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

时间:2022-10-25 05:29:32

问题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这四家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服务,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供应者。但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处于所有者缺位状态,对其经营者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运作效率低下,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面对金融业的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国际金融业的挑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将从委托――角度来分析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并希望能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一、委托――关系

委托―关系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从一个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的那一刻起,委托――问题就产生了。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或股东,其目标是能使其拥有股份的价值最大化。但是,企业的管理者也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也必然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股东和企业经营者对企业运作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而经营者显然具有信息优势。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经理从某种程度上肯定会背离股东目标甚至损害股东利益,如追求良好的办公条件、增加闲暇时间等都可以扩大管理者效用;在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时,管理者处于个人稳定现状的考虑,可能不会为改革企业现有不足和投资长期项目而冒风险,缺乏进取意识,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当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和所有者的目标发生背离时,就会引发问题。

问题的出现影响到了企业发展的机会集,或者说股东会为此付出代价,所以,需要一些相应的机制把问题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使经营者的目标向所有者的目标靠拢。问题引发的股东机会损失被称为成本。成本虽然不能完全消除,但却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其缓解:(一)约束机制,包括企业经营中重大决策管理者与董事会的协商机制、对股东的信息披露、股东通过选举决定董事会成员进而决定管理层的机制等;(二)激励机制,即经营者的报酬机制,方式有很多种,但最为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能把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绑在一起的基于业绩的报酬机制,如奖金、分配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等。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

问题同样存在于我国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当中。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公有制企业,自然是全体国民的公共财产。通过产权理论我们知道,当一种产品的产权没有界定清楚时,就会引发所谓的“公共地悲剧”问题。全民所有财产的产权高度分散,分配到每个公民身上的份额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这个份额对公民个体的生活并不构成实质影响。当一个企业的所有权高度分散时,搭便车心理会使股东缺乏对管理层进行监督的动机。对于国有企业,在没有实行政企分离前,管理层的任命制使得公司治理结构严重的不规范,结果使国有企业的真正所有者缺少了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的渠道。事实上,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处于所有者缺位的状态,银行高层和一些利益团体对银行的日常经营和战略决策具有相当的控制权。由于所有者缺位,对银行高层的监督不能有效的执行,再加上我国特殊的党政企关系,使得这一种约束进一步软化。在这种软约束条件下,银行甚至成为了一些人谋取个人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工具。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中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相对于股份制企业更加突出。与约束机制相对应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也没有有效的建立。为增加个人利益,出现了一些人千方百计通过增加在职消费和权利寻租等途径为个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弱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高层对银行资源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和犯罪动机。当平均犯罪成本和权力可获利益严重失衡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人做出了牺牲公共利益而满足个人私欲的选择。国有银行所有者对管理者的成本非常高,致使国有商业银行运作效率低下。虽然不良贷款的产生与过去特殊的政银企关系有关,但与单纯的问题也有直接关系。

三、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与注意问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比较关键的时期。同时,到2006年,外资银行将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这将对中资银行形成挑战。大力推进国有银行改革,即使更好地发挥金融现代经济核心作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要求。所以,国有银行改革的目标应是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的核心工作就是处理好国有银行的问题,建立具有合理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股份制企业。

国有银行上市主要是为了吸引战略投资者,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上市能否成功除了依靠政府补充资本金的支持外,还应妥善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这可以通过评估或按照公允价值出售或再次剥离的方式进行。只有解决好不良资产,才能把银行的损失显性化,给将来股票的发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并使银行摆脱历史包袱,吸引战略投资者的目光。从目前各大银行的举动和政府的决心来看,四大银行的上市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但上市只是为改革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一个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所以,国有银行在上市成功以后,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理顺政企关系,使银行能够按照市场规则独立自主的运作。

2避免内部人控制。鉴于四大银行在整个金融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上市后一股独大的局面不可避免,这时应该注意银行高层次与党政的特殊联系,改变过去的任命制,通过聘任制来提高银行的管理能力,否则改革治理结构只能是一句空谈。

3在董事会的构成方面,应避免出现国资代表一大片的情况。国有银行改制后虽然会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但国有股肯定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如果在董事会中国资代表过多的话,战略投资者的发言权就会被掩没,在双方权利失衡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难免会失之公允。所以,在董事的安排上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请一些具有良好声誉和专业知识的社会人士甚至国际人士担任董事。

4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控制贷款质量,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和业绩评价体系。对贡献突出的个人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应该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总之,理顺银行内部的关系、健全治理结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会牵涉到多方面的利益,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上市仅仅是改制的第一步,国有银行能否实现真正的改制,使其成为兼顾盈利性、流动性和风险性的现代商业银行还取决于各方的努力。

上一篇: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问题分析 下一篇: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