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19 06:26:01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评价

一、教学设计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化课程教学设计已成为一门技能性学科。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项目为教育教学信息化增添了发展动力。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研究注重理论与方法,将技术排除在外。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英语课程教学在理论、方法基础之上将技术体现在英语课程教学中。[1]信息化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数字媒体、信息化教学平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改善了教学呈现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英语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实施过程

信息化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由确定多维度教学

目标、创设生态化教学环境、设计情境化教学活动、创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实施过程性教学评价组成,如图1所示。(一)确定多维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多维度教学目标由社会文化意识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组成。在多维度教学目标确立过程中,应把社会文化意识目标置于优先于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位置,用文化引领知识,通过文化传导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知识目标的达成遵照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2]。情感目标不是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情感在学生学习动机方面发挥着直接作用,“所有的学习都发生于学生的感受与态度之中”[3],情感目标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与欣赏水平,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方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品质。

(二)创设生态化英语课程教学环境

生态化教学环境包括提供可支持性学习环境与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4]可支持性学习环境包括两种课程资源:教材资源与技术性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英语课程提供了各种辅助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声音、视频、图像、文字等工具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把教学内容加工成多媒体教学资源(PPT、CD等),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虚拟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英语课程虚拟化资源共享平台,学生自主进入平台进行语言学习,同时参与在线交流与沟通,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宽松的心理环境包括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允许学生有各自不同见解等低焦虑度的课堂学习文化,降低学生外语学习情感障碍,培养学生的一种探究精神以及批判性思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得以展示。

(三)设计情境化英语课程教学活动

情境化教学活动注重情境化内容的输入,要求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具有极强的关联度,把教学活动置于各种情境中,使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知来获取语言知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定制形式各样的背景材料,为学生进行语言信息输入。通过节选视频、录像、录音、电影提供情境交流的语境,采用问题情境、任务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既能感受纯正英语的语言风格,又能够感知信息交流的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基于情境的语言学习任务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可以采用问题研究、话题讨论、任务驱动等设计方式,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语言知识得到自然提升。

(四)创建信息化英语课程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采用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文本资源、发掘隐性教学资源相结合的收集组织方法。[5]通过收集各种技术性教学资源(音像资料与信息技术)、环境性教学资源(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智慧性教学资源(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与谋略)及结合知识性教学资源(教材资源)组建英语课程单元主题教学资源库或单元主题知识网站。1.课程导入部分教学资源围绕学生所学专业开展教学设计是职业院校公共课程教学设计的关键。本着公共课程更好地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的宗旨,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中的每个环节都与学生专业衔接。在单元课程导入部分文化渗透,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为学生准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幻灯片图片展示。由于受气候、环境、风俗等影响,餐饮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中国民间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国人认为菜肴是“吃味”的,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正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使营养问题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职业渗透方面,为学生节选了耶鲁大学公开课《食品营销学》中耶鲁大学教授通过一则游戏为学生展示食品营销学魅力的视频。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还为学生安排了英文歌曲《GodisAGirl》,并配以英文歌词。2.口语课程教学资源单元主题口语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从网络教学资源中选取英语口语配音素材,包括英文版动画片、经典英文电影、名人演讲、诗歌朗诵等。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口语配音活动,教师现场打分作为本单元的口试成绩。在学生口语配音展示之后,为学生增加的口语课程视频教学资源为马云最新接受美国CNBC专访——《我心中的英雄是甘地》,便于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形势,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业素养。3.听力课程教学资源将两课时的听力课程分解为1课时的教材教学资源与1课时的网络选取视频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资源为课本上关于健康的1则对话与1篇小短文。根据对话判断句子对错与为小短文空格处填写单词,考核学生听力水平,得出学生本单元听力考核成绩。网络视频教学资源为学生准备了哈弗大学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公开课——《幸福遵从你内心的热情》,让学生领略纯正英语听力的同时,欣赏哈佛大学教授授课风格,培养积极心态。4.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资源阅读课程教学资源采用教材的TextASub-health部分。“亚健康”作为现代社会比较流行的一个话题,采用问题导向的阅读方式,使学生带着关于“亚健康”的一些社会问题边阅读、边探讨,在问题情境与任务情境中完成阅读任务。本单元的阅读课程考核采用为该短文写出课文复述的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文章给出阅读成绩。本单元的写作课程是学生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为英语教师写一封邀请信,邀请教师参加班级元旦联欢会,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把邀请信发至教师邮箱。教师根据邮件评判学生的写作成绩。

(五)实施过程性英语课程教学评价

基于过程的教学评价强调对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检验,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表现以及能力提高进行评价,评价融入每个教学环节。根据英语课程标准,把英语课程分为以单元为主题的各个项目。教学评价分别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过程情况、学习成果情况3方面开展。知识掌握包括听、说、读、写4个模块的基础知识,参加英语等级考试以及专业英语相关知识。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在课堂理论课与实践课中的学习表现。学习成果包括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是否符合评价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在完成对学生的单元教学评价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上单元评价结果进行比对,对学生整个单元学习过程进行评估。教师评估要促进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从而促进学生下一步的学习。

三、教学效果反思

通过问卷调查与口头访谈得知,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相比一贯的期末试卷考核方式,学生更喜欢基于过程的单元教学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传播中西方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资源成为教学设计的亮点,也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本教学设计方案依据职业学院学生学情与英语课程本身特点创造性地处理了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各个环节,形成了本教学设计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可能受到一些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教学设计方案需要实时进行修正,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开展与教学效果的逐步改善。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翻转课堂;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

当前“翻转课堂”这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就像新的技术变革一样,遍地开花。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也使教学思想、观念、模式等产生巨大变化。信息技术教学与部分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如今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信息技术教学与电气控制技术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评价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的组合更加合理、清晰,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更加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将围绕“十字路通信号灯控制”设计的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谈些笔者个人做法和粗浅体会。

一、确定教学目标

笔者任教班级是土木水利类楼宇电气班中职班。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具备电力拖动、PLC基本知识,已经学习了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应用。流水灯控制知识、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知识,可编程控制器步进指令的部分应用、全自动洗衣机控制、大小球分拣控制,现在进一步学习并行步进指令应用。十字路通灯控制是十分复杂的技术,十字路通灯控制该如何实现?考虑到他们今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遇到更为复杂的程序编写,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整合之前所学内容,确定该课题。

根据以上教材及学情分析,依据教学大纲,结合该班学生的专业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十字路通信号的控制教学情境制作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在虚实交融理论的指导下,把各种学习资源尽可能多地整合在一个网络学习平台上,从而实现传统课堂与数字教室的有机结合。

教师虚拟软件仿真与动画展示结合实际动手操作训练,实现了以生为本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开展“课前预习、方案制订、方案验证、方案实施、任务评价”的教学活动。

1.课前准备

要上好一堂课,提前的预习必不可少。课前,学生进入学习平台,到资源库中下载课题的视频学案,进行课前准备,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学习目标以及任务;理解控制要求,查阅资料,进行理论知识储备;在讨论区进行讨论。最后完成学习平台上的预习小测试并提交,系统自动进行评估、分析并生成柱状图,为接下来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同时该平台还提供了PLC三维动画助学软件,在此查找交通灯的时间控制模块,通过编程,调试,演示部分程序的正确与否,促使学生通过本软件可以提前学习以及模拟仿真程序编写,有效提高自学兴趣与自学效果,从而引导他们自主探究,避免盲目被动式学习。

2.方案制订

在课程开始时,由教师创设一个接到企业订单的教学情境,引入课题。由学生介绍任务要求,提出初步设计方案。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并指定组长,组长将小组成员分为程序员、解说员、技术员,并分配各自任务,确定最佳思路。在方案制订环节,针对程序编写抽象文字解说枯燥的问题,我们使用PLC仿真软件辅助教学。在程序演示过程中,各组派代表解说演示,针对疑难问题,各组相互讨论,找到解决办法。

3.方案验证

(1)教师根据控制要求,依红绿灯变化的规律,将工作过程分为四种,依据设定时间顺序循环执行。教师采用动画演示方式,更形象直观。

(2)在了解并行分支编程思路以后,程序员针对方案组织设计程序,各组解说员针对程序编写进行解说演示,针对不同的编写方法,各组互相提问并进行辩论,以此创设紧张而活跃的课堂气氛。

(3)针对各组不同方案,教案选择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对比,这一环节利用仿真演示,由学生找出所存在的问题,若不符合控制要求,则需进一步完善;若符合控制要求,则正确。学生一一调试,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理解两种编程思想的异同,顺利突出教学重点。

4.方案实施

(1)在学生安装接线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化解难点,使用视频教学法,教师示范演示安装接线的步骤。相比以往的教学演示,现有方式解决了围观时的拥挤问题,克服了看不清、重复性差的缺点;而视频教学法更清晰直观,可以反复观看,并且上传资源库后,可以供学生下载学习,化解难点。

(2)为了规范操作,考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结合技能鉴定标准,根据之前的理论推敲,学生根据PLC接线图接线,根据梯形图录入程序,教师提供引导,并强调实验室7S的管理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各组结果如何,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团结协作的能力,在竞争中完成学习任务,创设活跃的课堂。

(3)调试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引导,有的组“黄灯不亮”,有的组“红灯黄灯一起点亮”时,应嘱咐学生不用紧张,检查线路的连接情况,带领学生一起完成PLC线路的安装调试,创设充实的课堂。

(4)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使用手机拍摄视频,使用手机同屏器进行时时交流,方便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

(5)在展示的过程中,各组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实物展示与动画展示相结合,了解学生对安装调试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对程序的理解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实际动手操作,去理解记忆,把握重点,真正达到“做中学、做中教”的目的,从而顺利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

三、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混合式学习,顺利达成教学目标。首先,借助学习平台的辅助教学方式,实现了课堂的延伸,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通过虚实融合的探究,小组讨论,动画展示,抢答促学,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效果。手机同屏方便教师及时监控学生学习情况。最后,视频教学法可节省重复操作时间,加强实际操作规范性引导,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课堂的效果。

丰富的网络优质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通过任务驱动,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操作计算机,在网络中寻找答案。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所需要的学习目标的学习。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不但改变了教育思想、教育关键、教育模式,也给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刘 利.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文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2]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碎片化 微视频课程 内容设计

当前,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智慧教育的呼声非常高。创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智慧的运用多样化技术,从而促进学生智慧学习。由于受到碎片化学习时代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相继出现了微课程和微视频等。在近期,国内各地高职院校以及中小学相关教育教学机构非常重视与大力宣传微视频课程大赛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性。

一、微视频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

(一)教学微视频的“心动”设计模型

以教育、心理及艺术等作为视角,依据影响课程教学视频的因素与ARCS动机模型的内容,建立课程教学微视频的“心动”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

可以体现出教师、视频和知识内容、学生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比如说在设计知识内容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需求及学习经验等。另外,教师在讲解知识时一定要运用艺术性的教学方式,技能及教学语言,再配以情感传递,利用视频得以展现。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识内容的合理、科学设计及教师的艺术教学与视频呈现的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学生主动学习和知识内容的科学设计及艺术教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学视频的设计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科学、合理的知识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其次,教师采用技术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知识内容的切需性,使学生拥有强大的自信心。再次,充分运用视频的媒介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为学生提供需求的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内驱力。

(二)微视频课程教学样式的设计

样式不仅是求知和组织及分类信息的手段,还是一种思考与决策的方法,在运用模式与理论时,设计人员基本上都会感受到教学设计模式与理论的抽象性、宏观性,是一个可操作性相对较弱的实践环节,也就是教学设计人员无法熟练掌握实质,然而对于新手教师来讲难度就更大。另外,教学案例通常相对比较具体,和专业学科知识存在的关联度相对较高,因此不适合当作设计参考的支架。教学设计样式是一种立足于中观层面的新型设计方法,拥有非常强大的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是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其打破了具体实践的局限性,可以提供拥有广泛性的理论方式,具备整体性与简约型特点。而一个教学模式能够包含许多教学样式,而教学样式所承载的实践性知识可以实现抽象和具体的平衡,具备弹性化及结构化的特点。一个教学样式能够运用多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举例与验证,其中教学案例的描述就是教学实践,其以丰富的叙述方式向学生展示出许多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经典行为和思想及感情在内的故事,拥有真实性与典型性的特点。其中教学样式、教学案例及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二、微视频课程设计与实践运用

(一)微视频课程设计过程

近几年,项目组在进行微视频课程设计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同高职教师进行商讨,综合分析与总结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思路与内容。依据该研究总结出的微视频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方案,在设计该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分析该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特点,然后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与组织,最后在完成每节微视频课程教学设计。

采用微视频的方式进行高职课程教学,这种方式较为新颖,也是社会发展与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方式同样缺乏课本材料与课程教学的经验。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相关设计内容当中涉及到的教师与成员应当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对设计内容进行反复修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课程性质与目的的有效。

(二)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实践

微视频教学课程内容设计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视频课程内容设计的有效性,这样就需要项目成员和任课教师完成多次协作和沟通,设计的主要内容时任课教师怎样依据微视频课程设计的理念与要求完成内容设计,任课教师在演播室的教学过程中要选择艺术教学方式。其次,微视频的制作,主要包含PPT制作和教学讲解时的演播室实录、视频的后期制作等,为了提升PPT设计内容的教学性和艺术美观性,对PPT讲稿完成了对此修改与调整。另外,为了提升微视频的视觉展现效果,在后期还要对实录微视频完成再次编辑。在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时,一定要多方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与协商合作。比如说,在知识点内容教学设计时,要和任课教师完成多次协商、沟通及交流。比如说刘老师团队的意见,第一,在理论内容设计方面缺少创意,而且视野也不够宽阔。第二,在每一类的创意背后都缺少深层道理,例如如何教会学生完成创意作品这样的问题。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将事情讲的明白。第三,PPT的内容相对少了一点,例如在PPT1中,可以对手工创意的欣赏作品进行展示,同时有点评的文字。另外,有些作品的选取需要教师依据设计的章节主体选择相关作品,使学生体会到先入为主的感觉。

三、结束语

碎片化学习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学习行为与学习认知方面,运用微视频教学方式可以实现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的无缝融合。微视频课程教学作为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在内涵与特点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民,顾小清,王觅.面向终身学习的U-Leaming框架――城域的终身学习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0,(9):30―35.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微课 校本 教研模式

在纷繁复杂的培训模式和教研方式中,“校本教研”以其“合作互助、实践反思”的特点而倍受青睐,并日益成为提高教师应对教育教学问题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研修方式之一。这种研修方式凸显了“基于日常工作、自我启动以及兼有外部专业支持和内部同行相互帮扶”的理念,对教研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校本教研”必须要与时俱进,笔者认为,“微课”的引入将对构建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具有启发意义。

一、基于“微课”的校本教研之价值思考

基于“微课”的校本教研(以下简称“微课”教研),它立足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以“微课”的分析、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为中心,利用流媒体制作技术,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的一种教师教研活动。具体而言,“微课”教研的价值至少体现在如下方面。

1.提高教研效能

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利用“微课”进行教研,能够将复杂的教学问题碎片化、简单化和具体化,使教研活动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此外,“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缩短了教师教学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的时间,同时缩短了自我反思、同行研讨和专家引领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教研的频次和效率。

2.引领情境性学习

“微课”教研建立在真实教学情境之上,教师围绕真实的教学问题,提出利用“微课”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教研团队则以教师的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参与、协商、讨论等活动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研氛围中能够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态度等实践性知识的改善和重构。

3.促进隐性知识外显

教师的隐性知识在教学中的应用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实践独特的个人观念,这些观念有些符合当前教育理念,而有些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实践。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对其进行改造或重构。而改造或重构的前提是如何挖掘教师的隐性知识,这就须要将其进行显性化。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途径有很多,本文所探讨的“微课”教研给教师教育观念的重组、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基于“微课”的校本教研模式设计

基于“微课”的校本教研是以“微课”的分析、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活动为基础,通过教师、同行、学科专家以及学习者的系列活动,帮助教师发现并改进其教学中的问题,以达到提升教学能力和改进教学理念的目的。

1.组建教研团队

进行“微课”教研首先须要组建一个教研团队,人员包括授课教师、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人员和学生。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设计、开发、利用“微课”解决问题,同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观察和反思,授课教师既是行动的执行者又是行动的观察者,还是行动理念的改进者。另外,授课教师在自我观察和反思的同时,须要与同行教师进行交流和对话,分享经验,互相支持,从而达到教师群体发展的目的,这时授课教师可以被认为是同伴的互助者。学科专家深入研究授课教师发现的教学问题,与授课教师交流、讨论问题解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教学研究的指导意见及评价标准,是“微课”教研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教育技术人员分析授课教师提供的教学设计方案,利用专业知识将教学设计方案修改成为分镜拍摄脚本,并与教师互动拍摄、加工成为“微课”视频,是“微课”的制作者。学生是“微课”的使用者和直接受益者,学生的信息反馈也是教师决策和行为改变的关键。

2.确定教研主题

“微课”主题的选择是教研主题确定的依据,因此,在进行“微课”教研活动之前,须要对“微课”主题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笔者认为,利用“微课”解决的问题一定是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所有知识点都须要使用“微课”,它应遵循效率原则和最小代价原则。

(1)确定问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问题,问题的来源可能有多种,如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反思和内省获取的问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现的问题。

(2)分析问题

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这些问题属于何种性质的问题;为什么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解决或效率低下;是否可以使用课堂教学的其他方法解决;是否可以使用“微课”进行解决;使用“微课”解决该问题是否高效;使用“微课”的哪种教学模式进行解决。

(3)讨论结果

教师将问题分析的结果提交到教研部门并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同行教师和学科专家积极倾听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对其过程和结果给予及时的评价和修正,讨论该问题利用“微课”解决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讨论的结果有两种,一种不适合利用“微课”解决问题,进入传统课堂教研模式,另一种是适合利用“微课”解决问题,进入“微课”教研模式。

3.制定教学设计方案

(1)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与MOOC解决大范围学习者学习需求不同,校本“微课”目的更加具体,主要解决授课教师传统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只针对某个班级或班级中的部分学习者。因此,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尤为重要,它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及学习者分析。教学“问题”往往直接指向这两个因素。学习者的起点水平、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内容的类型、结构、深度、广度等都有可能是教学“问题”的原因。教师要逐一甄别,以便为后续教学方法的选择、策略的制定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2)教学目标的阐明

“微课”的教学目标单一、具体,在教研主题确定时,教学目标即已经确定。但教研活动过程中还须根据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对其进行具体化阐明。即对学习者通过“微课”学习后在认知、技能或情感某个层面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进行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微课”教学目标的阐明对学习内容选择和应用形式起到导向作用。

(3)教学内容的选择

“微课”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微课目标,要求学习者学习的知识、技能或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须要根据微课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加工,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由于“微课”的目标单一,在内容上具有精练和独立的特性,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因果、上下位、并列、先后等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筛选和编排。

(4)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学策略是指在“微课”教学环境下,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媒体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有两类,一类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将“微课”视为“教学活动”课后学习、课堂内化的方式;另一类将“微课”当作“教学资源”直接在课堂内直接使用的方式。利用“微课”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有两类最为有效,一类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口述讲授类的微课;另一类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操作示范类的微课。

4.开发“微课”视频

(1)分镜头脚本的设计

“微课”录制之前须要将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成为分镜头脚本,这是所有“微课”录制前的必备工作,由教育技术工作者、授课教师和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完成。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利用各种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有效地传递,如动作、表情、音调等,对视频教学来讲,同样须要引导学习者通过视觉或听觉获取教师所传递的信息。

如何表达信息是课程脚本设计的核心工作,教师和教育技术工作者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共同探讨使用何种镜头表达相应的教学信息,如教师的近景镜头,学习者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教师的表情、眼神等情感性动作,这种镜头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高效。同时,精细化的镜头表达也有利于教师对传统课堂教学信息表达的重新思考,使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会更关注于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和维持学习者的注意。

(2)视频的录制

“微课”分镜头脚本编制完成后,进入到视频录制阶段。本阶段教育技术工作者考虑的工作更多一些,如录制场所的选择、灯光的布置、机位的设置等。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视觉信息对学习者的干扰,笔者认为录制场所的背景应该比较简洁,最好是便于抠像的绿屏或蓝屏,信息的显示可以使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另外,拍摄过程可以使用多机位拍摄,从不同角度、不同景别全方位地展现教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和教学团队后期的观察、反思和讨论。

(3)后期加工

形成最终“微课”视频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现场录制、现场编录。这种方式常在现场直播中使用,即教育技术工作者(编导)在视频录制过程中使用视频切换台,根据分镜头脚本和教师的活动,即时对多路视频信号进行筛选直接输出形成“微课”视频并记录,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其高效性,但这同时也对编导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这种方式过于依赖编导对众多机位镜头的即时判断,缺乏审慎的思考时间,“微课”的呈现质量取决于编导的能力和偏好。另一种是现场录制、后期加工。这种方式是根据分镜头脚本和教师的要求,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对前期录制的多机位视频素材进行镜头的选择、编辑和合成处理,最终形成“微课”成品。笔者认为这种方式符合“微课”教研的活动目标,教师有机会参与镜头的选择,在选择镜头的过程中教师须要不停地判断镜头的价值,这种过程可促进教师的反思和内省。另外,有了学科专家和同行教师的参与,授课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有了多角度的参照标准,使授课教师能够更全面地观察和思考教学。

5.利用“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拍摄完成后,教师根据制作“微课”视频的目的和教学活动计划,围绕“微课”视频组织教学活动,其最终目标是解决之前确定的教学问题。教学过程中“微课”视频呈现的时机和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出现在课前作为自学材料,可以出现在课中作为新课导入或重难点的扩展材料,也可以作为课后的练习类材料使用。不论“微课”视频作为何种类型的材料使用,教师都须要对学习者使用后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根据反馈数据调整教学进程。同时,教师随时记录调整教学进程的依据和想法,以便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讨论和修正。

6.评价

校本教研中的评价不是游离在被评价教师之外的活动,被评价教师也参与其中,是被评价教师、学科专家、同行教师以及学习者之间共同交流、协商的活动,所有参与评价的成员包括学习者都有机会表达个人见解,分享自身的经验。

校本教研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被评价教师教学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而在于诊断教师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促进教师行为和理念的改进。“微课”教研对授课教师的评价贯穿于整个“微课”的分析、设计、开发、利用的全过程。这种过程性评价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价教师的教学,从不同角度展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另外,评价还可以帮助教师自我诊断,发现教学过程的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具体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加速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通过共同参与的过程性评价,被评价教师能够及时地根据协商和讨论的结果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学环节的设置等问题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从而促进教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使“微课”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 鲍建生,王洁,顾泠沅.聚焦课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77-02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培养。高职教育将创新教学的探索作为主线,要求我们在每门课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之路。要在课程中体现创新意识,需要在课程中实现以下基本要求: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案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主体的参与意识必须得到充分体现;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任务驱动作为教学的主线,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模具设计类课程是模具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环节强的综合性实用课程,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中心,突出能力目标,将知识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职业能力的共同培养。本文通过对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岗位实用技术分析和项目任务驱动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

一、教学设计

课程的设计与企业紧密结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技能鉴定为依据,以实际工作过程构建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拓展潜力,创造最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教学案例的选取。在课程案例的选取上,做到以下几点:案例能涵盖教学任务中的相关知识点;案例必须来源于实践,又能适合教学的要求;案例能体现创新性,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我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滞后,其主要厡因是教学方法的落后,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学者从近年来大规模教学评估和教学工作实际中,感受到我国教学方法落后直接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成为创新教学的关键。课程体系开发基于项目式,实施“双证制”教学,开展工学结合实践,使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生产实际的要求,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塑料成型和模具设计创新的能力,缩短了教育培训和就业的距离。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改革,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以生为本的服务意识:(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有明确的工作流程指导,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任务,使得学生很快进入主题,提供学习的应用性和效率,根据任务,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2)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完全实施项目学习,本课程的项目来源于完整工作流程网络中的重要环节,如安全、模具设计、加工工艺设计等;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获取知识,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3)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法。通过分组的工学交替学习,学生在企业中可以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承受工作压力,促进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法。(4)动态教学现场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有些在工作现场,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对于普遍性的问题,会采用现场临时集中讨论等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做到教学的高速响应,但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5)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三维立体化教学手段,全方位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应用能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现场教学、AVI视颇录像、助学课件、教学实物、产品和三维模具动画等有效手段进行教学;但考虑视频教学效果,一般总课时的1/2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穿插演示模具的加工过程、模具的拆装和安装演示等视频教学。

3.教学评价。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过程评价、项目评价和创新性评价。过程评价注重平时采分,主要考核学生在情境实施过程中的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实践能力、安全意识、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等。项目评价由教师参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完成的项目报告单和实物进行评价。考核标准参照模具制造中级工和数控中级工的相应条款,由教师在课程之前给出,考虑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创新性评价由教师根据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专门的一项创新性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实施案例

教学案例是实施创新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实施案例以课程的其中一个任务——缸盖两板式注射模具设计为例,进行介绍。

1.案例来源。在企业案例基础上改进成为教学适合的案例。此案例能很好地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2.具体任务。(1)根据图所示的南瓜型艺术缸,设计一个盖子与之相配套,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要求形状协调、美观、实用,利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基础、3D软件的应用技能,进行南瓜艺术缸盖的产品结构创新设计。(2)设计模具。设计一副缸盖两板式注射模具,利于塑料注射成型,浇注系统设计合理、便于型芯型腔加工,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方面,创新设计注射模具结构。任务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是任务本身的创新性,根据缸体设计缸盖,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其次,模具设计本身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同一个产品,每一个设计者设计的模具都不会相同,教师只需要做好引导工作,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3.案例教学设计。整体实施方案:

单次课实施方案:(1)任务引入。学生分组,发放工作任务单、分组任务安排表(组内每个学生根据特长不同都必须有自己的任务),讲解任务,10分钟。(2)学生设计。每位学生必须根据任务要求设计一个缸盖(根据难度一般45分钟能完成,完不成的可以完成部分,其余部分定好思路),45分钟。期间教师到各组巡视,回答学生设计时的问题。(3)组内讨论互评。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分工艺合理性、模具工艺性、美观创新性3个方面对组内成员的作品进行评价,填写缸盖结构设计评价表,根据评价结果重新确定设计方案,25分钟。(4)教师评价。教师对各组方案一般只对明显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见,其他方面主要尊重学生意见,并对方案做出评价,主要考虑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10分钟。(5)课后学生完成重新设计的方案,供下次课使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在教学中不采用填鸭式的讲解,而是给定任务,以学生为主体,处处采用启发式教学,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教学中学生对比不同的设计方案,对各种设计方案提出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力与洞察力;最后考核内容注重创新能力考核,考核时将创新能力考核放在第一位,不设立标准答案。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和良好成效。课程的实施效果良好,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大增,自学学习能力增强,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行听课及教学督导听课后的反馈评价良好。课程的可实施性较强,课程的教学体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7.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高正平.“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6篇

1.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以平湖市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中职学段《网络营销》教学设计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分别采取篇名、主题和关键词三种形式的文献检索。

2.2问卷法。

笔者在开展研究之前对平湖市职业中专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10份,学生问卷60份(每个年级20份,其男、女各10份)。教师的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学生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

2.3访谈法。

为了更为准确地掌握师生的真实情况,笔者采用随机性的方式对5名教师和1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2.4观察法。

研究过程中,笔者试图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听课、教研活动)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5经验法。

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设计有效性提高途径与对策的提炼,并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文献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的以《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设计为篇名、主题及关键词的检索。在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下载与重点研读。剖析目前所检索到的文献,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而针对教学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着重对几篇涉及到《网络营销》课程教学设计的文献进行了研读。其中来自浙江省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的蒋海珍在其所撰写的《将创业项目融入网络营销课堂教学中——“网络营销环境分析”一课的教学设计》一文中认为“传统的网络营销课基本上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理论教学为主,要求学生死记其中的知识点,并能通过定期的笔试考核。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营销’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充其量是一堆应付考试的工具。”同时也强调“电子商务专业要求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培养各种实用的操作技能。而具体到网络营销这门课,就要求学生能准确分析市场环境,策划可行的商务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生的刘彩艳在其所完成的硕士毕业论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中认为“网络课程的现状并不乐观,问题较多,主要有:知识呈现方式单一,忽视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内容结构死板僵化,不能进行全面有效的教学评估。”当然,一些文献中的研究成果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启示,这对于笔者研究教学设计提高的途径与对策有很大的帮助。如,《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与开发》等。为了,能够明确研究目的,笔者也对教学设计的评价进行了文献检索。学者黄梅在《教学设计的评价范畴及其有效性探析》强调“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是指对教学设计进行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统一,它是以对评价的反馈为途径,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诊断性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总结性评价来检验、修正教学设计,并使该教学设计不断完善,从而引导教学设计沿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种行为。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成效做出确切的诊断;二是对教学设计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出明确的规定。它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评定、教学过程的观察、教学效果的测评,考查教学设计方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和落实情况,以达到对教学设计方案做出确切的诊断与修正的目的。林海亮,杨光海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的适切性,教学设计越适切教学过程,其有效性就越高,在其指引下的教学活动效率就越高。反之,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相差越大,其有效性就越低,在其指引下的教学活动效率就可能越低。”同时其也强调“教学设计一般由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学习内容分析与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五个基本环节组成。这五个基本环节是决定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2.问卷调查。

通过研究前对10名教师和60名学生进行关于教学设计方面的问卷调查,使笔者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现状有了基本性的了解。这些数据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我们可以发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所用时间在30分钟左右,主要的参考资源主要来自教材(教参)和网络,设计前对学生做到非常了解的教师有60%;而学生对于教师精心设计的课所感兴趣的有80%尤其是课堂导入环节学生比较关注,而对于教师是否关注自己的需求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透过这项项目的调查,为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教学观察。

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多次的听课加以教学观察,先后听了5位教师的课,对其存在的问题及优点进行了汇总与梳理。笔者认为,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存在设计理念创新性不高,教师受传统思维影响较深。同时,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有效地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导致自己的教学设计一刀切,缺乏针对性与差异性。有些教师在设计上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做秀成分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兴趣的环节主要有教师的课堂导入(开始的3-5分钟)、教学案例(小故事)及课堂评价环节等。

4.访谈结果。

笔者在对5名教师与10名学生的访谈结果中发现,教师希望提高自己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但由于自己工作内容多,设计能力等问题一时无法提高。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时并不买帐,认为其模式陈旧、无新鲜感,在教学手段上对于视频教学法非常感兴趣。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根据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师生访谈及教学经验总结等,笔者认为平湖市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课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理念上需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要结合学生水平差异性进行分层设计,在教学内容上要能够做到优化与重构,在教学手段上要与时俱进。

2.建议。

2.1拓展几种提升渠道。

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上面不能等,自身要积极地去拓展提升的渠道。就学校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向本组老师学习,通过看教学设计、听课堂教学及日常交流方式加以提高自己。当然,走出学校,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教研活动以及相关会议等形式提高自己。随着网络技术的运用,我们有多了许多便利的途径,如QQ、微信、微博等。不仅如此,一些大型的交流论坛也是非常好的提升途径,因为这里除了即时交流之外,还有一些设计案例供我们鉴赏。总之,只有自己内心想提高,才会在行为上有所改变,等和拖是无济于事。

2.2掌握几种教学理念。

在调研中,笔者深深地感悟到一名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效与否,其所持的教学理念对其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理念。掌握教学理念不仅仅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内容上。如果,挂羊头卖狗肉,其教学设计必然是华而不实。掌握教学理念,就需要掌握其理念的精髓,掌握其核心本质。当然,做到这一点,不是设计几份设计就可以做到的,而需要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以及践行的循环模式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区分哪些教学理念适合中职教育,因为中职教育尤其独有的特殊性。

2.3辨明几种教学方法。

随着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于推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下催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翻转教学法、微课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层递进教学法、引导文法、大脑风暴法、分组工作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闯关教学法等等。但是,这些教学法都有其自己的适用对象及实施条件。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加以辨明。例如,翻转教学法,并非所有的课程或教学内容都适合翻转。我们必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2.4养成几种学习习惯。

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好的习惯可以铸就一个人,不好的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同理,对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而言也是一样。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我们教师要养成几种学习习惯。例如,资料积累的习惯于听课后反思的习惯。能力的提高是按照一定发展阶段加以实现的,而不同阶段中资料的积累、分析及积极践行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笔者也认为教师能在教学设计前要养成“我的教学对象是谁,我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我设计中我要做什么?我的设计还有无漏洞?”的思考习惯。

四、结语

通过对平湖市职业中专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笔者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有了更多的认识。研究使笔者也看到,脱离课堂的设计必定是无效的,在不了解学生、不认真剖析教材、不掌握教学方法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必定是事倍功半。提升教学设计能力需要教师拥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需要自己去积极拓展渠道,需要认真专研教学理念、方法,需要养成几种好的学习习惯。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OOP;平台;技术规范

一、项目背景

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之交,谁把握住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脉搏,谁就把握住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将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作为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网络教育,逐渐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将是21世纪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

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便于创建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或“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有利于创新人材的培养。网上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是教学资源,它将决定网络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建设好教学资源才能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才能共享优秀资源,同时减少重复建设。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需要一套易用、高效的网上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系统来对各种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分类和管理,并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而且,资源管理平台是资源的载体,再好的资源离开了这个载体也不能发挥作用,因而功能完善的资源管理平台是做好资源建设的第一步。但是目前国内网络教学往往注重教学资源的建设而忽略了资源管理平台的开发,虽然目前大多数的网络课程都提供了相应的资源管理模块,但相关模块一般都没有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实用性、通用性较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网络课程是我们提出的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主要用于解决教育技术及相关IT专业建设中的教育资源建设匮乏问题。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的目标,结合OOP网络课程的需求开发一个基于OOP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以解决该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资源管理和维护等问题是必要的。

二、平台设计与开发理论依据

(一)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规划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并进行教学应用、评价试行结果和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正的系统规划过程。①教学设计是以教学最优化为目的,因此也是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软件设计过程中,教学设计都是一个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两种教学设计模式的长处,从而提出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主导”教学设计模式。网络教学应当基于这种教学设计模式在整个教学进程中积极利用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人机交互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首先,网络资源必须在由系统管理员或教师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以避免网络教学资源脱离主题,泛而不精,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其次,网络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必须方便使用,无论教师或学生都能够便捷地找到所需相关资源进行教学的组织或者学习的开展,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使用平台的积极性;最后,网络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要提供交互功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通过交互,积极、自主而充分地利用平台的网络教学资源并对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和平台的功能做出评价及提出建议以促进平台的完善。

(二)学习对象理念

学习对象是在结合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科学思想以及有关教学理论基础之上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计算机辅助教学构件。②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科学思想使一个构件(component,或对象“Object”)能够在多种情境下重复有效地使用,正因为如此,由多个学习对象集成的教学信息资源可以相互组合并能得到快速更新。

作为学习对象,可重用性是其最根本、最重要的特性。此外,学习对象是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构件,其粒度可以小至数字化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可拆分的基础型学习对象,也可以大至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等由基础型学习对象组合而成的组合型学习对象,粒度越大,可重用的灵活性越小,粒度越小,可重用的灵活性越大,一般不提倡提供粒度太大的学习对象。同时,对于这些学习对象,必须以元数据来标识,即提供描述学习对象信息的信息,如标题、作者、版本、格式等等,以实现对这些教学资源构件的充分共享和利用。

面对目前网络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低效利用等问题,应该以学习对象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提供适当粒度大小、可重用性高的教学资源构件,并且要对这些教学资源提供元数据进行标识,以便使平台上的资源更好地得到利用与共享。

(三)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我国于2000年11月开始启动标准化项目。目前,教育部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制订了一个较完整且符合国情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其中与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相关的标准为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该规范以学习对象元数据为核心,并针对教育资源的特性建立了分类数据元素,将教育资源分为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形/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试题、试卷、案例、课件与网络课件、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九种不同类型,并使用LOM描述各类资源的统一特性,同时依据资源的相关特征描述资源的特色属性。在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方面,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也做了规定,主要是系统设计原则、资源库管理、远程教育的系统管理。由此,我国教育资源制作的技术要求以及教育资源属性的描述得到统一。

国家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使得我们在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寻。为此,要尽力使平台符合这些技术规范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

三、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一)平台设计思想

平台是OOP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是个小型应用平台,以管理OOP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为出发点来进行设计与开发。平台主要解决OOP网络课程中教学资源的显示浏览、搜索、添加、下载及删除等功能实现问题。平台使用对象是某个正在教授与学习OOP这门网络课程的班级里的教师和学生,是对内的平台。

学生使用平台无需注册,由教师担任平台管理员,对平台栏目和教学资源进行管理。为了保证平台上教学资源的质量,也为了保证整个平台的安全和维护的方便,只有管理员可以对资源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此外,为保证用户能够从平台获得想要的学习资源,平台需要为用户提供交互功能,以便及时获得用户对平台上教学资源的使用反馈。

(二)平台的模块划分及功能

平台共划分为5个模块,包括:资源显示模块、资源搜索模块、资源管理模块、栏目管理模块、学生留言模块。

1.资源显示模块

该模块实现对平台上各类教学资源的显示,同时对在平台上搜索到的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进行组织,以供浏览,包括:显示全部信息、类别显示信息、热门下载信息、推荐下载信息和搜索结果信息。学习者可以通过不同的显示方法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学习的资源。

2.资源搜索模块

本模块主要实现对平台上的各类教学资源以输入关键字的方式进行搜索,搜索范围可以是整个平台搜索或固定分类搜索,以满足教师和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搜索资源的需要。

3.栏目管理模块

该模块集成了栏目管理平台和工具,包括:一级栏目添加、一级栏目更名、一级栏目删除,二级栏目添加、二级栏目更名、二级栏目删除,管理员可以通过栏目管理方便地进行管理栏目。

4.资源管理模块

该模块集成了资源管理平台和工具,包括:平台资源添加、平台资源修改和平台资源删除。通过该平台可以方便的管理平台的资源。

5.学生留言模块

以留言板形式实现用户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以及时获得平台的使用反馈信息,该模块集成了用户留言管理平台和工具,包括:发表留言、回复留言、删除留言。

(三)平台的系统结构

OOP这门计算机程序语言类学科的学习,由于知识的抽象程度高,需要详细的讲解学生才能对其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显然,视频教学资源有这方面的优势,而且可以照顾学生的自学进度,激发学习积极性,不易造成注意力分散。在提供了视频教学资源之后,单独的音频和图片就不重要了。课件、教案、习题类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供教师用于组织教学,也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从中调整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测来巩固知识。最后,必须重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要让学生用所学的程序语言知识编写作品,以体现所学知识的价值,同时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

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以共享教学资源,方便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结合本课程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较长、抽象理解能力较好的学习特点,平台的栏目可以设置为:视频教学、教学教案、教学课件、试题精选(包括习题和考卷)、实践指导(包括操作指导、任务设置、源代码)、文章资料(包括文献、电子书、杂志文章)、软件下载(包括常用软件、开发工具、其它)。综合平台的功能,其详细结构如图1所示:

四、平台开发关键技术

本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按照CELTS-41规范要求采用B/S模式(即 浏览器/服务器 模式)进行开发。在B/S模式下,用户端通过浏览器HTML页面的表单(Form)等形式向Web服务器发送HTTP协议方式的请求,由Web服务器在将请求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并将数据库服务器执行后的数据结果翻译成HTML或各类Script格式,发送回用户端浏览器。B/S模式实现了开发环境和应用环境的分离,用户端用相对统一的浏览器代替客户软件,使得系统的维护和扩展方式变得相对简单,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只需要管理和扩展服务器就行了,所有的用户端只是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如果是异地,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专网就可以实现远程维护、扩展和共享。此外,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对HTML语言、ASP、数据库和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等技术进行了综合运用。

五、结束语

本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基于OOP网络课程,以教学设计理论、学习对象理论为指导,依据国家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进行设计,采用 浏览器/服务器(B/S)网络计算模式进行实现的小型应用平台。该平台具有较强的资源管理和服务功能,可操作性强,使用方便。最大优点是遵循国家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可扩展性较强,具有跨平台应用的特点,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单独运行,也可以集成到相关的教学应用系统中。本平台的实现可为搭建其它程序设计类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提供参考。

注释

1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专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2 胡小勇、祝智庭.期刊.学习对象――网络教学技术新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2.4

参考文献

1 谢晓能、任红民.期刊.基于CELTS元数据标准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应用和推广[J].远程教育杂志,2005.5

2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专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3 胡小勇、祝智庭.期刊.学习对象――网络教学技术新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2.4

4 胡小勇.学习对象理论与网络课程开发[D].保存地点: 华东师范大学,2002

3 柯和平.期刊.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与网络教学应用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2.1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微视频;高等数学

一、绪 论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在教育方面,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影响巨大,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百度文库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的《2015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的结果显示,互联网教育产品用户主要集中在19至24岁、25至34岁两个年龄段.19至24岁阶段多是大学生,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利用互联网和科技带来的效率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

高等数学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抽象性和计算性是数学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有了高度抽象和统一,我们才能深入地揭示其本质规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严密的逻辑性是指在数学理论的归纳和整理中,无论是概念的表述,还是判断和推理,都要运用逻辑的规则,遵循思维的规律.所以说,数学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2].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计算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对于高等数学的教育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利用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把高度抽象的数学理论以比较“形象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展示,在此过程中把数学思想和方法展示给学生.同时,注意到当代大学生的学情特点,他们思维活跃,但是有时思维方式比较形象化,对抽象的事物掌握规律比较困难;特别喜欢移动互联网,甚至一天不用手机,他们已经不能忍受;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抱有足够的好奇.

综合学情和已有的技术储备,利用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设计教学视频,把高等数学教学中抽象概念包含的数序思想更好地展示出来,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我们以高等数学中“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及其证明”这一小节以微视频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体会动态的微积分的定义、变上限积分的定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证明.从中体会“以直代曲”的线性化方法、数形结合方法.进而更好地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之间的联系.

二、基于微频的教学设计

微视频通常值指的是时长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短片,特别适合在移动互联网上播放和传播.本小节的教学设计要利用MATLAB计算软件、几何画板软件来制作微视频.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及其证明教学设计方案

使用的教材为同济的《高等数学》上册,第六版.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不仅为定积分计算提供一个有效地方法,而且在理论上把定积分与不定积分联系起来,是微积分学中最重要的公式.

二、学生知识结构分析

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学习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导数、微分、原函数、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知识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利用启发式教学,始终从问题出发,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在不断思考中获取知识.

3.情感与态度: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进一步渗透类比、转化的思维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

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证明过程,体会其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以微积分的定义的动态视频展示引入课题――创设情境.

首先,利用Matlab软件设计一个程序完成对定积分定义的动态展示,即定积分中的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以在区间[0,1]上的定积分为例,把每一次分割所对应的所有的小矩形的图形通过Matlab画出来,然后拼接成动画,做成视频[3].实现上述过程,中间过程的一个静态展示如下:

随着分割的加细,所有小矩形的图形逐渐稳定,即它们的面积和趋向稳定,这个极限值就是在区间[0,1]上的定积分.

定积分定义的动态视频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定积分的思想.同时,体会到按照定义来求解定积分是不容易的,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函数.从而引出牛顿-来不尼茨公式――高效的计算定积分的方法,且使得定积分成为一种科学的方法.

2.得到猜想――验证猜想

我们要利用数学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猜测结论――验证结论,得到一般的规律[4].利用这种方式给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通过上述视频的动态演示,当把[0,1]区间分割成500份,最终的图形如下:

如何证明该猜想是一个难点,我们采用数形结合,并利用几何画板把它用微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同时也把变上限积分的几何意义展示出来.具体做法如下:

初始画面如下,揭示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为曲边梯形的面积.从而只需证明阴影部分的面积和红色线段长度相等.

这需要一个桥梁和工具:变上限积分.因此要让阴影部分动起来.视频的中间一个过程如下图.

随着点向左端点运动阴影部分的面积不断变小,通过该过程让学生体会变上限积分函数的特点.接着要把变上限积分函数的图像在坐标系中画出来,且曲线的出现的过程与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变化过程同步.视频的一个中间的静态展示如下图.

从而使得定积分的值――曲边梯形的面积转化为变上限积分函数在区间上的增量.再通过比较图像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在区间上的增量等于线段长度在区间上的增量.通过移动曲线即可得到,移动的过程的一个静态展示如下图.

3.得到定理――总结反思,提炼精华

完成定理证明后,加以练习,并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让同学们体会:

(1)定积分的定义

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思想,以及以直代曲思想.

(2)数学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

合理的猜测后进行严格的论证从而得到一般的规律是数学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清晰的直觉和严谨的逻辑同样重要.

(3)数形结合的思想

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和变上限积分函数的图形展示.

(4)不定积分和定积分之间的关系: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给出了求函数定积分的一般方法,把求定积分的问题转化为求被积函数原函数的问题,这就使得作为积分和数列的极限的定积分与作为微分逆运算的不定积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是这样的联系才使得微积分有非常广泛的理论和应用价值[4].

六、教学方式

采用学生事先预习,n堂上与学生共同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多媒体、板书等相结合.

三、总 结

随着互联网开放教育的深入发展,年青一代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及他们的行为方式的改变,我们需要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把数学中的概念形象地展示出来.专业的数学软件和课件制作软件是我们必须灵活利用的,如Matlab、几何画板等.并制作成视频,放在网上或者发给学生,充分利用微视频的优点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自学、预习、复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轻松的,且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

我们以“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及其证明”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把通过Matlab和几何画板软件设计的动画视频作为教学设计的中间环节.通过这样的设计把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数形结合动态地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公式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数学修养.

【参考文献】

[1]杨经晓,互联网数学开放教育发展近况[J].数学文化,2013,4(1):61-68.

[2]http:///linkurl=8X4aDMNjbXID3rZTQau2RhpS9U3cp2UN_wI8dquy4yuhKVa1Sa8zUm_c7baoyo2aKoIJcnCJ_u2yDFF7fqrZV0Oa4CrTrh0qhLbbdXpneta.

[3]王正林,龚纯,何倩.精通MATLAB科学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

微课是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学习方向,依据视频为载体记录讲解某一知识点的精短视频。其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五到十分钟之间。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短,因此对于心智还并不完全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其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微课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中,满足小学生学习的需求。微课内容单一,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某一知识点、技能目标等实施讲解。微课的资源容量较低,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在线观看,或者是下载观看,这样有助于创新课堂环节,可以延伸实际课堂教学知识,弥补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漏洞。

一、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项操作较多的学科。在实际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现阶段还存在“灌溉式”教学问题的存在,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过多,学生的实践操作较少。若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引用微课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一位“私家教师”,实际课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得到解放,从而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有助于提升实际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从整体分析,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用微课教学,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实施:

1.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教学重点。微课教学重点是不能不明确,需要其针对性强,可以选择某一个小的知识点,或者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知识、一个规律等。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文档中插入图片这一主题,是不能设计成一个微课教学任务的,可以划分为“插入本地图片”、“插入在线图片”等多个目标明确的微课。第二,教学时间需要满足需求。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长时间,因此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微课的时间需要控制在五到十分钟之间,短时间的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标,长时间的教学无法一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三,教学语言需要满足需求。因为微课时间存在约束性,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明确在什么时候用什么语言和教学姿态。为了保障微课教学的质量,在设计微课之前教师通常要先预演几遍。第四,教学课堂形式是多样化的。除去传统意义上教师直接授课之外,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结合直接演示、动画以及视频等形式,为学生解决问题。第五,关注实际教学情况的研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与其它教学学科的教学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性较大,因此需要全面分析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特点,确保设计出的微课满足学生的需求,促使每一位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第六,选择正确的微课资源。微课的资源可以使视频、2D或者是3D动画、录屏等形式,为了满足预期的教学成果,需要结合教学知识选择正确的微课资源,过于理论化的知识可以选择视频的形式进行微课教学,如“了解计算机”、“文明网络小公民”等理论化的知识可以结合PPT+视频的方案进行教学工作;过于实践化的教学知识可以选择录屏的形式进行微课教学,例如“美化文档”等教学知识的微课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先依据录屏软件设计微课教学内容,之后将其发给每一位学生,促使其可以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过程演变较重的教学知识可以结合动画的形式进行微课教学工作,如“LOGO”设计相关的教学知识,因为其演变过程非常重要,教师结合动画的形式设计微课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

2.信息技术微课制作

一个优质的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其中应该包含了以下几点要素,如主题鲜明的课题名称、清晰的画质与声音、精致的PPT与动画、简单明了的教学知识、具备含义的片尾设计等。微课的设计方案有很多种,可以结合实际授课知识、教学形式等因素来明确,若教师是口语叙述的教学形式,可以结合录像机记载下来,之后结合视频设计软件来实施后期设计,同时结合需求有效增加图片、动画等内容;若是演示教学或者是幻灯片课件,教师可以结合录屏的形式,将实际演示操作的过程或者是幻灯片信息记载下来,且结合麦克风记录教师解说的知识。另外,还可以结合手写板或者是画图工具对教学知识进行填充。

3.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微课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起到监督作用,从整体上对教学活动实施整合和管理,确保教学活动可以向着标准的方向前进,从而达到最后的教学目标。教师结合教学评估可以明确教学各项工作的内容,结合件教学的评估信息,整改教学方案,整合微课知识、资源内容以及教学行为等,正确优化教学效果。学生结合评估可以认识学习微课之后的教学目标,以此调整自身的学习情况,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汇总进行微课教学评估的目标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目标。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有助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微课教学更为关注教师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对课程设计、学习过程以及教学结果的引导和评估工作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可以自主选择微课进行学习,这种形式不但可以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知识掌控情况,对于学习不扎实的知识点,可以结合视频教学多次学习,以此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第二,降低教师重复教学的压力。因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师数量不充裕,重复性教学导致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结合自身掌控的技术特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微课形式来降低自身的教学压力,以此将精力更多的融入到微课课程的设计、对学习过程的点评和教学成果的u估中。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案,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理念和技能的过程中拥有较大的特点。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中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全面引用微课的特点展现学生课堂学习的重点,为学生拓展更为宽广的知识空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岳丽娇.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与应用[J].河北大学,2016.

[2]李婉. 探讨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4.

视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0篇

1 电脑美术设计在现代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一些传统的电脑美术设计及其在现代设计教学与创作没有真正落实好教学设计教学创新,都是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的状况,这是极为不科学的。我们要将传统的教学规则作为革新的样本,改变过去一些无法适应当前电脑美术设计及其在现代设计教学与创作的状况,因为在过去,人们的思想还处于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中,没有发挥出积极的主动性,从而不利于电脑美术设计及其在现代设计教学与创作的发展。

当前,伴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电脑的作用之大,这主要体现在日常的教学、生活等方面。我们要积极地探索出电脑美术设计及其在现代设计教学与创作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为更新现代设计和教学创作,从而正确认识电脑在美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发现,在通过电脑美术设计教学,能够快速地提高美术设计,而且还可以在美术设计过程中,调整好色彩设计,这对于满足现代设计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不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改变,还对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自己动手,活化了教学的任务,让学生成为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活动的承担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有效的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给予扭转。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一些教师会花时间和精力去构思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这是对教学态度的改变,其实,要教好一门功课,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经验,从中找到适应电脑美术设计及其在现代设计教学与创作的新方法。我们要紧紧依靠当前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的技术,通过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为本,从提升自身电脑软件技术操作能力开始,努力将知识传达给学生。

2 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一些传统的美术设计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只能促进教师理念错误的出现。为了更好地将电脑美术设计及其在现代设计教学与创作做好,这不光需要教师重视电脑美术设计教学,还需要在研究和思考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方法中不断地更新。有很多的教师还处于对电脑教学的错误认识,不能灵活运用当前电脑技术来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是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典型事例。有很多的教师不会要求学生去钻研电脑美术设计是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他们只是一味地遵照教师的要求,逐步走进一个学习的框架,这样是严重违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针对电脑美术设计,是需要专业软件的实际操作。教师要逐步认识到学习专业的美术设计软件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

电脑美术设计在学校教学中地位越来越高,这是因为有了电脑美术设计的技术支持,可以大大的降低教师的教学任务,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电脑软件操作能力和教学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运用好电脑美术设计来处理好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人或者物作为素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快乐和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学与创新的目标。我们在探索电脑美术设计在教师具体教学中作用时,可以发现这些具体的实践,都会告诉我们电脑美术设计和现代设计教学都会产生一些基本效应。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我们在初步操作阶段,要以学生操作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软件操作技巧。这才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学生美术设计的自主环节,还应该在于教师能够将现代设计教学从初级阶段上升到熟练阶段。

在电脑教学中,教师也懂得利用网络资源,例如采用视频教学方式。现在有很多专业的教学网站,中职教师也懂得利用这些视频教学网站,自己和学生可以一起学习,如51教学网、沪江网、大耳朵、软件自学网等,学生在家也能学习软件,不断丰富实践经历,提高实践水平。

3 电脑美术设计软件教学效果分析

电脑美术设计软件方面的创新主要是软件功能的添加,应用工具的增加等。如PhotoshopCS6中添加的3D效果处理,增加艺术作品的立体效果;3DMAX软件中为美术绘画提供了强大的材料库,学生可以用软件中的材料库进行真实模拟,无须考虑制作的误差,全心全意地投入造型设计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渴望了解的心情进行教学,可以建立并鼓励学生保持传统的绘制能力,在上机操作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探讨工作,更加灵活和熟练地将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电脑软件绘制出来,实现人和电脑之间的优势互补,学生提供设计方案,电脑帮助提高设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两种语言的沟通互补。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提高学生学习激情和兴趣,对美术设计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并且电脑为设计提供更多的材料库和一些人为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教师要不断创新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结束语

上一篇: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下一篇:小班公开课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