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资源有效利用

时间:2022-10-24 07:07:53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资源有效利用

[摘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有效利用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采用循环经济的方法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采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采用有效的市场机制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以及通过政府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资源 有效利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产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经济要求人们对环保和经济更加重视,这将使我国的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受到重大的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探索低碳经济下的生产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探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资源有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有效利用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有效利用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决定了资源有效利用效率的高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

第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决定了资源有效利用效率的高低,数量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是通过加大投入资源的数量取得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污染严重、浪费能源、消耗过大,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会降低资源利用效率。相反,质量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重视节能降耗,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第二,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越好,就会获得越高的资源有效利用效率,相反,就会得到较低的资源有效利用效率。

第三,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统一的。如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浪费严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那么,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损失。因此,必须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统一的关系,应该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重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倡低碳生活,同时,也应该在资源环境的有效利用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资源有效利用之间的关系,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同时,降低对资源的浪费。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的效率。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

采用循环经济的方法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实现经济和环境共赢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它是提倡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必须依靠政府、企业、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使我国的循环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采用循环经济的方法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下面的几个途径:

第一,明确环境产权。只有环境产权能够得到明确的界定,并构成一定的制度,将环境资源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才能够避免成本不符合收益的现象,促使产权的所有者投入更多的成本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来。像空气、河流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产权界定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界定它们的环境产权,可以对我国的众多不同的地区分别指派出具体范围,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准负责”的原则,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的统一,进行环境治理费用的合理分摊。对于那些不可能防治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应该由政府和污染者进行协调,作出相关付费许可污染和排污权的规定。

第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做到推进节能工程建设,提倡综合利用废弃物。应该坚持节电节水节地,积极发展核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加大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综合利用废弃物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废弃物的重复利用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通过废弃物的填埋焚烧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同时,也要保证废弃物的资源化。

第三,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相关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够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氛围。应该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经济杠杆,形成一个全民共同实践低碳生活的大环境。

构建出一个自然资源的核算体系。在过去的几年,我国对于自然资源的核算体系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如下图所示)。

根据我国的自然资源核算体系的框架,能够发现,该框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

一、对所有的自然资源,例如,森林、煤炭、土地、淡水、石油等,做出实物核算和价值核算,从而能够体现出这些资源的多少及其变动幅度;二、做出自然资源的综合核算,通过价值量的运用,从而能够体现出自然资源总量的多少及其变动幅度;三、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纳入自然资源核算,从而能够体现出国民财富的多少及其变动幅度。

构建出上述的自然资源核算体系之后,对于我国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者进行决策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能够让他们了解我国实际拥有的自然财富的总量和分类的多少及其变动幅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快速得到关于所有的自然资源产品构成的资本投入规模所对应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净值方面的信息,从而有利于做出相关决策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采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的关键因素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应该把发现和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采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的途径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做好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室内设施的开发工作,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以代替现有高污染的物品;第二,加强对于处理污染物的新型物资的研究,减少国家的财政支出。

采用有效的市场机制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应该建立健全市场机制,从而能够引起企业对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利用成本的充分重视。企业的目标是获得巨大的利润和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往往忽视企业运营中的社会成本。要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利用的成本核算制度和补偿制度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其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体现出来。对环境和自然资源产品的利用,可以通过征收利用税的方法,提高它们的价格,提高企业运营中的成本,从而引起企业对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利用成本的充分重视,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通过政府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能够采取一些措施,来拯救市场失灵的问题,做出以下的变化:

第一,实现外部不经济性向外部经济性的变化。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部不经济性的产权制度不明晰是环境资源问题产生的一个动因。假设政府可以使河流的产权个体化,根据土地承包制的形式,将河流的使用权承包给个人或组织,有利于提高个人保护自身利益的积极性,从而最终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第二,实现环保资源投资的“国家财政拨款”向“社会投资多元化”的变化。我国政府应该继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从而最终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第三,实现从“中央统管”向“中央与地方共管”的变化。目前,我国由现行省区环保机构管理大气、水等工作,并且设立区域性的执法机构直接向中央负责,而由地方环保部门负责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局部性问题。

第四,实现由“行政管制型”向“法规、政策型”的变化。最近几年来,关于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提高了全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大大改善了环境。

结语

本文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资源有效利用进行了探讨。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了一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但是,囿于研究时间和实验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可以通过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获取对于资源利用率有影响的重要因素,争取做到经济有效。(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述评 下一篇:中药材价格变动成因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