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时间:2022-10-24 04:37:06

《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初级会计学》作为大学本科阶段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主要讲授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会计专业后续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级会计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当好学生的“领路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会计,兴趣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入学时对于会计专业了解甚少,甚至还存在误解。这种先入为主的认识,必定会影响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如何帮助学生跨上专业学习的第一个台阶,既需要任课教师的热情,也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帮助学生对会计形成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 通过向学生介绍和描述关于会计和会计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学生了解:社会为什么需要会计,会计有什么独特的价值,而对于这些专业背景的介绍又要避免简单说教。可以利用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感觉会计不是遥不可及,正所谓“会计来源于生活,会计服务于生活”,以此增加学生对会计的亲切认知。如,可利用国内外知名的会计造假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角色和职责。通过这样轻松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会计的作用是什么、会计为什么而存在等问题。

(二)让学生充分了解会计的专业优势,帮助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一方面,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社会上有许多工作和职务就是专门由会计人员去做的,如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的财务及内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相关的审计、咨询工作;投资分析、税务征管、财政金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也需要会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毕业生有良好的上升通道,较高的个人收入。

(三)将生活引入教学,让会计知识贴近生活 将抽象的概念置于具体的情景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会计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会计的魅力,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如,用“合伙人把家庭消费列入事务所的经费支出是否合理”来讲解会计主体的概念;用“家庭财产的分类管理”来解释“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的细分”。

(四)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经验 可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层次的财经报刊(杂志)、专业书籍,以及资讯丰富且更新迅速的专业网站。用源于生活的素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背景,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索。学生常常会产生一种恍然有所悟的感觉,确立自信,变畏惧为兴趣。

二、合理构建教学内容

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会计工作的变化,会计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使会计教育跟上商业社会的发展。

(一)经济环境对会计工作与会计教育的影响 首先是知识经济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为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劳动者必须掌握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并持续运用它们。知识经济导致会计工作的多变性和多样化,对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教育必须及时作出调整,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将成为会计教育目标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次是信息技术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全球化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加速了知识的传播速度、提升了知识的扩散效率。信息技术应用大大改变了会计工作内容和程序,从而使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如何获取、处理并创造性应用信息的能力。最后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封闭保守走向开放合作,实现互利互惠的过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带来企业经营国际化,会计人员面临的不仅是日益复杂的国内业务,而且有许多新型的国际业务。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迫切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国际化视野,拓宽知识结构,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会计教育必须面向全球,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重构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理论、方法、技术都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正在不断缩短;不会再学习的人会成为现代文盲。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就强调“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学生所获得的不是教条的知识,而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美国职业会计师团队对会计人员的能力做过调查,提出会计人员应具备七大类能力:即沟通能力,信息技术与应用能力,决策能力,会计、审计与税收知识,企业与环境知识,职业道德,领导能力。七大类能力中,只有一类与专业知识直接相关。这实际上与国内提出的会计教育目标应定位在专才基础上的通才不谋而合,即本科阶段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只是给予专业知识的传输,应该更加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初级会计学》作为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入门课,必须重视会计拓展能力的培养,体现强化基础、扩大知识视野、注重能力培养的会计教育目标。

(1)传承内容。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作为一个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系统,掌握细致的会计技术和方法非常必要。初级会计学课程要向学生展示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传授财务会计的基础理论。具体而言,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包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目标与对象、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学科分支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建立初步的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第二部分为会计循环,包括账户设置与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与账簿、账项调整与财务报告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接触会计实践,建立起会计信息生成的立体过程。第三部分为会计规范方面,包括我国会计规范体系、内部控制与会计职业道德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会计如何影响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受到政府行为的管制。

(2)扩展内容。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和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渗透地融为一体。对于从事管理型会计的人员而言,单凭会计知识对企业做出的财务诊断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财务决策也不可能正确。教育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提倡本科生应构建“金字塔”而非“豆芽菜”式知识结构。林志军(2004)的调查发现,越是高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管理、金融、税务和法律知识所占的比例就相应越大。基于实践需要,扩展授课知识面,既源于教材但不必拘泥于教材,在学科的交叉中融合;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对授课单元指定阅读书目,并根据课时安排适当进行讲解,或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3)强化内容。首先,会计的实践性强,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难以形成深刻的认识。除了让学生勤于校内的手工模拟操作,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形式各异的社会实践。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要互相渗透,使矗立于学校和社会之间无形的厚墙不再成为一个障碍。其次,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无论学生在本科阶段如何努力学习,能够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毕业后学生仍然要面对许多新的知识与问题;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师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学校有限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终身工作的需要。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最后,强化诚信教育。会计工作具有经济后果,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效率。AECC认为“入门性会计课程对于商业专业学生获得关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具有关键作用”。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关口前移至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课堂,课堂不仅要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同时也应培养学生的会计情感和会计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是通往根据教育理念所设定培养目标的“桥梁”。为了实现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下会计教育改革的目标,除课堂讲授外,应该在较大的范围内使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信息分析、公司实习、科技应用等。纵观教学方法的讨论,实质就是在强调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强调教学模式应以“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强化启发式、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体现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的培养目标,追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应因地制宜,结合《初级会计学》的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实现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目标。

(一)讲授-演示教学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讲授法利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对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有一定的好处。但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对知识的传递接受以单向为主,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反馈;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对讲授内容缺乏有效的分析与归纳,把讲授简单处理为满堂灌,或者照本宣科,难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缺乏启迪作用。讲授法的完善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配合开展演示教学,即教师应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实现教师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交互探讨;利用会计核算教学软件讲授企业的业务循环,增强实践指导性;利用集画面、图像、文字和声音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讲解,延长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

此外,教师对于教学素材的准备要侧重通过分析与归纳,将相关理论知识、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等抽象概括为图表形式。如“T”型账户图简洁、直观,经常在会计教学中被用来反映会计处理的程序与方法。在学习完工业企业的业务循环后,很多学生面对数量众多的会计业务不知所措。这时,不妨启发学生结合工业企业的经营资金运动(资金投入-资金使用-资金退出),运用“T”型账户展示企业资金的来龙去脉。利用首尾相接的借贷平衡图,帮助学生熟练运用会计科目、掌握账户结构、熟悉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解教学将繁杂经济业务的内在联系予以条理化,对于厘清学生思路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 会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会计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经过师生间的互动讨论,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之中。《初级会计学》课程的专业术语多、基本理论多,案例教学可以减轻学习的枯燥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学习财务报告时,可以根据实务中的代表性观点设计案例,让学生讨论如何认识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体会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差别。案例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案例设计与课堂组织能力。案例设计时,要求教师兼顾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选题要小而精,有一定的研究性;课堂讨论中,要求教师启发学生置身案例情景,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引导讨论的方向,适时进行归纳总结。教学效果还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很喜欢案例教学,也渴望案例教学,但需要在演进技巧、信息处理能力、PPT制作技巧等方面进一步强化。

(三)实践教学法 会计工作的实践性、技术性强。开展形式各异的实践性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寓于直观感性的业务之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可分为实地实习和模拟实习。由于课时及地点限制,现阶段的实践教学以模拟实习为主。模拟实习以会计基础理论的应用为导向,设计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通过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实物载体形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会计循环及信息加工的可视过程。模拟实习中,可以通过同步实验分解理论知识的难点,突出学习的重点。如,通过训练学生填开销售发票的相关操作,使其熟练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通过综合实验模拟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充当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从事不同岗位的会计工作,感知会计信息生成的整个流程。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适时指导,引导学生将会计理论与实务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探索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的激励环节,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应探索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传统评价机制的弊端 传统高等会计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要手段,偏重具有标准答案、只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试内容,基本特点是“重理论、轻实务”,“重期末,轻平时”,“重记忆、轻理解”,是一种“学校主导型”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的弊端主要体现在:(1)单一的评价尺度缺乏探究性和开放性,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公正衡量学生的真实能力;(2)缺乏灵活性与综合性的评价内容势必造成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不思考、考前抱佛脚的学习陋习;(3)考核方式倚重期末的卷面成绩,对实践操作重视不够,考核内容缺乏与实际工作的联系,“高分低能”的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世界、缺乏竞争力。

(二)评价机制的创新 随着高等会计教育目标的转换,《初级会计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其课程评价机制也需要创新。一方面,重视平时成绩的考核。总评成绩由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建立行之有效的平时成绩考核标准,防止将平时成绩演变为调节总评成绩的杠杆。通过课程阶段测试、课堂讨论、课程论文撰写、模拟实验等形式落实平时成绩的考核,使评价结果更真实、更全面。同时,适度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减轻学生期末考试负担,使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这样才能持久的吸收和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完善期末卷面考核。卷面考核不仅要评价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和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还要评价其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卷面的题型、难易程度和题量的科学设计是关键。客观题重视基本原理的考核,分录编制题重视基本业务处理方法的考核,案例分析题则重视综合能力的考察。减少记忆型知识的考核,增加“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指不是唯一答案或没有标准答案的试题,强调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和态度融为一体。增加对分析能力、运用能力的考核,会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和参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阎达五、张瑞君:《关于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会计教学新模式的思考》,《会计研究》1998年第11期。

[2]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3]吴水澎:《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第2期。

[4]徐虹、林钟高:《行业特色高校会计本科专业教育目标研究》,《西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体系研究 下一篇:经管类本科《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