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10-24 11:46:21

历史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

摘 要: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是教育界目前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中学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培养创新思维精神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浅谈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精神。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思维精神;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67-01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是对既成事实在不同时期,从不同阶级、不同立场、不同理念和不同角度出发的重新审视。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学科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而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就不能一味依据教材结构和教材已吸纳的观点,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解,因为这样做能把鲜活的历史知识在教学的磨堂里磨碎,根本无法实现新的消化吸收。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教学的批判性,使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被思维定势所困惑,而是要突破陈规,对已有的知识、材料进行充分发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等方面,任重道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历史教师的自身水平亟待提高

首先,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使用教科书。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应该说,对于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尽管如此,中学历史教师也应该知难而上,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而努力。一位中学历史教师所具有的综合素质中,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是第一位的,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很难想象,历史综合素质差,创新能力低的教师能培养出创新思维意识强的学生来。

其次,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所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发展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的。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的推广,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应该体现在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结论进行重新的审视,创造出全新的情境,从而把握历史真正的内涵,使之变得鲜活。

二、具体到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精神的具体培养,我想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我们强调创新思维精神,并不是说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相比,是处于次要的地位。如果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那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并重的,更无主次之分。轻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终将会使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流于形式。只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而忽略创新精神的思维训练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其实,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必须从搞好历史基础知识的教与学入手。

第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从本质上说,即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一点认识,而不是去死记模式化的固定结论,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僵化定势,展开思维飞跃的翅膀,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寓论于史,史论结合。在这里,教师不仅要具备批判精神,更要有批判能力,要对现行教材已吸纳的观点,用与时俱进的观念认真审视。甚至要批判性地分析和探究,以便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思维而活跃,培养学生更敏锐的思想理念。我认为,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

(1)历史教师先对长期流行的结论(一般为历史教科书的结论)进行分析,探究此结论是从哪个"角度"、或"视角"得出的,并启发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不应该拘束于某一个固定的角度或视角,而应该是多角度多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视角看待历史现象,自然会得到不同的历史结论,然后帮助学生自己去评价、完善结论。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质疑的精神的培养是培养创新思维精神的前提。一般来说,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特征有三个:即思维不被已有的结论所束缚;不相信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不屈服专家学者的权威。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传统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看其是根据何种原理或理论推理出来的,这个理论是否严谨,是否完善,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从而使学生对历史知识能够批判性的理解并接受。

批判性应用于课堂当中,既可合理利用已有知识和材料,又可合理分析已有结论。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思维,也能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把握历史跳动的脉搏,领略历史学科真正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开拓创新思维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充实课堂,让学生得到课本知识的同时,再得到一些学科能力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发展奠基。

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教师应起到十分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发表历史见解和心得体会,绝不等同于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胡侃,或者鼓励学生追求标新立异的"一家之言",归根结底,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活动中闪亮的火花,并给予表扬,而且还要剖析学生头脑中不正确或片面的见解,并帮助学生发现错误,最终找到正确的解答;不但要对学生的发言做一个细致的总结,而且要使学生认识到,总结并不意味着思维活动的终结,而是继续深入思考的开始。

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精神,尊重学生主体参与的地位,让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对于改变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窘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良方。然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智慧潜力过程,则是一个浩大的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中学历史教材编写者以及具有创新思维精神主体的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对此我们是有信心和决心的。

上一篇: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实施愉悦性教学 下一篇:谈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