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在华留学生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时间:2022-10-21 11:46:14

初级在华留学生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摘要:目前汉语听力教学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运用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对汉语听力教学法提出一些探索,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汉语听力教学;输入假说;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几个时期的发展,现在已经相当繁荣。但是听力教学依然是难点,80%的学生认为在阅读、口语、听力等课程中听力最难,但同时,听力课的出勤率却是最低的,这说明我们的听力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留学生汉语水平提高的因素的分析,并运用克拉伸的“输入假说”对汉语听力教学进行一些改进,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影响留学生汉语听力水平提高的因素

1、信心不足。由于汉语本身的复杂性和其与西方语言的差异性,导致留学生一开始就对汉语学习产生恐惧感,因此,留学生在初次学习汉语尤其是听力时,便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而随着听力理解内容的增多,加之学生心里紧张,听不懂的想象越来越严重,有的甚至失去汉语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学好语言的基础,学生既没兴趣又没信心,汉语水平很难再有提高。

2、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发音差异。汉语和西方语言在发音上有很大的区别,这成为影响学生汉语听力学习的因素之一。有的留学生三声和四声分辨能力差,并且口语中始终带有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常常误听。

3、词汇量掌握不足。汉字多为形声字,且多音字、同音字等非常多,这给留学生汉语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尤其是听力学习。常常有学生反应能看懂却听不懂,就是这个原因。这就需要学生要掌握丰富的词汇。

4、文化差异。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学生由于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常理解有误,听不准确。比如《汉语听力教程》第二册第二课中的泛听练习:《中国简介》,要求学生写出听力中的数字,这道题看似简单,但如果对中国国情不了解,很难写出全部数字。

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输入假说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中最有影响的学习理论之一,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 Krashen)根据自己大约10年的研究成果提出的。这一假说由五个相互连接的“假说”组成:

1、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说。克拉申认为成年人是通过两种不同而又独立的方式学会第二语言的,一种是潜意识习得;另一种是有意识学习。前者像儿童学习母语一样,注重的是内容和效果;后者是指有意识地学习语法规则,这种有意识的学习只能增加语言知识。

2、监控假说。该假说与“习得――学习假说”密切相关,习得与学习的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在头脑中起监控语言的作用。监控是指说话者对自己所说的语言进行检查和控制,也就是利用有意识的学习得到的语言规则或知识对所说的语言进行正误检查和修改。

3、自然顺序假说。克拉申认为,无论儿童或成人,学习母语还是第二语言,不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多么不同,都按照一种可预测的顺序习得语法结构。即有些语法结构习得较早,有些语法结构习得较晚,他们都有几乎相同的习得语法规则的顺序。

4、输入假说。克拉申指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第一,可理解性。第二,既有趣,又有关联。第三,要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第四,非语法程序的安排。克拉申认为,输入假说要求输入必须含有i+1才有利于语言获得。其中,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1表示稍稍高出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大量接触i+1的语言材料,学习者便会在理解信息的同时,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

5、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注意到,输入的语言信息并不总是被学习者吸收,因为情感因素起着过滤输入的作用。

根据克拉申的假说,我们在汉语听力教学中一方面应区分学习与习得,并指导学生运用监控假说,对所学语言进行修正,同时按照自然顺序假说进行常规教学和拓展练习;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在给学生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同时,重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多鼓励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减少焦虑,让他们的情感过滤始终保持在最低限度,而使输入的语言材料易于吸收。

三、 提高初级汉语听力水平的方法

1、明确教学训练目标,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听力教学的训练目标,一般可分为三类:交流类、信息获取类、欣赏类。

交流类的训练比较简单,只要学生能够准确地听清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即可。信息获取类的题目主要涉及一些新闻报道、综述、天气预报、节目预告、科普节目等,主要来电视、电影或广播,特点是节目稿非常正规,使用非常书面的语言。欣赏类。这类题目很难,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影对白,还有一些采访以及对话内容比较多的新闻报道。

根据训练目标,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首先,教师应创设一定的听说环境,准备适合的听力材料。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准备合适的材料,同时还要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其次,学生的听力练习要做到有恒、有序、有量。不怕听错、不怕说错、不断苦练。特别是成年人,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听辨能力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听错、说错,不敢张口练习。然而,语言是一种习惯,没有反复的操练和实践难以产生熟练的技巧。

2、正确使用策略,提高听力能力。

(1)抓关键词,把握重点信息。听力材料各种信息的价值并非相同,抓住关键词,有重点的聆听,学生可以在听之前根据题目答案,猜测关键词;在听力进行时,记录关键词和重点信息。这样,在答题时便可轻而易举。

(2)根据克拉申的监控假说随时进行自我监控。这种自我监控一方面要贯穿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全过程,通过全面提高语言能力,进而提高听力理解水平。另一方面,听者要在听的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聆听行为。

(3)在听力过程中,如果遇到听不清楚的情况,可以根据语义场原理或者上下文的含义或语法关系确定一个词的发音。对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听者,从前文或者选项猜测听不清楚的词语。

3、根据i+1原理和情感过滤假说,全面提高学生听的能力。i+1原理即要给学生大于其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因此,我们就要扩大学生听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在课堂听力训练时,精听和范听结合,保证听力范围的扩大和背景知识的积累。同时,也不可忽视课外的听力训练。

另外,我们要帮助学生减少焦虑,降低情感过滤的限度,激发学习兴趣,变要听为乐听,达到会听。一方面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汉语氛围。另一方面,对比较陈旧、乏味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删改;除此之外,针对留学生汉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补充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听力材料,如歌曲、新闻、电影、动画等供留学生学习训练。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探索和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调动,焦虑就会减少,提高自信心。

综上,尽管目前汉语听力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汉语听力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正如刘颂浩先生(2001)指出的“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听力教学研究取得的进步与对外汉语教学飞速发展的形势是不相适应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所以,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我们应更努力,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四川;成都;610000)

参考文献:

[1] 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 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 下一篇:独立学院期刊管理工作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