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案范文

时间:2023-02-26 03:11:54

经济发展方案

经济发展方案范文第1篇

一、规划区域

百里产业经济带位于邢台市京珠高速以西的海拔500米等高线以下区域。涉及桥东区、桥西区、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全部和邢台县、沙河市、临城县、内邱县的部分乡镇。其中,邢台县涉及8个乡镇,分别是皇寺镇、会宁镇、南石门镇、西皇村镇、羊范镇、太子井镇、祝村镇、晏家屯镇等;沙河市涉及8个乡镇,分别是沙河城镇、新城镇、白塔镇、十里亭镇、綦村镇、刘石岗乡、册井乡、留村乡等;临城县涉及6个乡镇,分别是临城镇、黑城乡、石城乡、西竖乡、东镇镇和鸭鸽营乡等;内邱县涉及7个乡镇,分别是内邱镇、五郭店乡、柳林乡、南塞乡、大孟村镇、官庄镇、金店镇等。规划区域内土地总面积2603.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0.9%。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中低山、中部为丘陵区、东部为山前平原区。东邻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西邻临城的郝庄、赵庄,内邱的獐貘、侯家庄,邢台县的北小庄、将军墓、龙泉寺,沙河的蝉房、柴关;南邻邯郸的永年县和武安市;北邻石家庄赞皇县。规划区域南北最长约80公里,东西最宽约43公里。

二、发展基础

百里产业经济带包含邢台市区以及邢台县、沙河市、临城县、内邱县的经济发达区,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冶金机械、煤炭化工、建材、纺织、医药等5大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是全市经济发达地带,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由于地处丘陵区,又受到一些客观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协调共进。

(一)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年,百里产业经济带规划区域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2.6亿元,占全市的38.6%;完成财政收入42.7亿元,占全市的71.1%;农民人均纯收入3555元,比全市平均高275元。规划区域内的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经济为主,*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7.9%,第三产业占26.1%,第一产业占6.0%。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63.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规划区域有规模以上各类工业企业283家,*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3.1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59.5%;实现利税46.74亿元,占59.2%,在我市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为建设百里产业经济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以资源开发型产业为主,产业链条短,相互关联度不高,产业配套缺失,功能不完善;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布点,布局不合理,条块分割,没有形成一个经济整体,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比较严重,环境保护问题突出。

(二)资源比较丰富,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百里产业经济带的各类生产要素比较丰富。土地资源相对充裕。规划区域内,有基本农田1155775亩,占29.59%;一般农田268029亩,占6.86%;未利用地1467782亩,占37.58%。未利用地中有五分之一靠东分布,海拔在150米以下,且成方连片,为建设百里产业经济带提供了土地支撑。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规划区域内已发现的矿产有6大类23种,矿产地118处。主要有煤炭、铁矿石、石膏、瓷土、蓝晶石等,储量分别为311768万吨、28614万吨、7871万吨、732万吨、215万吨,其中蓝晶石储量全国第一,瓷土、石膏储量华北第一。水资源相对丰富。我市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但百里产业经济带规划区域水资源却相对比较丰富,主要由孔隙水、岩溶水和地表水组成。孔隙水,赋存于太行山前冲洪积扇群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岩溶水,分为百泉和石鼓泉两大水系,面积分别为1638.6km2和692km2。地表水,自北向南分布有午河、泜河、李阳河、小马河、白马河、牛尾河、七里-顺水河、沙河-南澧河共8条河道。南水北调总干渠贯穿南北。规划区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48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3座、小(Ⅰ)型5座、小(Ⅱ)型38座,约控制64%的山区丘陵面积、总库容7.12亿m3,兴利库容3.77亿m3。该区域目前可供水量为58623万m3,用水量为42014万m3,现支撑量为16609万m3,为建设百里产业经济带提供了有利保障。同时,由于该区域主要处于丘陵区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森林覆盖率只有13.5%,比全市低10.5个百分点;地处邢台市水源上游,80%以上的面积为水源地补给区,城市地下水源保护区全部位于该区域,区域内的污染企业对邢台地下水构成了潜在威胁;变质岩区、灰岩区和灰岩浅埋区占全部未利用地的60%以上,属于地下水源补给区,在开发建设中需慎之又慎;矿产开采和项目建设的矛盾突出,需要统筹考虑、合理规划。

(三)交通较为发达,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截止*年底,规划区内有国省干线9条422公里,县道5条170公里,乡道706公里,村道1550公里。公路网主骨架已形成了“七纵(京珠高速、国道107、苗大线、皇褡线、北龙线、邢峰线、刘西线)、八横(南郝线、东楼线、隆昔线、邢昔线、邢和线、邢左线、固坡线、南石线)、一环(邢台市外环)”的网络布局,连接百里产业经济带的各个城镇。区域内干线公路密集,东西向公路等级高,连通性好,基本能够适应规划区内经济发展需要。但是,在丘陵区缺一条南北公路干线,东西向的公路多是断头路,贯通性差,使规划区域难以形成一个经济发展体。此外,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配套的水、热、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差距较大,不能支撑经济带的建设要求。

三、战略定位

今后5-10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宏观上,我们正处在一个不可多得的黄金发展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和重组加快,国内资本北上内移,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优化结构、乘势崛起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区位上,我市地处京津冀、环渤海、胶东半岛城市群、中原经济区的结合部,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各地竞相发展、区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区域发展格局不断演变的形势下,面临着一次新的机遇。国家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使土地资源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至关要素,充分发挥我市丘陵区荒岗、荒坡、荒滩多的优势,就成为我市新的竞争点。百里产业经济带的构建,加上邢和铁路、邢汾高速的开通,对于形成沿渤海、黄海城市群连接中西部腹地的能源、物流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能逐步改变全市经济发展欠发达的格局。

(一)指导原则

建设百里产业经济带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聚集,实现集群发展为目的,以土地整理开发为重点,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产业链条为纽带,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抢抓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机遇,着力培育大工业、发展大物流、建设大城市、构筑大交通、打造大环境,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努力带动全市经济发展。为此,必须坚持以下指导原则:

——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以科学开发促进保护的思路,充分考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对产业发展、城镇体系、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统一谋划,合理界定各类生态功能区,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强污染综合治理,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建设互为依托和协调共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打破行政区划、统一开发和整合资源。立足区域发展全局,打破行政区划,工、农、商、旅、居统筹安排,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重点推进产业布局、城镇发展、基础设施、区域市场和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实现区域内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最优化配置。

——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并重。在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招商、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的同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有效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开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成片开发与集约经营相结合。坚持推进节约、集约和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鼓励企业建设高层标准厂房,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和有效利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

——合理分工、优化布局。按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构建产业体系的要求,对区域内的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分工和布局,引导配套产业向同一园区集聚,相关产业向相近园区靠拢,强化产业内部有机联系,发展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业空间集聚度,增强产业间协调配套能力。

(二)发展重点

按照“一带两翼”发展战略要求,以培育大工业、发展大物流、建设大城市、构筑大交通、打造大环境为重点,努力把百里产业经济带打造成推进我市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力引擎。培育大工业,依托现有产业、企业、园区、城镇和交通要道,按照适于发展工业的未利用地发展工业优先的原则,主要沿107国道(京广铁路)和百里产业经济带南北大道布局工业,重点建设好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邢台冶金装备制造工业园、红星工业园、旭阳工业园、德龙工业园、羊范工业园、金百家中国玻璃城、金马岭工业园、恒利工业园、留村工业园、清修岗工业园、官庄大孟工业园、长寿岗工业园、龙海工业园、东镇工业园、临南工业园等16大工业园区。发展大物流。立足于服务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沿京广铁路和107国道,临近城市、城镇和工业园区,重点建设悟思物流中心、好望角物流中心、医药物流中心、褡裢物流中心、官庄物流中心、东镇物流中心等6大物流中心。建设大城市,重点建设1个大城市即中心城市,1个中等城市即沙河市,8个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即临城县城、内邱县城、白塔、新城、羊范、官庄、大孟、东镇等,逐步构建大小城市(镇)星罗棋布、生态园区和观光农业成片、森林绿化相隔、快速交通相连的城市(镇)连绵区。构筑大交通,着眼于实现园区之间、城镇之间、园区与城镇之间、规划区域与外界之间的快速连通,重点建设百里产业经济带南北大道、邢汾高速、环城高速、邢和铁路、邯港铁路、京郑客运专线、邢台机场等7项重大交通工程,打造邢台大十字交通枢纽和三环四联交通网络,构建立体化交通格局。打造大环境,重点搞好龙岗生态区、百果园生态区、青山生态区、张果老山生态区、天梯山生态区、映雪湖生态区、刘石岗生态区、大沙河生态区、柳林生态区、北岭生态区、岐山湖生态区、绿岭生态区、盘石生态区等13大生态区建设,重点实施“3区(旅游观光区、水库绿化区、生态保护区)、4城(邢台市区、沙河市区、内邱和临城县城区)、6镇(白塔、新城、羊范、官庄、大孟、东镇)、6河(大沙河、七里河、白马河、小马河、泜河和南水北调干渠)、12路(纵穿百里产业经济带南北的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京广铁路]、丘陵区拟建南北公路和横穿百里产业经济带东西的邢汾高速、邢和铁路、邯港铁路、南石、邢和、邢左、邢昔、隆昔、南郝公路)”绿化工程,对百里产业经济带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综合治理,打造绿色百里产业经济带。

(三)发展目标

按照上述要求和发展重点,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规模。到2015年10年间,引进内外资企业500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吸引国内市外资金1000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规划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与*年相比年均增长18%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年均增长15%。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20%。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8%。规划区域内新增非农就业125万人。

经济结构。到2015年,规划区域工业化水平达到8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以商贸物流和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生态观光农业占到大农业的70%以上。工业(企业)入园率达到85%以上;工业园区土地产出率(增加值)为40亿元/平方公里。

社会发展。到2015年,人口机械增长逐步加快,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达到100万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80%,转移农村人口100万人,区域内城市化率达到80%。新增公路29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0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元,年均增长13%。

生态环保。到2015年,每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到1.5吨标准煤,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5吨以下,城市人均绿地8平方米,中心城市市区林木覆盖率达到60%,县级城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0%以上。规划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5%,新增林地100万亩。污水综合处理率80%,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标准天数全年达到310天以上,规划区域新上项目环保把关率100%,cod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年削减36%和36.5%,建成部级环保模范城。

经过不懈努力,力争使百里产业经济带三年具雏形、五年见成效、十年大变样,逐步把规划区域建设成为促进自身发展和扩大内外开放的结合体,成为国际国内大公司大集团转移加工制造环节、研发中心及其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承接基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区,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为各种经济主体共生互补的生态企业群落栖息地,成为推进邢台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成为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排头兵,成为强力带动“两翼”发展的百里产业经济隆起带。以打通西联山西能源基地、东到黄海和渤海出海口的东西通道为基础,通过打造百里产业经济带,构建邢台西联东出、贯通南北的和融产业、市场、交通于一体的大十字枢纽。

四、工业布局

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特别是变质岩区、灰岩区、灰岩浅埋区和南水北调干渠、重点河道、重点水库等区域的生态环保要求,依托现有产业、企业、园区、城镇和交通要道,避开基本农田和压覆矿产资源,在经济基础好、未利用土地多、区位条件优、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区域,按照适于发展工业的未利用地发展工业优先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发建设一批规模大、产业集聚和辐射功能较强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构建点状分布、规模适度、各有侧重、功能互补、定位明确的“一带多园”式工业空间布局。

(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园区。推进产业集聚。按照“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原则,着力打造具备产业纵向拓展延伸、横向关联配套的传统产业链和产、供、销、科研、金融、中介服务等在内的服务链的产业集群式工业园区,使园区内企业特别是外引企业,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从开工到投产、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流程。新园区规划按照产业集群的模式,一步到位。现有园区扩张提升,按照发展产业集群的要求,逐步实现由地理位置上集中、公共物品共享式工业园区向具有集聚效应和网络效应的、产业链条完善的产业集群式工业园区转变。引导分散在园区外的企业向园区聚集,新上项目和企业必须进园区。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园区产业龙头。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将一些配套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积极发展为企业服务的研究、策划、咨询、设计、检测、培训、出口、信息中心等各类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

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转变,建设循环经济式工业园区。

推进企业内部循环,通过对企业进行生态设计,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积极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清洁生产技术,在企业内部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到节约、降耗、减污、增效,实现清洁生产。推进园区内产业、企业间循环,以资源循环链建设为主要途径,推进资源在产业、企业间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废气、废物排放;以建设生态园区为重点,建设和完善“三废”处理设施,提高自净能力,确保实现废水、废气、废物的达标排放。

提升工业结构。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调整,建设结构优良的工业园区,推动规划区域工业结构升级换代,带动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和研制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优先支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科技企业进入园区,加快发展生物化工制品、特种建材和耐火材料、半导体材料、智能化仪器仪表等具有本地相对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钢铁、装备制造、建材、煤及煤化工、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提高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包装产业、环保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就业能力。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把百里产业经济带建设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的钢铁生产基地、装备制造基地、新型建材基地、煤化工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重点建设16大工业园区: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核心区3.2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58平方公里。突出线材加工基地主导地位,依托邢钢优质线材,重点发展中高档标准件和汽车零部件产业,突出特色,打造北方最大的紧固件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搞好企业整合、培育龙头、延伸链条和技术创新,改造提升板材加工业,实现邢东板材产业质的飞跃,建成国内重要的高品质板材加工基地。依托雪绒纺织等优势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发展高、精、深、特产品,促进纺织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整体竞争力。围绕区内重点领域和支柱产业,推进清华工业园建设,搞好先进模具、高强度紧固件、机电一体化产品、电子信息、复合光缆、高档面料、纳米技术应用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搭建平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新城区。到2015年,累计投入200亿元,gdp达到15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

冶金装备制造工业园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邢机、邢钢、长征厂为基础,以在现有厂区内改造提升为重点,同时在其与七里河之间规划新的建设用地,作为进一步扩张和集聚相关企业的发展空间。邢机,进一步加快自身扩张和同业整合重组步伐,逐步建成世界级优质轧辊制造基地和研发基地,打造世界第一品牌和第一规模。邢钢,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突出做精、做专、做强,逐步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金属制品母材专业化生产企业。长征厂,充分发挥原有基础优势,积极寻求与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逐步建成河北省重型汽车加工基地。通过做大做强邢机、邢钢、长征三大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及关联配套产业发展。到2015年,园区累计投入1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利税达到100亿元。

红星工业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涉及会宁镇的会宁、小良舍村。以红星轻型汽车制造厂为依托,逐步建成集生产、改装、配套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兴汽车工业园区。到2015年,累计投入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利税20亿元。

旭阳工业园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涉及宴家屯乡的庞马、东石村、陈家屯、石相、丰裕等5个村。依托中煤旭阳焦化集团,发展煤化工业,建设煤气发电及煤气外输项目,利用煤气建设金属镁加工企业、20万吨乙醇项目等。切实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到2015年,累计投入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利税20亿元。

德龙工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包括南石门镇的南石门、大石头庄、小石头庄、西石门、北尹郭、中尹郭、南尹郭等7个村。以德龙钢铁集团为中心,延长产业链条,在发展钢铁制品深加工的同时,积极发展横向关联配套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近期抓好50万吨冷轧薄板和德龙环保能源综合利用等钢铁深加工项目,到2015年,累计投入1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利税50亿元。

羊范工业园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中心区规划在固坊、祁村、喉咽、北唐村、羊范、东候兰等6个村。利用邢台县羊范镇的成片荒草地,规划建设高科技工业区、一类工业区、二类工业区、生活区等四个功能区,近期重点引进和发展建材、机械制造、线材制品加工等产业。到2015年,累计投入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利税100亿元。

金百家中国玻璃城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以金百家玻璃工业园为中心,包括沙河市桥东办事处的田村、毛村、常庄、辛寨、大杜村、小杜村、高村、东赵庄一带,以现有建材、玻璃等生产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以玻璃深加工制品、陶瓷、新型建材为主导产品的建材业,建设全国玻璃及玻璃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到2015年,累计投入1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利税50亿元。

金马岭工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包括沙河市的白塔、窑坡、显德汪等。依托安仁集团、海生集团等优势企业,发挥当地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资本优势,引导企业向煤化工、还原铁、铸造、冶金制造等地面工业发展。到2015年,累计投入12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利税50亿元。

恒利工业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以沙河市栾卸村为中心,辐射册井乡等乡镇。以恒利制药为龙头,发展中草药提取、医药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到2015年,累计投入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利税40亿元。

留村工业园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包括沙河市的北俎、东九家、大村、东北流、荣庄、九家铺等,积极推进投资100亿元的长春大成集团2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大力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到2015年,累计投入1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利税50亿元。

官庄大孟工业园在京广铁路以西,梁原店村与南宋村之间,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煤化工、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等工业。依托建滔集团,发展煤化工业,近期抓好投资8亿元的10万吨甲醇生产线和投资1.8亿元的苯加氢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投资120亿元年产180万吨甲醇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建成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甲醇生产商。依托金牛能源玻纤公司,发展新型建材工业,近期抓好投资6.7亿元的玻璃纤维三期改扩建项目,打造我国北方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到2015年,累计投入1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利税60亿元。

龙海工业园在107国道以东,隆昔路以南,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以龙海钢铁公司、顺达冶炼公司、未来钢厂为依托,发展钢及钢制品产业。在现有线材基础上,开发生产棒材等优质钢制品,增强企业后续发展能力。近期重点抓好120万吨线材生产线、高炉煤气综合利用发电,以及50万吨转炉技改和7500立方米制氧站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累计投入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利税20亿元。

清修岗工业园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在内邱县五郭店乡,京广铁路以东、京珠高速以西、高望村和西张村以南,利用其大面积荒草地,规划建设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化工、建材、纺织、钢制品等工业。近期引进河北紫衿衫有限公司纺织服装、澳大利亚eec集团铝制品等项目入驻园区,引进中联子岩、恒源化工等企业进驻园区。到2015年,累计投入1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利税50亿元。

长寿岗工业园在隆昔路以北,内邱县柳林乡的马河村和西石河村之间,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近期抓好野芙蓉提取生物黄硐及生产ve项目、饮料生产项目和小杂粮生产线与红薯深加工生产线,引导现有的枣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逐步把园区打造成以发展医药、食品等产业为主的生态观光型工业园区。到2015年,累计投入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利税20亿元。

东镇工业园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从临城县城向东,跨越南水北调,东至107国道。在南水北调以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南水北调以东,发展能源、建材、钢铁等基础材料工业。到2015年,累计投入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利税100亿元。

临南工业园在临城县临城镇的水南寺村、山下村、上沟村以西,南驾回村、老泉沟村以北,东代社村以东,东升村以南,大约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规划建设临南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工业。到2015年,累计投入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利税150亿元。

五、现代物流布局

以服务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为核心,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为目标,根据工业园区布局,依托现有的专业市场,沿京广铁路和107国道,规划建设6大物流中心,构建分布合理、结构优化、高效低耗、面向全国、联通国际的现代物流体系,逐步把邢台市打造成华北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

悟思物流中心在邢和铁路、京广铁路、邢汾高速、京珠高速、邢临高速、107国道交汇附近,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建设悟思物流中心。以发展物流为主,以发展工业为辅,大力引进外资或国际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成集专业化商品的信息系统管理、采购调达、订货管理、供应链关系管理、回收物流服务于一体、辐射晋冀鲁豫四省、面向华北地区的大型综合物流中心。

好望角物流中心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园区,规划面积21.3公顷。经营范围涉及仓储、运输、装卸、配送、包装、加工、物流信息、咨询、商贸等,近期抓好物流仓库、站房、综合楼等项目建设,建成一个具有物流信息、车辆调度、会员管理、安全监控、仓储、配送、加工包装、专线快运和咨询服务等现代功能的华北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

医药物流中心在市区南三环路以南、江东三路以东,东二环以西,兴达大街以北,规划总占地19.61公顷。以药品经营为主,整合传统物流资源,以联接各业务客户的高效信息网络为基础,实现货物集散、中转、仓储、配载、配送等功能,建成以邢台为中心、立足河北、覆盖华北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性医药物流园区。充分发挥与公路枢纽相结合的增效作用,逐步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医药批发和流通中心。

褡裢物流中心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在沙河市火车站与京珠高速公路之间,以位于普通店、毛村、常庄、田村、高庙、淮庄一带的玻璃制品及玻璃原辅材料专业市场、位于沙河市区南环路一带的紧固件和汽车零部件市场为支撑,以发展物流为主,以发展工业为辅,建设现代物流网络,发展物流配送。

官庄物流中心在京广铁路以东,内邱县官庄镇以南,下屯村以北,邓村以西,规划面积0.2平方公里,以官庄大孟工业园为依托,建设大型综合性物流中心,近期抓好投资1.2亿元的武汉马应龙(恒祥)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建设。

东镇物流中心依托东镇工业园,辐射临南工业园,在临城县东镇镇建设物流中心,规划面积20公顷,重点服务于当地的工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逐步成为集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中心。

六、城镇建设

按照以产兴城和以城促产的思路,依托产业发展城镇,依托城镇发展产业,加快中心城市和县(市)城以及重点镇的扩张和拓展,提高建设质量和标准,逐步构建起以1个大城市(即中心城市)为中心、1个中等城市(即沙河市)为次中心、8个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即临城县城、内邱县城、白塔、新城、羊范、官庄、大孟、东镇等)为重点、以百里产业经济带为腹地的城镇群和城镇连绵区。

(一)壮大中心城市。以建设最适宜创业城市和最适宜居住城市为目标,将市区与周边县(市)毗邻地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明确城市拓展方向,拉大城市框架,壮大城市经济,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1、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重点加快5个新区建设步伐。西北新区,在中华街以北、北三环以南、西二环以东、京广铁路以西,规划面积15-20平方公里,加快打造以行政办公、金融商贸、高等教育和居住娱乐为主要功能的西北新区。七里河新区,在东起京珠高速公路、西至邢台县西先贤村西南,东西长18公里,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的七里河区域内,建设城市新区,以水和自然为主题,对水系进行综合治理,改造生态环境、搞好市政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近期以生态自养农业为支柱产业,远期以水域花园环境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逐步建设成为河北乃至全国最有特色的花园式生态城市新区。白马河新区,在东起京珠高速公路、西至南北水调干渠,东西15公里,总面积30平方公里的白马河区域内,利用沿岸荒滩,“克隆”七里河建设机制,对白马河进行综合治理,将白马河沿岸建成生态环境一流、集休闲、娱乐和服务功能配套为一体的内河现代高档生活区。皇寺新区,在以邢台县皇寺镇为中心3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充分发挥八一水库、青山水库(规划)的水资源优势和郭守敬故里、玉泉寺等文化资源优势,利用其低山丘陵区的成片未利用地,规划建设皇寺新区。由内到外设计三层同心圆结构,第一层为新区中心区,即起步区,占地5平方公里,以皇寺村为中心,涉及皇寺、东羊卧、西羊卧、苏村等;第二层为新区主城区,占地10平方公里;第三层为新区扩展区,占地15平方公里。近期作为邢台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远期建成集商务、文化、会展、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山水新城区,成为邢台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河西新区,在市区南水北调总干渠以西、西三环以东、赵古庄岗以南、七里河以北,约4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规划建设河西新区。核心区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对李马岗、赵古庄、张东等荒岗、荒坡地进行开发,逐步把新区建成以商住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为重点的生态新区。老城区与新城区、新城区与新城区之间,以各种绿地、森林、生态农业相隔,以快速交通通道相连,逐步把邢台市建成各城区既互为一体,又自成体系的大园林城市。

2、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着眼于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倾力打造包括以桥西区、桥东区、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邢台县为主的“三区一县”中心城市经济。以规划建设中的新区和工业园区为依托,以“三区一县”为平台,大力发展符合中心城市特点和要求的劳动密集、产业关联度强、技术含量高、消耗低、无污染的产业,切实加大对冶金、建材、能源、纺织服装、煤化工、食品等现有产业的布局调整和结构升级,建立与市区人口规模、就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加速产业集聚,扩大经济总量,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集中供热、集中供气、集中处理垃圾和污水。加快城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设好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博物馆、科技馆,改扩建图书馆、文化馆等文体服务设施,达到能够承办专业性的国际会展和省级综合体育赛事、国际专项体育赛事的水平。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搞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全面提升城市的美誉度。

(二)加快发展县(市)城。沙河市区、内邱、临城县(城),依托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科学规划,加速扩张,加快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增强综合实力。沙河市区,以“工业化、生态型中等城市”为发展定位,向北发展,在107国道以东,京珠高速以西的七里河沿岸,建设城市大型功能区,跨过大沙河逐步与邢台市区接壤。内邱县城,沿南水北调总干渠和京广铁路南延北展,向北与青修岗工业园相连,向南与官庄大孟工业园相接,逐步拉大县城框架。临城县城,依托旧城,向东拓展,加快建设县城新区。向南与临南工业园相接,向西沿泜河与岐山湖生态新区相连,新区向东与东镇工业园相接,并对泜河及沿岸进行综合治理,建设特色山水名城。

(三)建设重点镇和小城镇。规划区域内的乡镇,按照各自产业、区位、环境特点,借助百里产业经济带建设机遇,加快发展城镇经济,完善重要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功能,加速外延扩张,加快人口、产业、市场的集聚。白塔、新城、羊范、官庄、大孟、五郭店、东镇等发展基础较好的重点镇,努力向建设小城市迈进;其他乡镇特别是发展基础薄弱的乡镇,努力向建设小城镇迈进。经过5—10年的不懈努力,逐步把规划区域内的乡镇建成综合型、工贸型、交通枢纽型、高效农业型、旅游观光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成为百里产业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七、基础设施

着眼于为百里产业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充分考虑工业和城镇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依托现有基础,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优化网络、提高水平的原则,切实加强交通、水利、电力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体系。

(一)交通设施建设。按照百里产业经济带的园区和城镇布局特点,为实现园区之间、城镇之间、园区与城镇之间、规划区域与外界之间的快速连通,以现有交通网络为基础,新建与改建相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建设公路、铁路、空港,打造市区为核心的大十字交通枢纽和三环四联交通网络(大十字交通枢纽由南北向的京珠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京郑客运专线与东西向的邢临高速、邢汾高速、邢和铁路、邯港铁路构成;三环分别为市区外环、环城高速、百里产业经济带环路;四连分别为东与交通动脉相连、南与邯郸相连、北与石家庄相连、西与山西相连),构建立体化交通格局。

1、公路建设。高速公路。拓宽改造京珠高速(国道g030),建成双向8车道;加快推进邢汾高速公路建设,使其与邢临高速公路连为一体;尽快谋划建设邢港高速,打通西联东进高速公路通道,形成高速公路的十字枢纽。谋划建设环城高速,在西外环和北外环外规划建设邢汾高速支线,东与谋划中的邢德高速相连,与邢汾、京珠高速一起构成城区环城高速。纵向公路。对现有百里产业经济带纵向公路进行改建大修,重点建设好百里产业经济带南北大道,依托现有的邢峰线邢邯界至羊范段、皇褡线羊范至皇寺段,再由皇寺向北延伸,经内邱县柳林村、南赛村到临城县石城村,向西重复东楼线一段路程后向北折至石家庄赞皇县的院头镇,连成一条纵贯邢台百里产业经济带的南北大道,成为该区域的纵向主动脉。按照双向8车道、宽60米的标准规划建设,并在两侧预留道路拓宽用地。对京深线(国道g107)进行拓宽改造,在东庞路口至石邢界段的东侧新建半幅一级公路。对苗大线(县道x010)、皇褡线(县道x205)、北龙线(乡道y055)、邢峰线(省道s222)、刘西线(县道x206)进行拓宽改造,建成一、二级公路。新建北通线(北小庄-御通),将现有的北龙线由龙泉寺,经朱庄、孔庄、渡口庄乡,重复邢和线、邢左线、固坡线、南石线部分路段,南至沙河市与邯郸交界,途经2个县(市),7个乡镇;新建内西线(内邱县城-西竖镇),起点内邱县城,止点临城县西竖镇,穿东楼线,途经2个县,5个乡镇,18个行政村;新建赵峡线(赵窑-峡沟),位于沙河市境内,起点赵窑,止点峡沟,经3个乡镇;新建灰院线(灰卜-院头镇),东起苗大线灰卜,西至石家庄赞皇县院头镇,途经祁村、山口、水峪等十几个行政村,进一步延伸完善纵向交通干道。横向公路。对南郝线(省道s327)、东楼线(县道x251)、隆昔线(省道s328)、邢昔线(省道s321)、邢和线(省道s322)、邢左线(省道s323)、固坡线(县道x254)、南石线(省道s329)等现有的八条横线,根据实际路况进行改建或大修,根据区域交通量,以结合实际、适度超前为原则确定技术等级,提高区域内横向快速连通能力。

2、铁路和空港。加快推进邢和、邢港两条地方铁路建设,打造西联东进的铁路通道,积极推进京郑高速客运专线建设,把我市打造成铁路交通的十字枢纽。同时,根据百里产业经济带发展需要,适时谋划建设园区、企业的铁路专用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沙河机场,适时谋划建设邢台机场。

(二)水利设施建设。按照百里产业经济带发展要求,以提供水资源保障、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品位为目的,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积极配合国家和省完成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邢台段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配套工程,到2010,使市区和邢、沙、临、内四县(市)主要城镇及相临工业园区用上长江水。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在白马河上游,邢台县的东青山、西青山和南青山3个村之间的区域内,谋划建设青山水库,与规划的皇寺新区相连,构建山水城市,并为相邻工业园区及邢台市区提供水资源保障。实施朱庄、临城、野沟门、马河、乱木等5个重点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提高防洪能力,并为其周边城镇、工业园区及下游提供水资源保障。河道治理。对七里河、白马河、大沙河、小马河、泜河等5条重要河流进行综合治理,谋划建设配套河渠,提高排洪防汛能力,并为两岸附近城镇及工业园区提供水资源保障。集雨工程。搞好山区小流域治理,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建设集水窖、塘坝、坑塘、水池、拦水坝等集雨工程,为生态观光农业、林业绿化等提供水资源保障。

(三)电力设施建设。着眼于为百里产业经济带建设提供电力保障,充分考虑经济发展需求,加强电源点建设和电网改造。加快推进沙河煤电一体化项目,做好各项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推进热电联产、高参数大容量发电、煤电综合开发、坑口矸石电厂和对电网稳定运行起重要支撑作用的后续电源点建设。以满足负荷需要为出发点,优化网络结构,建设坚强电网,规划建设220kv变电站6座(临城1座、沙河2座、邢台市3座),110kv变电站19座(临城3座、内邱1座、沙河3座、邢台县3座、邢台市9座),共增加变电容量3028mva,输电线路176公里。

八、生态环保

建设百里产业经济带,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改”的工作方针,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状况,切实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快生态建设步伐,确保在工业得到大发展的同时,环境得到综合治理,生态得到保护性恢复,最大限度地削减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改善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步把规划区域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百里产业经济带。

(一)环境治理。一是强化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污染物排放达标制度,建立健全经济、法律和行政监管体系,从源头上加强环境污染的防治。对规划区域内的项目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南水北调总干渠以西区域鼓励发展一类工业、限制发展二类工业,三类工业在南水北调以东的工业园区集中摆放。对不符合市区功能定位的重点污染企业实施搬迁工程,争取到2015年基本完成搬迁改造。二是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重点整治钢铁、建材、煤炭等工业行业的水体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城乡生活污水排放。在城市地下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之内禁止新建水污染严重企业,原有水污染企业逐步实施搬迁改造,*年底前,取缔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工业排污口。在西部山区上游加强选矿企业的污染治理,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水污染企业坚决取缔。对贯穿百里产业经济带的南水北调中线沿线水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治理,在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地区实施重点城镇、工业园区和企业的水污染治理工程。三是加快城市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扩大中水回用的比重,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加快市区、沙河市、内邱县、临城县以及重点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并完善配套管网建设,逐步实现污水处理厂智能化设计和智能化远程自控运行。四是实施城镇空气质量达标工程。逐步调整城市工业布局,降低“厂在城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加快城镇集中供热管网的建设,普及使用天然气。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削减城镇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优化城镇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清洁能源在末端消费中的比例达到55%以上。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城镇的扬尘。加强对机动车的管理,提高进入标准,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五是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探索利用废弃物和垃圾的新工艺、新技术,努力实现废弃物和垃圾的资源化。

(二)林业绿化。建设百里产业经济带,林业绿化先行。切实加大林业绿化投入,充分利用区域内的林地和未利用地,坚持点线面相结合、林果花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城区绿化为中心,让森林走向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以道路河渠为重点,营造绿色长廊;以丘陵荒地为主体,建设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改善生态环境;以工业园区之间、城镇之间、园区与城镇之间为腹地,通过植树造林,建成经济活动的缓冲区,以利于生态环境休养生息,逐步构建山地丘陵森林为主、各类防护林相辅、生态廊道相连、城镇村庄绿化镶嵌的百里产业经济带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空间布局上的均衡、合理配置,建成环境优美的风景带和展示邢台风貌的形象带。

重点实施“三区、四城、六镇、六河、十一路”绿化工程:“三区”,一是旅游观光区,包括丰乐园、百果庄园、恒利庄园、森林公园、玉泉寺、张果老山、天梯山、灵霄山、军都山、扁鹊庙、天台山和崆山白云洞等。二是水库绿化区,涉及东石岭、朱庄、东川口、羊卧、马河、临城、乱木等水库。三是生态保护区,在片麻岩区发展以优质核桃、大枣、酸枣为主的经济林,在石灰岩区发展以侧柏为主的防护林。规划造林面积56.5万亩,植树4172万株。“四城绿化”,就是邢台市区、沙河市、内邱县和临城县城区绿化。规划造林面积8万亩,植树440万株。逐步建成以林木为主体,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六镇绿化”就是白塔、新城、羊范、官庄、大孟、东镇等重点镇绿化,规划造林面积4万亩,植树220万株。“六河绿化”,就是大沙河、七里河、白马河、小马河、泜河和南水北调干渠绿化,规划绿化长度197公里,造林面积6.4万亩,植树339.1万株。“十二路绿化”,指纵穿百里产业经济带南北的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京广铁路]、丘陵区拟建南北公路和横穿百里产业经济带东西的邢汾高速、邢和铁路、邯港铁路、南石、邢和、邢左、邢昔、隆昔、南郝公路,规划绿化长度241公里,造林面积9.5万亩,植树618.5万株。

(三)生态区建设。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与文化结合、旅游与经济共赢,充分利用未利用地、农用地中的园地及其他用地,依托重点水库、重点旅游景区、现有的生态园区,因地制宜地建设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为主的大型生态建设区,加强植被的自然恢复,不断提高生态承载能力。

重点建设好13大生态区:龙岗生态区,在桥西区迎宾大道以北,白马河以南,依托龙岗山体,建设1500亩的龙岗公园,建设580亩的郭守敬历史文化广场,辐射面积10平方公里。百果园生态区,位于邢台市豫让桥新区采煤沉陷区,规划面积15.64平方公里,建设以农业产业示范为主的生态公园,兼具生态农业与高效农业示范以及农业观光等功能,建成具有浓郁中原农郊风貌的生态景观园区。青山生态区,依托八一水库和规划中的青山水库,以邢台县皇寺镇的风山为中心,核心区面积2平方公里,在南北大道和南水北调总干渠之间,建设邢台市植物园,与玉泉寺、郭守敬故里等人文景观连成一体,辐射面积50平方公里。张果老山生态区,以张果老山旅游景区为核心,辐射面积40平方公里,涉及邢台县皇寺、南石门、会宁、西黄村四个乡镇,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区。天梯山生态区,依托东川口水库和天梯山旅游景区,利用邢台县太子井乡的大量未利用地,规划建设方圆30平方公里的生态建设区。映雪湖生态区,依托朱庄水库,在其与广阳山旅游景区之间的40平方公里内,建设生态观光旅游区。刘石岗生态区,自白塔镇栾卸村向西,经刘石岗、渡口,到秦王湖一带,与马会河治理相结合,辐射面积60平方公里,以万亩银杏风光带为生态构架主体,大面积种植银杏、柴胡、酸枣仁等名贵药材,发展绿色产品、精致农业和医药加工业。大沙河生态区,自107国道起,沿大沙河向西,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通过河道综合治理,利用沿岸荒滩,整理开发土地,建设集生态农业与高效农业示范及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区。柳林生态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依托扁鹊庙、太子岩、马河水库、鹊山湖、百果庄园等旅游资源和众多文化古迹,突出中医中药文化,结合传统枣仁加工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北岭生态区,在内邱县的五郭店乡,利用东磁窑、东北岭、山凹、安子沟等村庄之间的大量未利用地,依托北岭水库和马庄水库,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建设以经济林和生态观光农业为主的北岭生态区。岐山湖生态区,核心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充分发挥岐山湖风景资源、地理等方面优势,建设以湖滨自然风光为特色、水上多主体多形式的游憩娱乐为主,融旅游、会展、商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区。与崆山白云洞景区连成一片,辐射面积100平方公里。绿岭生态区,以临城县绿岭公司为龙头,以绿岭周围为中心,低山区以东辐射四个乡镇,规划面积3万亩,发展核桃种植和深加工,建成河北省最大的薄皮核桃基地,辐射面积100平方公里。盘石生态区,以临城盘石丰乐园为依托,核心区面积2500亩,规划面积1万亩,辐射面积20平方公里。利用荒岗坡地,栽植冬枣、薄皮核桃、杏、桃等果树,建设干鲜果品冷藏设施,建设培训中心、宾馆等休闲娱乐场所,发展会展、旅游休闲业。

九、政策措施

(一)资本多元运作。按照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引进各方投资,大力引导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成片开发和项目建设。一是实施“飞地”战略。对百里产业经济带工业园区实施“飞地”战略,可由三区四县(桥西区、桥东区、高开区,邢台县、沙河市、临城县、内邱县,下同)以外的县市区政府招商或组织本地企业开发建设。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成机制,充分调动各县市区的积极性。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对林业绿化等生态建设工程,对城镇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工程,对水、电、路、城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切实利用好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通过政府担保,项目运作,用于先期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突出招商引资。把整个百里产业经济带包装成项目进行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百里产业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选择若干园区推进整体招商,建设成批成团外商投资的工业园。对规划区域内园区、项目进行统一招商,吸引国际国内大集团、大公司到百里产业经济带安家落户。支持建立孵化器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利用外资项目管理,努力做到亲商、安商、富商。同时,加强与上级联系,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政银企对接,发挥好银行的融资主渠道作用;创造优良环境,充分挖掘民间资金潜力。

(二)打破条块分割。打破目前三区四县行政区划,形成合力和综合优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减少因行政分割而造成的效率流失。加强百里产业经济带与两翼的互补和融合。百里产业经济带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考虑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两翼的需要。重大产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不仅要考虑本区域的优势,还要考虑到全市的整体优势。要加强信息沟通,处理好一带与两翼的经济利益关系,依靠百里产业经济带的发展来带动两翼发展。

(三)严格科学开发。百里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后,必须严格按规划落实实施。对百里产业经济带内的违规“五小”企业,依法取缔,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对布局不合理的企业限制扩张,引导向相应园区集中;对选址不合理的项目,不予审批立项。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在产业、技术、环保达标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区位、不同产业,确定不同的土地投资率和税收产出率,一般每亩土地投入要在100万元以上,纳税在5万元以上,提高资产密集度和集约化水平。

(四)倾力打造环境。全力创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一是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思想和工作障碍。坚决革除一切阻碍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研究制定一系列规划区域内涉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加强宣传发动。大力宣传百里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让全市人民了解百里产业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意义,并自觉服务于百里产业经济带建设。三是整治机关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以抓落实为核心的作风整顿,重点整治政令梗阻、效率低下、推诿扯皮和态度不端“四个顽症”。四是开展我为优化环境做贡献活动。确立人人都是“环境”的思想认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主动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争当优化环境的模范,形成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发展氛围。五是加大对破坏发展环境行为的惩戒力度。用纪律和制度约束人、警示人,对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坚决给予严惩。

(五)群策群力攻关。百里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财政、国土、交通、水利、规划、建设、城管、农业、林业、铁路等诸多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联动,需要各县市区特别是三区四县共同实施。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协调联动,围绕百里产业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服务意识,千方百计为投资者、建设者排忧解难,切实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征地、电力、水源、交通等方面的问题。要破除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至上意识,树立大局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观念,群策群力进行攻关。

十、规划实施

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衔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百里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大思路、大布局,立足于分解细化本规划确定的总体任务目标,加快研究制订本规划下的配套专项规划;三区四县要着眼于整个百里产业经济带建设,立足本行政区域,根据本规划的总体思路、布局和任务要求,加快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配套实施规划。以上规划是本规划在特定领域(区域)的延伸和细化,主要明确特定领域(区域)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建立本规划与专项规划、三区四县规划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在重大生产力布局、重点项目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上,确保总体要求一致,空间配置和时序安排科学合理。特别要搞好本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的衔接配合。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监控和调整机制。规划一经制订,要按照规划审批项目,把规划作为规划期内规划区域配置资源的重要依据。本规划由市政府制订和组织实施,成立由市级主要领导挂帅的邢台市建设百里产业经济带规划实施委员会,负责对百里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推进。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市政府常设临时机构,按照委员会确定的工作任务,负责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落实、实施和协调。加强规划执行情况分析,适时组织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加强社会监督,及时相关政策和信息。建立规范的规划实施调整制度,规划实施期间,如遇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由于其他重要原因,确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时,由相关部门和县(市)区提出调整方案,按程序报市政府批准执行。

经济发展方案范文第2篇

(一)城镇化率对碳排放的影响

表1中相关数据已经表明安徽省碳排放量与人口数量变化方向一致,说明随着人口数量增长,较多的人口必然导致能源消费总量的提升,如电力、建筑、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需求,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根据1995~2010年的经验数据,人口数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碳排放数量将增加22个百分点;在人口年龄结构中,15~65岁的人群比重有所上升,2010年比重达到72%,正常情况下中青年比例的提升将导致能源消费量的提升以及碳排放的增长,但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并未发现显著正相关。故尝试从城市化进程即农村人口迁移的角度来分析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随着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碳排放总量也不断增加,这是因为城市居民生活行为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碳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其中能源消费是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的2.96倍。

(二)能源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

研究表明,碳排放量随着能源消费增多而不断加,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强度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8]分析安徽省1995~2010年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安徽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显著正相关(图2)。安徽省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油气资源相对贫乏(图3)。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安徽省煤炭资源基础储量为83.7亿吨,位居全国第7位,华东地区第1位;石油基础储量为180.9亿吨,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513.5亿吨;安徽省天然气资源极度匮乏,远远无法满足区域工业发展需求。受能源禀赋制约,目前安徽省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90%以上。相对于石油与天然气,煤的碳密集程度很高,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的近两倍。因此,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三)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

2001年,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图4的数据变化趋势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1995~2010年随着安徽省GDP的快速增长,碳排放量呈现出与之相一致的增长形势。分析计算安徽省1995~2010年的碳排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二者之间关系发现,安徽省碳排放系数在1995~2002年间始终小于1,但呈逐年递增趋势,2003年碳排放系数大于1,即碳排放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随后这一数值开始下降但2010年碳排放系数再次达到0.96,即安徽省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将上升0.96个百分点。

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问题分析

(一)产业结构重型化发展,高耗能行业减排压力较大

安徽省当前正处于由新兴工业省向工业强省过渡阶段,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力拉动下,安徽省的原材料生产正在飞速发展。“十一五”期间三大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持续增长,三大产业单位产值能耗也随之上升,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越来越大,同时工业内部主导行业以高耗能行业为主且集中度高。2011年上半年,安徽工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192.1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0%,居全国第9位,中部地区第3位;工业对经济贡献率达66.6%,比2010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286.5%;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长了15.3%。[9]

(二)出口结构调整缓慢,受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影响较大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世界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各国出口产品开始更多地迎合“绿色贸易”的发展潮流;金融危机之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发展低碳技术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取得一定技术领先之后开始倾向于使用“碳关税”来进一步获得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降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发展空间。[10]与国内一些发达省市相比,安徽省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在国际、国内市场分工体系中均处于中低端位置,出口产品单一化、重化工化,附加值和竞争力都比较低。柳红波、朱飞认为,2009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出口工业产值为34096482万元,但是消耗的煤炭却达到89651622.5吨标煤,能耗比2.63吨标煤/万元,出口产品碳排放量超过0.3亿吨。如果国外据此征收碳关税,我省出口工业产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11]

(三)低碳技术研究水平相对落后

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9]提升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增大无碳或低碳能源供给,降低碳排放总量。安徽省在2010年出台的《低碳技术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安徽省在以下几方面存在不足:低碳技术整体研发水平不强,建筑节能和能耗监测技术开发亟待加强;重点行业低碳技术创新机制不够完善,部分技术关键设备严重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尚未突破,产业化共性技术平台缺失;技术成果转化体系也尚未真正构建,缺乏区域性良性互动和合作共建技术平台,融资服务体系不完善,低碳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对策

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是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不下降的前提下加大对低碳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使用,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使之趋向合理化发展,从而加快实现区域节能减排目标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安徽省近年来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逐步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依托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的优势,安徽省逐步开展低碳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目前安徽省在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以及核聚变等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具备一定研发实力,智能电网、电动汽车以及环保设备制造技术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2009年12月安徽省科技厅在调研分析我省低碳技术发展现状、产业化前景、低碳关键技术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起草编制了《安徽省低碳产业技术发展规划》;2010年6月份安徽省出台《低碳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10月份安徽省在“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2010年1月,作为中国首个部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1年8月,中国首个国际标准的低碳功能区-Z区在安徽江南产业集中区项目正式启动,Z区将打造成综合性低碳功能区域,总投资预计400亿元。以下笔者结合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低碳经济发展对策。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三位一体”治理模式

众多学者认为,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市场)三类主体的作用。政府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要肩负低碳经济发展的领导与管理功能:各级人民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以及加大对国家强制淘汰不符合要求高耗能设备和产品的行政执法工作力度来发展低碳经济,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完善的能源和耗能相关产品质量监督制度,以营造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企业应该成为低碳产业和低碳产品的开发主体,只有企业提供了低碳节能的消费品,全民低碳消费方式才有可能早日实现。对于社会公众(市场)而言,应在政府的积极倡导之下,主动参与低碳经济实践,在经济实力尚可的前提下主动消费低碳产品或服务,同时社会公众(市场)还应发挥其监督政府、企业低碳经济实践的主体作用。

(二)构建安徽省低碳经济产业体系

一是推动部分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安徽省在“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在安徽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产业中,智能电网技术、电动汽车技术以及环保设备制造技术研发与利用水平较高,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目前安徽省在智能电网规划与可靠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配电网自动计数以及分布式储能技术等领域国内领先;电动汽车技术及产业化应用也走在全国前列。为了刺激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的长久发展,政府应给予更多的财政和信贷支持,如对混合动力汽车研发企业降低税率以及对节能汽车消费者给予购买补贴等政策优惠,这样做既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自主创新与技术、人才的引进,形成更为长效稳固的研发优势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逐步形成一定的消费者市场,鼓励民众去了解、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产品的市场化。

二是鼓励重点行业、高耗能行业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安徽省高耗能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电力六大块。鼓励重点行业、高耗能行业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有效途径,按照规模化、低碳化的导向优化工业结构,从而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未来安徽省需加大对传统行业、高耗能行业的政策、资金支持,支持马钢集团在烧结余热、转炉汽化蒸汽发电技术等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加大对海螺集团在利用纯低温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企业也需要相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技术研发,部分出口企业面对日益萎缩的国际市场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新兴经济体“高碳”产品的进口标准的日益提升,更应该加大对低碳产品研发的力度,减少与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研发差距,转变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三是支持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安徽省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在旅游资源方面,安徽省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10个部级旅游风景名胜区、近30个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在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面,安徽交通发达,水网密布,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总营运里程271.692万公里;2011年在全省服务业大会上安徽省提出以商贸服务业、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为六大支柱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将超过9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一倍以上,占GDP比重提高至40%以上。未来安徽省应建设皖江外向型现代物流产业带,使之成为辐射周边、服务全国、沟通国际的现代物流产业高地;支持合肥建设全国金融综合服务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芜湖建设皖江金融中心;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完善旅游景点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把壮大旅游产业与促进皖南、皖西大别山区又好又快发展和加快皖北振兴结合起来。

(三)构建安徽省低碳经济能源体系

一是加强低碳经济能源研发与市场投入。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有效减缓安徽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的进一步制约,有利于调整安徽省能源结构中对于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未来安徽省应强化在某些关键与优势领域的技术研发,抓紧时机将科研成果市场化。目前安徽省在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以及核聚变技术领域存在一定研发优势:合肥工业大学光伏并网发电技术及装备、高效能量转换技术与装置、光伏系统专用高效配套装置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在北京、新疆、等地建立了光伏并网电站,未来安徽省需进一步推广这种低碳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另外,2011年以来安徽省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快速发展,产量超过20万吨,相当于替代12万吨标煤,并初步形成以安徽晔城、安徽鼎梁、合肥天焱等万吨级龙头企业为首的产业链,未来安徽省应将这种产业链模式进一步推广。安徽省未来一定时期内应加大对新能源优势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鼓励企业积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发展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环保企业,使之成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兴支柱企业。

二是调整城市能源结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能源消费增加的重要原因。安徽省应该认真分析全省中小城市能源结构,建立相应评价指标体系以合理评价其能源结构现状,继而有效调整城市能源结构。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要鼓励和推动城市居民转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政府应制定车辆的燃油税收或者发展公共交通模式,在大中城市内尝试建立智能交通系统(ITS);同时应引导城市居民减少能源消费的增加,居民生活用能趋向气体燃料和电力等优质能源,增加天然气消费。

(四)逐步建立碳交易与碳金融市场

碳交易市场的存在是由于不同企业在降低碳排放量的边际成本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碳排放权的交易活动。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大直辖市,外加湖北(武汉)、广东(广州)、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安徽省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也明确提出全省要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绿色金融市场是致力于对低碳产品的持续投资,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一个合理、稳定的融资渠道。目前安徽省技术成果转化体系尚未真正构建,缺乏区域性良性互动和合作共建技术平台,投融资服务体系不完善。未来安徽省需加大碳金融力度,金融部门首先需要建立低碳技术、产品和产业的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要谨慎选择投资对象与项目并积极参与被投资者的低碳经济日常运营管理过程,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争取早日上市获得更大规模社会资金投资。四、结语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消费结构的调整,需要政策法规、科技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共同支撑。本文综合分析了安徽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其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继而从多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未来安徽省需要加快建立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经济发展软环境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昌经建办发〔2012〕1号)的具体要求,站在赢得区域竞争发展的高度,以“最低成本、最高效能、最优服务”为目标,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治理力度,强化惩治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帮扶机制,促进工作作风转变、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优化投资创业环境,为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环境支撑和有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对经济发展软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各科室、镇直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学习各级党代会、纪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一系列政策规定,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提升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完善推进措施,有力地提升投资创业环境竞争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把明察暗访贯穿活动始终,采取巡回式、拉网式检查的方法,持续开展不间断的明察暗访活动,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违反工作纪律、干扰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行为,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公开曝光一起,并严格追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充分发挥软环境监督员的作用,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定期开展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效解决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积极开展行政审批提速提效情况专项检查,围绕提高行政效率特别是行政审批提速20%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每半年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层次过多、行政效率低、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等问题。坚决纠正违反规定继续审批或变相审批,擅自新设行政审批事项行为。

(三)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收费、罚款行为。各涉企收费部门要严格按照《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基金)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杜绝随意裁量、违规裁量、滥用裁量权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要严格按照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企业《执法行为报批备案制度》和《重点保护暂行办法》要求,每月1-20日为企业“生产安静期”,“安静期”内对经济开发区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的,填写《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测卡》,报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开展涉企收费情况专项检查。组成由纪委、税务、审计、物价等部门工作人员参加的联合检查组,采取到企业调账等方式,对相关职能部门、单位2011年度涉企收费情况开展一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违反规定进行收费的行为,是否存在利用职权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是否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力争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坚持有责必问、有错必究。继续把不作为、乱作为、乱收费等破坏软环境的案件作为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做到发现一起,从快从严查处一起,并按照《市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问责办法》的要求,严格追究责任,既要处理事也要处理人,决不搞姑息迁就,决不搞下不为例。对查处“三乱”案件不力、经督办催办久拖不决的,在全市通报批评。建立整改情况反馈机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回头访”,看整改是否到位,是否改出了实效。对回头访中仍发现问题的单位,将从重处理,决不姑息。

(五)创新完善软环境载体建设。每半年开展一次企业双评活动,将企业的评判融入到部门日常工作中,增强部门服务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同时加强对评议结果的使用,切实抓好评议反映问题的整改。各科室、镇直单位要积极配合,及时组织负责同志解答群众提问,并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难题。

(六)建立健全企业联系帮扶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建立与企业定期沟通机制,及时听取投资者和企业对政务服务的意见建议。每季度开展一次企业发展环境问题暗访,面对面向企业负责人征求意见建议,了解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干扰破坏软环境的具体人和事,抓好限期整改。定期不定期召开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座谈会和开展企业走访活动,了解软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征求意见建议。全面梳理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北部滨海开发等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强化督查,排忧解难,促进重点企业、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七)认真做好问题的查摆剖析和整改提高。各科室、镇直部门要围绕“经济发展软环境提升年”活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活动,认真查找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工作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和办法,并形成《整改方案》,上报镇纪委办公室。

三、组织领导

经济发展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工作要求,以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为重点,以投诉办理、案件查处、效能督查、责任追究为抓手,扎实做好优化环境各项工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开放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年活动,破除不利于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利于加快发展的机关作风,推动我局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工作绩效明显提高,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三、工作措施

1、建立全程服务制度。对落户我县的外来投资项目所需办理的手续,由分管县领导牵头。县招商局会同县行政服务中心,采取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方式办理。确保两个“零接触”,即在办理相关手续过程中与政府部门零接触;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与地方群众零接触。

2、建立外来投资企业投诉制度。设立投诉电话,外来投资企业和各类投诉,由外商投资中心统一受理,除进入司法程序外,所有投诉争取在5日内办结,并及时将调查处理结果告知外商。

3、实行治安保护制度。依法保障所有外来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合法财产权。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外来企业,公安部门在企业内设立治安执勤点。所有规模不同的外来投资企业在县内发生偷盗案件,公安部门必须在接到报案后半小时内赶赴现场,开展侦破,限时破案。如期不能破案的,由公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企业法人代表说明原因。

4、实行经济补偿制度。外来投资企业在县内被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包强建、敲诈勒索,公安部门连同企业所在地政府必须在接案后迅速追回经济损失,妥善解决问题。十五日之内如不能查处到位、导致无法挽回经济损失的,由公安部门和所在地政府给予经济补偿。

5、实行检查申报制度。各单位不得任意进入外来投资企业实施检查。所有检查须提前报请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批准,每年原则上只集中进行1至2次检查。

6、凡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外来投资项目,由县长牵头联系,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000万元以上项目,由县政府分管负责人帮助协调,由引资单位跟踪服务。

7、对投资过亿元的外商企业主要负责人,由县卫生部门统一建立个人档案,并定期组织免费年检;年纳税在500万元以上者,指定县内知名专家担任健康顾问;对突出贡献的外商企业家,县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或聘为县政府顾问,特邀参加县内重要会议,优先推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或兼任相应的领导职务。

四、工作要求

1、以“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为主题,以“客商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客商的需求就是我的需求”为目标,以“客商的满意度100%”为总的要求,搞好招商服务工作。

经济发展方案范文第5篇

一、活动主题

保增长,促发展。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帮企业、抓项目、调结构、增活力、保增长为重点,帮助企业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推动企业项目建设,加快企业发展。

三、活动时间

从8月份开始至今年12月31日结束。

四、主要内容

以各部门、各相关单位为主体,加强服务引导,帮助企业解决当前在融资投入、用地需求、项目推进、市场开拓、结构调整、管理创新、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扶内容以企业需求为第一信号,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解企业所难。

(一)开展“百名干部进企业”活动。向企业派驻工作组,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摸清企业需求,及时反馈上报并协助解决。加大调研力度,做到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切实解决企业在融资、土地、用工、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开展区领导走访企业活动。区领导分别带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实际需求,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三)开展“用增量补欠量”活动。将下半年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亿元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工业企业。积极引导市场消费,加强限额以上商业企业运行监测,力争下半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46亿元以上。加大对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的协调服务力度,积极做好新增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工作。

(四)开展“多产多奖”活动。全力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鼓励企业多产多销。进一步整合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出台鼓励企业多产多销的政策措施。

五、工作分工

(一)区发改经信委是本次活动的牵头单位,负责此次活动的统筹安排和协调、情况收集、整理汇总、上报等工作。

(二)向全区98户重点骨干企业派驻工作组,每组由一名处级干部带队。“百名干部进企业”活动方案由区委组织部、区发改经信委共同制定。

(三)区发改经信委、区财政局、区统计局等部门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分解落实目标任务。

六、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形势的严峻性,进一步提高对开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帮企业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意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二)明确责任,严肃纪律。各工作组在开展活动中要务求实效,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工作进展情况按周反馈给区发改经信委。所有派驻企业的干部一定要注意维护自身形象,严格遵守整治纪律,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

经济发展方案范文第6篇

一、目标任务

坚持做到所有村(屯)农户“三个全覆盖”:组织发动全覆盖、指导帮扶全覆盖、补贴政策全覆盖;稳步实现发展规模稳中有升。

二、实施措施

(一)抓好谋划布局

各行政村要对2020年庭院经济发展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深入开展调研论证,继承和发扬成功经验,查找问题短板,根据自身优势和立地条件,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确定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庭院经济示范屯、特色屯,以点连线、以点带面。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庭院经济发展新类型、新模式,实现“小庭院”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为市场化过渡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快提档升级

优化庭院结构,发挥“农家院”传统优势,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结合,与庭院绿化美化相结合,继续按照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庭院经济产品商标注册,搞好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园子蔬菜”、“休闲庭院”等金字招牌,提升产品品质和产品知名度,加快庭院经济提档升级。

(三)强化政策扶持

严格按照“四不摘”要求,继续实行庭院经济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不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信心,逐步向市场化过度,最终使庭院经济按市场需求健康发展。

(四)拓展发展模式

坚持“企业+”、“合作社+农户”、“经纪人+”、“互联网+”、“包保单位+”、“城市食堂+”、“城里人+”等多元化发展模式,夯实以订单统销、经纪人代销、电商直销、社会力量帮销、包保帮销、定产定销等多形式销售渠道,不断同探索“私人订制”、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庭院”家庭服务,让城里人走进农家院,把农村庭院变成城市居民的小菜园、后花园、微农场。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份额。

(五)加强指导服务

加大指导帮扶力度,相关部门成立科技服务团队,把庭院经济培训作为农业技术培训合格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围绕庭院经济生产、加工、储藏、运销各个环节,从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提供系列化服务,解决好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等问题。充分发挥产业指导员作用,有效衔接相关部门,及时有效提供技术推广、品种引进、疫病防控、农资供应、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服务。

(六)注重示范带动

要发挥庭院经济示范屯、示范户的带动效应,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切实提高农户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每个脱贫村至少要培育3名以上致富带头人;每名致富带头人在脱贫村领办创办产业项目,带动3户以上脱贫户。积极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稳定脱贫。

(七)强化“六帮”举措

各包保部门要继续发挥包保作用,利用自身优势,做到“帮谋划、帮技术、帮资金、帮种植、帮管理、帮销售”。特别是要加大消费扶贫工作力度,优先购买庭院经济产品。做到庭院经济跟踪帮扶,全程服务。

三、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以乡党委、乡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乡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调度、督导、检查庭院经济工作开展情况。确立各行政村主要领导为各自辖区庭院经济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确立推进庭院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庭院经济重要性的认识。精心选择一批发展庭院经济的典型进行总结和推广。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宣传发展庭院经济的扶持政策和发展中的好的经验、好做法,加强工作交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助推庭院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检查问效

经济发展方案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以引进规模以上企业总部为重点,积聚发展要素,整合区域资源,加快构筑都市经济发展平台。通过发挥政策和区域优势,把商务楼宇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载体,努力创造企业得发展,业主得租金,职工得就业,政府得税收,环境得改善的多赢局面。

二、发展目标

把握楼宇(总部)经济规律,合理规划、科学引导,努力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效益明显、辐射强劲的局面。重点新建一批高端智能化商务楼宇,置换转换一批非商务楼宇,改造提质一批旧商务楼宇,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商务楼宇。着力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台商100强、行业前10强企业总部;重点引进规模型企业总部和设计、中介、传媒、广告等行业企业总部入驻,提高楼宇经济对区域税收的贡献率。

三、发展措施

(一)完善功能、提升品质。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科学规范商务楼宇建设与发展,着力做到“寻求支持全力推进”。

1、参与规划。积极与市规划局相关业务科室取得联系,了解我区规划项目基本情况。加强与其沟通,使规划部门了解楼宇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拟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如:省钢材物资储运中心改造项目、胜利路交通银行周边改造项目、南昌无线电六厂地块改造项目等重点项目做到及早与开发部门协调,使其建设按我区规划进行。

2、参与建设。加快推进,跟踪服务好我区在建的重点项目,确保央央春天约5.3万平方米写字楼在2012年底、智通广场3.2万平方米写字楼在2011年6月按期完成,提升全区甲级写字楼和“5A智能大厦”的比重。

3、参与改造。提前介入旧楼宇的改造,引导日报大厦、纺织大厦、省物资大楼、金阳光大厦、利大厦、财富广场、省电力培训中心大厦等旧商务楼宇进行硬件升级改造,提高楼宇智能化水平,使其适应市场需求。协助楼宇产权单位做好楼宇功能定位,选准方向进行硬件的改造,如提升改造楼宇硬件设施(停车场、电梯质量、配置、空调、内部装修)。对重点楼宇进行专题调研,做到一楼一策一方案,从细节入手,具体落实每栋楼宇打造建设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4、参与转型。提前介入单位办公楼如日报社、出版大厦等楼宇转型的工作,与产权单位业主进行沟通,让对方清楚我区的政策并了解对方的转型意向。区楼宇办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对这些楼宇进行功能定位、升级改造,协助进行招商,使其按照我区现代服务业规划要求,转型为商务写字楼。

5、参与服务。一方面引入社会上具有良好口碑和市场品牌,有成熟管理经验的物业管理公司对写字楼进行管理,打造物业管理的标杆,带动整体物业提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力度,并以此为带动,促进相同或相关行业在一栋或几栋楼宇内聚集,实现商务楼宇专业化、特色化、产业集群化。

6、全面招商。每年定期召开商务楼宇专项招商推介会,重点展示、介绍我区优质商务楼宇如紫金城、西格玛、筑城奥斯卡、财富广场、胜利广场等。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对优质商务楼宇、物管公司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商务楼宇和物管公司的知名度。邀请专家学者举办楼宇经济工作研讨会,为我区的楼宇经济工作献谋划策,对重点楼宇进行专门的宣传推介。委托有经验的策划公司对紫金城、江报大厦等楼宇进行整体策划包装,整体招商运作,从而通过楼宇的宣传达到招商的效益。

(二)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要实现楼宇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在全区形成有利于楼宇经济发展的氛围,重点是建立健全六项制度。

1、领导挂点,层级负责制度。

建立区领导挂点楼宇,街办负责的机制,实行楼宇(总部)经济工作高位协调。每位区领导负责1-2个重点楼宇,分别负责重点楼宇改造提升、招商引资的协调工作,帮助楼宇物管和业主解决发展的难点问题。

2、部门牵头,综合协调制度。

明确区楼宇办工作职责,负责全区楼宇经济管理工作,研究拟定全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定期调度的例会制度,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安排部署楼宇经济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楼宇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协调推进,形成合力。

3、街道主抓,分片包干制度。

在各街道设立楼宇服务窗口,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一站式、全程式”服务,全程代办相关手续,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街道对辖区内重点楼宇设立专职或兼职楼宇联络员,每天与物业进行沟通、联络,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区楼宇办要规范对入驻企业的检查收费,做到协调推进,形成合力。

4、物业参与,政企联手制度。

成立全区楼宇物业管理公司协会,规范引导物管公司进行优质服务,通过物管公司宣传我区发展楼宇经济的重点、规划和扶持政策,协调楼宇经济工作中的问题。组织物管公司外出学习考察,及时吸取先进地区物业公司好的做法和理念,服务于入驻企业。引导物管公司引入人性化管理概念,丰富楼宇管理内涵,如推动楼宇文化建设,开展楼宇主体活动等,增强楼宇企业的凝聚力。通过与物管的合作,搭建楼宇招商平台。

5、信息报送,动态管理制度。

各街办要把楼宇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做到情况清、目标明、措施实。形成以街办分管领导为责任人,以街办经济办为主体,以楼宇联络员为主抓,以社区居委会为配合的楼宇经济工作网络,形成齐抓共管,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格局。楼宇信息联络员要及时了解跟踪楼宇内企业变化情况,建立楼宇台帐,及时更新相关信息,掌握辖区楼宇的运行态势,为楼宇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加强楼宇信息报送网络建设,以11月份全区楼宇信息平台录入的各项数据为准,形成全区所有楼宇详实具体的数据资料信息,建立档案,对楼宇信息实行微机化、网络化动态管理。每月的15日为信息报送更新日,如遇周六、周日则推迟到周一。

6、加强管理,完善考核制度。

经济发展方案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切实解决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落实公平待遇,提倡创业富民,形成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民营企业诚信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聚集更强的发展动力。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和促进作用,通过优化环境和加大财政扶持,形成激励市民创业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外部环境;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中介机构的服务作用,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推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2.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市、区两级政府形成合力,统筹规划,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出台一整套有效的措施和办法,重点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融资难、用地难、创新能力不足和营商成本高等主要问题,带动全局工作,共同推进。既要打造一批面向广大民营及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扩大平台服务覆盖面;又要重点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动和示范效应,不断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整合资源与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既要注重整合各部门资源,把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财政资金有效地集成起来,形成合力,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又要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联动机制,确定阶段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进度要求,明确部门工作职责,细化政策措施。通过整合政府资源,集成部门优势,扎扎实实把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主要目标

(一)发展规模目标: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占全市GDP比重从*年的34.6%提高到40%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从*年的24.4%提高到33%。

(二)企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民营企业及个体经济超5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超18万户,从业人员超250万人;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民营工商业企业达到50—60户,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民营工商业企业达到5—10户;力争有25—30户民营企业进入省百强民营企业。

(三)技术创新和品牌目标:到2010年,民营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省、市级的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占全市比重达到60%以上;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比重超过90%。民营企业拥有国家、省名牌及驰(著)名商标比例超过60%。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标:建设一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担保、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用地供应、厂房租赁、人才培训、法律咨询、创业辅导等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扩大平台服务的覆盖面,力争到2010年,全市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能享受公共平台服务。

三、主要措施

(一)拓宽资金渠道,着力缓解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1.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是大力扶持在我市登记备案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建设,健全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补助机制,重点培育一批担保金额超l0亿元、担保企业户数超100家的骨干担保机构(市经贸委牵头,市财政局、金融办,各区、县级市经贸、财政部门等配合)。二是推动有条件的区、县级市设立财政扶持专项资金,加大对商业性担保机构的支持,形成市区两级担保体系(市和区、县级市财政部门牵头,经贸部门等配合)。三是积极发展互担保机构,采取股份制或会员制形式,由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民营企业共同出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融资担保(市和区、县级市经贸部门牵头,财政、金融部门配合)。四是加大对市融资担保中心的扶持力度,创新担保资金运作模式,扩大担保面,拓展再担保业务,力争3年内年担保额超过15亿元(市财政局负责,市经贸委配合);探索引进政策性银行软贷款,择优参股商业性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担保额和影响力(市金融办牵头,市经贸委、财政局配合)。到2010年,争取全市完成年担保总额200亿元以上,受保企业5000家以上。

2.加强对担保行业的管理和服务。完善担保机构登记备案制度,加强担保机构的信息披露工作;建立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和绩效考评制度,健全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制定具体操作细则,解决担保机构在办理担保过程中出现的股权质押、车辆登记、房产登记等问题(市经贸委、财政局、工商局、公安局、国土房管局、金融办等负责)。

3.搭建银行、担保机构与企业的沟通平台。加强与银行、担保机构及企业的沟通联系,定期举办多层面、多形式的融资服务洽谈会,鼓励银行提供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买方贷款、出口信贷、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等多样化金融产品,展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项目,实现金融产品和项目的对接,鼓励支持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促进银行、担保机构和民营企业间的良性互动(市经贸委牵头,市金融办、工商联等配合)。

4.推进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尽快出台推进我市企业上市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民营企业改制上市融资。政府为民营企业上市提供服务,帮助其解决困难。抓住国家设立创业板市场的机遇,引导风险投资资金、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30—40家上市后备企业,力争3年内有15—20家民营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市金融办牵头,市经贸委、外经贸局、科技局等配合)。

5.支持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充分挖掘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探索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短期融资券;鼓励民营企业运用融资租赁、信托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等金融工具满足融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市金融办牵头,市经贸委、财政局、科技局等配合)。

6.加快民营企业诚信系统建设。整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中心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金融机构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提供支持。协助金融机构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引导企业参与信用评级,促进信用产品的推广和使用(市信息办牵头,市工商局、外经贸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金融办、经贸委等配合)。

(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努力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颁布实施《*市产业用地指南》和项目供地导则,科学拟定产业用地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等指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引导民营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市发改委牵头,市国土房管局、规划局、经贸委、交委、统计局等配合)。建立政府、集体、个人多元化投入的建设机制,引导农民通过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作价、合作、联营等方式,积极参与专业镇、产业园区、批发市场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的开发建设和优化配置(市经贸委牵头,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房管局等配合)。

8.盘活企业发展存量用地。构建市区两级企业用地供需和厂房租赁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公布用地信息,完善土地资料公开查询和土地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制度,提高民营企业项目用地审批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对存量建设用地,采取土地置换(易位)、土地使用权调整(易权)、改变上地用途(易用)等方式进行盘活,在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以及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的情况下,可将已经批准但暂未利用的建设用地垦复并变更为农用地,与另一位置不同、面积相等的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进行转换使用,被置换的农用地或未利用地经依法报批后变更为建设用地,不占用年度农用地转用指标。同时,土地使用权人和土地用途可依法进行调整和变更(市国土房管局牵头,市规划局配合)。将实施“退二进三”工程腾出的—批工业用地依法变更用地性质,用于现代展贸交易市场、大宗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创意产业园区、总部大厦等创税能力强、资源消耗少、投资密度大的项目建设(市规划局牵头,市国土房管局、经贸委、国资委、外经贸局配合)。帮助大型龙头批发市场完善用地手续,扶持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为现代展贸交易市场(市国土房管局牵头,市规划局、经贸委、交委、环保局、工商局等配合)。及时向民营企业公开已批准生效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更高层次城市规划的主要信息,指导民营企业依法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等(市规划局负责)。

9.抓好专业镇和产业园区建设。出台《*市工业产业集群布局规划》和各专业镇的发展规划,引导民营工业企业以产业集群化为导向,以产品上下游产业联系为纽带,向产业园区集聚发展。重点推进10个“退二”企业承接园区建设。紧密结合中心镇建设工作,发展10—20个专业镇,开展区域品牌策划、注册、宣传推广,促进区域品牌建设(市发改委牵头,市经贸委、外经贸局、科技局、国土房管局、规划局、财政局、交委、环保局、农业局,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

10.推进专业市场园区建没。编制《*市批发市场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科学引导批发市场园区的设立和改造。通过成立园区管委会、股份制合作、连锁经营等模式,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将全市12个批发市场群分别改造成统一品牌、统一公共平台、统一外观标识、统一管理主体的批发市场园区。加快*国际商品展贸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市经贸委牵头,市国土房管局、规划局、工商局,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

11.抓好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开展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试点工作,解决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初始阶段布局分散、用地难、共享资源少等问题。在中心城区以外利用工业集聚区、中心镇工业区或村镇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建设标准厂房,通过厂房租赁提供支撑性、共享式服务,对中小企业给予创业培育;在中心城区以内利用规模较大、结构完好的旧厂房建设创意产业基地,吸引设计、研发、动漫、广告等高附加值产业的民营企业进驻。争取3年内在全市创建15—20个民营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市经贸委牵头,市发改委、科技局、国土房管局、规划局,各区、县级市政府等配合)。

(三)加快技术进步,大力增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鼓励民营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每年组织20—30家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研发机构申报部级、省级和市级认定。在市经贸委或科技局专项资金中以项目的形式,对通过部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认定的民营企业研发机构,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和50万元的资金支持。到2010年,民营企业中获认定的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超过110家(市经贸委、科技局分别牵头)。

13.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继续支持民营企业申报各类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市科技经费对民营企业科技项目给予适当倾斜,对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民营企业,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资助;制定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操作办法,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市科技局牵头,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经贸委等配合)。

14.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中心等,组建多种形式的技术联盟。对由民营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政府科技计划给予重点支持(市科技局牵头,市经贸委、发改委、教育局配合)。

15.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对民营企业开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按规定免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市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可按规定择优对民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支持(市经贸委牵头,市财政局等配合)。加大产业技术政策宣传力度,利用政府部门网站、会议、媒体等多种形式,及时公布国家最新的产业技术政策,定期召开政策解读会、宣讲会等,帮助民营企业熟悉行业、区域内国家鼓励、限制和禁止发展的产品、技术和装备,引导民营企业合理选择技术进步和投入方向(市经贸委牵头,市发改委、科技局配合)。

16.引导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定期举办申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专题辅导,鼓励民营企业自主品牌申报中国名牌、国家重点出口品牌、国家免检、*省名牌等各类、各级认定;市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支持获得品牌认定的民营企业申报的技术进步项目。到2010年,争取在民营企业中培育各类名牌和驰(著)名商标超过500件(市经贸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质监局、工商局、科技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外经贸局、农业局、卫生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配合)。

17.引导民营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我市知识产权“扶优工程”,每个区、县级市推荐不少于5家试点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市知识产权局牵头,市经贸委、科技局,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对民营企业申请、获得发明专利或开展国际、国家、行业或省级技术标准研制,可按规定分别给予相应的资金资助(市知识产权局、质监局分别牵头,市经贸委、财政局配合)。

18.加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加大政府资金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和科技资源保障平台,引导*中国科学院工业研究院、*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中间件研究中心、*863产业化促进中心等平台提高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水平。支持有条件的投资者和相关机构建立公共技术平台、检测服务平台和科技合作交流咨询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设计、测试、检测等服务(市科技局牵头,市经贸委等配合)。

(四)创新人才战略,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用人难问题。

19.大力开展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工程。组织申报10家左右省级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和培训示范机构,培育认定10—20家市级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和示范机构,健全民营企业培训网络。《*市中小企业年度培训计划》,重点推进民营中小企业的个性化培训。依托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技能实训基地,分类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紧缺人才培育计划”、“中小企业银河培训计划”,定期举办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企业改制上市融资等政策解读专题讲座。争取3年内有超过1万家企业、25万人次参加培训(市经贸委牵头,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保障局等配合)。

20.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招聘和就业政策服务。建立主要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重点民营企业的沟通机制,了解民营企业人才需求动态。定期举办职业经理人、高级技工等专场招聘会,开展百家民营企业和技工学校的定向交流会,通过订单培训、送教上门等形式拓宽民营企业招聘、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渠道。加强政策咨询、创业辅导等服务,支持民营企业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市民营办)配合)。促进政府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创业支持等方面的公共资源向民营企业平等开放。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借助中国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平台,吸引更多留学人员在民营企业就业和创业,支持和鼓励留学人员参加“留学人员*实习基地”计划。建立高级人才库,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领军型创新人才队伍加盟。研究出台有关政策,解决高素质人才户口迁入问题(市人事局牵头,市公安局、经贸委、劳动保障局、科技局等配合),解决优秀人才子女上学等问题(市教育局负责)。

21.积极为民营企业家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市领导、有关部门领导与民营企业家联系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并反映企业家的服务需求。建立企业家紧急事态援助机制,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在企业遭遇重大突发性经营危机或企业家求助时及时提供帮助(市工商联牵头,市民营办等配合)。

(五)加强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扩大民营企业的市场份额。

22.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根据国家颁布的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定期编制《*市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在满足采购需求的同等条件下,政府采购优先向中小企业购买商品或服务(市财政局牵头,市经贸委、科技局等配合)。加强指导和服务,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励具备条件的本地民营企业参与市政和重点项目建设工程投标(市建委牵头,市发改委配合)。定期筛选中小企业优势项目,编制中小企业招商引资项目目录,通过多种渠道发放和推介(市外经贸局牵头,市发改委配合)。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申请使用商务部、财政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拓展国际市场(市外经贸局牵头,市财政局配合)。定期重要商品信息、建立市场投资咨询平台,组织专家顾问团做好民营企业项目的核准、备案和报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对民营企业相关项目的扶持,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市场拓展、投资方面的诊断、咨询和辅导服务(市发改委牵头,市经贸委等配合)。积极支持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采取举办综合展会和专业展会相结合的模式,帮助民营企业寻找商机(市经贸委牵头,市协作办、财政局、外经贸局、科技局、农业局、工商局等配合)。制定*民营企业产业发展指引,引导民营资本在进一步巩固在传统服务业等方面优势的基础上,更多更快进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市发改委牵头,市民营办等配合)。引导民营企业在发展城市市场的基础上,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扩大农村市场的占有率(市经贸委牵头,市供销社、农业局等配合)。

23.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鼓励和支持轻工、纺织、服装、家电、机械、建材、通讯等行业的民营企业,通过独资、合资、联营、并购等方式,到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境外科技资源密集的地区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研发型企业。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合作。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单独或与国内外企业联合,通过国际通行方式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努力承揽附加值高的工程项目。推动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物流航运、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市外经贸局牵头,市民营办等配合)。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申请使用国家、省、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开拓国际市场(市外经贸局、财政局牵头,市民营办配合)。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因公出国(境)从事对外经贸活动提供便利,按归口或属地管理的办法办理有关手续,经有关部门确认的重点民营企业可直接办理有关手续(市外事办牵头,市民营办等配合)。

(六)推动企业改制,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

24.完善企业改制的支持政策,出台《*市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若干措施》(市经贸委牵头,市财政局、国资委、地税局、工商局、国土房管局等配合)、《*市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暂行办法》(市国资委牵头,市财政局等配合)、《*市企业集体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市经贸委牵头,市财政局、国资委、监察局、地税局等配合)等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促进办法,鼓励通过合资合作、相互参股、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改制。

25.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的重点领域。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建筑、纺织、商贸旅游、轻工、精细化工等行业,组织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批产权单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并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等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组改制改造,实现产权多元化(市经贸委牵头,市国资委、财政局、科技局、信息办等配合)。

26.推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系列宣传和专题讲座,实行企业分类指导,每年选择20户左右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重点开展“一企一策”指导,帮助已实行股份制但仍未达到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进一步规范、完善内部管理。力争用5年时间使全市重点民营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争取上市融资(市经贸委牵头,市金融办等配合)。

27.搭建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对接的平台。成立协调小组,每年举办一次民营企业与市属国企合作交流会,引导一批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项目(市经贸委牵头,市国资委等配合)。建立信息平台,在*经贸网和市产权交易所“*国企招股平台”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等国有企业改制信息(市经贸委牵头,市国资委、民营办、财政局等配合)。

(七)落实公平待遇,优化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治环境。

28.确保政策法规指引规范、公平。继续清理现行各种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性规定。推进《*市规章制定公众参与办法》全面实施,公开征询民营企业对政策法规的意见,健全政府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公众参与制度,进—步提高我市政策法规的质量和制度创新水平(市法制办牵头,市民营办配合)。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门槛,依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快经济发展若干规定》(穗府[2003]44号),逐步扩大民营企业在除国家重点保持国有独资形态领域外的竞争性和对外开放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兴业致富(市工商局牵头,市法制办、民营办、工商联等配合)。

29.加强面向民营企业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保障。通过互联网、政策法规论坛等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推动政务公开,帮助民营企业及时了解政策法规信息(市司法局牵头,市发改委、经贸委、法制办、民营办等配合)。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省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完善我市保障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与政策,建立健全投诉、应诉及监督机制(市民营办牵头,市经贸委、工商局、法制办、工商联配合)。组织专业人士开展企业上市、知识产权保护和并购重组等领域的法律难题研究,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个性化法律服务。加强与法院、检察部门的沟通协调,协助民营企业解决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经济纠纷,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市司法局牵头,市法制办、民营办、金融办、知识产权局等配合)。

(八)用好调控手段,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重点培育和梯度扶持。

30.加强各项财政扶持资金考评制度建设。各部门相关专项资金按—定比例向重点民营企业倾斜,每年度将资金使用情况及效果报市民营办汇总。通过重点企业认定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公示公告、绩效考核等措施实行联动,使政府资金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和效益(市财政局牵头,市民营办、科技局、农业局、外经贸局等配合)。

31.做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加强经济运行的预测、预警和建立应急机制,在同等条件下,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重点企业优先保障电力供应(市经贸委牵头,市发改委、交委,*供电局配合)。

32.建立重点民营企业联系和动态管理制度。每2年筛选认定一批重点民营企业,健全市区两级重点民营企业联系制度,完善民营企业统计、核算和监测制度,跟踪企业发展动态,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民营办牵头,市工商联、科技局、统计局,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

(九)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促进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能力,

33.健全领导机构。调整完善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工作(市经贸委牵头,市工商局等配合)。推进设立市中小企业局,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国家、省和市有关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研究提出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议,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对民营及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督查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

34.整合部门资源。一是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在3个月内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报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按法定程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市民营办牵头,各成员单位配合)。二是开设“绿色通道”服务,颁发“绿色—卡通”,由各有关部门出台“重点民营企业绿色通道”服务制度(各相关部门负责,市民营办配合)。三是充分发挥工商联(总商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民营经济人士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主渠道的作用,将民营企业投诉中心由市工商局移至市工商联(总商会),及时准确反映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和诉求,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实施市领导与民营企业家的对话制度,指导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会、维权等工作,加强全市各级商会的组织和阵地建设,加强对行业协会工作的指导(节工商联牵头、市民营办配合)。四是各区、县级市政府根据工作要求,相应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导机构(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五是进—步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步伐,规范行业协会(商会)运作,引导和鼓励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在内的中介服务机构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市发改委牵头,市经贸委、工商联、民政局等配合)。

四、工作要求

(一)建立市区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由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本方案,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布置相关工作。各区、县级市政府也要相应建立健全机构,抓紧制订和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并抓好有关工作的落实,上下联动,认真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二)建立任务分解和督办制度。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各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府目标管理,抓好工作目标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市民营办要及时将各单位任务完成的进度情况向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定期检查、督办落实情况。

经济发展方案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民创业为重点,以实现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科技工作创一流、加快“两个率先”为目标,再掀解放思想新热潮,开创全市科技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一)强化理论武装,更新思想观念。坚持用科学发展

观武装头脑,引导全局党员干部群众在学习理解上求深入,在贯彻落实上求实效,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拓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切实克服一些同志等靠要、唯资源论等思想,树立“无中生有”谋发展的新观念;克服一些人为企业跑项目难滋生的埋怨情绪和保守思想,树立“跑步进厅”向上级挣资金的新观念;克服一些部门固守权力、重本位不看大局等思想,树立全局是整体,外树我局形象的“服务至上、创业至上”的新观念;克服一些干部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等思想,树立创新干部考评机制、实行“正负激励”增活力的新观念;克服一些干部畏首畏尾、唯书唯文等思想,树立只要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就要敢闯敢试、非禁即可、非禁即入的新观念。

(二)修订规章制度,增强发展活力。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坚决革除一切影响科学发展的旧体制、旧机制,建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结合这次活动的开展,重新修订我局内部的有关规章制度,达到既要用制度管理机关事务,又要及时清除不适应当前形势,阻碍全局思想解放的陈旧规章。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环境。

(三)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民创业。着力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在全社会树立“人人都是漯河形象、事事关乎发展环境”的思想,形成“人人关心发展环境、人人为优化环境作贡献”的良好局面。引导全局干部职工破除等靠要等消极思想,增强实干兴业、创新发展的意识,大力倡树崇尚创业、勇于创新的观念,形成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大创业的新局面。采取综合性措施,进一步激活创业主体、拓展创业路子、创新创业举措、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激励机制,掀起全局创业高潮。

三、指导原则

(一)坚持围绕主线,突出主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活动,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活动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使全局人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深刻、理解更全面、行动更自觉。要突出“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这个主题,围绕主题找差距、想办法、谋对策、求突破,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大讨论中,落实到深化推动思想大解放、实现经济大发展的行动上。要抓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全民创业这个重点,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致力创造更优更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全局人员创业热情,掀起全民创业高潮,努力实现经济大发展、各项工作创一流、加快“两个率先”的目标。

(二)坚持联系实际,注重实效。要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发展实际开展活动,防止不切实际、敷衍应付,杜绝图形式、走过场。要办急事、谋大事、抓实事,下力气解决当前遇到的发展难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把开展活动的过程成为谋划对策、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过程,努力在理论武装上见成效,在思想认识上见成效,在解决问题上见成效,在决策部署上见成效,在发展实践上见成效。

(三)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工作。要把组织开展活动同推进当前的各项工作一并谋划、统筹考虑,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把开展活动同完成我局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同全市各项中心任务结合起来,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四)坚持领导带头,做好表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是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也是继续解放思想的重点。要做到领导机关带头,领导干部带头,主要领导带头。要带头加强学习,带头查找不足,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带头转变思想工作作风,带头干事创业、争先创优,带头谋划和推动发展,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思想大解放活动。

(五)坚持总结经验,增强信心。要把活动作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内容,以活动为契机,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用发展进步的事实、具体生动的实例教育干部群众,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四、方法步骤

活动安排2个多月时间,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动员阶段(8月1日一8月13日)

主要任务是搞好宣传发动,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以集中学习、座谈讨论、举行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

1.要集中一段时间认真学习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重点学习徐光春同志在省委八届八次全会和靳克文同志在市委五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学习好全市“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规定学习书目的同时,要结合我局实际,认真学习有关业务知识。

2.按照市委统一部署,8月1日局班子学习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研究制定活动方案,8月5日召开全局动员会,局长朱荣卿同志作动员报告。

3.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讨论、座谈交流,集中学习讨论不少于20个学时,请有关领导干部、专家教授、先进典型作辅导报告。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要对规定的学习内容通读一遍。

4.总结本单位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和经验,作为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5.在学习提高的基础上,召开学习交流会,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交流学习体会,畅谈学习收获,互相促进提高。树立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创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深入查摆阶段(8月14日一9月14日)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查摆思想认识、体制机制、精神状态、自身素质、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在前期推动思想大解放、实现经济大发展活动查摆问题的基础上,对照“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新要求,深入排查影响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稳定等的突出问题,特别要查深找准影响优化发展环境、影响全民创业、影响创新争一流的突出问题,并通过适当形式进行公示。

2.丰富完善查摆问题的方式方法,采取座谈讨论、谈心交流、走访调研、问卷调查、设置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征求意见。

3.围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按照边查边改的要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吃透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让广大干部群众及时看到活动实效。

4.领导班子开好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查摆思想观念、发展理念、知识能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剖析根源,提出改进措施。

(三)整改提高阶段(9月15日一9月30日)

主要任务是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和差距,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工作,促进经济大发展、工作创一流的具体措施。

1.在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比学赶超、争先晋位的目标任务。

2.加大工作力度,集中解决一批我局的发展难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特别要着力破解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瓶颈问题。

3.对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要迅速整改到位。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提出整改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解决。

(四)巩固成果阶段(10月份)

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推动科学发展的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对大讨论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对继续解放思想作出长远规划。

1.立足于改革创新,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制定完善一批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2.对全局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于好的典型要大力弘扬,并不断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对达不到要求的要责成重新补课。

3.对我局活动进行总结,向上级党委作出书面报告。对继续解放思想提出对策和要求,推动解放思想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五、组织领导

局党组把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深化推动思想大解放、实现经济大发展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局党组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局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亲自抓;其他领导同志要分工负责,具体抓;二级机构党组织负责人要履行职责,组织好本单位的活动,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科技局成立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深化推动思想大解放、实现经济大发展活动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全局活动的开展。

(二)严格标准,锐意创新。按照市委统一部署,高标准落实“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的各项任务,确保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扎实推进、落实到位。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开展活动的有效方法,把着眼点放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上,放在素质、本领、能力、水平提高上,在活动中切实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努力形成全局上下共图发展、共促和谐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督导,务求实效。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本单位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四)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切实加强对活动的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全面展示我局解放思想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经济发展方案范文第10篇

“十百千”工程即要在“十一五”期间全省建成10个以上旅游经济强县、100个旅游经济强镇、1000个特色旅游村,以此构成旅游经济强省的支撑体系,为我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市的目标是:20*年,*镇、*村、*村分别创建省旅游强镇、特色旅游村;2009年,*市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市,同时再争创一批旅游强镇和特色旅游村;2010年,完成省旅游强镇和特色旅游村创建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业创新,富民强市,以建设省旅游经济强市为目标,全面实施政府主导战略,进一步培育壮大我市“千年古道·锦绣*”旅游品牌,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完善现代旅游功能,不断提升全市旅游业发展水平。

三、评分指标

*省旅游经济强市创建工作主要由6个检查项目组成,153个检查要点,总分900分,得分630分以上为合格,其中的六项必备条件必须全部达标。具体内容如下:

1.旅游经济发展水平(200分)。内容包括旅游业收入占本县GDP的相当比重;旅游业总收入与全省县相比居领先水平;年接待游客人次;年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次;拥有年接待游客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旅游景区;全市旅游景区门票总收入等。共6个检查项目,涉及6个检查要点和得分点。

2.旅游产业定位与政府主导机制(150分)。内容包括市政府对旅游业作出明确且重要定位;本市旅游业被纳入国家或省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旅游总体规划范畴;旅游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本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且有效实施;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建立旅游管理机构;旅游业发展有专项经费保障;旅游相关部门推出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财政、规建、国土、交通、文广、林业、物价等部门);旅游部门参与评审旅游投资项目的立项、规划等,确保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有旅游功能的重点项目开发符合旅游发展规划要求;旅游统计等。共13个检查项目,涉及13个检查要点和得分点。

3.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150分)。内容包括市境内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旅游景区质量管理;资源开发规划和保护;特色旅游产品与旅游宣传促销配套;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共5个检查项目,涉及28个检查要点和得分点。

4.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150分)。内容包括旅游标识及语言环境;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旅游交通;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文化娱乐;旅游厕所;市旅游部门积极推动旅游标准化工作,贯彻落实旅游业国家和行业标准;市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制定颁布(或执行省、市级旅游部门制定的)家庭旅馆(乡村酒店等)、农家乐等服务质量标准等。共11个检查项目,涉及30个检查要点和得分点。

5.旅游市场管理和人才培养(150分)。内容包括旅游市场质量监管与执法机制;旅行社规范经营;旅游市场秩序;游客满意率(问卷调查)等。共4个检查项目,涉及19个检查要点和得分点。

6.加分项目(100分)。内容包括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有机构、有规划、有部署、有总结和检查;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市旅游及相关部门每年组织开展行业岗位技能竞赛、优秀导游员评选或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市政府及部门在全市居民中持续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市有关部门以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宣传居民中涌现出的支持旅游发展、服务旅游、善待游客的先进典型;饭店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培训;旅行社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培训;A级旅游景区的高中级管理人员培训;旅游企业有直接从业人员专业培训;旅游培训工地等。共10个检查项目,涉及12个检查要点和得分点。

四、职责分工

1.市府办:

(1)组织开展全省旅游“十百千”工程创建活动。

(2)提供近三年市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旅游产业定位的文本、文件资料。

(3)提供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建立旅游业发展协调机构,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相关纪要、文件资料。

(4)提供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文本、资料。

(5)提供我市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文件、资料。

(6)提供近三年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旅游发展会议的纪要、文件及资料。

2.旅游局:

(1)协调、指导、实施“十百千”工程的整合工作,解决“十百千”工程中疑难问题。

(2)会同市人劳局提供建立“风景与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编制、文件等。

(3)提供拥有年接待游客量5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区点的资料、数据。

(4)提供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的资料、文件。

(5)提供主要旅游景区点有中英文对照的说明牌和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型符号资料。

(6)提供近两年旅游市场促销年度计划和目标,并付诸实施的资料。

(7)提供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旅游市场促销活动的资料。

(8)提供我市每年组织的较大型的旅游促销活动方案、能体现活动过程的图文资料。

(9)提供反映我市旅游形象和主题的图文、资料。

(10)提供车站、码头等交通集散地和商业街区均设有旅游咨询服务点,接受游客咨询投诉,提供旅游宣传资料,代办住宿、交通预定,提供电脑触摸屏电脑旅游信息查询的图文、资料。

(11)提供对外公布旅游咨询电话,24小时有人接听的材料。

(12)提供广告、车站、码头等交通集散地均设有中英文的旅游地图广告的材料。

(13)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场所的接待人员具备能用普通话、英语接待的相关材料。

(14)提供*国内旅行社的材料。

(15)提供旅行社服务质量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相关资料;提供国家或省的示范文本的签订旅游合同,合同率签订率100%,两年来未发生严重质量事故的资料、数据;提供全市导游员的名单。

(16)提供旅游饭店客房床位数总量满足80%以上旅游者需求的材料。

(17)提供有境内四星级酒店的材料;提供我市旅游饭店星级率达到70%,各旅游饭店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型符号,饭店交通订票功能,免费提供本市的旅游地图,按照省地方标准创建“绿色饭店”的图文、资料、数据等。

(18)提供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餐馆实行标准化管理的有关材料。

(19)提供旅游区(点)能满足旅游者需要,布局合理,旅游厕所的服务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有关图文照片和资料。

(20)督促旅游购物场所及餐饮场所提供其厕所能满足旅游者需要,布局合理的有关图文照片和资料。

(21)提供*旅游网与*之旅链接的有关材料。

(22)能免费提供反映当地旅游资源宣传册的有关材料。

(23)完成旅游市场管理与人才培养31项工作的资料和文件。

(24)提供旅游投资项目立项、规划,旅游投资项目的土地出让的有关材料及文件、纪要,确保旅游发展规划实施。

(25)提供拥有A级景区外,部级称号的旅游资源的材料、文件。

(26)负责对实施“十百千”工程对外宣传工作,积极做好与省、*市“十百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沟通汇报工作。

(27)协调、督促景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8)做好迎检阶段的相关工作安排,尽量少失分,确保2009年通过省旅游经济强县检查验收。

3.宣传部:

提供我市电台、电视台及今日*等新闻媒体有固定旅游栏目的相关材料。

4.统计局:

(1)提供2007年、20*年我市旅游业所占全市GDP比重,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的数据及资料。

(2)联系*市统计局,提供我市2007年、20*年旅游业总收入在全市各县、区排名前三的数据资料。

(3)会同旅游局提供近两年来全市年接待游客人数200万人次以上的相关数据资料。

(4)会同人劳局提供近两年来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000人以上的相关数据资料。

(5)会同旅游局提供近两年来全市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50万人次以上的相关数据资料。

(6)会同旅游局提供全市旅游景区(点)门票总收入1000万以上的数据和资料。

(7)与旅游局联合下发旅游统计制度文件。与旅游局联合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提供2007年、20*年与旅游局一起对海内外旅游者进行抽样调查数据(每年2次以上,要求满意率在95%以上),并对外。

5.交通局:

(1)提供距城区50公里以内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有关材料。

(2)提供有高等级公路连接高速公路通往城区的材料。

(3)提供通往城区的高等级公路上有规范的交通标识的图文资料。

(4)提供境内交通车站、码头有旅游巴士或出租汽车服务,有高等级公路连接城区和主要旅游区、点的材料。

(5)提供城区通往旅游区点的高等级公路有规范的旅游交通标识的图文、材料。

(6)提供城区主要道路有规范的交通标识图文照片。

(7)提供距城区100公里以内有民用机场的材料。

(8)提供距城区50公里以内有火车站的材料。

6.卫生局:

提供各类餐馆食品卫生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相关材料。

7.财政局:

(1)提供政府每年核拨经费100万元以上保障旅游市场促销经费的数据材料。

(2)提供政府每年核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以上的数据。

(3)提供本部门推出配套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有关材料。

8.发改局:

(1)提供旅游业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的文本、资料。

(2)提供我市旅游业纳入年度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文本、文件资料。

9.林业局:

提供我市对旅游区、点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资料、资金投入情况的数据。

10.环保局:

(1)提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于或大于80%的证明材料。

(2)提供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等于或大于60%的证明材料。

(3)提供城区噪声平均值等于或少于58分贝的天数不低于200天的证明材料。

(4)提供城区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不低于200天的证明材料。

(5)提供饮用水质合格率不低于95%,城区污水处理率不低于50%的证明材料。

(6)提供本部门推出配套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有关材料。

11.农办:

提供*市乡镇及旅游区(点)、家庭旅馆及农家乐床位300-800床位的清单、户名。

12.规建局:

(1)会同工商局提供有地方特色风味餐饮较集中的街区及适合主要客源地游客口味的餐馆名称。

(2)提供城区主要街道的厕所数量,其适应满足旅游者需要,布局合理,旅游厕所的服务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有关图文照片和资料。

(3)提供旅游区点有灯饰夜景或晚间室外游览项目的资料。

(4)提供对旅游经营单位用水保障的证明。

(5)提供本部门推出配套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有关材料。

(6)提供须江公园园林保护投入及有关措施的相关材料。

13.工商局:

(1)会同规建局提供有方便旅游购物的步行商业街区,旅游购物场所设计本地特色商品专柜,标志性旅游纪念品的图文资料。

(2)提供有旅游小商品市场或夜市的有关材料。

14.文广局:

(1)提供我市对旅游区(点)的文物保护的措施,投入资金的相关文件、数据。

(2)提供有常年为旅游者提供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方案、资料。

15.电信局:

提供*市区及旅游区点的公用电话,分布合理,完好无损的资料。

16.水利局:

提供水上游览项目的有关材料。

17.供电局:

(1)提供对旅游经营单位用电保障的证明。

(2)提供本部门推出配套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有关材料。

18.安监局:

(1)提供组织旅游等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旅游安全检查的相关资料。

(2)提供全市近两年内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证明材料。

19.质监局:

(1)提供全市近两年来旅游业无重大质量事故发生的证明材料。

(2)配合相关单位指导旅游推荐单位、饭店、旅游区(点)、旅游购物场所、旅游推荐餐馆,设置规范、醒目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3)配合做好旅游地图广告牌、旅游交通指示牌等的规范设置工作。

20.公安局:

(1)制定专门针对游客遇重大旅游安全事故迅速出警制度。

(2)做好迎检阶段的安全保卫工作。

21.国土局:

提供本部门推出配套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有关材料。

22.农业局:

提供我市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志的绿色食品名录及相关资料。

23.人行:

提供星级饭店和城区主要街道外币兑换点的材料。

24.*镇:

(1)提供民营企业投资开发旅游项目,到位资金达5000万以上的证明材料。

(2)提供特色旅游项目马术场的有关材料。

(3)20*年完成*省旅游强镇检查与验收。

(4)*村20*年完成*省特色旅游的检查与验收。

(5)提供本乡镇推出配套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有关材料。

25.*乡:

(1)确保*村20*年完成*省特色旅游村的检查验收。

(2)提供本乡镇推出配套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材料。

五、创建步骤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市的“十百千”创建工作分以下阶段组织实施。

(一)准备动员阶段(20*年8月前)

1.召开市“十百千”工程创建前期工作筹备会,布置“十百千”工程创建工作的具体任务。

2.制定“十百千”工程创建的实施意见、责任书。

3.在相关媒体上开设“十百千”工程创建专栏,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创建氛围。

4.召开“十百千”工程创建动员会,与各有关乡镇(街道)、部门和单位签订责任书。

5.向省旅游局提出申请参加“十百千”工程创建的活动报告。

(二)创建阶段(20*年8月至2010年)

这一阶段是“十百千”工程创建的实质性阶段,分为二个时间段展开工作:

1.20*年与2010年为重点创建强镇(乡、街道)和特色旅游村时段。

结合我市实际,20*年我市确定*镇和*村、*村分别参加强镇和特色旅游村的创建。

(1)有关镇、村要对照《*省十百千工程强镇、强村办法》的标准和要求,成立领导小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并将有关人员名单报市创建办。

(2)有关镇、村要落实创建任务,确保完成一项,合格一项。

(3)收集相关文件、资料、图片,整理成册。

(4)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督查、考评,推进强镇、特色旅游村工作的开展,并做好迎接*市创建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2.2009年为创建旅游强市时段。

根据我市20*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经验,现把我市创建旅游经济强市分为具体实施阶段、全面迎检阶段和总结提高三个阶段。其内容分别为:

(1)具体实施阶段(2009年1月-7月)

①有关镇、村及部门要对照《*省旅游经济强县检查标准》,分组落实创建目标任务,明确责任;

②收集相关文件、资料、图片,整理成册;

③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对不符合标准的督促及时整改;

④汇总信息,组织编写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工作进度;

⑤加大宣传力度,对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动态报道;

⑥强化硬件和软件建设,突出环境、秩序、安全、服务四个重点,市、镇、村三级联动,全力营造优质的旅游发展环境,建立健全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

(2)全面迎检阶段(2009年8月-2010年9月)

①各责任乡镇、部门根据任务分解和落实情况,做好自查自评工作;

②领导小组对各责任乡镇、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定,对存在的问题要求及时整改;

③邀请市人大、政协领导和代表、委员对创建工作进行视察、督查;

④在自查初评基础上,向*市旅游局提出初审申请,受理旅游强镇、特色旅游村的初审申请,领导小组组织初审组对镇、村创建情况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

⑤接受*市旅游局初审组的检查,按照初审意见进行整改,查漏补缺;

⑥领导小组再次组织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⑦迎接省旅游局检查验收,确保顺利通过。

(3)总结、提高阶段

①对我市“十百千”工程创建工作进行总结;

②按省旅游局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抓紧抓好整改工作;

③不断深化,创出特色,把旅游经济强市的成果变为一大产品,形成品牌推向市场,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化进程。

六、有关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市、旅游强镇、特色旅游村,对于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优化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对外开放,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村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创强活动的重要性,把创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保证创强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领导,强化督查。成立*市开展旅游“十百千”工程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项目建设与卫生环境整治组、旅游服务组、台帐资料组四个专业工作组。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要明确分管领导,安排具体人员,落实相关创建任务和工作职责,确保创强工作顺利开展,并做好文件、资料、图片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创建信息的汇总编报工作。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宣传工作贯穿于“十百千”工程创建的全过程。各新闻媒体要及时宣传我市“十百千”工程创建工作的进展与成效,不断增强抓住机遇发展旅游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全市上下形成抓旅游、促发展的理念,营造全民参与争创“旅游强市、强镇(乡)、特色旅游村”活动的浓厚社会氛围。

上一篇:科技发展计划范文 下一篇:国际物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