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失地农民实现“四变”的有益探索

时间:2022-10-24 11:28:00

金融支持失地农民实现“四变”的有益探索

华亭县位于甘肃省东部,素有“陇东煤城”之称,是全国13个产煤基地和西北3大产煤基地之一,煤炭工业对县财政的贡献率在85%以上,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县域。

随着华亭矿区开发和县城扩建步伐的不断加快,矿区周围东华、西华、砚峡等乡(镇)的农民相继失去土地,“住房难、就业难、生活难、脱贫难、贷款难”成为这些弱势群体的突出问题。如何充分发挥金融业的功能效应,着力破解这些失地农民的“五难”问题,是摆在华亭县各金融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华亭县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大力支持失地农民逐步实现了“瓦房变楼房、农户变商户、农民变股民、农民变工人”的“四变”目标,有效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支持失地农民“瓦房变楼房”

从2002年开始,该县对由于矿区开发和县城扩建而失地的农民进行“农村转社区、农民转居民”的整体双转。在进行统一规划后,该县整合项目,全力建设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在行路、吃水、上学、就医、安居、娱乐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同时,逐步在县城建起了东峡小康新区、文昌小区、砚峡小区、西关拆迁安置区、北河安置区等居民小区,按成本价销售给失地农民,帮助3000多户失地农民进城居住,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在这一惠及失地农民的“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华亭县各金融机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创新财政担保、工薪人员工资担保、农户联保、门店抵押、开发商财产抵押、按揭贷款等多种担保方式,切实解决失地农民“安居工程”建设贷款难的问题。据统计,从2002年至2009年,该县各金融机构累计投向失地农民“安居工程”建设贷款1.58亿元,占该项工程资金总额的35.86%,使他们告别了旧瓦房,住进了新楼房。

创新农户贷款产品支持失地农民“农户变商户”

土地被征用后,华亭县李家庄村78户“泥腿子”全部变成了“居民”,村支部动员48户失地农民用征地款与银行贷款沿街盖起了两层小洋楼,修建了上亭农贸市场,仅房租一项,每户家庭每年就能收入1万多元。一些群众看到了商机,纷纷利用自家的临街门面房办起了小超市、百货店,大的还开起了宾馆、饭店。针对失地农民修建门店、创办商店、新修市场、购买设备等因抵押担保物不足而无法获得贷款这一突出问题,华亭县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发了失地农民创业小额信用贷款、巾帼建功小额贷款、门面房抵押贷款、流动资金小额信用贷款、车辆设备分期还本付息贷款等新的信贷产品,并推行“一站式”服务,有效破解了失地农民创业致富贷款难的突出问题,赢得了地方政府和失地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创新社区企业贷款产品支持失地农民“农民变股民”

如何让失地农民实现就业,增收致富,是华亭县各金融机构始终关注的重要课题。从2002年以来,华亭县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主动出击,深入调研,积极开发了乡村企业财政贴息贷款、扶贫资金倍数放大贷款、征地款存单质押贷款等新的信贷产品,大力支持失地农民所在的社区建办企业,促使失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据统计,从2002年至2009年,华亭县各金融机构累计向该类社区企业发放贷款1.29亿元,支持社区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使失地农民在转变身份的同时也鼓了“钱袋子”。如今,华亭县东峡社区两个居民小组的190户失地农民每人每月可从社区集体企业分红60元,户均年获红利5200元。东峡人在1994年土地被征用后,将大部分征地款入股村办企业,按照“支援矿区、服务城市、兴工活商、强区富民”的发展思路,挖掘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办企业、活三产,相继建成东升市场、宝神锅炉厂、东升房地产开发公司等经济实体,采取市场运作、经营资本等方式,确保了失地农民长期利益有保障。至2009年末,该社区固定资产突破6000多万元,年产值近2000万元,创利450万元,安置失地农民1200多名,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从1995年的960元提高到2009年末的4625元。

“量身定做”服务品种支持失地农民“农民变工人”

为了建立失地农民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华亭县各金融机构通过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利率、征地款理财、上门办理银行卡、在社区设立ATM机、入户调查贷款需求、代办财产人寿保险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宽领域的优质金融服务,努力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失地农民“量身定做”金融服务品种,促使他们由地地道道的“种粮人”变为收入稳定的“上班族”。自从华亭县西华镇龚杨村周围1700多亩土地流转给西华高效农业示范园后,龚杨村失地农民张巧云就变成了“上班族”。她在农村信用社12万元巾帼建功小额贷款的大力扶持下,在社区示范园建起了“假日菜园”,指导城里人种菜,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她的丈夫也在镇属企业打工,每月工资2000多元。

与此同时,华亭县各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县农民技能培训学校等各类培训机构扩大校舍,增添设备,通过各种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进入各类企业就业,变成新时期的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作者单位:人民银行平凉市中心支行)

上一篇:行市共建助推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 下一篇:创新贷款方式 繁荣红色井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