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第12期

时间:2022-10-24 10:31:27

心理 第12期

企业家的高危心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企业家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最容易出现的心理疾病是:焦虑症,忧郁症,偏执,多疑。

近30年,仅有记录的,中国便有1200多位企业家自杀。企业家更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患心理疾病的企业家有90%的人不会觉察自己已经患病,更有90%以上的人不愿去看心理医生。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患有心理疾病的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出现”“烦躁易怒”症状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16.5%。

业内专家分析,患有心理疾病的企业家,多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等项上,明显高出常模值;深感事务繁忙,时常对工作产生厌烦感,心情恶劣,心力疲惫;缺乏知心朋友,亲情淡薄,内心孤独,缺乏安全感;精神疲劳,幸福感淡薄,有的焦虑不堪、抑郁缠身,有的则最终淡出江湖,甚至一死求解脱;一部分则人格分裂,公众面前形象高大完美,却心里阴暗。

企业家的心理互助

研究发现影响企业家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人际关系的困惑。

现代心理研究机构提倡学习国外的一种企业家自助团体,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它以俱乐部的形式,吸收同行业人士成为会员,并由专门的心理医生参与,每次就一个心理话题进行探讨。会员不仅从中得到治疗,而且获取了情感与信息的交流。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互助型心理团体,类似心理志愿协作。一方面,在这种体验营式的交流中,会员既帮助同伴也能帮助,免除了传统心理治疗中的只作为“心理医生施受方”的被动。另一方面,互助心理团体的寓游戏与冶疗中的感觉,可以让治疗变得更轻松。

重视员工心理契约的作用与管理

当招聘一名员工时,知道企业需要与员工建立起组织的心理契约吗?心理契约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正式提出的。

他认为,心理契约是指员工和公司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认可或者依赖关系。比如,员工对于公司的认同感等,在他看来,心理契约度越高,说明公司的企业文化越凝聚人心。

他认为,心理契约虽然不是有形的契约,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它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契约,是形成组织凝聚力和团队氛围的一种无形手段。与制度契约相比,心理契约以较低的成本促进了企业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率的提高,同时降低了制度契约的成本。

心理契约的主体是员工在企业中的心理状态,而用于衡量员工在企业中心理状态的三个基本概念是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

正流行的电影冶疗

现代社会快速变化的生活方式使许多人不同程度地患上各种心理疾病,心理有问题时去看看心理医生,是白领阶层时尚的做法。目前,在英国的许多心理诊所中,正流行着一种用观看艺术电影为心理疾病患者治疗的方法。

观看艺术电影为心理疾病患者治疗的方法发明人是英国著名心理医生贝尔尼•弗德尔,他早在10多年前就率先开始采用给自己的患者推荐各种艺术影片的方法来治疗他们的心理疾病。他认为,“电影疗法”的关键是找到使客户产生强烈共鸣的影片。

在弗德尔的客户中有一位商人,他几乎每天晚上看一遍《第一滴血》来励志,现在已经升到董事长的职位;还有一位客户十分喜欢《告别有情天》,因为它使她明白如果自己不能勇敢地改变现状,生活就会始终像一潭死水。

企业家的高危心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例只有9.5%,有资料也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存在心理障碍的比率也高达20%左右。从对全国企业家的抽样调查显示来看,中国企业家群体已成为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多种疾病的高危人群,53%的中青年企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20多年来,以阶层式崛起的中国企业家群体,因被主流经济文化逐渐认同为“经济脊梁”。然而,耀眼的光环却遮盖不住深藏其后的焦虑、孤独和苦闷,许多企业家有强烈的“亲情减少引起的心理失衡”感受;许多企业家觉得朋友减少,内心孤独感加重;不少中年企业家缺乏安全感,深感工作繁忙,心理压力过重,心力疲惫;相当部分企业家劣性情绪增加;对工作产生厌烦感,甚至想干脆“退出社会”。

有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患有心理障碍,中国企业家群体已成为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多种疾病的高危人群。

经济心理学对于企业家的的影响力

企业家的心理健康与中国企业健康密切相关,国内一著名管理顾问公司研究时发现,企业家的身心健康也是企业健康的基础。

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家的“快乐指数”和企业的“健康指数”之间密切相关,其中企业家的心理健康与企业的文化健康更存在着长期紧密的关联性,甚至可以说,企业家的心理健康关乎着企业的兴衰!而从另一个大的方面来讲,人的行为模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所以,经济心理学在人类理性决策领域的地位也日渐凸显。所以心理学应用的实战理论引入企业管理势在必行。

企业家无法摆脱的心理边界

企业同样有着自己的性格,有着自己的心理边界;而企业家心理边界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家性格不可避免地会外化为企业的性格。所以心理边界的存在是企业和企业家永远无法摆脱的约束。

专家指出选择了做企业家,便意味着选择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的宿命,当这一宿命所产生的自我高压超过企业家所能承受的心理边界极限时,他们就会面临坠入深渊的危险――陷入膨胀、忧郁、困惑、偏执、多疑,乃至信仰洪荒。

所以研究表明大多数身心疲惫,少有笑脸的企业家难以创造出生机勃勃的企业文化;患得患失、心理失衡、终日困于重重压力下的企业家也难以打造出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百年企业。

西方社会学的奠基人迪尔凯姆指出社会生活的内容不能通过纯心理学的因素――个人意识的状态来解释……必须考察的是社会的性质,而不是个人的性质。

企业家配备心理咨询师

企业家的职业特殊,注定饱尝世态炎凉。近七成受检测的企业家认为是“工作太累,压力太大”,其中68%的企业家陈述自己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

专家分析,患有心理疾病的企业家,大都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等方面,明显高出常规值;大都精神疲劳,幸福感淡薄。

企业家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企业家的心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问题的反映,专家建议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标本兼治,应在企业家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心理健康测试。通过专家讲课,针对性地采用集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措施提高企业家的心理素质。有条件的企业可配备“企业总心理师”,企业老总个人可以配备心理咨询师。

上一篇:像个老男人一样去猎艳 下一篇:“面子”功课巧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