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度

时间:2022-10-24 02:51:20

如何处理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度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把握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中考试的和谐度;要把握好学业负担的增减度;要把握好创新和传承之间对立与统一度;要把握好教材内容与拓展方面的延伸度;要把握好小学语文教学本质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度。

【关键词】语文 课堂 度

1999年6月的第三次“全教会”上,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至此,代表应试教育的旧观念、旧方法被彻底摒弃,“素质教育”一词走进了国人的视野,之后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新课程为载体托起素质教育扬帆启航。作为千万素质教育具体实施者的我,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亲历亲为了素质教育的风采与魅力,它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生活,重燃教育的生命与活力,尤其在教育的重要场所——课堂中体现得酣畅淋漓。课堂成为学生生命飞扬的广场,挑战问题的赛场,生成智慧的牧场,心灵共鸣的磁场,轻负优质成了大家追求的目标,都在探究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但是都很难实现。就其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其特殊性决定了单实施素质教或应试教育都难以达到轻负优质目标,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以下几个“度”:

一、要把握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中考试的和谐度

应试教育为人诟病的原因之一就是考试,凡是考试就是应试教育,凡是不考试就是素质教育,把不考试就等同于实施了素质教育,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曲解。考试仅仅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它本没有错,错在以前的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终极目的,扭曲了考试的作用。素质教育的质量同样要借助于考试的手段来检查、评价和强化,无论什么教育、无论哪国的教育都离不开考试,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轻松、愉快、高效地考取更高的分数,只是扬弃应试教育中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利用题海战术的方法追求高分。相反,素质教育则赋予了考试更多的内涵,除了分数,还可以用考试的诊断和反馈功能为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和参考。素质教育的考试只要在考试方法和形式上采取多样化即可,考试内容重基础、重阅读、重习作、重迁移、重习惯,运用好考试为教学进行提示和导航,做到惜时增效,轻负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要把握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中学业负担的增减度

应试教育为人诟病的原因之二就是学业负担过重。应试教育中机械重复动笔的多,动口的少,亲手操作的就少之又少,学生作业乏味,课业负担和身心负担都重。素质教育是以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反对以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获取高质量。但学习不能没有合理的负担,即便是素质教育,也要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关注教学质量,不能以“减负”为借口,人为降低工作质量,成为工作中消极怠工的微词。老师应该通过自我加重工作负担来为学生减轻负担,比如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很好的体现层次性,因为负担的轻重对成绩优劣的学生感觉不是一样的,同样的一道题,成绩好的几分钟就做出来了,成绩差的可能三个小时也做不出来,所以老师要分层设计作业,合理分配学生的负担。另外,还要注重作业的质与量,注重作业的广度与深度,注重作业的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业负担有增有减,力争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在“合格”的基础上个性特长得到张扬和发展,追求全体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既乐学又培养勤学、苦学的意志品质。

三、要把握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中的创新和传承之间对立与统一度

应试教育为人诟病的原因之三就是造就高分低能且缺乏创新能力的学生。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只有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但当重任的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生命意识、生活意识和生成意识,学生是课堂的“边缘人”,课堂是神圣的“教堂”,教师是“传教士”,课本是“圣经”,学生是忠实“信徒”的应试教育模式才会淡然离去,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共享者,服务者的角色才会有登台的机会,只有“听话”权利的学生再也不像张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课堂中老师和学生心灵对接、意见沟通、思维碰撞,相互倾听、接纳和共享成果。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知识和能力的生成状态,课堂以温馨、轻松、自由的情感体验成为学生欢迎的精神居所,在倾听、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在应试中分数却不尽如人意,还有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目标落实不到位,在追求教育功利化的今天,素质教育却沦为教育部门应对社会和家长攻击放松教育的防空洞和挡箭牌,矛盾愈益突出。为了适应现阶段社会大众对教育的需求和社会的和谐,语文学科也应该传承应试教育中好的方面,学习方式不在于新而在于恰当、适度和有效。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不是万能的,有些知识采用传统的方法效率更高,切不可为了体现素质教育形式而形式,形式要为内容和目标服务,有效且有益的形式才是应该追求和提倡的。所以不能完全实施素质教育就彻底抛弃应试教育中的优点,态度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把握好两者之间对立统一度。

四、要把握好教材内容与拓展方面的延伸度

应试教育为人诟病的原因之四就是课本当“圣经”。新课程不再把课本当作“圣经”,提倡和鼓励地方教育部门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弥补教材中的空白,丰富课程内涵。这样的重心适度下移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避免轻视教材内容,大肆进行拓展延伸,似乎不拓展就完全不对,拓展得越多越宽就越能体现素质教育,这种认识是肤浅的、错误的。有位老师在教学《画风》一文时,设计了听风、说风、读风、画风等环节,凡是跟风有关的内容都设计到这节课里来,春风的轻柔、台风的肆意、秋风的凉爽、北风的呼啸都进入了课堂,课堂中学生大谈台风的危害,一堂看似热热闹闹的课仿佛一盘大杂烩,学生合作、交流都很好,但许多与课文学习目标没有关系,造成目标达成的缺失,这样的拓展与延伸没有意义。在挖掘和拓展教材时,要从需要和实际出发,并非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越生动越好,要为目标而拓展,不能为了创新而拉掉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造成知识学习脱节、空位。拓展的度很重要,不喧宾夺主,把课堂当展示厅和放映厅是不可取的。

五、要把握好小学语文教学本质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度

应试教育为人诟病的原因之五就是学科之间相对独立、缺乏整合。“整合”一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一提出就成为课程改革中最时髦的词语之一,由于小学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之紧密,再加上素质教育提倡大语文观,许多语文教师就把它作为与各门学科进行整合最好的载体了。于是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既丰富又有趣味的唱、跳、画、演等活动环节,这些热热闹闹的环节很多时候与语文课一点关系都没有,更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相距甚远,这样的课多了会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肤浅,浪费掉反复涵咏和深究的时间与机会。学科的整合本末倒置,做了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田”的蠢事。有的整合好似给素质教育装饰花边或贴标签一样,好像没有这环节,仿佛就不是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科间整合的度,不要为了整合而整合,一定要把握好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度。

凡事都有个度,适度为智慧,过度为愚痴。做一个辛勤的教师,把自己关进事业的监狱中,劳作在儿童心灵的原野上;做一个理性的教师,把握好“度”的艺术,播撒希望,收获成功。

上一篇:模块融合通史,纵横古今天下 下一篇:校外教育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