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微课程研发的六大策略

时间:2022-10-24 02:45:07

语文微课程研发的六大策略

历史步入微时代,微博、微信……扑面而来,语文微课程也款款走来。

微课程,既不是指计划,也不是指教材,而是包括愿望、设计、材料、困难与克服、犹豫与坚定、胜利与失败在内的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共同穿越,共同抵达,共同成长。微课程就是一段旅程,就是师生用脚走出来的道路。

微课程具有三个特征:首先,微课程内容容量小,便于操作实施,实施时间短,见效快。其次,微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再次,凭借微课程可以更加高效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一说到微课程的研发,许多教师便觉得这既神秘,又深奥,那是专家们的事,与我们普通教师没有关系。事实上,微课程的研发,既不神秘,也不深奥;既不需要多么强的能力,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它只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课程意识,有孜孜以求的探究精神,有对教育朴素的情感,有对学生的喜欢和热爱。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语文微课程研发的六大策略。

第一大策略:教材――通过对课文的拓展,研发出微课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某一个作家的一篇文章这不是课程,只能说是某一课程的构成内容。但当我们有意识地研究这个作家,梳理他(她)跌宕起伏的人生,研读他(她)各个阶段的很多作品,分析和评价他(她)的思想嬗变,以及这些作品和时代风气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课程了。比如,刘发建老师依据教材中的《少年闰土》研发了鲁迅课程。面对教材,首先选定目标,然后确定方向,精挑细选,善于发现,旁征博引,便成了微课程。比如,笔者依据教材中的《月光启蒙》,课外读物――孙友田的《月光母亲》以及野夫的《江上的母亲》组合,研发了“感恩母亲”微课程。

第二大策略:特长――利用特长、专长与擅长,研发独特的微课程。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可以有目的、有方向、有层次地将自己的特长转化为微课程。比如,笔者喜欢灯谜文化,就利用每节语文课前2分钟研发了灯谜课程。这个灯谜课程实施了一个学期:第一月笔者出灯谜给学生猜,第二个月让喜欢灯谜的学生出灯谜给同学们猜,第三个月笔者与学生自己创作灯谜给同学们猜。灯谜课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三大策略:地域――利用地域文化,研发微课程。比如,无锡的梅园闻名中外,于是,笔者以梅花为内容,开发“梅花三弄”课程――将30多首写梅花的诗词纳入三个篇章:梅花一弄:自然之梅;梅花二弄:友情之梅;梅花三弄:人格之梅。通这一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熟记了30首写梅花的诗词,更重要的是将梅花冰清玉洁的品性永留心间。

第四大策略:问题――通过开发微课程来解决问题。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我们可以聚焦问题,通过开发微课程以解决问题。比如,笔者每两年新接一个班,怎样尽快让学生喜欢笔者,让家长信任笔者?笔者利用开学第一周,研发了“开学课程”,即开展“四个一”活动:新学期给学生写一封信;带领学生进行第一次晨诵;学生第一次习作《给新老师画像》;开好第一次家长会。“亲其师,信其道”,开学微课程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整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大策略:节气――将二十四节气开发成微课程,带领学生穿越一年的春夏秋冬。节气文化与学生的当下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节气中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培养敏感的诗心和科学的严谨态度。

第六大策略:仪式――依据学校举行的各种仪式,研发微课程。很多时候,我们把仪式当成了一项任务完成,于是仪式便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将仪式研发为微课程,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笔者在六年级研发了“杨柳与送别”毕业课程。这一毕业课程具有三个特色:在古典的氛围中营造浓浓的离别情愫,珍惜彼此之间相识、相知的缘分;将经典诗词置身于送别的情境中,经典诗词在特定的情境中复活,与学生的生命发生共鸣;学生体验古人离别的情韵,道声珍重,别离是为了重逢。

课程的丰富性决定着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研发卓越课程,创造幸福人生。虽然路途漫漫,我们且歌且行。下面,笔者以一个微课程的实施过程来作具体的说明。

让古诗在生活与生命中复活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课程

2月19日,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天空中飘着细雨,与这个节气倒挺吻合。早晨,我来到教室,与学生一道开启了“在农历的天空下――雨水”的课程。

我先问学生,为什么这个节气叫“雨水”?学生说,因为这个时节下雨比较多。我说,是的。请同学们看窗外,此时不正下着蒙蒙细雨吗?我打开电视机屏幕,告诉学生,“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在“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雨天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接着,我让学生说说这几天的天气变化,学生说,这几天一会儿热,一会儿冷,一会儿晴,一会儿雨。我说,是啊,“雨水”这个节气是“乍暖还寒”的时候啊!

接着,我跟他们讲了一些谚语,有根据雨水预测后期天气的,如“雨水有雨百阴”“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有根据冷暖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说到后两句的时候,我问学生,今天是“冷雨水”还是“暖雨水”?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冷雨水。”于是,我们约定,到惊蛰时,一定要来验证一下,这谚语是否有道理。

我们还读了两句农谚:“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从这农谚中可以看出,农民今天在盼着下雨呢,可见春雨对农作物的重要性。这让我们想到了哪一句特别常见的农谚呢?――春雨贵如油啊!这时电视机屏幕的画面上那颗颗珍珠似的雨珠闪烁着亮丽的光,令人油然而生喜爱之情。讲到“春雨贵如油”,我联系现实生活,稍作发挥。我说,我们国家的许多地区经常遭遇旱灾,尤其是河南、安徽,今年有近百天没有下雨了,麦苗干枯,甚至连人喝水都成了问题,他们多么盼望着下雨啊!但愿“雨水”这个节气里,那些地区能下雨,缓解旱情。

我问学生,在你们学过的古诗中,有写春雨的诗吗?学生说,杜甫的《春夜喜雨》。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春夜喜雨》(杜甫)这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不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诵读的诗。我在屏幕上出示今天诵读的诗歌释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先给学生诵读了一遍,然后让学生自由诵读。在反复诵读之后,我问学生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问,为什么喜欢这两句?学生说,这句诗写出了春雨、春风的特点。你看,春雨细细的,落在身上不会将衣服弄湿;春风柔柔的,吹在脸上不再寒冷。我让学生联系今天的天气谈谈对这句诗的感受。学生说,今天的雨确实是“沾衣欲湿杏花雨”;但今天的风不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我出示一幅烟雨江南的图画,杏花雨、杨柳风,多么美的意境啊!我们又一次诵读释志南的《绝句》,学生也沉浸在这“烟雨江南”的优美意境中。

最后,我给学生介绍了“雨水”后的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也就是说,到这个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晨诵结束了,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优美意境永远留存在学生的心中。在随后的一篇《寻找春天》的文章中,许多学生都引用了这句诗。因为与学生的生活、生命相联系,古诗不再是冰冷的,它活在了学生们的心里。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

上一篇:小学品德生成课与课堂高效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