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2 19:07:14

视频教学论文

视频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视频教学;教学改革;市场营销学;交互式

营销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企业发展、壮大并争取经营可持续性的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大学或商学院都把《市场营销学》或类似课程作为其经济管理类或工商管理系学生的专业主要课程。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和有志开拓经营与事业的学生来说,知晓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鉴于该课程的高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多老师在授课时都特别注重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层出不穷,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作者通过对市场营销学若干年的教学发现,视频案例教学法较之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视频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针对授课的需要,利用网络上已有的素材,结合必要的剪辑加工,制作成视频材料在课堂上播放,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升教学效果有显著作用。

一开展视频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期望和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的需求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的案例教学,教师只是搜集案例信息,在课堂上以口述或者文字形式表现。而视频案例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市场营销学中有很多枯燥的理论,通过视频作为载体,以动态的图、文、声、影呈现,可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可行性方面,目前多数高校在硬件方面均配置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辅助教学,网络的普及也使得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教学素材,这些都为视频教学法的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视频教学法的理论模型

根据视频教学法的流程和要点构建视频教学法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通过精心选择、设计视频案例,创设良好的交互式学习情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视频案例进行学习;师生之间通过问答、交流等形式开展协作,引导学生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最后教师检验学生是否完成知识的迁移,由此评价该案例是否实现了教学目的。

三视频案例教学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视频案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很多教师使用不当,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素材选择不当

现如今网络的发达让教师可以在各大网站轻松获得视频材料。但要挑选合适的视频材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有些老师耐心不足,选择的视频未必适合教学。

(二)制作质量粗糙

有一些视频内容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视频本身的制作质量欠佳,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画面清晰度欠佳,配音与字幕对不上等。这样的视频在课堂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设计不周密,学生观看随意性较大

有一些教师花了很多心思精心挑选素材,材料与课程能很好的匹配,亦不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原因在于观看视频前没有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观看视频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没有深刻的思考,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时间控制不当

有一些视频材料虽符合教学需求,但是信息量大,时间过长。有些老师认为播放视频可以少讲课,学生也比较认可这种教学方式,就无节制地播放视频。这样一方面会影响教学进度,另一方面也不负责任。

四视频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点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精选适宜的视频材料。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耗时的工作。在挑选视频时既要保证视频的内容与授课知识点紧密关联,又要注意视频材料的时效性,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这里提倡教师自己动手剪辑一些视频材料,这样更具针对性。此外,为了让视频资料更加丰富全面,更贴近学生的需要,还可以发动学生收资料,做剪辑,让学生参与到资料的收集和制作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还可以弥补教师知识面有限的缺陷。其次,播放视频前要事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将视频教学法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更能相得益彰。为了调动学生的思考,可设计一定的奖惩措施,如回答问题好的同学可以减免一次作业,或者获得一次请假机会,问题回答不出来的同学,需要额外完成一项任务等。这样惩罚分明,学生容易接受。如果一味地与成绩挂钩,反而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反感。再次,视频播放的时间要把握好。教师需要意识到,播放视频的目的不是为了减轻自己的教学工作强度,更不是为了打发课堂教学时间。所以视频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到15分钟。如果该视频确实很有价值,可以将资源共享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观看,并完成一定的作业以进行巩固。最后,注重总结和积累。每次播放视频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师在授课之后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哪种类型的视频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哪些则正好相反,教师要能拿捏准确。此外,还要设计相关环节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看看该视频是否能到达预期教学效果。这样才能积累经验,使得下一次课能更好的进行。

五操作实例

下面以营销学中市场定位知识点为例,说明在营销学教学中如何借助案例视频教学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该知识点时,可以选择加多宝凉茶这个案例。原因有:第一,加多宝是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同学们对其有一定的认知度。第二,加多宝是一个有争议的品牌,有争论就能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课堂的氛围。第三,关于该品牌网上的视频报道较多,有一些做的很有深度。第四,这个案例中不仅提到了加多宝的重新定位,并且涉及品牌、专利等诸多知识点,能同时考察学生对其他知识点的了解,引发更多的讨论和思考。案例确定后,需要收集该案例的相关信息,制作成视频材料,并设置以下问题:加多宝早期的定位有何不妥?再次定位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哪里?该案例对你的启示有哪些?这个案例中还隐藏了哪些营销原理?让学生带着这些思考题去看视频,要比光靠老师唱独角戏的效果好很多。视频教学法的负面效果亦不容忽视,如有学者质疑提出这种方法不能体现教师的关键意义,有学者认为这种方法容易干扰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注意和接收,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用得好,这种教学方法完全可以让授课的效果锦上添花。所以每位教师都应重视和实践这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更好的教学方法。

作者:李伟 刘振艳 彭迅一 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吕虹,彭玉娟.浅谈视频教学法在食品营养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177.

[2]巩少伟.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131-132.

[3]胡正明.山东大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4):68-71.

[4]刘毓.基于视频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8):139-141.

[5]辛云鹏.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3,(5):135-136.

[6]周晓虹.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1):62-64.

[7]陆松福.PBL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大家,2013,(13):66-67.

视频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微视频;教学;发展状况

微视频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主要是基于传播学的视域,而在教学领域的研究仍比较贫乏。笔者以为,只有让大家了解微视频的内涵,以及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才能发挥出微视频在教学中最大的效用。

1.微视频教学的含义

1.1微视频。微视频(又称视频分享类短片)是指个体通过 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长的一般在 20分钟左右,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广告片段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

1.2微视频教学资源。时间短、知识内容片段化、精确化是微视频教学资源的最大特点之一。微视频教学资源迎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和网络生活方式。微视频教学资源其有以下优势:

1.形象生动。2.时间短、内容精。3.学习自主性加强。

1.3微视频教学。微视频教学是利用微视频资源进行教学和学习的一种方式。微视频教学可实现师资共享、在线任教;学生流动、及时学习。

2.微视频教学的发展

2.1微视频教学在国外的发展研究状况。国外对微视频应用的研究多是从娱乐和传播的视角进行的。随着学习时间的片段化、视频播放终端的微型化,微视频教学资源越碓绞艿饺嗣堑墓刈。在基础教育中,其典型应用模式有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教学。

2011 年,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创办了非营利的“可汗学院”(KhanAcademy),该网站上传有超过 3500 个教学视频,其视频包括数学、社会科学、财务等多种内容。 “可汗学院”的迅速兴起同时也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翻转课堂”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教学模式。其中的教学微视频成为了由传统的教科书、教师板书或幻灯片转变而来的教学资源,教学视频学习进度可以由学生可以自己掌握和调控,不必担心漏掉重点内容。由此可见,使学习者更加自主的掌握内容。

2.2微视频教学在国内的发展研究状况。国内微视频的雏形是2005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视频短片。随着宽带的进一步普及和音像设备软硬件技术的平民化,使得草根阶层的民众也加入到微视频的制作和传播中来,中国网络的“视频元年”便在2006年被很多人认可。

关于微视频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传播学的领域,微视频不仅生命力强大,而且形态多样,涵盖纪录短片、小电影、视频剪辑等,这些都可通过手机、DV、摄像头或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它补充了传统的影视机构。微视频传播的即时性、便捷性,并与网站上其他用户交流,甚至上传自己的作品等优点,使得微视频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媒体、政治、教育等领域。

由于视频信息与其他信息相比,它能提供真实的情境,捕获大量的信息,这将有助于学习者形成自己对某个学习内容的观点,也更容易被记忆系统所编码和保存,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在真实的情境中提供真实的学习任务。视频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结构化、片段化的教学视频将课堂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组织,有利于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活动质量。为了适应人们碎片式学习的需求,基于微视频的学习和教学也应运而生。

为了解我国微视频的研究现状,笔者在“CNKI 中国知网”以“视频教学资源”和“”为关键词,从2003年到2014年,搜索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文献28篇,硕士论文14篇,以“微型学习”为关键词,从2003年到2014年,搜索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文献40篇。

目前关于微视频的研究大多仍在阐释其理论与应用前景,关于微视频的研究有从其发展视角进行分析,如:陈霖、邢强在《微视频的青年亚文化论析》中,通过对微视频制作和传播的考察,从媒介的抵抗、身份的认同和创造的潜能分析寓于微视频中的青年亚文化存在状态,并探讨其现实影响和未来走向。

笔者发现在对以上文献的阅读与分析中,微视频的应用多在教育技术学方向展开,如:杨九民 邵明杰 黄 磊在《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为例》文章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学习效果欠佳等问题,分析了微视频资源、翻转课堂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问卷调查和视频分析法从是否促进理解和深化知识、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等方面验证了基于微视频资源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教学中要依据学习内容及学习者特点制作微视频资源。

张 屹, 黄 欣, 谢浩泉, 白清玉在《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中通过本科大学生和研究生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内容的需求分析,从内容、教学、脚本三方面设计了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并从工具的选择和视频的制作上进行了开发,运用实验研究法验证了微视频能够有效地提高本科生的学习成绩和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以及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微视频同样应用于政治教学中研究的有:刘海在《视频资源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中,从引入新课、突破重点、组织探究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合理运用,重点体现三个原则:时效性、标准性、共享性,以实现其在教学中最大的利用效率。

在地理教学中邱杨兵在硕士论文《高中地理教学中视频资源运用的研究》中,阐述了视频资源”的含义,概括了视频资源的来源及获取方式;并对高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视频资源的情况和运用视频资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

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又有袁 晔在《开发网络视频资源促进英语课堂教学》中提到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利用网络视频短片,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创建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文章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视频短片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

目前虽在教育技术、英语、数学、政治、地理学科中的应用都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仍有需要完善的部分。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很多教学内容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和学习,但是这些视频资源也只是课堂上的死板搬家,它的缺点首先是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是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期望依据相关的视觉传播理论、网络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相关理论,为视频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尤其是交互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以期优化教学视频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古永I.微视频在中国的机会[J].观察:1

[2] 苏岩.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1); 33-35.

视频教学论文篇3

目前国内对微视频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微视频资源的设计与研发。如凌巍提出了微视频资源在移动学习环境下研发与编创的贴近性、针对性、碎片化、整体性、互动性原则。王觅根据SMCR传播模式和ARCS动机模型建构教学微视频的“心动”设计模型,并从知识内容、教师教学艺术和视频表征三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学习者“心动”的教学微视频设计策略。郑军等从微视频资源的设计研究方面重点尝试在移动学习环境下为微视频学习资源的设计提出可操作的方法,以更好的达成有效学习。桑海翎在其论文《微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分别针对纯理论性的、部分理论加上部分软件演示类的、软件件操作演示类的课程下教学微视频的设计进行了相关的阐述。乐平平提出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包括前期分析、设计素材的选择与分析、脚本的编写与分析、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录制、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后期处理五大步骤。 余胜泉和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介绍了微视频设计的思路,并提出了在设计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的微视频教学资源。王宏艳、金书辉从微视频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交互性和艺术性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为技能类微视频课程的录制与教学提供了借鉴。

二是微视频资源在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如范福兰、范青等均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中构建了将微视频融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式,从中笔者还了解到微视频适合于多种课型:理论课、操作演示课、理论加演示课等。冯文静通过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在探索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时,对微视频的应用采取了导入策略、碎化策略、辅助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和对比发现策略,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针对现行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的“惘然”、听的“茫然”、写的“索然”、活动的“泛化”等问题,胡艳分别应用相应的微视频教学资源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还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黎珊霞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案例分析了微视频的应用方法,并提出在制作微视频时应抓住它的主题、类型、呈现时机和呈现方式。赵婷、林平等人分别研究了微视频资源在数学、物理、信息等学科中的应用方式及应用效果。

三是基于微视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杨九民、邵明杰等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学习效果欠佳等问题,分析了微视频资源、翻转课堂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价值,构建了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以微视频资源学习为核心的翻转课堂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并验证了基于微视频资源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范福兰、张屹等设计了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的讲授+视频+操作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验研究,总结出了效果最佳的教学模式应是先进行短暂的教师传统理论讲授,再进行视频资源的自主学习。王冰洁等结合大学 Flash 技术教学实践,探索了微视频相关技术并构建了基于学习元微视频 JiTT(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策略)教学模式,对高校其他基础技术类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胡艳提出了微视频教学资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以课前进行情景导入、课中呈现教学重难点、课后呈现积累和巩固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模式。周飞、杨建华等开发了基于“J课堂”微视频学习平台,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开展基于微视频的课堂教学创新与应用研究,形成了运用于预学习、辅助于课堂学习、个别化的课后辅导三种应用模式。

四是对微视频历史及发展前景的研究。如苏岩从微视频的概念、内容、制作权及依托平台四方面的演变,介绍了微视频历史演变轨迹,进而对微视频的发展走向进行了预估。王觅、祝智庭等将微视频课程资源的演变分为早期的教育影视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微视频课程资源三个阶段,对微视频课程资源进行了分类,并预测了微视频课程在未来的主要应用领域。谢菁结合传播学和社会学理论,重新梳理了微视频的内涵、分类和发展现状。

为了分析国内学者对微视频研究的情况,以“微视频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搜到相关文章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表 1-1 所示:

根据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微视频教学研究的关注逐年加深,与此同时的论文数量也从 2004 年的 43 篇,到 2014 年已经达到了 452篇,增长了十倍多,在这十年间,国内视频教学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对微视频教学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我们了解到目前国内应用微视频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比如教学微视频在中学英语、语文、物理、信息、历史等各学科中都已有相关的应用研究。相信未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将会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界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视频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微视频;视频案例;幼师国培;系统优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1-0078-03

视频以其直观生动、声画结合的优势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既可以作为系统性的资源生成网络课程,又可以作为辅资源充实课堂教学。视频公开课、精品视频共享课、各式各样的微课竞赛客观上推动了视频特别是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和理顺微视频的技术演进和理论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一、微视频的技术演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学视频资源的制作越来越容易,使用起来也非常地简单,存储也是非常方便和灵活,因此,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广泛化。下文从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视频资源的技术演进两个维度来分析微视频的技术演进路线。

1.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

国际上两大权威机构ITU和ISO对推动视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功不可没。ITU主要制定了H.26X系列标准,ISO下属的MPEG制定的JPEG标准和MPEG系列标准。为了达到视频图像更高的压缩比和图像质量,并实现更好的网络适应性, ISO和ITU于2001年共同成立了联合视频工作组,在 2003年了最新的视频压缩标准H.264/AVC。该标准的压缩比在相同视频图像下是H.263的两倍,这样的压缩比推动了视频更加广泛的应用,同时该标准还具有低码率、良好网络亲和性的特点,为在网络上实时的传输视频提供了可靠的保障[1]。另外,H.264也是MPEG-4第十部分,两个机构的视频标准兼容性大大加强,视频之间的转码工作量大大降低,使用者从此不必为视频格式的不兼容而烦恼。

2.教学视频资源的技术演进

20世纪初的教育电影作为教学视频资源,开启了视频在教学中应用。教学视频资源的技术演进与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发展及需要密不可分[2]。根据视频资源的兴起背景、应用模式和载体,教学视频的技术演进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第一阶段是教育影视资源,这一阶段主要采用实录和实播形式的教育电影和教育电视,视频教学资源相对分散,不成体系,准备的时间比较长,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学习者通过卫星和电视机开展远程学习;第二阶段是网络视频课程资源,主要基于Web开发与浏览,视频成为系统的教学资源在网络上广泛的传播,学习者主要通过计算机浏览观看,可以与视频教学资源进行简单的交互;第三阶段是微视频课程资源,伴随着在学习走向移动化、微型化、碎片化之时,学习内容逐渐走向微型化、移动化,学习方式更多的是非正式学习,传播者将细化的知识点制作成一个个时长10-15分钟的微视频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个阶段学习者主要通过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移动终端浏览视频,可以通过视频标注、视频内容检索技术与学习内容进行深度的交互参与。笔者利用VS+SQL开发了一个视频案例支持系统,在该平台上,学习者可以上传和浏览自己的视频,并对视频内容进行注释,针对视频内容关键字进行检索。总体上可以看出,前一阶段资源依然能被后一阶段使用,但其核心地位慢慢被取代,并且资源的应用模式和载体逐渐多元化。

图1 视频类教学资源的演变与变迁

二、视频教学理论

视频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重视,除了自身技术的原因,还与视频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密不可分。

1.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2002年,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迈耶(Richard E.Mayer)提出。他认为:学习者拥有文字信息处理系统和视觉信息处理系统,分别对语词和画面进行系列复杂的处理。在多媒体的学习中,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第一阶段,从呈现的材料中选择能引起注意的语词和画面;第二阶段,将语词和意象组织到整体的心智表征中;第三阶段,将产生的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相互整合,建构基于言语和基于视觉的模型,然后在这些表征和长时记忆中的先验知识建立联系。

图2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在多媒体学习中,数字化的视频资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化视频资源的创作越来越容易,使用操作也非常的简单,存储方式也日益的方便和灵活,因此,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的广泛化,表现出一定的教育特性: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视频可以进行系统的教学,也可以辅助教学,也能够通过视频进行测试和反馈,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由此可以看出,视频资源的应用能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功能。

2.远程教学交互理论

交互,也称为互动或双边活动,在教学中的互动不是一般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讲解提问等“即时互动”,而是要求生生之间进行讨论、展示、争辩、操作等“同时互动”。教学交互是一种发生在学生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它包括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和各种物化的资源(如学习资源和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陈丽,2004)。教学交互层次塔可以帮助教师辨析各种复杂的教学交互现象在网络学习中的实际作用和相互关系,教学交互层次塔为教师提供了促进网络学习的有效途径[3]。

[抽象][具体][高级][低级][媒 体][操作交互] [信息交互] [概念交互] [学生新旧

概念的交互

学生与教师的交互

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

学生与媒体界面的交互]

图3 陈丽的“教学交互层次塔”

如图3所示,教学交互层次塔用操作交互、信息交互、概念交互三个层面及学生与媒体的交互、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新旧概念的交互五个层次的交互来阐述教学交互对学习的意义。从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到概念交互,逐渐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而高级的教学交互是以低级的教学交互为条件和基础的,高级的教学交互是低级的教学交互的目标。媒体是所有教学交互的载体和平台,由此可知,媒体的教学交互特性是所有教学交互的基础。学生与媒体界面的操作交互主要做的是页面框架结构的设计;信息交互设计主要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互设计和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设计三个层次的交互设计。但由于在设计、开发和实施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只能控制操作交互和信息交互这两个层面,最高层次的新旧概念的交互无法有效控制。

三、视频案例支持系统的优化及应用

在《促进幼师国培学员实践反思的视频案例支持系统的构建》一文中,笔者已经构建了一个视频案例支持系统,能够实现简单化视频案例采集、立体全面显示视频案例内容、同步显示视频和注释、建立注释内容与视频片段的关联、国培学员可以在线注释视频案例、实现快速检索视频注释,提供多种交流互动渠道[4],详细框架如图4所示。微视频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视频教学相关理论的普及,为教学视频案例库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途径。

[视频案例支持系统] [用户管理] [视频案例管理] [视频案例采集] [点播注释案例] [互动交流] [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权限管理] [案例分类] [案例分类] [案例审核] [在线直录

(基于网络)] [案例点播] [在线直播

(基于wirecast)] [案例录制

(基于wirecast)] [案例注释] [我的注释] [案例检索] [实时交流] [异步交流]

图4 系统详细框架图

1.上传微型视频

教学微视频是经过精心教学设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知识结构完整的微型视频。微视频将原来视频更加精细化,学习者通过观看微视频可以完成一个细化且完整的知识点的学习。微视频由于视频时间控制比较短,视频文件相对比较小,视频上传的速度大大提高,浏览播放的方式得到扩展,学习者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体实现移动学习。

2.基于信息的视频注释

在笔者开发的视频案例支持系统中,可以对微视频进行注释,注释的流程如下:登陆平台后,在视频案例库中浏览感兴趣的视频,在需要注释的地方停下来并进行微调,点击“开始”,在注释框中输入注释信息,完成后点击“完成”,一个基于信息的视频注释过程就完成了,视频注释和视频片段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注释信息进入视频注释信息库,后面的学习者都可以看到,在检索框中输入关键字还可以检索视频片段。

3.基于内容的注释检索

学习者在检索框中输入关键字,可以检索所有相关的视频注释,点击视频注释,视频自动链接到视频片段的开始注释点,点击“播放”可以进行浏览。视频片段检索方式,方便了学习者针对某一主题进行大量的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并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内容的注释检索由于只需要浏览视频注释对应的片段,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准确度。

微视频在视频案例支持系统中的应用,优化了该系统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视频案例的上传环节。微视频的应用,对教学视频案例的制作和录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学习者教学素养和信息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于援东.新一代视频编码在教育视频资源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

技术.2010,(02):10.

[2] 王觅.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

(04).

[3] 韦晓红.基于远程教学交互理论的微视频设计开发与实践研究

[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4] 唐小娟,阳永清.促进幼师国培学员实践反思的视频案例支持系

统的构建[J].软件导刊.2014,(06).

*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面向幼师国培

视频教学论文篇5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日益被广泛采用。视频资源以其生动、直观等优点,在高校机器人概论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适度视频资源在机器人概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并丰富课堂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在机器人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扬长避短,发挥视频资源的优势,文章提出了视频资源在机器人概论课程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论文关键词:视频资源;机器人概论;教学;探究

高校机器人概论课程属于基础性较高、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教师以机器人实体为依托,针对类型和原理以及应用实例进行启发精讲,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获取到知识认识水平跨越的提高。然而,由于机器人昂贵的价格以及学校经费的限制,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现代教学理论,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同时,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构建、复现、模拟教学情境。随着科技进步和广大老师的不断追求和探索,尤其以计算机技术、嵌入式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引入教学过程后,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学视频以计算机作为教学策略的主要载体,把多种媒体描述的教学信息整合进行信息传递,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不仅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还使得以教学视频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更趋个性化和多样化,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尽管如此,视频资源在机器人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也一步一步地突显出来。

针对机器人概论课程的教学需求,文章首先指出了视频资源的优点,总结了视频资源在其他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视频资源在机器人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改进策略。

一、视频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机器人概论作为一门选修课,在讲授应用实例时有其灵活性、生动性的一面,但是在讲授原理和基本技术时也有其抽象、枯燥乏味的一面。视频资源因其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样化的优点,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这不仅加大了有效信息量,增加了书本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同时借助视听并举的先进技术,一方面为教师提供直观、高效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具体来说,在机器人概论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源有以下几个作用。

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动力。机器人概论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那种把书本知识通过课堂讲授和板书被动地教给学生的教学方法缺乏艺术性,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资源利用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教学途径,开辟一种学习和感知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课堂学习兴趣、调动活跃性思维、加强主动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讲授空间机器人一章时,对于空间机器人的介绍,可以先通过播放配有视频和音频的录像,对美国已经发射升空的火星机器人探测器进行介绍,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空间机器人从发射到降落的整个过程,调动学生主体投入的激情。视频资源的这种将文字符号变为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改变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弊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有利于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机器人概论课程教学中,视频资源能够以特有的魔力诱导和刺激学生的多重感觉器官,不仅能够将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活动,还进一步加深了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视频资源进行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容易进入学习角色,还能够根据视频资源的内容将所学知识在声像和语言所构成的情景中再现模拟,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最佳认知和行为准备状态。

3.加强知识获取与内容保持

视频资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对于书本知识的获取和后期记忆的保持非常重要。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其中的一个心理实验结果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 来自视觉,11% 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从上述结果可知,通过视听觉途径获得的信息高达94%。视频资源依据其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的特点,理论上依据这种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的信息量,远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和板书要强得多,而且效率应该得到成倍提高。他的另一个心理实验的结果显示: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这种结果表明:对于既能听到又能看到的教学方法,其知识的保持效率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视频资源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加强书本知识的获取,而且对于知识的保持也非常有利。

二、视频资源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机器人概论教学过程中,大多以板书和投影相结合的视频教学为主,教师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对机器人概论课程的内容进行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少数教师将视频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利用视频资源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机器人概论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现有的视频资源和开发新的适合不同教学需要的视频资源进行教学活动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视频资源作为教学手段仍然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视频资源不足

在机器人概论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大量的关于不同类型机器人的视频资源进行视频教学,而学校层面和教科书出版商现有的视频教学资源极其缺乏,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视频的应用存在诸多不便,甚至在一些章节达到无视频可用的地步,严重影响到视频教学的普及与效果。不仅如此,早期的视频资源保存技术也大大制约了现有的视频资源的数量。教育技术发展初期,录像带是教学视频资源的唯一保存介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大量采用硬盘、硬盘阵列或光盘等介质保存。原保存在录像带上的教学视频资源,受内容过时、保存时间过短和保存条件过高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地被淘汰,只有小部分被转换成新的教学资源。多种原因造成了各校新的可用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尴尬局面。

2.视频资源长短难以把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视频资源的缺乏,使得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能用的资源不多,更不用说能完全符合教学要求的资源。大部分视频资源来源于网络下载,视频资源的长短无法由教师掌握,而且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的视频资源长短不一。如果播放的视频资源太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烦躁情绪,影响教学进度;而如果播放的视频资源太短则又会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无法了解机器人相关的详细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多数情况下,视频教学时间的长短主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有度地进行播放,还可以采用图像处理和视频剪辑软件等工具对视频资源进行编辑,对重点内容进行提取加工,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3.在教学上过于依赖视频

有的教师在教学上过于依赖视频,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视频是教学的手段,但绝不是唯一手段。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顺序进行教学,有的甚至以视频代替自身讲授,只是执行一个放映员的角色,这样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且也会大大限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多样性。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机器人概论课程都适宜采用教学视频。有效的方法是教师上课插播视频时,要时刻紧扣教材,而不是脱离教材内容、偏离教材的主线。在选择视频资源时,尽量选择一些能较好反映书本知识的内容,而不是选一些与课程内容毫无关联或牵强附会的视频,更有甚者播放一些以娱乐、暴力为主的影视片。这种做法虽然当时博得了学生的一些好感和欢笑,但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却没有任何好处,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视频资源在机器人概论课程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针对目前视频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适当的改进策略,并将其应用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的改进策略如下。

1.适量使用视频资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度把握视频材料的使用,就长度而言,一般在15分钟以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板书,对视频材料的背景进行介绍,简要概述视频资源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要求学生从中理解和把握什么知识;视频资源播放完毕后,教师要根据板书内容对学生提出问题,或者围绕视频材料的内容,结合教学实际,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者由学生根据视频内容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声情并茂的活跃氛围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对视频材料的了解和书本知识的把握;教师又可以控制好课堂,把握好教学过程,完成预期教学目标。

2.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程度和渴望程度。从近期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反映效果来看,许多学生对机器人概论课程的学习仍然过多地沉浸在枯燥乏味的数学推导以及简单字面上的理论理解上,缺乏对理论深刻的理解和基本内容的透彻分析,尤其对工程应用的背景了解不足,系统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理解不全面。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讲授应该以视频资料为载体,借助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重点对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进行介绍,这样不仅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而且力争实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

3.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搜集视频资源

视频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十分艰苦而长期的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视频教学需要大量的视频素材,目前较为有效的途径是发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下载视频资源,依托不同的网络工具,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基于不同的网络平台,课程中学生感兴趣的重要内容,接收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建议学生自行查找与课程相关的视频信息及相关动画,达到深刻理解课程内容的目的;勤与学生探讨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多做指导,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这种做法的好处有两个: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多了解相关的机器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实视频资源库。

从实际教学效果看,98%的学生都能比较自觉地完成视频资源的查找工作,而且课堂教学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期末考试时,通过率达到100%,优秀率为65%。对于基础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考题,学生的反馈结果一致,认为视频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四、结束语

视频教学论文篇6

 

微视频是指30秒到20分钟的视频短片[1,2]。具有短小、及时、制作方法容易掌握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普及,给微视频制作、和观看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常被应用于微电影、记录短片、广告片段、新闻中。在教育领域,微视频也被引入到课堂中,如微课程视频(微课)[3],其是由教师将传统的一堂课分割为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单独形成微型课堂,并由教师讲解录制成微型视频。微课的研究极大的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4,5]。微课强调的是完成性,视频中包含课程的导入、讲授、总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但微课没有指出教学模式给教学的参与者。本文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以微视频为载体,将课程知识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即设计一个教学模式,通过微视频将知识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教学环节。该教学模式不仅教师要制作微视频,而且学生也要生成学习过程的微视频,这也是以往文献中没有提及的模式。最后讨论该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及微视频在教学中的使用现状

 

本、专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计划中,强调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开设的课程都是基于理论和实验相互配套的原则,甚至有些课程在一次课中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践操作。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有如下特点:(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2)课程内容更新快、学生不易掌握。如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操作系统的课程,由于系统的版本更新快,界面与以往的版本有很大改变,配置方式也跟以往的不同,但是教材和教学资源更新比较慢,容易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

 

(3)操作演示学生不易观察。计算机专业有些需要对设备进行配置的课程,需要教师在上课时进行设备配置的演示。如网络工程实训课程,需要对路由器交换机进行配置,配置过程设备较多,空间狭窄,学生不方便观察,因此造成学生自己练习时很难操作成功,甚至有些设备因学生失误操作而损坏。(4)以单向的传授知识方式为主。课内,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还是以讲解为主,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教师需要花较长时间来演示操作过程,学生很难一次记住,从而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同时,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教学时间有限,没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在授课时会出现学生不容易掌握知识、学习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将课程相关的教学视频应用到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有:(1)利用微课资源辅助教学。教师为了更好的讲解难点,会在课中播放一些关于知识点的微课,或指定一些含有微课的网站给学生看,但教师很少去跟踪学习效果。(2)教师通过屏幕录制软件或手机录制教学过程,生成视频,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便利。但录制的视频时间太长、文件太大,不方便网络传播和观看,所以得不到充分的利用。(3)制作一些参赛的课堂视频,大多都是用于比赛,没有给教学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还有,现阶段引入视频到课堂教学中时,对解决课程教学所遇到的问题贡献不大。如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只能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学生缺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计算机专业师生对网络和移动通信平台的掌握比较好的特点,利用微视频将教学的各个环节串成一个整体。模型如图1所示。

 

(一)按教学过程的时间顺序看,模型涉及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1.课前环节。教师将单元的教学任务分为多个模块,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对每个模块细分知识点,并设计必要的任务、项目或实验。教师在该阶段的工作成果就是将知识点的讲解以微视频的形式体现,并将微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在课前下载教师的微视频进行学习,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记录遇到的疑惑,也可以向教师实时求助和交流。为了降低教师对微视频的制作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录制软件或手机录制知识点的讲解过程,视频中无需像微课那样包含完整的各个教学环节,只要知识点讲解清楚即可,降低模型使用技术门槛。

 

2.课中环节。在课中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维持课堂秩序,并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给出完成任务、实验和项目的合理方案,并录制方案实施过程的重点步骤的微视频,通过网络平台上传给教师。

 

3.课后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解决问题方案进行评价,并在网络平台中展示优秀方案的微视频。对所有解决方案中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并录制成为微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给学生。在该阶段学生可以用课前、课中和课后产生的微视频来复习本知识点。

 

(二)按师生的交流信息看,模型涉及交互式信息和微视频信息

 

1.交互式信息。对于教师来说,交互式信息是给学生发的课程要求、布置任务、解答问题的一些指令性信息,以指示学生如何更好的学习微视频里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该信息是向教师提问的一些请求信息,比如观看视频或分组讨论时,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教师求助所发出的信息。

 

2.微视频信息。微视频信息是课程知识点的承载者。教师发出的微视频信息是知识的起点,通过网络平台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对微视频的学习,成为了知识接收点,同时也是知识的反弹点。知识反弹通过学生录制的解决问题的微视频来实现。来回的微视频所携带的知识量至少相等,才能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如果反馈给教师的微视频所携带的信息量比教师发出微视频所携带的信息量多,说明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微视频所携带的知识量是指解决问题的思维、理论、方法和方式。如果解决问题的思维、理论、方法和方式比原有的不一样,说明知识量提高了,进而说明学生已经思考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从而达到了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因此,可以用微视频所携带的信息量来衡量本文教学模式的效果。如考察某单元中所有模块教学过程,在本文教学模式中,会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有多个微视频。(三)按学习场所看,教学模式涉及到线上和线下

 

微视频在师生之间传递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也可以随时回顾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师生在课前、课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而在课中可以在教室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强大的支持。

 

三、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模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可行性分析

 

1.模型涉及的教师和学生可行性。计算机专业师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常使用计算机,因此对信息技术比较熟悉,比较容易掌握模型中涉及的网络平台和微视频录制技术。

 

2.模型涉及的技术可行性。网络平台是通过建立本门课的QQ群来实现,师生的交流和微视频的传递都是通过QQ群进行。制作微视频是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实现的,如camtasia studio软件,师生可以简单生成微视频。如果需要录制的操作步骤、教学过程不在计算机上,如设备的配置,这时可以通过手机录制,生成微视频。因此教学模型不涉及到专业课程网站建设,也不需要专业的摄像机录像,这就降低的技术难度,计算机专业的师生很容易掌握。

 

四、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一)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1.拓宽了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或者各种移动终端来进行课前和课后的教学视频学习,无疑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课前、课后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有选择性地、反复地观看教学视频,这样利于学生满足学习需求,同时把重点和难点放到课堂上,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效率。

 

2.形成生成性资源,丰富教学案例资源。学生把在课堂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操作演示以及程序编制过程摄制成视频,而教师对这些生成性视频进行收集、利用、整合,可以形成该门课的教学案例资源包。教师可以对这些教学案例资源包进行分类,对于常犯的错误示范视频案例,充分利用其作为新生的错误案例的演示,对于好的演示视频,也可以直接作为课前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极大地丰富了课堂资源。

 

3.加深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视频的时间短,比起枯燥的长时间的文字阅读和讲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容易集中;同时课前利用视频先对课程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课前对知识进行内化;教师课中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讨论并录制视频,这个的过程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建构;课后观看总结视频,可以便于学生形成长时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二)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的挑战

 

1.对教师的挑战。由于教师要摄制、编辑视频,所以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而且还需要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对微视频进行录制和编辑,这对教学和科研任务比较重的高校教师来说,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教师还应具备新的教学观以及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把教学的过程从“以教师教为主变为学生自主,教师主导”的学习模式,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再学习以及更新观念。

 

2.对学生的挑战。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已经习惯于教师教,然后做练习的方式,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以往的教学模式占用了课后的学习时间,因此还要考虑建立学习的监督机制以及在任务以及视频的设计上如何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更好的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视频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案例视频教学法 法学教育 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 C961;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143-03

法学教育是一项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技能性相并重,以培养合格的具有坚定法律信仰、敏捷法律思维和较强实务技能的法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归结起来,一是使法学专业学生掌握法律角色的参照系,懂得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律师、检察官、法官等)在其所处的位置上对外观察问题的方法、观点以及独特的推理思维方式,二是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公民。[1]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法学作为一种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重要的法学教学法。然而,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实践中存在着激发学生兴趣不足、案例介绍完整性和典型性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等诸多弊端。如何通过案例视频化的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案例教学的缺陷,是法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和有益探索的方向。

一、案例视频教学法是实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方法

卓越型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是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于2011年联合的国家法学人才培养战略计划,将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中之重。培养什么样法律人才和如何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和实务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之间的深度衔接,是我国法学教育转型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法学课程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法学专业知识的传播和解惑,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及法律实务技能的教育与培养。

(一)案例视频教学与传统案例教学

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弊端。第一,学生的兴趣激励不足。课堂上讲授的案例一般是通过教师口述或用PPT文字等方式对案情进行介绍,上述案例的介绍和讲解只能让学生抽象的了解案情及判决结果,而不能全面的感知案件的整改过程,难以最大限度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传统案例选择的非典型性与非时代性。教师从案例教程教材中选用的案例通常是一些陈旧的案例,现实生活中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事件和典型案例囿于教材的周期性往往难以引入分析,课堂讨论案例的非典型性和非代表性使得学生对时代性的案例缺乏了解和分析。传统案例教学法的上述缺陷和不足,使得不少案例教学过于形式化和呆板,或是为了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而生搬硬套某些陈旧案例,或是案例分析一知半解,没有充分考虑现实案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得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方法的掌握不足,在遇到现实案件时往往无从下手。

(二)案例视频教学与其他实践型教学

近年来,“诊所法律教育”、“模拟法庭”等实践型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讨论重点与实验手段,开始不断在许多高校推行。但上述实践教学方法囿于受教育学生知识层次、场地、教师实践能力、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无法作为一种常规性和高效性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法学教学实践中,在整个法学教育改革中处于一种辅助地位。而案例视频教学法可以突破上述实践教学的条件限制,作为一种常规性的教学方法广泛运用于大部分课程教学实践中。

二、案例视频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视频案例教学方法是指在法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围绕教学内容,在互联网上精选案例视频短片,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并指导学生深入分析、认真思考、积极讨论,以培养学生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处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和手段。其相对于传统案例教学、“诊所法律教育”、“模拟法庭”等其他教学方法具有自身独特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法律规范本身是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本身是抽象的,教师如果只是传授理论知识和逐条解说法律条文,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学生的头脑只是“储存器”未能发挥想象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气氛必然无法振作学生的精神,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案例视频教学法提供用声音、画面、案例故事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形式,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新颖感和惊奇感,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种器官,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高度的兴奋,使其注意力集中,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能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整个案例视频教学的过程。

(二)深化学生对知识理解

心理学家特雷奇勒(Treicher)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3]案例视频教学法通过视频的形式,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因此,案例视频教学法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全面了解,而且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法律思维的培养。同时,教师所使用的视频案例都是现实生活的焦点问题和典型案例,有些还可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法律问题,学生本身对此已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更希望得到较为权威的法律分析,恰恰这些视频案例中大都穿插有法学专家学者的分析和见解。这样,通过活生生的案例,结合专家学者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践中的法律问题,必然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法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学习法律,主要是掌握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去认识、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4]传统的教学法是“满堂灌”的传授理论知识,缺乏法律实务技能的实践,造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节,难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案例视频教学法就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真实的案例,组织学生对视频中案例进行学习、讨论,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法律知识去认识、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因此,案例视频教学法能够传授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实现思维能力及法律实务技能的教育与培养。

(四)实现师生角色互换

教师在播放案例视频之前即讲授理论知识,如果教师有的放矢提出视频中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在播放视频过程中或结束后与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必然能形成热烈讨论的氛围,就能实现师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实现角色互换,即由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向学生为教学中心转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案例视频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案例视频教学法是将具体法律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把课前精心准备好的案例视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播放,然后引导学生对案情展开专业分析,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不断学习法学理论知识,逐步厘清解决案例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促成学生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在具体运用案例视频教学时,要注意视频案例的选择和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视频案例的选择

视频案例主要存在于中央电视台及地方电视台制作的法制栏目,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法制在线》、《庭审现场》等。这些栏目里的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及很强的时效性,因此从这些栏目里选择视频案例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案例视频教学法以“案例”为素材,案例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性、积极性,关乎教学效果的优劣。

1.视频案例具有针对性。教材的内容是教师授课的基本依据,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第一层次是针对基础知识选择案例,这种案例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对该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点进行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可适用于大一、大二的法学本科生进行民法学、刑法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层次是针对法学课程中涉及多部门法知识综合运用的案例,这种案例的运用有助于培养综合运用多部门法学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整体思维的训练和法学知识的综合灵活运用,可适用于大三法学本科生进行部分选修课程的学习;第三层次是涉及法学多个课程中多个知识点的案例,这种案例的使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可适用于大四法学本科生进行应用型课程的学习。[5]

2.视频案例具有新颖性。即选择的视频案例应是近两年社会上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颖性的案例。案例视频教学法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只有选择那些最近发生的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例,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为在给予这些案例高度关注讨论的人之中不乏知名的学者,学生可以参考学者的思路和建议,提高自己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比而言,那些陈旧过时的案例往往会因缺乏时代特色让学生产生“疏离感”,从而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选用最新社会关注的焦点案例。

3.视频案件具有典型性和教育性。教师选择案例时既要注重选择正面的典型案例,也要选取一些反面的职业伦理案例以帮助学生职业伦理素养的养成。正面的案例能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反面的案例则能对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6]法学教育首先要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公民,不但要通过正面的案例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且要通过反面的案例让学生明确“不应该做什么”;其次,法学教育的本科生将来大多是一线的司法或法律实务工作者(律师、检察官、法官等),对他们法律信仰的培养直接关乎我国未来的司法公正及法治社会的真正建立。

(二)案例视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正确的组织实施是案例视频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引入案例视频,通过观看案例视频了解案情后组织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课后交流。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不仅要根据上述原则慎重选好视频案例,同时要掌握视频播放的时间,适当的对案例视频进行剪辑,且更应当熟悉其内容和设计好在课堂上讨论的方案及要讨论的相关问题。同时学生也要进行课前预习和准备,学生应当在课前全面对所讲授的章节内容和知识点进行认真预习,了解该章节应掌握的重点和教学目标。

2.课堂操作

首先,教师讲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在播放视频之前,教师应在规划的时间内将章节内容和基本理论全面而系统的串讲一遍,从而指出应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观看案例视频时,会自觉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有的放矢而不是当作一般视频漫无目的的观看。

其次,合理控制案例视频播放时间。案例视频教学法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法,放置在课堂上进行常规教学使用,故选用的案例除了在内容上必须符合课堂教学外,在形式上还要控制其时间,视频播放时间最好设置在15分钟左右,最长的不宜超过25分钟。合理的视频时间安排能够充分保证在一节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讲解、视频案例播放、案例分析讨论等环节有序开展。

再次,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师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应加强对学生方法和技巧的引导,将基础理论学习有效地融入案例分析中,培养学生的法律专业思维能力。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勇于参与讨论,又要按照实务技巧和规程进行训练,防止学生的讨论偏离中心和重点。一般的,视频案例中都穿插有法学专家或律师的分析与点评,在观摩与讨论过程中,学生便可以参照专家的分析并借助教师的启发,对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做出评判,以此逐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对每一节课的教学总结不仅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程序,也是案例视频教学能够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对于学生在案件分析和讨论过程中不同思路和各种观点,教师都应归纳总结,逐一客观公正的评价。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对发言不够积极的学生,鼓励其增强自信,大胆的参与课堂的讨论。[7]教师通过归纳总结了解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情况,学生对案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思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课后讨论和交流

部分学习热情较高、善于思考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仍然“意犹未尽”,可能对视频案例中的一些问题感到仍需更为清晰的认识。如果仅依靠其个人冥思苦想,缺乏教师的指导,很可能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走向极端。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课后就视频案例中未彻底解决的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交流。交流的形式并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可以通过QQ群、微博等信息交流平台来开展。教师应积极关注课后交流平台中的讨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 注 释 ]

[1]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

[2] 危玉妹,危薇.视频案例教学:法律教学的新突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 (6):175-178.

[3] 危玉妹,危薇.视频案例教学:法律教学的新突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 (6):175-179.

[4] 许维安.法学教学中推行视频法律安立路教学法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0(10):240-241.

[5] 宋高初.我国法律教学推行视频案例的设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8(7):53-54.

[6] 王洪.多媒体视频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选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143-145.

视频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慕课;微课;在线学习;制作;录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2-0093-03

在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大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通常被译为慕课。2000年以来,全球MOOC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成为当今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1]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与此同时,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自2013年5月开始,中国国内一些院校,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也建立了自己的在线学习平台,MOOC为更多爱学习和会学习的人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方式。就工科院校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满足学生提前预习和主动学习的需求,教师应学会制作教学微视频,微视频以短小精悍的知识要点讲解为主,以经典习题讲解为辅,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

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2]在国外,微课(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出现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9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3]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了微课程(Micro Course)的概念。

在国内,较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州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4]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认为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5]

“微课程”的核心是教学微视频,要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设计制作出关于各章节知识点的教学微视频。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虽然从形式上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碎片化”,但一组微课所教授的知识仍然需要完整和全面。微课具有以下特点:教师讲授、基于网络媒体播放教学视频、教学时间为5~15分钟、教学内容较少、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学习、视频制作方法灵活等。已有研究表明,好的教学视频能够让知识更具吸引力,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基于MOOC的教学微课的制作

针对工科院校大学生开设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微课的制作是以讲授类、启发类和练习类的微视频为主的。视频的制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演播室录制、录屏软件录制、可汗学院式、课堂实录和实地拍摄等。不同表现形式的视频需要不同的制作方法,所需投入的时间和人力也不一样。[6]由于受到人力成本、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的限制,该课程的视频录制采用了录屏软件来制作,操作简单便捷,制作效率高。

1.微课的制作流程

微课视频的制作流程如下图所示:①按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微视频的选题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选题切忌太大、太空泛,一节微课可以选取一个重要知识点,要足够细小。②主讲教师要有清晰的课程设计思路,设计出教学PPT并撰写好教案,尽量使用短小精悍的讲解内容和例子。③利用视频录制软件进行录屏,分别录制教师的讲解视频和教学PPT的播放视频。④在录制完视频之后,对两个视频进行合成、剪辑并进行声音的加工。⑤在课堂讲授之前,以MOOC在线学习平台为依托,教师这一节课的教学微视频,学生可以下载或在线观看视频。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微课视频。

2.制作方法与技巧

大型的MOOC制作成本高、难度大,需要有专业的制作团队来录制和编辑视频。考虑到本项目的经费预算,笔者学校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微型教学视频的录制采用录屏式和可汗学院式。在讲解基本及重要知识点时,采用录屏式视频制作,该方法操作简单;在讲解典型习题时,采用可汗学院式视频录制方式。

微课视频制作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两台高性能的台式电脑、一个手绘板、高清摄像头、无线麦克风。视频制作的录屏软件为Camtasia Studio 8.0,该软件具备录像、录制屏幕和后期编辑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加入iMovie软件进行教师讲课的录像制作。基于MOOC的微课视频制作方法如下:①根据微课选题的设计要求,主讲教师撰写好讲课的教案,该教案主要是微课中PPT的讲解内容,要保持5~15分钟讲课内容的完整性。②主讲教师选取符合个性化需求的视频拍摄环境,有利于减少教师的讲课压力,降低出错率。利用iMovie软件录制教师的讲课过程。③同时,在另外一台台式电脑上利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录制教学PPT的播放过程,包括各种动画设置和翻页节点等。④将两个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制作,在合成的微课视频中要出现主讲教师的影像资料、PPT课件的文字、图形、公式等元素。这时,两个视频的同步性制作就成为后期制作的关键难点。Camtasia Studio在录PPT时能够自动记录PPT的翻页点,这个翻页点可以作为两路视频的同步参照点。教师视频中的翻页点,利用教师的音频轨道很容易找到。微视频应该从PPT的演示开始,然后教师再逐渐出镜;而视频的结束要使教师的影像先消失,最后以PPT形式的播放结尾。⑤在校园网络学习平台上,制作短小精致的教学视频,方便学生自主学习。⑥结合师生在课堂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反复修改教学微课视频。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典型例题讲解视频中,采用可汗学院方式录制视频。这种方法对教师讲课要求更加简单,操作方法更加便捷。学生通过观看例题的推导过程,使他们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更加直观。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微课所需的电脑硬件有:系统内存8G、操作系统Windows8.1、CPU是第四代智能英特尔。上网的宽带速度达到10兆。通过仔细审核以后,可以将微课视频编辑成MP4或FLV格式的流媒体视频文件,该文件具有压缩比例高、所占容量小等优点,便于教师在校园网络中,方便学生在线学习或下载观看与分享。在校园网之后,根据微课系列教学视频的点击率、收藏率、网络或朋友圈的分享率、学生的讨论热度等,综合评价出大学生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时遇到的重要知识点的难度等级,深刻研究学生利用微课视频主动学习的实践效果,为后续课程的改进工作做好了准备。

结束语

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新兴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师的讲授方式,方便了学生借助网络平台、电脑终端或手机终端随时随地的学习。在重点建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同时,还要强调大学生应用微课进行学习的能力。微课制作团队在降低制作成本的同时,还要保证微视频的制作质量,重视视频拍摄、录屏以及后期合成的技术,提高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使微课逐步进入每一位教师和大学生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虽然微课强调“短小精悍”,即具有视频学习时间为5~10分钟、课程容量小、知识重点精、使用方便等特点,但是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建设过程中,还需体现微课的完整性。

总而言之,基于MOOC的微课视频制作简单易操作,可以使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普及,满足了大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求,顺应了时展的潮流,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万昆,叶冬连,戚丽,等.多维视域下的国内MOOC研究进展与可视化分析――以我国MOOC研究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5(2):38-44.

[2]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5]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6.

[6]于青青,李晓明.MOOC视频制作平民化方法的探索与评价[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106-112.

作者简介:史娜(1978─),女,山西阳泉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工科学生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的研究;薛亚奎(1970─),男,山西运城人,博士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数学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建设及研究;雷英杰(1970─),男,山西平遥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的改革与研究。

上一篇:论文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学学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