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王振耀:慈善的本质在民间

时间:2022-10-24 11:00:56

对话王振耀:慈善的本质在民间

《环球财经》:在公益上,体制外和体制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王振耀:在体制内,因为你代表着公共权益的一种行为形式,所以要特别尊重社会,制定政策时要避免慈善受到挫伤,以善促善。体制外则是另外一种做法,是体制机制的直接执行、互动。

《环球财经》:您认为应该由政府主导公益,还是主要依靠NGO来实现?

王振耀:两种形式都需要。不过客观上说,慈善的本质是民间的,慈善最终目标不是政府行为,而是民间行为。

《环球财经》:您怎么看待目前国内公益的现状?

王振耀:我国的公益事业长期以来是以传统慈善为主导,体现为一种文化道德形式。虽然近几年经历一个巨大转型,但我们的慈善事业与国外比,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

《环球财经》:之前有地方政府把捐款当成了地方财政,这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人们希望有一个对口的组织,面对面做这件事,您怎么看?

王振耀:你说的对,其实现在慈善已经到一个坎儿了。就是一定要突出慈善的社会意识,需要有具备公信力、大型、专业化的慈善组织,这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实现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型的条件。

《环球财经》:您如何理解现代慈善?现代慈善面临的挑战都有什么?

王振耀:和传统慈善相比,现代慈善的规模大,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也比较多,运作方式是现代性的,专业化人员、组织形式配备健全。面临的挑战有:第一,我国慈善组织和慈善结构的经验不足,慈善组织规制和职能还没有到位。第二,公益组织的支持机构怎么建立?公益的研究机构还没有建立,对公益的做法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形式。第三,企业在做公益的时候,好的政策没有得到开发。比如说对于捐款税前扣除个人所得税30%、企业所得税12%的法律条款,大多企业没有重视或者理解不够。第四,我们的公益组织在结构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缺陷,提供服务的慈善组织很少。

《环球财经》:您有一个“公益机构可以盈利”的说法,争议很大。

王振耀:慈善机构不能盈利的观念是传统慈善的范畴。而现代慈善中出现了大额捐款,对这些捐款,国外的做法是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这些钱投资在股票、债券或者其他方面,以钱生钱,而不是坐吃山空后又沿门托钵。此外,现在慈善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比如陈发树捐了市值达86亿元的公司股票,这就需要有人对其股票市值进行管理,促其升值。当然并非说每个公益组织都要盈利。

《环球财经》:您提出“平民慈善”和富翁的“责任底线”两个概念,是如何考虑的?

王振耀:这两个层面是社会倾向的问题。5年前的社会倾向是慈善就是富人的事儿,和平民没关系。但是人们忽略了平民的力量,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捐10块钱,按中国13亿人计算就是130亿元,这个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关于富翁们的“责任底线”,据统计,现在中国有55万个亿万富翁,80万个千万富翁,他们需要起到示范作用。提出这个理念,我就是想能不能构造一一个“善意的慈善压力”。避免大家说得过多,做得过少。

《环球财经》:目前国内NGO存在哪些不足?

王振耀:从目前状况看,中国传统的草根NGO整体还不够成熟。在汶川地震后,NGO组织暴露出公信力不足、组织活动综合能力不够等弱点。现在需要加强的是能力建设和组织职能建设,还有执行能力。

上一篇:中国股民为何特别多 下一篇:通胀,全球逃不脱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