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教若干问题刍议

时间:2022-10-25 02:59:44

高校学生评教若干问题刍议

摘要:我国大多数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评教工作,但是评教的结果却屡受质疑。本文针对学生评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指出,学生评教结果不能被滥用,应该回归到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根本目的上来,这样才能使学生评教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有效。

关键词:学生评教;问题;刍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66-02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以教师的教学为研究对象,做出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1]。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是各高等院校按照自身的发展需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对教师教学行为及工作成绩等方面进行的价值或水平判断的一种活动。教学评价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务部门对教师教学进行有效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评价按评价主体来划分,包括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专家与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等形式[2]。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评教近几年来非常流行,从道理上来讲,学生评教样本容量大,学生又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评价行为相对较为可信,评价结果应能更准确地反映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学生评教结果被很多高校用于教师评优、晋级等诸多方面。然而,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人却对教学评价的结果的态度由信任到质疑甚至转为否定。从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很多人主观感受上,很多师生公认的优秀教师在评价中成绩一般甚至很差,而一些明显教学水平比较差的教师评价结果却奇高,这样的结果不仅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反而一定程度上成了“奖劣罚优”。很多人包括教育专家认为学生评教甚至整个教学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不仅不应该得到重视,甚至应该废除。鉴于学生评教是教学评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引起的争议也最大,本文着重探讨学生评教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一、对学生评教的目的认识不清

教学评价的终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及教学改进,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3],学生评教功能则是找出课程教学的不足,督促教师提高授课质量。学生评教的结果应该是客观真实的,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评教的目的才能客观地对教师进行评价。而目前大多数学生对此目的毫不清楚,评教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影响了评教的有效性。喜欢学习的同学认为能对自己学习帮助大的教师就是好的,有的同学认为要求宽松的教师就是好的,有的同学认为能让自己轻松考试过关的教师是好的等等,相应地给教师的评分就会高。除了第一点,其他立场都不是教学主管部门或学生评教组织部门所期望的。虽然学生的立场是复杂的,归根结底是基于“利己主义”,这里的“利己”因每个参与评教的学生所持立场不同而不同,学生评教结果没有体现客观与公正。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使学生眼中的利益和评教的目的性统一起来。

经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评教的目的性认识不足,更不了解评教的最终运用情况,只是把这一活动当作是学校的一种例行程序;再有学生从小就受到尊师重教的顺从式教育,平时不敢把自己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满当面表达,因此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方式方法、内容习惯等方面的意见和看法憋在心里,到了期末评教时报复性反弹,打分只凭意气,导致失实[4]。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评教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评教培训或教育,学生没有对评教工作树立正确的观念。因此,在评教工作开展之前必须对学生开展充分而认真的培训,就开展评教的目的与意义与学生做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手中的评教权利对教师与学校的影响,引导学生在评教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二、评教学生样本量不足

学生评价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调查,结果的公正与否与样本的选取有非常重要的关系。统计学要求调查中调查对象的选取要充分,样本量不可过小否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实际评教过程中,由于有的专业性课程覆盖面很窄,而有的教师只教授这一门课程,很多情况下对一个教师的评价学生数量非常少甚至只有十几个人,评价结果自然有很大偶然性,学生评价的结果也就失去了意义。针对这一问题,就不能采用当学期对这名教师的评价结果,可以采取多学期综合的方法,几个学期针对这门课程进行一次评价,这样评价结果会更加客观有效。

三、评价指标的可测性不足

评价指标的设计对评教结果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因此就要求评价指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能模棱两可,要有可测性。比如很多学校评教指标中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项目,有的学生就给讲课不知所云,课堂教学效果极差的教师打满分,原意是表达对教师的不满,而评教结果却反应为是对这名教师的认可。再有“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到底这里的“能”是什么标准,学生无法判断,给出的评价也自然很难具有有效性。因此,在制定评价指标时一定要注意指标的可测性,尤其不能闭门造车,要注意征求广大教师、学生代表各方的意见,让所有人都对评价指标做到心中有数[5]。

四、学生评教的时机不当

学生评教的时机的选择也对评教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时机选择过早,比如在课程讲授之初,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能力了解不足,不能做出全面的评价;实际如果选择过晚比如选择放在课程结束的课程结束之后,这时很多课程已经考试结束,不及格的学生或得分不符合自身期望的学生会进行“报复”性评分,很明显这样的评价结果是不公正的。由于评价时机的选择不当问题,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有的教师会在上课过程中讨好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宽松,不批评学生,甚至在考试前对学生集体“辅导”,将考试相关内容提前透露给学生。因此,我们要将学生评教的时间定在课程半程以后课程结束之前。

五、忽略评教课程的学科属性

高校学生大学期间所学课程有三四十门,课程之间的内容、表达等授课方面的难度是有很大差别的。在评教开展比较成熟的美国,几乎所有大学对于学生评价都是分学科进行的,也就是说不同学科门类使用不同的评价指标[6],而我国大部分高校都采用单一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没有考虑学科之间的差别,造成了相同条件下艰深、枯燥、理论性强的课程任课教师评价结果偏低,不能体现公平性。所以,在制定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学科属性,应该按照不同的学科门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六、评价结果的滥用

很多研究已经表明,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评教在中国不适合用于人事目的比如考核、晋级等[4]。然而目前仍然有很多学校将学生评价结果直接应用于职称评审等方面,这直接违背了学生评教的初衷,因为所有的评估都会出现“因用而废”现象,我们对评教结果的滥用会直接导致评教系统的失灵。很多教师为了自身利益会迎合学生,对学生的要求会降低,授课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再是因为课程本身而是看学生是否喜欢,考试给学生打高分。因此,如果要使学生评教回归本来的功能,即通过学生的反馈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与人事等其他工作挂钩,或仅仅作为一种参考而不能占据较大权重。

七、结语

学生评教从美国20世纪20年端以来已经具有很长历史,作为一种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有效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不能照搬国外学生评教的做法,一定要按照各个学校自身情况,基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认真实施,合理利用,才能使学生评教真正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陈广桐.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M].山东:山东大学,2005.

[2]赵晓.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邓菊香.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4]黄桂.分数膨胀与等级膨胀:评教系统双重失效原因探析——基于某部属重点高校大学生评教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1,(6):95-103.

[5].公约式评教探索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0,(1):133-137.

[6]王丽荣.中美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作者简介:宫春博,女,山东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药物经济学。

上一篇:探析武大治学理念 思考军校教育发展 下一篇:论《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