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教材范文

时间:2023-03-14 09:19:16

视频教材

视频教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材视频问题

多媒体教材中的视频部分不同于一般的电视教材。电视教材是独立、完整地运用“视频”这个媒体结合声音媒体完成对一个知识的阐述和讲解;而多媒体教材中的视频只是多媒体教材“六大媒体”中的一个元素,它必须有效地配合其他媒体来表述教学内容。同时,它担负的是整部多媒体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的表述,属于“段落插播”性质,所以我们在运用时更应该抓住重点,力求创新,走精品之路。多媒体教材中运用视频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视频媒体的特性,选好视频运用的时机

在多媒体教材中,不同媒体形式传输教学信息的特点和效果各不相同。视频媒体与文字、动画等其它媒体相比有着它自身的特性。首先,视频与文字相比具有具象性,它能使理论——形象化,抽象——具体化;其次与图形图象相比,它具有时空变换的运动性;同动画相比,视频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记录,又具有纪实性强、客观真实等特性,而不象动画那样有时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假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视频时,选好其运用的时机,恰到好处地运用它。

(一)把握视频媒体的具象性

具象性是视频的主要特点,通过视频可以充分表达教学内容、对象在时间、空间方面的运动变化,提供生动、鲜明、准确和逼真的感性材料,反映具有动感和美感的具体形象。同时,具象性也是心理感知规律、记忆规律和注意规律的重要基础。鲜明、生动的形象能提高教育对象对讲述重点的选择性和理解性,也能加强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和集中性以及记忆的牢固性。所以在表现一些像手术过程、实验过程、生产流程、战术演练这样的具体过程、具体操作时比较适合运用视频媒体。

(二)把握视频媒体的纪实性

视频媒体还具有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纪实性,它能够真实、全面地记录教学内容,让学生去分析、理解、学习。所以在讲述一个地方的地形,地貌,介绍一个建筑的结构,描述一个物体的构造等情况下比较适合运用视频媒体,这样可以给学生以很强的真实感、现场感,增强学习效果。

(三)把握视频媒体的表现性

视频媒体还具有表现性强的特性,能够渲染气氛、调动情绪。它表现事物细节的能力强,适宜呈现一些对学习者感觉比较陌生的事物;它的信息量很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在有些军事类战争题材中比较适合运用视频。如运输、火力攻击、作战态势等大规模、场面宏大、气势雄伟的场景中选择视频就能很好地烘托出气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好视频运用的时机是我们制作出精品的关键所在,也是整部多媒体教材成功与否的关键。了解视频媒体的特性,有利于合理选择运用时机。一旦选定了好的时机,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去挖掘视频的优势,拍出精品,并与其他媒体互相配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把握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使视频的拍摄和制作符合教学需要

多媒体教材的目的是用来教学,其中的视频部分也应该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我们拍摄和制作过程中的前提是符合教学需要,宗旨是为教学服务,所以拍摄和制作的出发点就应该是朴实、简洁、真实、可信,在这样的思路的指导下,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画面力求简洁明快

多媒体教材中视频的画面的首要任务就是用来教学,不能一味强调画面的新奇、复杂,而应该力求简洁明快。画面的构图、色彩、镜头运动都是构成画面语言的词汇,一个因素的消长都会引起画面语义的变化。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发掘画面语言中每一个因素的功能,凸现画面的表现力,以求更有效的传递教学信息,增强教学效果。

构图处理

在拍摄过程中,构图要力求简洁。多媒体教材中的视频不同于影视作品,不能一味地强调景物的空间结构、多层次感等,比如在影视作品中许多时候为了体现出空间的层次,往往会加入一些前景或者背景,而在视频媒体中就要摒弃这些繁琐的东西,去寻求一种“高级的简单”,即在最简洁、舒畅的画面中传达出最多的教学信息。

色彩处理

画面中色调的运用不能太浓重、太刺眼,尽量使用单纯、明快的色调,来塑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背景和主体之间要形成对比,以利突出主体,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教学的主体上,但不能过多过分地运用高饱和度色彩,过浓、过重的色彩会使学生发生视觉疲劳,影响学习效果。

运动处理

运动镜头的运用也要注意朴实、真切,尽量不要使用甩、急推、急拉等个性化过于强烈的镜头,以免学生沉浸在镜头变化的新奇感中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同时在拍摄中,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应该采取较平缓的速度,让学生能够在一种平和、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并注意在镜头的不同段落间要留有间歇,给学生留出一个反应、理解的时间。

(二)组接力求顺畅自然

视频的组接同样应该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而进行,以顺畅自然为首要原则,在剪接过程中,也应从各个方面来体现这一原则:

镜头分切

视频媒体是用镜头来说话的,每个镜头都承担了讲述教学内容的任务,镜头的分切组合也是为了更好的来传达教学信息,所以多媒体教材中视频的剪接应区别于影视作品的剪接,不应过于强调视觉的冲击力,满足教学需要是首要目的。镜头不宜分得太细、剪得太碎,以免给学生目不暇接的感觉而漏掉了关键的学习内容。单个镜头显示的时间不宜太短,至少应该有两秒钟的时间,有待学生能够看清、听懂。

景别变换

景别的变换是视频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不同的景别传达出的教学信息也是不同的,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组接。在多媒体教材中,进行视频组接时,镜头景别间的变化不宜太大,不然会给人以突兀感、跳跃感,要确保镜头景别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接受。

特技处理

特技的主要作用是过渡和连接,我们应该合理的运用它,而不能让它喧宾夺主。因此,多媒体教材中的画面不宜过多使用特技,特技的使用也不能太花哨,尽量少用旋转、翻滚等特技,以免使学生产生眩晕感而影响学习效果,若使用了分画面的特技,分画面的数量不宜超过三个,不然会让每个分画面的图像都无法看清,从而使得事倍功半。

节奏控制

镜头剪接时还应注意控制节奏的变化,多媒体教材中的视频应该采用比较缓慢而舒展的节奏基调,在保持这个基调的前提下使各个段落、各个环节都有主次、快慢、强弱的变化,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这样就能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其印象。

三、把握多媒体教材中视频处理的特性,提高视频质量

(一)在拍摄过程中提高画面质量

因为视频的数据量大,存储和调用都比较困难,所以在多媒体教材中,视频一般都是在一个小窗口播放,很少采用全屏的形式,而且都是采取压缩的方式,所以相对于电视教材来说,多媒体教材中视频的画面质量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多媒体教材中视频的处理具有需压缩、小窗口播放的特性,所以画面质量的提高是关键问题。在拍摄中尽量使用标准镜头,以免因镜头特性使拍摄对象产生变形,影响画面质量,造成认识错误;运动镜头尽量做到平稳,不要给学生造成眩晕感,而且应以推、拉、跟、移为主,尽量减少横摇镜头,以避免视频压缩后画面产生“抖动”现象;拍摄时还应注意环境的照度,在照度不够的情况下一定要进行补光处理,确保信号源的清晰;拍摄出的镜头景别不能太小,以中近景为主,保证视频在小窗口的情况下也能便于学生的观察与学习;画面中的背景不要杂乱,要使主体突出;再现物体的角度要富有变化,让学生能在有限的空间下更好地去观察和学习。

(二)在剪接过程中提高段落质量

为了保证视频段落成品的质量,在剪接中要注意整体上的衔接和逻辑性。

注意内容上的衔接:要使镜头的先后次序保持视觉叙述上的完整、流畅和合乎逻辑。

注意方向上的衔接:要确保景物在方向角度上的一致性,避免出现时空混乱的现象。

注意动作上的衔接:要确保演示人员动作过程的准确、自然。

注意色调上的衔接:要充分考虑镜头与镜头间、段落与段落间色调的衔接问题,要确保色调的和谐性。

注意技术上的衔接:可采用比较平缓、舒服的特技进行衔接,比如淡入、淡出、叠画、划入、划出等,使其段落分明,转换流畅。

四、把握多媒体教材整合的特点,保证视频部分与教材整体的一致性

多媒体教材的整合,是将文、图、声、像等媒体素材,整合于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之中,并赋予各种功能,使之成为一个有机、完整的多媒体教材整体。所以对多媒体教材中的视频媒体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要使其保证与教材整体很好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一)要注意与教材中其他部分在内容上的关系。

既要围绕教材的教学主题与其他部分保持一致和连贯,又要注意与其他部分的相辅相成、相互配合,防止对一个知识点的重复表现。既要做到使具体形象内容与抽象理论内容互相补充,又要注意客观视觉信息与其他视觉信息的互相补充。

(二)要注意与教材中其他部分在表现形式上的关系。

首先要注意页面上视频媒体与其他媒体的窗口区域划分是否得当;第二要注意视频媒体与其他媒体在展示上的有主有次;第三要注意视频媒体与其他媒体的交互方便明确;另外还要保持视频段落与教材整体在风格、节奏、色调上的一致性。

在实践中有两点最需要注意:第一,由于视频信号大,在调出时有缓冲,往往学习者在播放时会有几秒钟的等待时间,在这几秒钟内就会出现空画面或者黑画面。所以经常的处理办法是,用解霸等视频播放器输出视频的第一帧,使之以图片的形式放于界面中作为衬底,这样就不会出现与界面整体不相协调的空画面或者黑画面了。第二,因为视频播放多使用小窗口,所以为了与整个界面更好的协调,最好对这些小窗口进行一些适当的装饰,如模拟一个电视屏面、做一个与界面风格一致的播放器界面等,这样就能更好地将视频媒体融合到其他媒体中,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

在多媒体教材中视频部分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我们首先也应该运用电视教材编导理论进行视频素材整体构思与框架结构的处理,应该运用摄影理论进行视频素材画面形象与表现形式的处理,运用镜头组接理论进行视频素材后期编辑的处理。在这些基础理论之上,我们更应该从视频媒体本身的特性出发,从它在多媒体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考虑它的特殊性,抓住它在拍摄和制作殊的规律和特点,使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2]胡亚宾,裴学梅.《创设CAI软件友好界面的若干原则》,《中国电化教育》1999.1.

视频教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视频教材;高职院;专业课程

视频教材是直观教材之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 A. Comenius)认为,“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直观感知是知识领悟、验证与记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材料,可以取得比文本教材更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文科专业课程而言。视频教材的具体运用是源自于电影技术的发展,视觉、听觉融于一体,让观众接受视觉、听觉的刺激,达到更好接收效果。

戴尔(E. Dale)的“经验之塔”(the Cone of Experience)理论指出,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1]。对于学生而言,视频教材为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提供了重要途径。因此,视频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易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视频教材在一些语言类课程教学特别是外语中运用的较多,教师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好我学习外语的环境,播放外语影片让学生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专业课程而言,运用最多的是多媒体课件,而多媒体课件更多是将书本理论知识转换为色彩更为丰富的视觉产品,从本质上并没未改变抽象概念的枯燥性,更别说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了。当前高职院都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前实践操作在后,由于存在时滞性,所以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

本文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报检实务》课程为例,课程中很多知识点都是较抽象、枯燥的概念和平铺直叙的流程,且涉及的法律法规更是生涩难以理解,学生基本都是死记硬背,所以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情境设置,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难点。

一、视频教材可以提高教师对实践工作的参与度

视频教材的开发与制作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求更高,第一,从人员需求来讲,仅由学校专业课程老师是很难完成的,必须要企业技术能手参与,由他们提供视频教材制作的素材,再由计算机老师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视频教材的制作;第二,从教材素材来讲,视频教材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要包括先进的、最前沿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要将理论知识由静态转换为动态,另一方面要将抽象概念具体到实际某一工作环节,因此,专业课程教师不仅要对理论知识熟知于胸,还要熟练掌握实践技能、技术的应用。如知识点检验检疫业务流程,主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出入境检验检疫业务过程:报检/申报、计/收费、抽样/采样、检验检疫、卫生除害处理(检疫处理)、签证放行等过程,书本上只对此过程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对具体的操作并没有详细解释,且他们没有具体接触过,所以学生学习后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我们对这一知识点作静、动态转换,将这一流程动态化,邀请企业的报检员配合专业教师将其某一笔业务的全过程拍摄下来,请学校计算机老师进行一些效果处理,这样就可以将这一流程更具体化,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刺激下接受知识。

二、视频教材更能展示教师的业务水平

视频教材的素材是由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项目构成,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多媒体课件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把知识从书搬到PPT上,抽象仍为抽象,静态仍为静态,且对于教师而言并未改变其教学方法及手段,而动态的视频教材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第一,在使用视频教材前应做好教学的组织工作,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教材的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附加部分,基础部分是为整体学生设置,而附加部分是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这样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第二,在讲解中应该注意静态理论知识点与动态视频教材的结合,视频教材虽然能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是视频教材不能实现的,只能利用实验、实训设备,这时会出现一个问题: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与企业的不完全一致,因为企业设备、技术更新快,而学校由于教学成本问题导致的设备、技术更新慢,能否利用现有设备、技术完成知识的教授体现了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

三、视频教材的运用更易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视频教学过程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过程。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大部分是通过听觉来被动地接受知识,即使是多媒体也只是色彩上的改变而已。视频教学中,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外界刺激,激发学生直观学习的生理反应,让学生在动态的视频教材中学到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实践运用。课堂气氛远比传统教学活跃,学生思维方式也会得到创新,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会得到提高,这会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可以将视频教材带到课外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弥补课堂学习时间短的不足。笔者在担任的《报检实务》课程中分两个班进行了传统教学和视频教学,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在报关1201班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安排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安排到实训室进行软件平台的模拟学习;在报关1202班采取视频教学模式,学生自备电脑并联网,总学习时间为一个学时(45分钟),具体分班学习安排如下:

学习时间和考核时间分别为45分钟和90分钟,考核时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取小组进行操作模拟,每组3位同学,角色分别为:报检员、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进出口企业业务员,根据教师提前设置的情境模拟完成出入境检验检疫业务流程。本次考核两班各随机抽取6组共36位同学,模拟时间每组为15分钟,考核结果如下:

从考核结果来看,接受传统教学的报关1201班模拟合格的有3组比例为50%,2组同学不合格,其中1组同学因为在规定的15分钟内未完成整个流程被判为不合格,另外2组同学在操作中分别出现了不同的误操作被判为不合格;在接受视频教学的报关1202班模拟合格的有5组比例为83.3%,有1组同学因为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整个流程被判为不合格。这一随机抽样考核说明,运用视频教材的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要高于传统教学。

四、视频教材更能丰富学生第二课堂

高职院第二课堂目前仅限于一些专业以外的,如艺术、文化素养等,而专业的第二课堂很少,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管理体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专业教师不坐班的原因,学生在课外与专业教师的联系大部分是依靠电话和email来实现,这仅能满足解决理论知识问题,而对于实践操作技能却无法满足,由于视频教材素材选取的特点,从本质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可以把视频教材带回去,利用学校开放的实验、实训室,反复观看和模拟,掌握了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同时,也丰富了第二课堂。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及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高职院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更趋向于职业化发展,更能引导课程教学向培养学生成为“职业人、岗位人、创业人”的目标发展,视频教材的运用使课堂教学素材呈多样化、动态化,更形象直观,更易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因此,在原本理论性较强的《报检实务》中运用视频教材,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就能体验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基金项目《“傻瓜式”视频教材在高职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编号:2013-R-27779)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小斌.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评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

[2]齐庆莹,凌荣根,孙福,钱建华.视频教学在工科专业实习中的应用[J].科教研究,2012(1).

[3]宋克让.试论视频教材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陕西教育.高教,2011(1).

视频教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牙科焦虑;自制视频教材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6-0671-03

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是口腔外科常见的一种手术,患者往往会心理不安,精神紧张,顾虑重重Ⅲ。我们把牙科诊治过程中出现的烦躁不安、心悸出汗、大声叫喊,躲避或拒绝治疗称之为牙科畏惧症或牙科焦虑症。为了减轻患者的焦虑,传统的护理模式常以改善环境、口头宣教、图文介绍为主。上述护理模式会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帮助其减轻痛苦。但国内外文献查证,尚缺乏影像宣教片形式的护理干预对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心理不良反应影响效果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实施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前给予自制视频短片教育,以观察对其心理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采用中华口腔学会1996年10月上海制定的下颌阻生牙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50岁,首次接受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排除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史者。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并进行择期门诊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均由一位医生完成。实验组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18~50岁,平均30岁;对照组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22~43岁,平均27岁。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手术前1天,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及宣教,均采用口头宣教的方法指导患者包括术前准备及术后指导、伤口护理干预、饮食指导、活动和休息的安排,于术前15min、手术期间测量血压、心率,采用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进行测评。该表以观察对象的体征和症状为依据进行分级,1~4级为牙科恐惧症:0级(自如):情绪自然、能准确迅速地回答医生的提问,与医生配合良好:1级(不自然):面部表情不自然,双目紧闭,但能与医生配合;2级(紧张):肌肉开始紧张,唾液分泌增加,面部表情僵硬,但不影响医生操作;3级(勉强):呼吸不协调,有自我憋气现象,吐水频繁,心率增加,诊治过程困难;4级(恐惧):听到涡轮机声身体开始扭动,双手抓挡医生的手,出汗增多,恶心呕吐,医生无法操作。

1.2.2 实验组采取以下方法:于手术前1天接受视频教材的干预,术前15min、手术期间测量血压、心率,采用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进行测评。视频光盘制作是由科室护士将下颌阻生牙的知识、术前健康指导、术后注意等事项编写成通俗易懂的解说词,然后以动画的形式演示下颌阻生牙的危害、手术治疗过程。以情景对话的形式向患者演示术中或术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处理,使患者充分了解拔除下颌埋伏阻生牙的必要性和并发症,制成DVD光盘。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15min及术中心率、血压的比较见表1。

2.2 两组焦虑症状的比较:两组以Venham临床焦虑为评定量表比较,术前及术中的焦虑级别进行自身比较及两组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可通过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而引起机体生理变化,应激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制性越强,其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越强烈,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就越严重。如果患者在应激事件发生之前对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即可相对缓解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这就是Johnson准确期待论”的主要内容。本研究采用Venhaml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该量表以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为依据。有研究证明临床观察指标基本能客观地反映DF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反映DF对生命体征的影响。

常规护理宣教主要为口头宣教、图文介绍、心理护理,已有文献证明此干预模式有一定的效果,但常规护理宣教方法仍有不足。由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智力等差别,对于口头传输的医学知识接受程度存在不同,同时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沟通技巧存在差异,其效果也不同。如果能够使患者直观形象地接受统一的医疗知识宣传,就可以消除护士原因而产生的差异,进而可以直接减少其焦虑。

视频宣教可以使患者直观、形象的了解手术过程,更好的配合医嘱,消除主观的误解,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性,有着普通宣教所不具有的优势。有文献报道,在心脏介入诊疗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领域利用自制视频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指导,可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自制视频短片教育是视频视频宣教的一种形式。其优势及效果:①自制视频教育有助于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由于对手术害怕,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应用了自制视听教材的实验组术中心率和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②自制视频教育可以降低患者恐惧的发生率及减轻发生程度;③自制视频教育增进了患者术后康复知识的认知,同时常规护理宣教因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沟通技巧的差异患者的反馈良莠不齐。视频教材制作中激励护士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沟通技巧,视频教材制作成规范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系统地了解下颌阻生牙的相关知识。

本研究两组患者手术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牙科焦虑,尤其是初次接受拔牙手术的患者。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手术前及术中的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本研究证明自制视频教材能缓解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的心理焦虑。常规护理宣教和自制视频教育均能提高下颌埋伏阻生牙拔除手术治疗的依从性。在研究中没有患者因恐惧而拒绝手术治疗的,说明常规护理宣教和自制视频教育对患者依从性的提高都是有效的,无明显差异。当然,由于本研究的对象为平均年龄30岁左右、无全身心疾病的人群,这类人群对影像资料接受程度高。但是,自制视频宣教对年龄较大人群或已有其他全身心疾病的特殊人群是否有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视频教材范文第4篇

近年来,多数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都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黑龙江东方学院作为国家首批应用型技术大学,以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为己任,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也倾向选择注重应用英语能力培养的教材。目前我校使用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在4年多的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该教材听力音频较多,视频部分较少;单元与单元之间难易程度不统一,这套教材第四册的学习对于我校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因此,学校一直鼓励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另一方面,除教材外,我校自2015年9月起引进了外研社itest考试系统,截止2017年1月,我校已经全面实行了大学英语无纸化考试,因此,本文从开发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和题库角度,讨论如何将教材更好的与itest考试系统结合起来,为接下来编写应用型技术大学英语教材提供一些建议。

一、基于itest考试系统,校本视听说教材拟提供更多视频资料,教师根据视频资料开发校本题库;

“语言教材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大量重要的语言输入资源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加强、构建了学生的世界观影响着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因此,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傅怡,2014)《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全套四册,涉及40个主题内容,虽然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三段小视频,真实再现生活中不同主题的英语对话,笔者却认为,文化内容相关的视频仍然过少,且内容较为陈旧,画质不够清晰,不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每个单元内的大部分内容仍然是以听为主,多数仅仅是辅助一张图片或者几幅漫画,缺乏积极的视觉效果。因此,引进itest考试系统以后,我校大学英语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如何使用itest平台尽可能多的视频资料和英语新闻资讯,例如CNN的视频新闻;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结合时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尽快的熟悉在视频的引导下学习英语。特别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试行以来,出现了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口语及写作任务的题目。这也说明了未来英语测试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多样化,对英语语言本身的测试也会越来越综合化,考查学生听说读写技巧的应用,全面的呈现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那么,如何将itest考试系统与教材题库的开发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出版社目前都有在线平台提供教材相应的课件和音频,校本教材的开发可以考虑增加单元内主题相关的视频,或者与多所院校合作,制教师讲解的微视频,比如讲解一个语言点或者一个文化现象,将教材的隐性内容呈现出来;教师在面授教材内容后,可以布置网络作业,学生自主登录itest考试系统在线观看微视频,然后由教师将根据视频内容编写的题目在itest考试系统上,以班级作业的形式给学生,笔者认为,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对于课下英语的学习更加主动,也使学生更熟悉上机考试流程,培养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微视频最主要的特征是它具备播放时间短、播放内容精悍、可以随意使用等教学特征。大学老师是微视频功能使用的主导者,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风格来播放微视频中的内容,将课堂教学活动与微视频的作用融为一体,提升教学效果。”(张莉,2014)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如果由自己单独准备课程相关视频,不仅浪费大量时间,也常常受到网络和版权的限制,很难拿到契合的资料,所以,校本教材的编写人员可以考虑提供视频资源,配合教材使用;并且在提供视频资料时,考虑将不同难度的视频分开,联合同类院校的大学英语老师,共同编写校本题库,课程内容中和课程内容结束后,学生都可以在itest测试平台上进行测试,笔者认为,这种方法更能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听说读写一体。

目前使用中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教材没有对其他英语变体的呈现,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在实际交流中仅以美语作为唯一正确的英语变体。因此,校本教材的编写上会辅以更丰富的不同英语变体的视频资料,比如从多途径,多国家搜集视频资料来弥补这一问题;并且,笔者建议,教材中应该增加主观题部分,比如配音和复述,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参与到听说中,会更好的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多的体现出新时代英语教学的特点,真正突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itest测试系统,校本视听说教材拟提供更多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的文章,不拘泥于篇幅长短和教材字数的限制,联合同类院校教师编写题目,登录itest测试系统进行测试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语言中不仅蕴藏着民族多年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同时也存在着对现实世界的镜像反映。

我们说,某种特定语言表达必然是形成于某一个特点的文化背景之中,因此,唯有深刻把握并理解某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才可以深入的理解该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所以说,学习者唯有了解到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才可能在此基础上熟练而准确地使用英语语言。(陶 超,2014)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大部分的单元都涉及全球文化,如友谊、环保、信息技术等,但是在教材中,因为受到篇幅的限制,文化背景方面的资料显得过于松散,学生缺乏规范细致的文本资料,对主题的理解常常不够充分。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校本题库中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配以文本资料,然后,联合同类院校教师,仍然从难度分级的角度,设置不同的题目,利用itest考试系统进行测试。这样,既补充了教材当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弥补了篇幅有限带来的问题,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主动、深入的学习相关内容,因此,笔者认为这是将来教材编写的一个趋势。

因此,从以上两个角度,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题库,增加视频资料和文化知识介绍的文本资料,并利用itest测试系统进行无纸化测试, 这符合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也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更应该考虑时代的需要,语言测试的发展不能墨守成规,需要不断的创新;高校教师也应该迎合“互联网+”时代,开发出更好的校本教材和题库,真正调动同类院校教师的积极性,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校本教材与题库建设势必会保持其先进性,成为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资料编写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傅怡.国际英语视域下《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的教材评价.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2014.4.

[2]张莉.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视频教学资源应用研究.电子测试[J],2014.7.

[3]陶超.结合实例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重要性.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2014.12.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基于iTEST系统的大学英语无纸化测试实效研究-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0215037;

本文为黑龙江省外语教育学术交流基地“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法在民办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T2016011;

视频教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本电视教材;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

为了提高护生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兴趣和效率,正确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技能操作,自2010年9月以来,我校护理教研组在积极开展教改的同时,组织专业教师编写《护理学基础技能实训》校本教材,包含26个护理技能实训项目,操作流程设计遵循护理程序。此外,还于2011年5—8月编导并制作了配套电视教材,同年9月上传至校园网投入使用。

1校本电视教材[1]的编制与使用

1.1编制背景

1.1.1原有视频教学资源滞后于现行教材

我国公开发行的护理学基础视频教学资源基本都编制于2006年以前,内容已经落后于现行教材,经常出现视频与教学内容脱节现象,影响了护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1.1.2地域差异

多数视频为北方医学院校编制,与广东地区的人文习俗、医院环境和护理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使得视频资源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受到影响。

1.1.3编制理念不同

原有视频资源多体现学科特色,而不是工作特色,重点突出理论讲解和操作细节,忽视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在操作流程设计上没有严格遵循护理程序,不利于护生职业能力培养。

1.2编制过程

1.2.1集体逐项研讨,定稿校本教材

2010年9月,我校护理教研组开始了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首先将26个实训教学项目分配给各专业教师,进行校本教材初步编写,然后轮流展示操作过程并集体研讨后定稿。

1.2.2确定视频编制方案

经护理教研组教师和电教教师实地考察,决定选择护理实验室作为拍摄场地,选聘参加省级护理技能竞赛的6名优秀毕业生担任操作护士,采取仿真情景操作和对话形式进行项目实训。项目负责教师进行专业指导,电教教师负责拍摄、编制和相关技术指导。

1.2.3拍摄工作

在剧本定稿、方案确定后,立即组织参加拍摄的6名学生选择项目、熟悉剧本和操作流程,进行环境及用物准备。2011年5月底,拍摄工作正式开始,参加人员除项目负责教师、电教教师和操作学生外,还有3名以上护理教研组教师,力求内容准确、细节到位、操作规范、紧贴临床、清晰易懂。

1.2.4交叉审稿,剪辑制作

2011年8月初,拍摄工作全部结束,电教教师进行专业处理后将视频初稿交给护理教研组进行交叉审稿,提出定稿书面意见,再会同电教教师在专业制作平台逐项进行修改、编辑。9月初,画面清晰、重点突出、播放流畅、声音真切的校本电视教材全部完成,并上传至校园网投入使用。

1.3电视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

1.3.1示教课多环节使用

自2011年9月以来,学校共有17位专兼职及客座教师承担护理学基础教学工作,示教课校本电视教材使用率为100.0%。使用时机大致有3个:(1)展示课堂教学目标后,快速或者间断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吸引力;(2)演示操作过程的前、中、后,视频教学与教师示教密切配合,消除学生视野和注意力盲区,教师授课风格与视频中的学生风格相互映衬,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3)课堂小结时再次播放视频重要环节,加深印象。

1.3.2课后复习及实践课点播

学生在教室或示教室登录校园网反复观看视频,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也有部分学生下载或手机录制视频教材用于课后复习。实训课上,很多学生利用实验室视频点播系统一边复习一边操作,且大多数学生观看每个视频超过5次。

1.3.3网络平台点击率

本电视教材点击率明显高于原有护理学基础视频教学资源及其他课程视频教学资源。

2结果

2.1效果评价

使用校本电视教材后,我校护生护理学基础实训考核成绩优秀率明显提高,不及格率下降。

2.2问卷调查结果

对我校2008—2012级实习护生所在实习医院发放问卷调查表(每年实习生下点3个月开展)并进行数据统计。选择14家固定医院每年发放142份调查表,其中4家实习生30人以上的医院每年各发放13份,包括护理部1份,内、外、妇、儿4科护士长各1份,内、外、妇、儿4科带教教师各2份;10家实习生20人左右的医院每年各发放9份,包括护理部1份,内、外、妇、儿4科护士长各1份,内、外、妇、儿4科带教教师各1份。从表2可见,使用校本电视教材后,我校实习护生综合职业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2.3学生技能竞赛成绩突显护理学基础日常教学成果

在2014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天堰杯)护理技能竞赛(学生组)中,我校共有3名选手以顺畅的流程、娴熟的技能、严谨的作风、贴切的关怀及良好的风貌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取得全省第一、二、六名的成绩,获得竞赛一等奖。这是我校参加该竞赛以来的最好成绩,这与学生平常的实操学习和练习是密不可分的,也与校本电视教材的成功使用密切相关。

3讨论

3.1校本电视教材扎根我校教学土壤,适用性强我校制作的电视教材拍摄场地、用物和操作选手均来自校内,内容也由我校教师自主编写,并与理论讲授紧密对接,护生感到熟悉、亲切,易于并乐于模仿和接受。几乎全部学生课后通过点播视频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护理实训成绩普遍提高,优秀率明显提升。

3.2朋辈教学,具有榜样示范作用

护理学基础实践性强,初学者往往会被各种操作弄得眼花缭乱,失去信心。而视频中我校毕业生优秀的表现能使护生建立自信,大胆尝试,并以其为榜样,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3.3制作过程护生参与,更加贴近护生需求

视频中优秀毕业生担当操作者,他们是我校学生,更加理解学生的需求、困惑和易发生错误的环节,操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这些毕业生刚刚完成了临床实习,在操作过程中会渗透实习要求和理念,为在校护生顺利进入实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使用校本电视教材后,实习医院对护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4结语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2],直接影响着护生的职业能力。在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优化教学资源非常重要。制作校本电视教材,不管是护理专业教师还是电教教师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但通过制作电视教材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为学生呈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谢百治.医学教育技术[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2]王静芬,黄秀杏.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医院出版社,2011

视频教材范文第6篇

一、资源技术标准

1.图片

数字化的阅读往往以图片为导向,图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图片不仅是文字资料的补充,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图片的基本要求。根据来源不同,图片可以分为示意图片、实拍照片。示意图片一般指公式图、流程图、结构图等,用来描述特定事务或过程信息等。一般由手工或计算机绘制成,它的特征是以线条为主。

示意图片应清晰,图片上的文字字号在“五号”(12磅)以上,图像尺寸的长或宽在500px以上,解析度96DPI以上。传统出版物中的图片是黑白的,需要重新上色才可以使用。实拍照片是指在实验现场、操作现场、实物展示现场等地方,使用数字照相设备拍摄的真实照片。此类图片对清晰度要求较高,尺寸1920×1080(像素200万)以上,解析度96DPI以上。以上两种图片都可以通过扫描获取。但扫描图片需要注意底纹,一般需经过处理才能应用。

(2)图片格式的要求。按照计算机运算影像呈现的方式,图片可为位图和向量图两种。

位图以像素作为最小单位,由一个一个点组合而成,所以位图放大过后会出现原来像素的点状。常用的格式有BMP、JPG、GIF、PNG。

BMP格式支持全彩色(1677万色),它是非压缩格式,因此文件较大。JPG格式支持全彩色(1677万色),它属于一种破坏性的压缩格式,压缩比例过大时,会造成图形的破坏。但其文件较小,是使用率最高的图片格式。GIF格式只支持256色,不适用于复杂照片的储存,适合制作简单的图标,应用于网页设计。PNG格式支持全彩色(1677万色),也支持256阶的透明度储存(GIF只有2阶),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储存方式。文件大小介于BMP和JPG之间。在数字教材制作中,图片一般采用JPG、PNG格式。向量图在数字教材中很少用到。

2.音频

音频有音乐、音效、配音三类。

音乐可以令人感受到各种情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音乐的选择必须配合教学内容的主题。音效是指特定事件发生时所出现的声音,如笑声、脚步声、钟表的滴答声、相机快门声、啄木鸟啄木声等。适当使用音效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配音是指与画面或页面相配合的声音,一般用于对画面进行解释,或对文字内容朗读。旁白的使用可以弥补文字叙述的不足。

录制音频时,最好使用指向式麦克风,这样可以降低杂音,提高声音质量。虽然声音编辑软件有去杂音的功能,但直接录制质量良好的声音才是最根本的方法。录制时,教师应使用普通话,讲话清晰。

音频采集时,采样频率不低于22~44kHz,量化位数大于8位,采用双声道。文件存储格式为WAV、MP3、MIDI或流式音频格式,在数字教材中使用时统一转换为MP3格式。

3.视频

数字教材中用到的视频,一般是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得到,也有少数情况下用到计算机屏幕录像视频。

(1)拍摄视频。根据教学活动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视频和操作视频。

教学视频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时的影像记录。有时为了保证视频质量,视频拍摄会安排在特定的演播室里进行。由于当前很多学校都已经采用高清大屏进行授课,视频教学片越来越多地使用高清大屏幕加讲课PPT的形式来进行拍摄。通常情况下采用单机位拍摄即可满足数字教材的要求。此类视频对环境要求较高,在录像时,需要保证光线充足,场所安静。讲演者要求衣着整洁,讲话清晰,使用普通话。

操作视频是实验现场、操作现场、实物展示现场的影像记录,它可以将设备、操作步骤直观地展现给读者,使不能到达现场、不能使用设备的学员了解设备的操作流程、关键点,在技能培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清晰地展示操作,往往需要使用远景镜头和近景镜头,因此至少需要双机位拍摄。受拍摄环境的影响,视频在后期编辑时,往往需要统一配音、加字幕。视频拍摄时,需要配备高清摄像设备,即达到每秒30帧,最低分辨率1080P。视频类素材中的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音视频播放流畅。存储格式可以采用MP4、AVI、MPEG或常用流式媒体格式。数字教材中视频采用的格式为MP4 H264,由视频编辑加工后通过格式转换获得。

(2)屏幕录像视频。是在计算机屏幕上捕捉到的同步操作视频,它保留原屏幕的分辨率,将屏幕操作保存下来,并记录同步输入的音频。此类视频也要转换为MP4 H264格式才能在数字教材中使用。

4.动画

动画是利用人眼视觉暂留的特点,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并快速播放多个单张的画面,从而产生连贯性动作的效果。目前动画制作都是在计算机中进行,有GIF动画、Flas、Shockwave动画或3D动画。依据其功能,动画可分为三类:

(1)效果动画。效果动画和数字教材内容关联不大,多用来增加视听效果,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引发学习动机。例如,片头动画、过场动画、选单动画、按钮动画、操作界面动画等。效果动画只是用来提升教材的娱乐效果,因此不可喧宾夺主。

(2)导引人物动画。很多教学软件都会以一个或数个角色作为软件的导引人物,导引人物能够提升教材的亲和力。

(3)教学内容动画。教学内容动画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制作的动画,例如,汽车发动机汽缸的活塞运动动画、植物成长动画、胳膊屈伸的肌肉和骨骼变化动画、月亮圆缺动画等。动画进行的节奏应符合观看者的接受能力;动画传达的概念应正确、清晰,易于理解。

制作时,动画的长或宽要在500px以上。由于ipad无法播放Flas,如果要在数字教材中使用Flas,就必须将其转换成为ipad可以支持的格式,例如HTML5动画。

二、资源存储规范

1.文件命名及存储规范

由于数字教材制作中涉及的资源数量大、种类多,如果不加以严格管理,将会对资源的使用产生严重影响。

首先在计算机的特定分区,建立一个以课程名为名称的文件夹,例如“保健按摩师数字教材”。在课程名称文件夹下,建立以章命名的子文件夹,并将与课程有关的资源存放在此文件夹中,例如课程介绍、教学计划、课时分配等。在章文件夹下,建立以课命名的子文件夹,并管理相关文件。一门课程可以分为多个课时,每个课时建立一个子文件夹。在课文件夹下,建立以微课(对应于知识点或技能点)命名的文件夹,并管理相关文件。有了命名规范和存储位置,可为资源的查找和使用提供方便。

2.内容管理系统

对于出版企业而言,如果批量开发数字教材,则长期累积的资源量庞大,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内容管理系统,对开发的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存放在内容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除了用于数字教材开发,还可以用于资源库建设,实现资源的一次制作、多用途使用和。

3.元数据及其标注

为了使资源方便地进入内容管理系统,并进行统一管理,需要对资源进行处理,即为每一个资源标注元数据。

元数据(Meta Data)用于描述一个资源的分类、属性特征,如资源种类、所属学科、资源名称、资源描述、检索关键词、作者、版权人等。标注元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在内容管理系统中对资源进行检索、查找和定位。在海量的资源库中,如果没有元数据对资源进行分类和描述,资源难以被真正有效地使用。

元数据要遵循统一的规范,并使用指定的工具为每个资源标注元数据。元数据标准可以参照国际或国家标准,并在标准基础上,加入与教育、培训和技能鉴定相关的数据项,以及项目开发或专业开发特有的个性化数据项。

三、资源使用的版权规范

数字教材制作中使用的资源类型远比传统教材多,出版企业往往难以保证其中的资源都是自己开发、拥有自主版权,因此往往比传统教材更易于产生版权问题。为了避免版权纠纷,在数字教材制作中,有必要对资源的使用进行规范。

1.文本内容版权

同传统教材一样,如果数字教材要引用其他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必须在参考文献中予以明确标注。超出范围、使用篇幅较大的,要在教材的文前给予特别说明,并支付作者稿酬。

2.图片版权

扫描的图片、通过网络下载的图片一般不能直接使用。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例如,新华社图片库。如果不能获得使用授权,最好不用。

3.视频版权

组织拍摄的视频,要在影片片头或片尾,注明拍摄的相关参与人员、支持单位等。从已出版发行的影片中剪辑出的片断或网络视频,要予以说明。

4.动画版权

动画制作时,要注意其中的人物设计。如果借用其他作品的人物形象,要予以说明。最好是根据教材内容,自己设计人物形象。

5.音乐版权

在选择音乐时也要考虑版权问题,尽量选用没有版权的经典作品。如果确要使用有版权的作品,要向相关机构支付费用。

总之,只有每一个素材资源的使用都符合版权规范,才能避免版权纠纷。

四、设计和制作规范

1.设计规范

除了资源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在数字教材的设计、制作过程中,都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例如,教材的体系架构、格式体例、版面风格、相关元素等,都需要保持统一。

2.制作规范

一本数字教材可能含有很多页面,每个页面都有不同的交互。为了便于使用者熟悉和操作教材,就需要在制作中使用统一的规范。例如,视频占位的大小、视频播放的方式、是否可以全屏播放,都需要尽量统一。又如图片,除了在页面中浏览,是否提供放大浏览、是否可以旋转和移动,也需要统一。这样,用户在熟悉一个页面的操作后,就可以快速掌握全书的操作。

在交互效果制作时,必须考虑到使用者任何可能发生的行为,使用者不一定是完全按照制作者的预期来操作。只有做到规范统一,才能方便用户使用。

3.版本规范

数字教材的开发就像软件开发一样,需要不断测试、优化和完善。在没有正式前,不同的过程版本都应予以保存,做好严格的版本控制。

视频教材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视频案例教学法 基本原则 注意问题

视频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在进行视频案例分析时有针对性地正面引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正义意识,避免学生对传统灌输式思想教育的反感,突破以往传统文字案例教学的局限。文字案例在PPT中的应用只是把选好的案例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没有改变文字的静态特征,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视频案例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故事用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模拟仿真、创设情境、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用生动的视频资料反映复杂的社会问题,既可以充分传达教学意图,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视频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一、精选视频案例的基本原则

精选视频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核心,甄选视频资料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真实性原则。我们所选的视频案例都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是大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包括一些在社会上反响比较强烈的事件、人物,如最美妈妈、最美教师、英雄司机等,或者选择电视节目,如“今日说法”、“财富故事会”、“道德观察”等栏目中的真人真事。选择社会生活中真实的视频案例作为素材,一方面体现教师治学严谨的态度,另一方面这种视频说服力强,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2.坚持针对性原则。运用视频案例教学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所选视频必须符合大纲和教材要求,不能为了附和社会上的某种思潮或者学生的偏好而选择偏离教学大纲、教材的视频案例。案例要针对不同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解决学生思想中的模糊认识。视频案例要反映某一类事物的现象、本质或典型特征,这样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既思路清晰,又可以避免受不良因素的干扰。

3.坚持时代性原则。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其视频案例的选择必须紧跟时展,反映当代实际,体现时代性的特点。首先,视频要随时更新,陈旧的视频不仅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其次,视频案例既要结合学生实际,又要结合时事,如近期发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道德、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重要事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坚持思想性原则。这是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在选择视频案例上的一个显著区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性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如:讲爱国主义部分时,播放黄岩岛问题的视频,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和分析,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坚持可行性原则。视频案例的选择要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使学生乐于接受,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也要符合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把视频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引入教学过程,形成一种与单纯理论讲授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原来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参与性,强调师生之间双向互动交流的互动式教学。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视频案例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对视频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达到学习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运用视频案例教学法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恰当使用视频案例。首先要注意视频的使用频率,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的具体内容要求而定,并非每章、每节课都要用。同时,还要注意视频的播放时间,一般选用十分钟的短片效果最佳。另外,视频案例教学法要与传统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案例教学也如此。它的缺点在于不能全面、系统地向大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恰恰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因此,视频案例教学法要与传统教学法配合使用。

2.正确处理视频案例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依据,而视频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原料”,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成功,则要看视频案例与教材的结合状况。要处理好视频与教材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教材规定了选择视频案例的方向和界限,吃透教材才能选准恰当的视频案例。其次,视频选择不可脱离教材。视频案例若脱离教材就等于失去了理论支撑,讨论分析过程只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最后,视频案例不能代替教材。视频案例虽然鲜活、生动、易于观看和理解,但教材科学性、知识性、系统性的特点是视频案例所不具备的,切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3.注意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以往的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以灌输为主,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和主要位置,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和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视频教学中真正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加以引导,使自己真正从“讲授者”转变为“倾听者”、“引导者”。教师要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视频教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视听说 英语视频教学法 原生态教学

一、“原生态”英语视频的含义

所谓“原生态”英语视频,就是指未受人为编排和加工的,生动活泼又自然真实的英语教学视频素材。这种英语教学视频的特点是真人真声,真音真貌,会真实反映英语生活和英语世界的视频材料,内容广泛、新颖、奇特、趣味性强,耐读性强,并且能够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传统的大学英语试听说教学过程的弊端

传统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过程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教材方面:教材老旧,内容陈杂且过时,缺乏时效性和真实感,语音素材多经过人为加工和修饰,却难以呈现可视化效果,而教材中的可视化部分又因为没有与语文素材的结合而显得呆板晦涩,索然无味。

2.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单一、陈旧,通常只是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教材内容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能力。

以上两点问题造成了目前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传统的课堂之上,学生的普遍感觉是在听别人说英语,而自己几乎很少用英语交流,这就减少了学生们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传统英语视听说教材普遍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且答案统一,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不敢说出自己的答案,受内容局限性的影响较大,从而冲淡了他们的英语学习欲望。

三、大学英语视听说“原生态”视频教学法――以“原生态”英语视频教材为主线

现如今,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都对大学英语课程十分重视,尤其是对英语的听说能力尤为重视,但是在实际的英语课堂之上,“填鸭式”“哑巴式”的英语教学方式仍旧存在,究其根本,是大学英语教师未能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而追根溯源,则是由于教材内容的陈旧导致了学习方法的落后。目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视听说教材多如牛毛,但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了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绝大多数的教材缺乏时效性和真实感,让学生即使认真听,认真W,最后仍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因此,材标准,以教材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为基础去编写教材,是提高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原生态”英语视频教材不同于陈旧的视听说教材,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这是因为“原生态”的英语视频教材大多取自于真实的生活中,而且与大学生的生活相关。

2.内容广泛、新颖、奇特:这是因为“原生态”的英语视频教材的来源大都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但又不离其宗,在广泛、新颖、奇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爱上英语学习。

3.趣味性强,耐读性强:这个特点是建立在以上两个特点的基础之上的,趣味性强、耐读性强的教材会让死板的文字、视频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爱不释手,甚至学生会不自觉的模仿英语视频教材中人物的语音语调,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很有助益的。

四、大学英语视听说“原生态”视频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课堂学习中,通过游戏的不断深入,学生便会从对游戏本身的兴趣慢慢过渡到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中,在不知不觉中便了解了本章节的主题,记住了相关的词汇。

2.模仿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做好课前的准备,以便能够掌握教学进程,开始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图片,让他们尝试去记忆里面的英文台词,然后可以让他们观看视频,并按照视频中的语音语调重复英语台词,最后,在视频结束时,可以就视频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们讨论。根据视频难易程度,可选择重复播放几次,经过让学生不断的模仿,从而让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下开口说英语。

3.创意式教学法:这个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准确的发音,并训练学生的辨音能力.通过“原生态”英语视频教学,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反复的视、听、说、记,掌握英语发音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此外,通过学生的自我激励学习,利用英语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跨越传统教学中偏离语言学习规律的,削弱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语言低能障碍。

五、结语

利用“原生态”英语视频教学法,可以让英语学习材料的质量得到一个大的提升,此外,课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更为老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德宏.视频片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下旬刊),2010(2):127.

视频教材范文第9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电视教材制作;微课程设计

《电视教材制作》是有关教育技术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也是对于电视制作从业人员的必备学习内容,目前在国内主流教育技术和新闻传播类高等院校中均有开设。对于这样的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教学课程,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的移动互联背景下,更需要创新教学方式。这其中,采用微课程设计是一个创新手段。

一、何谓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micro lecture)也称微课,指的是运用建构主义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者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从微课程本身来看,主要实现方式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录制一段视频,这段视频的时间一般为十分钟左右,有相对固定的单一主题,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和深入探索的引导。

微课视频的制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幻灯片配音式,一种是模拟授课式,两种方式各有所长。本文将结合《电视教材制作》的具体课程设计来做具体研究。另外,《电视教材制作》在国内有多个版本,本文将以使用最广的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和李运林编制的《电视教材编制与制作》为例进行分析。

二、采用幻灯片配音式对《电视教材制作》进行的微课程设计

幻灯片配音式的微课程设计,对于微课视频的主要摄制方式就是采取幻灯片形式,对教学要点进行逻辑分类后,在视频中讲授要点。教师不需要出镜,通过配音方式进行录制。这种制作方式的优点在于逻辑清晰、思维严密、引导性强。因此,这种制作方式更适合《电视教材编制与制作》的前四章内容,分别为“电视教材概述”、“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电视教材编制过程与人员”、“文字稿本的编写与创作”。这四章内容的理论基础点较多,适合用此方式进行教学。

比如在“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一章中,包括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传播学基础、艺术与美学基础四节内容。针对这四节内容,教师可以将整个幻灯片分为四部分分别阐述。这其中,可以突出电视教材编制的传播学基础、艺术与美学基础两部分,这两部分对于之后的实践内容有着较大帮助作用。在幻灯片中,教师仅需将重点知识点逐条列出,将知识点所蕴含的内容通过配音方式进行讲解。同时,教师在制作之前应当分配好各部分的时长比例,避免出现有的章节讲解过长压缩其他章节时间的现象发生。另外,教师在对理论内容讲解时,可在幻灯片中插入一些实例内容。但是对于实例内容不需讲解过多,实例与理论相联系,放入学生思考的内容中去。如在艺术和美学方面,可以选取近几年在优秀的电视节目内容的截屏画面,提示学生注意画面中灯光、物品的摆放,语言的艺术等特征,并将其作为课下问题留给学生。这样进行制作,就会在十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中突出重点,留下空间,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另外,移动互联背景还为教师对于网络视频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情况掌握方式,这其中较为创新的是大数据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将视频传输至学校局域网或者官方网站,然后在网站后台进行实时数据收集分析。这样的数据包括,学生在一天之中的哪个时间段学习较多,这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习惯;学生在视频学习中对哪一部分反复播放较多,这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阶段学习的难点;学生对哪段视频的反复学习较多,这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难点;甚至学生在哪段视频中有快进、快退等操作,这也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这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在移动互联背景下均可以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手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多加运用。

三、采用模拟授课式对《电视教材制作》进行的微课程设计

模拟授课式的微课程设计,对于微课视频的主要摄制方式就是教师模拟现场授课。由于微课视频的时长较短,因此教师必须在拍摄之前就对所要讲述的内容作出认真分析,提炼要点,然后才能开始制作。模拟授课式的优点在于现场性强,教师把控性强。因此,这样的课程设计方式,可以充分运用到《电视教材编制与制作》的五到十章内容。这六章分别是电视手法与分镜头、导演、摄像与录像、特技与动画、编辑与配音。可以看出,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偏重于实践的,更需要教师的现场指导。

例如,教师在“特技与动画”一章中,可以在微课视频内用较短时间进行理论基础铺垫后,直接以国内外优秀电视节目为蓝本,通过分析实例的方式进行授课。特别是对于电视画面中的一些细节的把控,要提示学生多加注意。比如以动画节目作为讲解样本时,提醒学生注意这样的动画制作如何巧妙在动物身上模拟神态,如何进行更为真实的动作形态表现,如何运用动物特点进行夸张改造等等。同时还可以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制作相关电视节目时应该如何对这些要点进行把控。模拟授课式在《电视教材编制与制作》中还有一个创新点,就是教师采取“戏中戏”的方式进行视频制作。例如在讲授“导演”一章中,教师可以将自身化身为导演,将此次微课视频制作化作一次真实的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将课本理论与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进行一次真实的实践操作。这样身临其境的微课视频制作,无疑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模拟授课式视频制作完成后,学生的课前学习和教师的课前准备,与幻灯片配音式的相关内容大同小异,仅是由于微课视频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里不再赘述。

移动互联背景下,《电视教材制作》如何教出新意,这是相关教育工作者所要重点考虑的。微课视频作为国外开始流行并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应该在国内进行逐步推广,变教师主导学习为学生主动自学,这对于教学目标的长远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琳.Web2.0在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12,(7):65-66.

视频教材范文第10篇

传统教材的开发需要教师、专家、编辑共同参与,但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作为教材编写人员,决定着教材的质量和风格;专家作为审稿人员,对教材的编写提出意见,并对教材进行审定,以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策划编辑作为教材的策划人员,对教材编写提出相关要求,保证教材的编写符合出版的要求。在教材的写作过程中,由主编的教师与策划编辑协商并确定教材模式、格式体例、章节结构以后,教师可以自主开展写作,自主性很强。

数字教材的开发要比传统教材开发难度大。数字教材开发的突出特点有二:首先,数字教材开发需要不同角色人员的互相配合。数字教材开发,需要开发多种媒体资源,因此需要一个开发团队来完成。其次,数字教材开发是教材出版和软件开发的结合。数字教材既是教材,也是一款教学软件。因此,开发数字教材,既要坚持图书出版的“三审制”,又要实施软件开发的质量控制,经过严格的测试、试用、用户反馈、修改完善等流程,才能保证产品获得用户的认可。

二、数字教材开发的流程

数字教材的开发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其开发流程大致包括:教学内容探讨、课程设计、确定主题和表现形式、资料搜集和整理、脚本设计、交互设计、美术设计、资源开发、素材制作、技术实现、测试反馈、修改完善、定稿。这里重点介绍数字教材开发流程中的四个阶段。

1.课程设计阶段

课程设计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微观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即:专业(职业)设计、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架构设计、课时设计、微课设计。

(1)专业(职业)设计。如果开发的不是一门独立的数字课程,而是一个专业的系列数字课程,就需要针对专业(或职业)进行设计。这项任务往往由学科带头人承担。首先,要由专人搜集、整理该学科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国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布的专业教学指导性文件、职业标准、鉴定考核要求等。然后,由学科带头人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地或本校教学实际、数字课程的要求,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学时分配,专业实习、实训场所,实践方案、计划等。在这些专业教学和培训指导性文件的开发中,努力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对接。

(2)课程整体设计。从宏观层面来看,教师和专家要设计的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要点、教学对象、课程教学指导文件等。

课程简介:介绍课程特点、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重要性,对于知识掌握、职业能力养成的意义等。

教学条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描述教学条件,可以分项描述。

教学方法:描述教学活动、教学组织方式等。

教学内容:描述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模块进行。也可以用图示的形式,勾勒出课程内容结构,以及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点:列出课程的教学要点,包括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教学或培训对象:描述教学或培训对象的特点,应采取的针对性教学措施。

课程教学指导文件:包括教学计划和大纲、学时安排、考核方式等。

(3)课程架构设计。依据课程整体设计中明确的相关内容,可以进一步对课程架构进行设计。课程由多个教学或培训课时构成,每一个课时又由相应的教学内容(知识点或技能点)组成,从上到下进行分解,即可得到课程的架构。也可以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列出该门课程所有的教学内容,得到教学内容列表(或知识考核、技能考核细目表,也是与微课对应的知识点或技能点)。有关联关系的教学内容可以组合成一个课时,在一个教学时段内完成教学或培训。

(4)课时设计。一门课程由多个课时构成。每一个课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从该课时的课程引入开始,就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案例导入,或情景剧导入,或背景知识导入,使得该课时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做到引人入胜。要明确每一个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并针对每一个课时提供复习、练习和测试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微课设计。从微观层面来看,每一个课时由数个微课(一般3~5个)构成,每一个微课对应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技能点。课程设计的重点在每一个微课的设计上。由于每一个微课对应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技能点,其教学目标明确,可以针对其特点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教师和专家要精心地设计教学情境、教学环节、教学效果评测等。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平板电脑的交互特性,有针对性地设计丰富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的设计主要由教师进行,视频编导、制作人员配合。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一是类似于传统教材的教学内容编写。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编写出教学材料,作为数字教材的基本材料。二是视频和动画脚本的编写。对在数字教材中使用的视频、动画进行设计,并围绕视频拍摄、动画制作编写资源开发脚本。三是教材中需要的图片资料。明确哪些需要收集,哪些需要绘制,哪些需要拍摄。如果需要拍摄,明确拍摄时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设备、人员。

2.交互设计阶段

交互是数字教材区别于传统教材的本质物征。基于平板电脑的数字教材的交互,一方面表现为多媒体素材的集成,用户操作对象不再是简单的文字或静态的图片,从多媒体素材的播放、停止、重播中获得一定的交互体验;另一方面表现为交互操作,如触摸、点击、滑动/移动、旋转/放大/缩小,甚至声音控制等,从而引起页面内容的动作,即页面根据用户的行为做出反馈,从而给用户带来深层次的交互体验。

在交互设计阶段,APP制作人员需要与教师深入配合。制作人员的优势是,了解平板电脑的特点,明白软硬件能够提供哪些交互方式,但他们不了解教学特点,不了解如何将这些交互方式应用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教师的优势在于了解教学内容,了解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但他们不了解技术,不知道如何从技术上实现。教师可能有好的想法,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实现。

因此,在交互设计阶段,两方面人员应共同探讨,充分交流。可以由教师先描述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如何开展教学;制作人员提供交互设计思路和方案,并与教师协商;教师再根据现有方案,提出新的要求或完善意见;制作开发人员根据教师反馈,考虑实现的可行性。最后,两方面人员共同确定交互设计的方案。

由于教学内容不同,交互设计不仅要适合内容表现的要求,还要求从多媒体资源开发到技术制作都切实可行。

3.资源开发阶段

资源开发是数字教材开发的重要内容,离开了多媒体资源的支持,数字教材将与传统教材无异,无法体现数字教材的特点和优势。多媒体资源开发任务由相应的专业开发人员承担,教师辅助。资源开发要围绕课程设计、交互设计以及确定的资源开发说明书来进行,为最终的教材制作做好资源上的准备。优质的资源是数字教材制作的基础。需要开发的资源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

(1)图片开发。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收集到的图片进行统一处理,使之风格统一、特点明晰;二是根据教师的要求组织专业人员绘画制作;三是组织专业人员拍摄。

数字教材不仅要求图片清晰,还要求色彩分明。由于平板电脑可以充分发挥高清、彩色的特点,数字教材对图片的要求远比传统教材高。传统教材中的图片以黑白为主,往往达不到数字教材的使用要求。传统教材的图片要使用到数字教材中,一般都需要经过加工处理。

(2)声音和音乐开发。音频处理人员对页面中的声音元素进行处理,例如,可以添加背景音乐,也可以对某些对象添加声音,从而丰富数字教材的表现形式。声音应由专业的播音人员协助录制。为数字教材专门录制音乐的情况较少,大多从曲目库中选择。音乐的选择不仅要符合用户特点,还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选择音乐时还需要注意版权问题。

(3)视频开发。数字教材中使用的视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教学讲解视频,一类是表演或技能演示视频。视频拍摄要根据教师编写的脚本进行,拍摄人员要吃透脚本,了解拍摄内容,方可进行拍摄。

教学讲解视频可以在演播室进行拍摄。它要求有统一的大屏幕,教师提前制作好精美的、适合拍摄的PPT。拍摄时,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例如着装风格、讲解速度、普通话、屏幕与教师的位置等。一般单机位拍摄即可,后期加工工作量较小,视情况决定是否配音或加字幕。

表演或技能演示类视频需要在舞台或实习车间进行拍摄。为了展现细节,一般要求双机位或多机位拍摄。后期加工工作量大,一般除了镜头切换外,还需要加特效、配音或加背景音乐、加字幕等。

数字教材需要高清视频,因此,拍摄设备和编辑加工要保证视频质量达到高清水平。

(4)动画开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动画表现形式,使用相应的开发工具进行制作。

4.教材制作阶段

数字教材制作所需要的资源到位后,就进入制作阶段。数字教材制作有两部分内容,一是数字教材内容的版面编排,一般熟悉排版工作的人员都可以承担;二是互动效果的实现,即在版面编排的基础上实现多种多样的交互效果,实现设计阶段的互动思路、想法。

数字教材制作一般在专业的APP制作工具中进行,可以实现多种常见的交互效果。如果需要设计特殊的交互效果,例如,数据库的多方面应用,或播放苹果设备不支持的Flas,则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支持。

在教材制作阶段,制作人员应随时与教师沟通,以保证制作的交互效果不偏离教师的设计思路。制作完成的教材,要接受教师和用户的检查和试用,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上一篇:商务英语教材范文 下一篇:基础会计教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