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美育教学

时间:2022-10-24 02:00:04

浅谈语文课堂美育教学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汇编了古今中外许多名篇佳作,如仍按常规的教学模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很难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美育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常言道:没有美育教学,是不完全的教育。而语文课堂美育教学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不仅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砥砺品格,启迪心智,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反复朗读,激发美的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了许多文学佳作,通过不同方式朗读,学生就可以初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社会美、自然美、人物的心灵美及文章的主题美和结构美,激发出心灵深处美的情感,读《荷塘月色》一文,那素淡朦胧的荷塘,那轻盈荡漾的月光,学生就会萌生出心中那份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之美;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会因景物的辽阔激荡起心中那份向往与豪迈之情。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会沉醉于海子的尘世幸福生活之中。

教师针对每篇文章的特点,应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可以采取集体读,分组读的方法,读出气势,读出情感,在“读”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其中内含的美。

二、点拨剖析,感悟美的内涵

“世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文学作品美的内涵极为丰富,它主要包括作品的主题美、人物的内心美、文章的语言美、作品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等等。咀嚼作品,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美不胜收。

高尔基说过:“美是人自己从他的灵魂深处创造出来的。”文章都是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其实也是作者“思想与人格的表现”。教师应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适当地点拨,对文学作品的美进行剖析,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美的内涵。如教《沁园春.雪》,就要让学生感悟同志通过咏雪来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今朝”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教《白杨礼赞》就要感悟作者对白杨树景美、形美、神美的描写是为了歌颂坚持抗战的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教《滕王阁序》就要让学生在辽阔壮美的山川秋景中感悟王勃怀才不遇,愤满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感情。教《项链》,就要让学生认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同时,点拨出文中的那份易被忽视的对朋友的真挚诚信和敢于面对不幸的不屈品质。语文课堂美育教学,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挖掘和感悟。忽视了美育,我们就很难感受到朱自清笔下父子间至真圣洁的亲情美,就很难感悟出沈丛文笔下“几信凡夫俗子”无私纯洁的人性美,就很难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惊心动魄中遥想“羽扇纶巾”的儒将风采,也很难领悟出徐志摩“挥一挥衣袖”的那份依恋与洒脱。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文学作品蕴含的美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它蕴藏于作者的灵魂深处,如果要让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的内涵,教师的适当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如教授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此文借项脊轩的兴衰,抒写三世变迁及个人的悲欢,表达家族败落、怀念死者和自己不得意的感情。文章感情蕴含于日常生活小事之中,学生较难把把握。教师可以点拨:作者为什么 要回忆母亲,怀念祖母,思念妻子?作者着力刻画这三位女性用意何在?这样,学生自然会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角度去思考。通过讨论、分析,然后归纳板书如下:

这样一目了然,学生既把握了课文内容,又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还有,新编语文教材,关于“爱情”主题的文章占了较大的比重,教师如能从美育角度进行点拨,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学生就能从罗米欧与朱丽叶的至死不渝,崔莺莺与张生的刻骨铭心,柳梦梅与杜丽娘的魂牵梦萦中感悟人类至高无上的爱情美,感悟出人类为追求爱情,追求自由幸福生活坚贞不渝的执着美。

三、改变教法,想象美的形象

美育,就是以培养审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很难达到和谐的统一。如能改变一下课堂的教学方式,变课堂为“学”堂,以师生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民主性、自由性,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就会使学生在“学”堂中有想象美的空间,有表现美的机会。让学生按自己对美的感悟去理解美,想象美,设计美。

如教屠格涅夫的《门槛》一文,我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门槛》一文改编成剧本,让学生以编导的身份,自编自导。从人物的服装、表情、语气以及布景等角度去设计心目中“姑娘”的形象美。然后互相交流,各抒已见,不求统一,只求言之有理。结果学生设计出的形象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很好的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美,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调动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实,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文学作品举不胜举。如教《离骚》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设计屈原的高尚形象,教《逍遥游》可以去想象鲲化为鹏,其大无比,搏击长空的逍遥风姿。教《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设计林黛玉、王熙凤的形象。还有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以及《沁园春.长沙》中的、《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还有《茶馆》《雷雨》……课本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可以充分发挥课堂的民主精神,给学生想象美的机会,还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然后以口头表述方式来设计心中美的形象。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使课堂气氛活跃,这样,教者轻松,学者乐意。

四、走出课堂,描绘美的生活

美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利用课堂对美的挖掘、感悟去表现美、创造美。纵观近几年的全国高考作文,可以看出历年话题作文都是契合时代脉搏,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主要从下列内容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理想、爱国、奉献;自信、进取、乐观;宽容、团结、友谊;改革、创新、磨难。并进行大作文、小作文、片断作文以及口头作文等多种形式的训练,通过交流、体会,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这样通过感悟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生活是一个美的集合体,只要留心生活,学生就会以美好的情趣去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培养他们挖掘、认知、描绘生活美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写作练习。如以“生活是享受”为话题的系列作文训练,要求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中的美,然后将自己的发现、感受倾注一笔端。这样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对美的复习,从而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灵感,提高写作实践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把握了美育的教学这一把金钥匙,就会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注:本章内容的所有图表及公式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试论在幼儿学习生活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篇:刍议文字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