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

时间:2022-10-25 12:09:02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就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情意”与“认知”相统一的重要性,进一步重视阅读和写作教学,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那么,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应该如何实施语文情感教育,才能“发掘”出作品的内蕴,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呢?

一、课前准备,酝酿情感

优秀的作品都有很美的艺术境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课前备课时,教师要广泛阅读,深刻地研究,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人生经历、思想历程,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挖掘出作者创作时的匠心,深刻地领悟出作者的精神与人格,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作品的领悟中,充分感受作品的情感,把自己完全融入作品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否则,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二、教学导语,激感

上好一节课,教学情境的设置很关键,其中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为学生学习本篇课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能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教师刚一登上讲台,大多数学生能很快调节心理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面,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完成这一心理转化,这时,教师如果能采用生动的导语,配以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并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情感基础。

三、通过朗读,渲染情感

朗读是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朗读是情感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示范读,传递情感。即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到朗读是一种美的享受,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诗歌、散文的精彩片断和神韵会通过朗读这个媒体,变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

2.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好文章都是充满情感的,课文愈好,表达的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地领会、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单靠他人讲解、分析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通过自己的朗读,才能体味文章的情感,感悟文章的意蕴美,这样学生才能自然而然地读出课文抑扬顿挫的旋律美,思想品德教育也就会水到渠成。

四、分析课文,挖掘情感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的情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地分析课文,正确深刻地掌握课文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文章的情感内涵。要想真正做到这些,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钻研教材,细心揣摩和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才可能将潜藏在课文中的情传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感受美的情感,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完全融入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里,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情感

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带有丰富的情感因素。然而,怎样才能将这些情感更好地发挥出来呢?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把自己的语言功底打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把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点燃,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好地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

3.寓情于理,真正领悟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

所谓寓情于理就是要用作品蕴涵的哲理启发学生,感染学生。文学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说理,以理取胜就违背了形象思维的规律。“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遇情。”作品中的“理”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诗情画意之中的;是以小中见大,言近旨远的;是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阐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认识到情寓于“理”,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

五、发挥语言优势,增进情感

语言是意识的载体,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来加深认识,加强了解,交流思想,增进感情。

语言要饱含感情,含情的语言能使人受到感染,引起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教师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六、注重自身的情感影响,感染学生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感染着学生。

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要善于利用语言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只有真情才能成为心灵间的信使,打动听者,只有发自心灵的语言才能听到心灵的回声。

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感染力。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感染力不仅是一种间接地无形的情感情境,而且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的心理力量。

语文教学会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也会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它完全应该是开放的、互动的、诗意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还很多,正所谓“听唱新翻杨柳枝,更吟别韵桃李词。踏歌不尽心头语,前路再和千首诗”。热爱我们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改革试验中关注语文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思索与感动,才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一种期待。

上一篇: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初探 下一篇:初中英语单词的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