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的动因

时间:2022-10-25 12:44:19

论中国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的动因

摘要:在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和跨国经营的情况下,披露分部信息可以弥补合并会计报表的不足,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不同产品和劳务或在不同地区经营的风险、收益和发展前景,从而可深入了解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从整体上对企业作出有根据的判断。从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两个角度来阐述分部信息披露的动因。

关键词:分部信息;披露;管理法;动因;中国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5-0071-02

分部信息是相对于会计报告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动等情况而言,它是会计报告在区分不同机会和风险基础上披露出来的。分部报告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提供的有关各组成部分收入、资产和负债等信息的报告。广义的分部信息不仅包括财务报告所揭示的分部会计信息,而且包括通过其他形式揭示的非会计信息。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对分部信息披露的研究,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规范体系。中国对分部报告的研究起步较晚, 2006年2月15日才正式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已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中国分部信息披露的规范已经与国际接轨。本文从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两个角度来阐述分部信息披露的动因。

一、 自愿披露动因

按照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生产要素的交换场所(Cheung,1983)。投资者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使用者。企业要取得有限的资源,必须向其所有者提供一种能证明其使用效率的信息。外部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为了减少风险,必然要先了解企业的有关信息,然后才能决定是否投资。Mertom(1987)的研究表明,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情况下,公司可通过自愿披露使更多的人了解公司,从而不断扩大公司投资者的规模,进而增进了公司价值。Diamond和Verrecchia(1991)的研究也表明,自愿披露降低了公司与市场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而增大了公司股票的交易量。管理当局与其他企业管理当局共同竞争投资者的资金,具有提供财务信息给投资者的动机(Healy和Palepu,1993)。所以,企业出于从外部吸引投资、筹措资金、取得商业信用等目的,有自愿披露分部信息的动力。在美国,在SEC1969年要求披露分部信息以前,已经有公司自愿披露分部信息了。Hobgood(1970)通过对614家样本公司的调查研究发现,大约有一半的公司在1967―1969年间自愿披露了分部收人。

实证研究结果为自愿披露提供了理论依据,披露的增加可以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或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更低的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Piotroski(1999)研究了自愿增加报告分部的数目对分析师盈利预测计算的影响,发现自愿增加分部的公司经历了正的盈利预测修正,与这一发现相一致, Botosan和Arris(2000)在研究了季度分部信息自愿披露后,发现公司在经历了流动性和分析师评价下降后更可能自愿增加报告分部的数目。这似乎是在试图缓解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另外,Botosan(1997)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信息使用者主要使用年度报告进行决策的情况下,披露信息多的企业比披露信息少的企业权益资本成本降低9%。Sengupta(1998)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其他潜在的利率影响因素(如特定的行业风险、贷款的构成、市场条件等)确定的情况下,债务成本与信息披露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信息披露量增加1%,企业的利息费用平均下降0.02 %,样本企业中披露程度最高的企业与披露程度最低的企业相比,利息费用总额的降低接近1.1%。汪炜、蒋文峰(2004)采用2001年12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16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统计样本,研究了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披露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公司的平均资本成本将减少0.036%。他们据此得出结论:在控制了公司规模、财务风险因素以后,提高上市公司的披露水平将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

Bradbury(1992)、Mckinnon和Dalimunthe(1993)利用一个经济诱因架研究了自愿分部信息披露和特定的公司特征之间的联系。Bradbury对新西兰公司的研究发现,自愿披露与公司的规模、财务杠杆有关系。ckinnon和Dalimunthe对澳大利亚公司的研究发现,自愿披露与公司规模、所有权的扩散、附属公司的少数权益等有。令人感兴趣的是,他们没有发现多元化与自愿披露之间有联系。Aitken, Hopper和Pickerin(1997)利用Ckinnon和Dalimunthe所选择的样本公司,改善了多元化的度量方法,结果发现多元化与公司的自愿披露存在联系。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跨行业、跨国家(地区)经营的现象非常普遍,有93.33%的机构投资者和88.89%的个人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分行业信息(吴联生,2000),而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情况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如果披露更为详细的分部信息,将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吸引投资者的投资,降低资本成本。上市公司为获得信息披露带来的融资便利,有可能自愿披露分部信息。不过,自愿披露可能会受到资本市场的筹资压力、经理人市场的完善程度、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Harris(1998)考察了竞争与分部信息披露问题,发现在竞争不太激烈行业的经营单位更可能作为一个分部披露。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自愿披露分部信息的积极性不高,桑士俊博士(2001)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编报者都选择不会自愿披露分部信息。

此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成了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关系,管理者(企业管理当局)出于解除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也有主动向外提供分部信息的动机,使企业的所有者了解企业经营不同产品或劳务以及在不同区域经营情况的信息,表明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强制披露动因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Hypothesis,简称EMH)是由Eugene Fama在1970年首次提出的。Fama(1970)指出,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能够充分、及时地反映所有相关的信息。Jensen(1978)认为,如果根据一组信息从事交易而无法赚取经济利润,那么资本市场是有效的。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以后,许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检验,这些检验主要分为三类:弱式检验;半强式检验;强式检验。相应地,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被划分为三种形态:弱式(Weak Form),半强式(Semi-strong Form)和强式(Strong Form)。强式有效市场的证券价格充分且迅速反映市场上的所有信息,企业信息披露不会影响证券价格,投资者无法以任何信息获取超额利润。半强式有效市场的证券价格反映了一切公开可以得到的信息,包括与现在和过去证券价格有关的信息,企业信息的披露会影响证券价格的波动,从而引起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变化,投资者可以利用内幕信息获取超额利润。弱式有效市场的证券价格反映了过去交易中所包含的信息,并会对新信息作出迅速的反应,企业信息的披露会影响证券价格的波动,投资者可以利用未公开的内幕信息和目前已公开的信息获取超额利润。在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时,弱势有效市场必须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

目前,很多学者认为,美国证券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近几年来,有一些学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时至今日,关于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具备有效性或属于何种形态的有效性,尚没有定论。比较多的观点赞同中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弱式形态(陈小悦、陈晓和顾斌,1997),胡朝霞(1998)等。从世界上主要国家来看,无不对分部信息披露做了规范。虽然美国证券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但其分部信息披露远比中国的分部信息披露要详细、完备。作为弱式有效证券市场,在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非常普遍的情况下,完善分部信息披露对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十分重要。尽管企业有自愿披露分部信息的动因,但通过准则、制度来规范分部信息披露仍然非常必要。并且,“自愿披露要符合一定的外部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就有必要对信息披露加以管束”,孙铮(1996)指出,在一个管束不尽完善甚至比较脆弱的环境下,自愿披露的滥用往往会造成消极的后果。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基于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研究,认为强制性信息披露无效。Stigler(1965)比较了美国证券法实施前后各五年新发行的证券价格的变化,结果发现两组证券价格在两个时期内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差别,据此他认为强制性信息披露对公开发行证券几乎没有明显影响。Benstion(1971)研究了美国二级市场强制性财务信息披露的功效,认为强制性披露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明显的利益。Simon(1989)的研究也发现,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在1933年证券法实施前后有明显的价格与价值偏差。Najarajan和Sridhar(1996)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认为披露要求的增加可能会引起公司降低其披露的价值相关性,并导致不能披露一些价值相关的信息。

与发达国家相对完善的证券市场相比,中国的证券市场还很不完善,上市公司在分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而且根据桑士俊博士(2001)的问卷调查结果,编报者缺乏自愿披露的积极性,因此,尽管有一些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分部信息(丁兆军,1998),但仍应该强化分部信息披露,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分部信息需求。中国现行的涉及分部信息披露的规范有《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等。这些准则、制度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分部信息,构成了公司披露分部信息的强制性动因。

参考文献:

[1]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研究:第1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53.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4.

[3]陈毓圭.论改进企业报告:第1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4]葛家澍,陈少华.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第1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5]肖泽忠.大规模按需定制的公司财务报告模式[J].会计研究,2000,(1).

[6]劳伦斯・A.温巴奇.20世纪90年代的财务报告:势在必改[J].会计研究,1997,(8).

[7]杜兴强.财务报告的充分信息问题[J].财经研究,2001,(12).

[8]晓远.试论会计信息披露的供给理论[J].会计研究,1998,(6).

[9]Jeffery S. Arpan & Lee H. Radebaug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Warren, Gorham and Lamont, Inc.,

1981,Chapter.

[10]Izak Benbasat and Albert S. Dexter. Value and Events Approaches to Accounting: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The Accounting Review

上一篇:航空公司非规范运行浅析 下一篇:关于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