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com风暴潮

时间:2022-10-25 07:09:42

视频.com风暴潮

有些时候,追捧榜样就是在吹泡泡,因为我们有可能从一开始就选错了对象。

在Google天价收购YouTube之后,中国创业者们再次急红了眼睛,纷纷加入视频网站掘金队伍,相关网站数量短期内急剧膨胀至150多家。许多创业者都在做着“YouTube式”财富梦,挖空心思寻找概念包装自己。然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切呢?YouTube真的是巨大财富效应背后成功商业模式的实现者吗?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范尼瓦・布什发表《按照我们的想象》(As We May Think),倡导“为繁荣而自主”精神开始,网络世界已经发展至今,进入所谓的Web2.省略”们,能成功吗?

我们的观点是:难!这样的观点当然不会博得各视频网站创业者的欢心。的确,在一个网络形态发展初期,一切还充满未知数的情况下作此断定,需要点勇气。不过,问题也恰恰存在于此。当我们愈是把中国视频网站发展命途中的不确定性提出来分析的时候,我们愈加怀疑了。有四点因素让我们对此产生疑问,大家不妨一起来辩论一番。

第一篇:

网络新宠YouTube

在美国,很多年轻人现在都把查得・赫利(Chad Hurley)和史蒂夫・陈(Steve Chen)当作偶像。虽然不是像NBA球星科比・布莱恩特、小甜甜布兰妮及“走音歌王”孔庆翔那样,在各自舞台备受追捧,但是,这两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所创建的网站――,却让他们的“粉丝”也有机会成为万众瞩目的偶像。有些时候,你必须承认偶像的力量,特别是对于“草根”而言,YouTube就这样成为了互联网的新宠。

YouTube赶上了一个好时候。随着数字影音技术的日益精进,以及数码消费产品DC、DV的普及,制作影片的门槛已大大降低,甚至用户只要有一个用于网络聊天的摄像头和简单的编辑技巧,就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视频短片。录制的目的必然是分享,这也正是赫利和史蒂夫创建YouTube最初的想法。

YouTube并不是第一家提供视频播放的网站,但为什么它会成功呢?

“这个社交网站将带给你一些值得惊喜的东西。”比尔・盖茨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这样评价YouTube。Forrester研究公司的分析员Charlen也指出:“相对于Google、雅虎和微软等大公司,YouTube拥有很明显的市场优势,这个并不是指视频,而是YouTube创造了一个围绕视频的社区。”赫利说:“在改变人们的媒体消费、创造新的短片文化方面,我们的社区扮演了重要角色。”

没错,你必须重新理解一下以上各位所说的“社区”概念,否则会陷入无休止的疑问中。这就是新网络时代的一个特点,人们习惯将其称为“Web2.0”,尽管没有人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愉快地接受它。MySpace、YouTube这样的新型网站之所以名声大噪,是因为它们赋予了人们参与的权利。网站创建者的角色越来越多地变为:他们提出一个想法,然后敞开大门接纳四方来客的参与。“每天工作完了,人们都会休息一下,想要娱乐一下身心。”YouTube的一位投资人说道,“于是上传者把视频传到YouTube,因为他们希望能有人来分享它们。观看者希望去一个有最多内容的网站,上传者希望把自己的视频放在有最多人去的地方……这就是一个雪球效应。”

多对多交流模式的形成,使YouTube 的“视频分享”取代了传统的“视频”概念。分享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至少对于Web2.0式网站而言。在第一次网络泡沫破灭后,聪明的人意识到,人们已失去了互联网赖以维系的基础,而变成一种商业包装下的工具。技术的进步与Google这样的创新型公司的出现改变了互联网接下来的发展轨迹。硅谷的创新精神又重新回到了范尼瓦・布什的年代,他当年那篇著名文章――《按照我们的想象》,呼唤在有思维的人和所有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重新在硅谷流行起来。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一些成功的Web2.0式网站,所谓的技术、流量、内容都不是它们获取焦点的内在价值。这就像解释,尽管Googl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互联网服务体系和知名品牌,但是Google视频只占有10%市场份额,而YouTube有46%市场份额,MySpace有23%市场份额。微软公司CEO斯蒂夫・鲍尔默在接受《商业周刊》访问时指出:“Web2.0领域有很多热门公司,当然也有不少失败者。关于Web2.0公司的价值,我想问这样一个问题,用户的关注价值几何呢?以Facebook为例,很多大学生都将大量时间用于该公司网站,如果未来15年内仍然如此,那么它即使没有商业模式也值10亿美元。但是,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会发生变化,可能某一天Facebook就被其他网站所取代。”

毫无疑问,技术、流量、内容都是鲍尔默所言的“变化的事务”,就像YouTube超越Napster一样,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但至少到目前为止,YouTube、MySpace还是胜利者,它们遵循了网络互联的精神,如果放弃于此,Napster绝对是前车之鉴。

必须指出的是,Web2.0时代是网络互联精神的复苏,它不应该再次被视作商业模式或网络技术的创新,否则人们将再次陷入泡沫侵袭之中。在很多情况下,看看这些年备受关注的新型互联网公司,我们必须承认美国人的创新精神,以及硅谷人对推动互联网发展的精神价值。现在,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想复制硅谷新型网络公司,他们认为只要坚定不移地复制就是成功的充分条件。然而,全球范围内的成功者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呢?

第二篇:

Google公式

去年10月,Google公司宣布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资本的力量无穷尽,整个网络视频业陷入到一片狂热之中。创业者甚至来不及用心揣摩整个交易的内在价值,就敢于为自己的创业计划贴上一个美元计算的十位数字价格标签,目标直指纳斯达克。

微软CEO斯蒂夫・鲍尔默率先站出来,批驳了网络视频业的浮躁心态。“YouTube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吗?”他反问到,“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看不出YouTube有价值16亿美元的商业模式。YouTube拥有多少知识产权呢?事实上,YouTube网站上的大部分内容都属于他人。Google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将版权所有者拥有的财富转移到Google。回到交易本身,Google收购YouTube的价格是否过高,取决于该公司能否尽快获得回报。坦白地讲,Google出价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让我感到吃惊。”Google公司总裁埃里克・施密特说:“YouTube团队打造了一个美妙而强大的媒体平台,补充了Google整合全球信息,使其为每个人所用,让所有人受益的使命。两家公司有着相同的价值观,我们都始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致力于以创新改善用户体验。我们将联手向用户、内容拥有者和广告主提供更加强大的媒体娱乐服务。”

广告一直是Web2.0式网站的核心盈利模式。YouTube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居高不下的点击量正是其实现盈利的两把神器。从去年3月起,YouTube的两位创始人就已着手运作网站的广告系统。到目前为止,YouTube已采用了旗帜广告、促销广告、赞助广告以及Google和雅虎的文字广告等广告形式。最近更是启动了一项新的广告战略,即为商家提供在线视频公告。商家可以利用YouTube网站上的品牌内容频道和共享视频广告来为其产品和服务做广告。广告商可以在YouTube的品牌内容频道上定制自己的空间,用内容和视频来吸引消费者。一些公司已经对此表示了兴趣。Matador唱片公司通过特别制作的视频和传记片段在YouTube上为几家乐队做宣传。Matador在线销售人员亚当・法瑞尔说:“我们很喜欢YouTube,它的访问量让人无法忽视。”

事实上,YouTube的盈利模式并没有独特之处。看看MySpace的做法――一个同样令人着迷的交友网站,你就会清楚在线广告是它们核心的盈利方式。这就是鲍尔默所质疑的地方,依靠单纯的访问量来觉得是否能够赢得广告客户,这无法夯实YouTube的内在价值。或者说,YouTube如何长期保持目前的盈利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鲍尔默看来,在线广告这一模式本身,属于Google公司。

将搜索与现代商业结合,在技术层面不会有任何难题,关键要看Google如何进一步拓展自身的技术应用范围,将更多的信息“搜入”自己的数据分析库中。现在,Google公司已加大了并购的节奏,在2005年的并购活动中,Google一共付出了1.30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15个被并购的公司中大部分是小公司,Google希望借此打造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Google搜索服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媒体公司都处于Google的威胁之中,因为Google在网络广告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可以决定其他公司能获得多少网络广告营收。”鲍尔默说,“如果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例如微软和雅虎加入战团,情况也许会好一些。但现在没有一家公司能在网络广告市场同Google分庭抗礼,因此任何一家公司投资媒体公司都并不是一个好选择。Google很清楚这一点,这也是该公司斥巨资收购YouTube,并同MySpace结成网络广告同盟的主要原因。我们也曾试图同MySpace合作,但没有成功。同微软和雅虎相比,Google可以承受更高的价格,因为该公司有着发达的广告系统,可以更高效地获得回报。”

鲍尔默的分析无疑给很多网络视频业的创业者浇了一盆冷水。一方面,如果你的公司赖以维系的盈利模式无法超越Google所确立的行业规则,你很难以独立的姿态有大作为;另一方面,除了Google这样的公司有能力和有意义收购网络视频网站,其他大公司不会在缺乏盈利模式的前提下花大价钱展开并购。“我不认为其他公司有这样的能力,包括亚马逊,不可能随意开展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交易。”鲍尔默强调说,“在全球互联网界,只有四家公司能够展开十亿美元以上的并购,它们是微软、eBay、雅虎和Google。”

第三篇:

中国出不了YouTube?

有些时候,追捧榜样就是在吹泡泡。去年10月,Google天价收购YouTube,视频网站投资价值似乎在瞬间凸显。在中国,创业者急红了眼睛纷纷加入掘金队伍,相关网站数量短期内急剧膨胀至150多家。不过,这些网站之间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内容同质化、没有盈利模式等老问题纵然存在;更为致命的是,许多网站创业者都在做着“YouTube式”财富梦,挖空心思寻找概念包装自己。业界人士在说,YouTube“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冲昏了太多人的头脑,甚至发出了“九成视频网站即将死亡”的预警。

其实,创业者扎堆创办视频网站,无可非议,创新是具有感染力的。问题是,一番竞争过后,能否真正出现中国版YouTube呢?我们的观点是:难!这样的观点当然不会博得各视频网站创业者的欢心。的确,在一个网络形态发展初期,一切还充满未知数的情况下作此断定,需要点勇气。不过,问题也恰恰存在于此。当我们越是把中国视频网站发展命途中的不确定性提出来分析的时候,我们愈加怀疑了。有四点因素让我们产生疑问,大家不妨一起来辩论一番。

1.创业者缺乏善始善终的志向

查得・赫利和史蒂夫・陈创办YouTube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法,把聚会视频传给朋友。以最单纯的想法创业如今已成为美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衡量创业成功与否的标准并非财富多寡。年轻人接受并崇拜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克里斯・德沃夫和汤姆・安德森等人,偶像的成功经验溢于言表,“只要这份工作充满乐趣,我们就不会厌倦,而且这有可能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MySpace创始人安德森说,“只要我们每天早晨都能高高兴兴走进这道门,拥有一定的自,能够控制这家网站的发展方向……”在MySpace出售给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后,另一位创始人德沃夫担心这会损害网站的品牌、个性和文化。

与美国不同,中国许多网站的创业者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纳斯达克上市或卖上个好价钱。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有些甚至是沉浸商界多年的老手,追赶互联网热潮的目的就是利用已掌控的资本优势,抢在纯粹的毛头小子之前大赚一笔。有些时候,在资本逐利与财富榜样面前,大家蜂拥而至以模仿的方式参与网络大战无可非议,但如果创业者的出发点以资本获利为唯一目的,要想成功就难了。

缺乏明确的创业目的,缺乏善始善终的志向,是困扰中国新青年一代成为优秀创业者的根本原因。他们习惯于模仿硅谷,却不愿意去用心揣摩硅谷精神。他们喜欢探讨财富梦想,却不愿意为推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奉献才智。在中国,偶有成功的网站,但却不能让人眼前一亮,因为除了诱人的财富,的确也找不到太多值得推赞的内在精神。

2.网民间缺乏互联的精神

Web2.0式网站最典型的代表是谁?不是Google,不是MySpace,也不是YouTube,是维基百科(Wiki)。维基百科从2001年起步至今,已拥有120种语言的版本,200多万个词条。而且,其内容还以每天大约1000篇文章的数量增加。越来越多的“维基人”,或者称之为“维客”,有一个共同点:志愿者。成千上万“维基人”在世界各地的某个角落里敲击键盘,如一群虚拟空间的蚂蚁,为维基百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而忙碌着,其成果相当惊人。目前,维基百科已经成为全球点击量最高的50个网站之一,潜在价值达上亿美元。

维基百科所倡导着一种网络精神,维基社群的活动精确地反射着这种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平民化和非权威主义。不管怎样,历史是客观的,不会改变,当技术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历史构建从而替代少数精英的分析时,历史应该更能回避主观。每个参与者都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每个声音都不可能成为绝对的声音。这也是网络世界规则带给我们持续不断的冲击之一。就像作家丹尼尔・平克所写:“维基百科没有标榜权威二字,而是依赖于极度的分散化和自我组织。这是一种纯粹的开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一种自上而下的意识传导惯性。人们在面对新鲜事物时,先是喜欢观察与望,往往不会选择主动出击与迎合。尽管现代中国年轻人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的态度较自己的长辈大有改观,但新气候还无法成为一种整体的精神意识。换句话说,中国社会依然没有建立起一种自下而上的参与意识。社会文化结构方面的问题很容易反应在互联网产业中:一方面,中国网络创业者多为具备一定社会地位,或海外留学归来人士,真正白手起家的毛头小子寥寥无几;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网络参与的态度,大多选择接受为主,参与为辅。中国人喜欢从网上观看、索取,不太喜欢分享与创造。由于人们对于网络互联精神与互联价值理解方面的欠缺,致使中国互联网内缺乏一种真正的“互联精神”。对于互联网产业发展而言,这并不是致命的危害,但它可能延长中国人在此领域探索的时间,无形中也加大了赢得真正成功的距离。看来,“中国出不了YouTube”的言论并非单纯指向创业者们,也指向网民间缺乏互联的精神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3.违反UGC法则

中国网络视频业正在进行一场内容争夺战。由于YouTube模式效应明显,中国视频网站创办者纷纷宣讲Web2.0概念,提出“网友上传”理念。许多网站甚至以此为卖点,来抵消流量不足的短板。事实上,真正做到网友上传、内容原创又能如何呢?由于网站间内容盗链严重,大多视频内容趋同,导致人们已疲于辨析谁是真正的原创者。

YouTube创始人赫利在谈到网站成功经验时指出,YouTube努力做的,便是让上传内容的网民能够在YouTube上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与YouTube一样,MySpace的成功也要归功于它们建立起一个围绕音乐为主题的“内聚型发展”的社区。在这样的网络结构中,其最开始的几个核心用户因为自身强烈而现实的社会生活需求建立网站。然后网站用户像“滚雪球”一样,怀着共同爱好,一个带一个最终形成千万用户群。毫无疑问,满足特定群体的社会生活、共同的爱好及丰富的网络体验是形成内聚的关键。与“内聚型发展”社区相反的是百度贴吧、QQ这些P2P应用形成的“外延型发展”社区。相比而言,QQ社区类似“下大雪”,虽然其因为既有的庞大客户端用户群快速建立了Web端社区。最开始的规模虽然很大,但是用户和用户之间建立关系的基础却是第三方的应用,如百度搜索和QQ聊天。久而久之,随着百度搜索和QQ聊天自身影响力的下降,浮在其表面的社区也失去了“黏度”。

“UGC法则”是形成内聚型发展社区的关键。在YouTube和MySpace上,网友上传的内容是维系网络社区关系的纽带,它被用来增强社区黏性的关系。而在中国视频网站中,网友上传的内容被当作一种商业元素,被网站创立者视为盈利的原料。

以内容为盈利卖点破坏了Web2.0时代网络生存的基本规则。在网络的自由意识遭到破坏后,所谓的分享理念也就不存在了。由此而然,盗链与相互模仿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人们事实上根本不尊重Web2.0本身的由来价值。换个角度来看,那些把内容当作盈利点,依靠卖内容来盈利的视频网站,会有更多的网民为自己上传的内容付费观看吗?至少,这一模式违背了可逆原理,进入理论与事实上的死循环。因为,没有人会在自己为自己服务的时候,自己为自己付费,还要支付自己的工资。

4.中国缺少Google、雅虎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仍然以在线广告为主。众多Web2.0式网站首先需要做好的不是盈利问题,因为这是Google的地盘。是否盈利,需要Google说了算。这样说并不是要有意抬高Google公司和它的搜索技术。搜索引擎之所以成为硅谷的一大经济力量,只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衡量和分析大众行为的价值。至少对于目前的社会而言,在一个无限选择的年代,统治一切的不是内容,而是寻找内容的方式。对于习惯于使用搜索引擎来评价产品的新一代消费者来说,一个公司怎样宣传它的产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Google怎样评价它。这就是Google存在的深层次价值。当人们越来越习惯并依赖于搜索引擎来寻找、划分“探索层”(navigation layer)时,其他一切网络形式也都离不开搜索引擎了。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YouTube卖给Google是一件双赢的交易。交给Google公司,YouTube是否能够寻找到独立的盈利模式已并不重要了。对于大多数Web2.0式网站而言,被并购的结果可能都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要在本色与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的选择的确很难。而在Google和雅虎,甚至新闻集团这样的大型综合网络与媒体看来,积极并购YouTube、MySpace这样新型网络公司的目的,并不在于所谓的多元化和丰富业务结构。大公司有着明确的核心盈利模式,它们对于产业链的控制力度远远强于小公司。在发展的路线上,一方面它们要延伸产业链,夯实自身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它们要在彼此的竞争中牵制对手,使资源变得更加稀缺。不过,大公司并不压制创新精神,它们甚至拿出大笔风险资金鼓励社会性创新,因为这也是大公司赖以发展的智慧源泉。

而在中国,大多数公司还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某个环节中。对产业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缺乏理解,它们无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产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互联网业尤其如此。由于缺乏大公司的引导性力量和主动参与量,导致中国互联网业依然呈现出较为盲目的发展风潮。一方面,人人都幻想乱世崛起,成为众人瞩目的明星;另一方面,人人都缺乏高人一等的气魄与意识,能真正创新出具有领导型的意识。

这些问题都成为困扰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因素,对于网络视频产业而言,已经出现的盲目状态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整个产业的现状,无可非议,但结果同样可想而知――中国出不了YouTube。

土豆:为你而做

记者 刘扬

2007年1月,“播客风暴”隆重亮相,这是土豆网与东南卫视联手打造的全国第一档电视播客节目。土豆网创始人王微认为,推出“播客风暴”让网络红人、优秀的原创视频作品更广为人知,能更多激发普通观众对网络视频分享的热情,开创传统电视媒体和网络视频新媒体间的全新合作模式。而对于在网络视频分享的迷雾中摸索前行的土豆网来说,这更是在艰难跋涉中的积极求生之法。

土豆网开办近两年,是与美国同行一同发展起来的第一批视频分享网站,堪称“祖母”级。与美国YouTube网站模式类似,土豆网打造出了网民上传视频的“大剧场”,人们可以将自己拍摄、录制的视频内容放在土豆网上与整个互联网共同分享。

去年10月Google以天价收购YouTube,视频网站行业天翻地覆,人们纷纷加入掘金队伍。视频网站数量一下子急剧膨胀、内容同质化严重,加之全世界尚未有一家视频分享网站找到恰当的盈利模式,国内外各大媒体对视频分享网站前途的担忧疑虑之声开始不绝于耳。对于盈利模式,王微认为收入模式很清晰,就是广告,只不过实现起来还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他说,目前土豆网应该做的就是完善网站方方面面的内容,注重用户体验。

面对外界对整个视频分享网站行业的质疑,王微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网站和时间的力量。“盈利不是问题,时间才是问题。” 王微预计土豆网将在2007年下半年实现稳定的盈利,这必定要建立在土豆网能获得绝对的领先优势的基础之上。这也正是那些投资土豆网的VC的要求。

等待是有费用的。与图文互联网相比,视频互联网进入门坎要高得多。王微坦言,由于用户数量及内容等各方面原因,目前要靠广告实现盈利还很困难,还需要“烧”相当一段时间的钱。在没有一家网站能够以清晰的盈利模式站稳脚跟时,资本的力量就显得弥足珍贵。资本的扶持是国内视频互联网企业的生存命脉。2005年至2006年共融得900多万美元足够支撑土豆网。有着贝塔斯曼等跨国企业总裁资历的王微也有着良好的控制预算的意识,他从上海到北京出差时甚至选择 “委身”在一家经济型酒店。这在王微看来,“没有产生显著收入的情况下,就应该住在这样的地方。”

在这场看不到终点的竞跑中,土豆网倾注全力发展业务。除了与东南卫视的深度合作,土豆网还向湖南卫视、文广传媒等提供网络视频内容。

王微说,到目前为止土豆网从未购买过任何版权内容,一直都由网民上传,这体现了土豆网与其他视频分享网站设计理念的不同:土豆网希望体现剧场概念,集纳丰富的原创内容资源,让用户自己选择,而不是以传统媒体视角运营视频,强推给观众观看。王微曾在采访中说:“新浪播客的着眼点是内容,他们的编辑会给你搜集内容、引导你去看最火、最刺激、最吸引眼球的内容。我们的着眼点是工具,一个是过滤器,一个是望远镜,去找到你喜欢和关心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土豆网不是为大众做的,也不是为小众做的,而是为一个人,为你做的。”

OpenV:视频搜索

记者 刘扬

“俺叫魏淑芬、29岁、至今未婚”这是80年代宋丹丹的著名小品《懒汉成亲》的一句台词,如果你只记得这句乡土气十足的台词而完全不知道小品的名字,你一样可以通过视频搜索网站OpenV找到它。又比如你想回顾一下2006年8月剧烈的台风场面,在OpenV输入“台风登陆我国福建”,你可以不用观看完当日全部30分钟的新闻联播,就能直接找到相关联的那条新闻。

如果说视频分享网站以视频为工具,拼创意、拼服务、拼时间,那么对于视频搜索领域来说,则是绝对的技术为王。对于用户来讲,判断一个视频搜索网站的优劣,远远比评判视频分享网站要容易的多,因为用户只有一个标准――我是否能找到我想要的。大部分视频搜索网站主要是对视频文件事先设定的关键词标签进行搜索,但互联网上的很多视频信息并没有打上标签,很难被搜索到。另外,在众多视频分享网站层出不穷的同时,大多数用户只能在该网站内进行视频搜索,很难实现全网搜索。这是当前大多数视频分享网站视频搜索技术的障碍之一。

英国Autonomy公司的视频搜索技术正是OpenV网站实现定位搜索的利器,这也是OpenV网站CEO伍昕面对Google、百度等众多巨头重拳出击视频搜索而临危不乱的“定心丸”。Autonomy是一家视频内容处理技术提供商,在企业级市场的占有率超过Google。2004年,作为英国独立软件公司Autonomy大中华区总裁,伍昕回到中国推广业务。2005年10月,伍昕和同事们以网站www.省略开始公测,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专业的中文视频搜索网站。成立北京赛金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后,正式的视频搜索网站OpenV在2006年粉墨登场。

得益于Autonomy的技术,OpenV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按“帧”搜索的概念。伍昕认为,互联网应该是动态的、多元化的,直播或者是点播并不能完全满足网民的需求,OpenV做的是“帧”搜索,对每一个帧、每一个画面、每一个讲出来的文字,以及里面所有可以利用的信息都对它进行处理、分析,这个技术很复杂、很难,也是OpenV最大的核心竞争力。用户需要的往往只是一刹那的图像,对视频进行分析真正能够把视频的内容价值重新提升,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上站稳脚跟后,为了能较好地解决版权问题并且优化视频资源,打造视频整合传播平台,OpenV先后与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湖南卫视等电视机构及新华网、国际在线、土豆网、播客中国等多家网站及视频服务提供商开展了合作。OpenV通过以技术换内容的方式向各电视机构提供视频搜索技术,以此获得节目授权,并把节目纳入自己的数据库。这也打破了电视台原有的以点成本、千人成本计算的古旧方式,因为电视节目的价值可以通过网络产生增值放大的效果。

从OpenV公测到现在,已经接近一年的时间,这期间,OpenV的日浏览量突破了500万人次,视频资源积累超过了1.5亿分钟。

有大股东Autonomy公司将近千万美元的投资,OpenV在资金面上至少可以存活18个月。对于盈利模式的缺乏,伍昕并不担心,他相信视频搜索的巨大潜力足以造就OpenV的未来,目前已有贴片广告、互动广告等盈利方式可以借鉴,更何况美国《商业周刊》日前甚至发出“视频搜索是视频网站的广告中枢”的预言。OpenV现在最关注的就是如何将网站更加贴近中国国情,将视频推广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娱乐领域――这一点也几乎是整个中国网络视频产业的方向。

第一视频:随意点击

记者 刘扬

今年2月,第一视频通信传媒公司(以下简称“第一视频”)与中国网通宽带在线宣布合作,共同推出“直播我世界”视频分享频道,设置了“我要搞笑”、“我要出名”以及“我需要你”等三个网友互动栏目,而在此之前第一视频一直以提供自主版权的P2P血统示人。对于第一视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力军来说,此举正体现了他对网络视频发展前景的看法:易于集聚人气的视频分享网站与自主版权(P2P)的直播、点播网站相互融合,有望开创出一片网络视频领域的蓝海。

搭建好P2P网站的强大阵容后,如何快速促进网站的广泛传播就成了第一视频最迫切的问题。虽有“无极视频网络联盟”为其笼聚了大量边缘网站的点击率,但这还不足以满足第一视频的要求。在张力军看来,视频分享网站人气飙升速度快、流量大,但短片难以保证质量,加之受众分散,很难得到广告商的青睐,但P2P网站则能以自主版权、高品质的画面和内容获得稳定的广告投入。张力军认为,利用视频分享网站集聚人气,利用P2P直播、点播模式稳定客户吸引广告商,极有可能是网络视频行业中一条具有盈利前景的发展道路。那么选择自主运营视频分享内容还是收购视频分享网站,让张力军犹豫了很长时间,不可否认的是,直接与视频分享网站合作将会使第一视频人气剧增,但Google收购YouTube事件令所有视频分享网站要价过高,令张力军坚定地选择了自主开发。

这是否能够成为解决视频分享网站缺乏盈利模式的一把金钥匙,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新思路所散发出的些许光芒,或许能将网络视频发展道路照得更远一些。

与众多网络视频公司不同,第一视频具有上市公司背景,这为其迅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第一视频集团是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领导下的国有股份制企业,协会占有第一视频集团40%多的股份,2005年12月第一视频网站(www.省略 )正式上线。2006年9月21日,中国香港益安国际集团(以下简称“益安国际”)完成对第一视频技术平台的并购,第一视频曲线登陆中国香港主板市场。此次并购完成后,第一视频集团获得第一笔总计2.4亿港元的融资额,集团总市值达到15亿港元。

近两年兴起的绝大部分专业的P2P网站都主要着眼在电影、电视剧的视频在线播放、点播领域,第一视频则在打造全方位网络视频新闻、信息的直播概念。第一视频的网络视频新闻已囊括多个视频频道,不夸张地说,第一视频已俨然变为一个可以随时点击的“电视机”。

与新浪、搜狐等综合网站最近催生的视频新闻频道相比,第一视频有更多的原创性。新浪视频新闻大多节选自各电视台的新闻短片,第一视频所有的新闻播报则由网站旗下的主持人完成,每天的24小时中每隔半小时就会进行一次视频直播或重播。开播一年多以来,第一视频直播了第1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无线音乐颁奖典礼等大中型活动,还力邀韩乔生等电视界名人创办了原创性话题节目。借助网络信息传播相对宽松的优势,使得这些新栏目涉猎内容极为广泛,更为开放、更有冲击力。

在完成链接视频分享网站与P2P网站之后,第一视频还在迅速扩张势力范围。有着通讯领域工作背景的张力军使第一视频快速地与多家电信运营商建立了合作关系。2006年11月,第一视频与中国联通达成网络电视发展协议,2007年2月,与中国移动的GSM短视频服务已实验完毕正式投入运营。这似乎正应合了业界预期的“电视、手机、网络”三大平台互联互通的未来视频世界。未来网络视频产业链格局似乎已在第一视频集团中初具雏形。

上一篇:最佳“投资组合” 下一篇:GDS灾难备份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