛教的母亲和上高二的女儿.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虚拟情景,让学生上台尽情表演:

母亲:好孩子,明天是我县鲸头某寺重新开放的好日子,你跟我一起进香吧。

女儿:妈,我不想信佛教。

母亲:傻孩子,信了教,菩萨就会保佑你的,你必须要信教,这件事由不得你了,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明天必须跟我去。

女儿:我不想去,我们政治书上说世界上没有神仙,我劝你也不要信教.我不赞成明天你去烧香。

母亲:某寺的烧香活动又不是,怎么不能去?该地政府为了保证进香活动的安全进行,派出了较多人员去维持秩序.这说明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女儿:我是共青团员,如果你一定要我去,我就在该寺门前向广大信徒宣传无神论,课堂里传出同学们的笑声。

母亲:那不行,该寺是烧香拜佛的地方,怎么能在哪里胡说八道呢?如果有机会,我去你们学校里宣传佛教教义,让菩萨保佑你们。

在笑声中小品表演结束,小张说: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母亲和女儿的对话,谁讲的有理?同学们纷纷议论开来,有的说:“这位母亲不能强迫女儿信教,因为这剥夺了她女儿的自由的权利。”有的说: “女儿要到寺庙宣传无神论,好像也不对。” 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知识,在互动中锻炼了口才,提高了应变能力,擦出了灵感的火花,碰撞出思维的亮点,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

总上,实践证明,提倡高中政治课“体验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向新的情境中的迁移,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在现实情境中正确处理信息、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上一篇:中职语文呼唤诵读教学 下一篇:有效朗读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