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有效性探析

时间:2022-10-24 04:13:47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有效性探析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确定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要求。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师生主客地位转换困难。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要注重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教学方法使用的有效性,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也必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方面。但是,我们也看到现行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认清目前的现状并对有效性教学进行探析,对高中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热议仍然在继续,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其课堂教学过程往往严肃和压抑。教师的高耗低效和学生的负担过重成为阻碍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两大顽疾,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困扰:一是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二是师生主客地位转换困难。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素质教育”的提出是给高中教学以强烈的冲击,但是在高考的面前,这种冲击力慢慢被削弱,这就给“应试教育”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成绩仍然成为衡量一切的筹码,以高考为中心的“考”“教”和“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

“师生主客地位转换困难”: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者皮亚杰的观点,他认为教师是建设者和促进者,在特定情景中,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并对知识进行主动加工,从而形成元认知。布鲁纳的“发现教学”和施瓦布的“探究教学”也以不同的视角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师生主客观地位的转换,教师应从教学的主体地位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容易忽视,从而使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受到压制。

作为客观存在的两方面,造成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失效或无效,俨然成为新课改改革的重心和改革的指向。新课改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并强化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探究性活动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确定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要求;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的需要,高于学生已有水平并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还要着眼于学生数学潜能的唤醒、开发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还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形成,促进数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就显现得尤为重要。

1.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界定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界定: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理念,以先进的教学手段,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实施的并予以合适评价的一种教学系统,旨在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增强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实现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目标太低,没有难度,会使学生失去兴趣;目标太高,实现不了,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该目标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确立教学目标。教材是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材料,根据教学内容,可适当在教材基础上提高,依据的还是学生的掌握程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要求。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可行,并且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才是有效的。

另外,新课标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关注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即知识与技能、过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就要求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过程、注重学生活动,注重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的升华。

(2)教学方法使用的有效性

针对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选定合适的教学方法。首先在课堂准备中,设计多种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设计教学方法,但不能局限于这些教学方法,在课堂授课过程,随时可以调整设计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有效的目的。

要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还应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更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3)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掌握知识的的情况和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营造良好的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通过上述有效性的实施,目的是充分发展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构建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而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奇,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8,(1).

[2]郭运江.高中教学有效教学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董国顺,霍素平.突出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发展.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2).

[4]黄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上一篇:浅析幽默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怎样打造物理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