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幼儿学习生活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时间:2022-06-08 08:51:05

试论在幼儿学习生活中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知识、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素质教育是有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是郑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知识、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素质教育是有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是郑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幼儿教育、幼儿素质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人的素质要从小开始培养。所以,幼儿教育阶段也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为其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知识、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素质教育是有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是郑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

根据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顺应潮流,下功夫抓好幼儿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德育总目标: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的情感,幼儿素质培养的具体目标应是:启发引导幼儿萌发初步的爱国家、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积极情感, 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公正、勤俭的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所必需的态度,启迪自立、竞争、合作、遵守社会规则等意识,为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审美能力,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以幼儿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幼儿教师怎样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

素质教育强调,幼儿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有自己的种种需要和权利。教育者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自我发展潜力,面向所有孩子在教育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从幼儿教育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以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提高。从教育内容上看,强调全面性和基础性,培养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主张把学习和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孩子做到“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同生活。

在教育中,我们特别要注意把班上每一个孩子作为教育对象,注意全面发展的教育不分割,要全面衡量孩子,不能以漂亮、聪明、听话为标准,对待孩子的进步我们要变横向对比为纵向对比。

二、将幼儿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培养,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贯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

在平时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做到的,必须自己做好榜样作用。如:在教育幼儿讲文明、讲礼貌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幼儿有礼貌,幼儿问教师好,教师必须用亲切的语气回答"小朋友好"!遇见陌生人或参观的家长,教师应热情与之交谈、打招呼,无形之中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好的发展。

这样,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使他们学会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别人、乐于助人、不打人骂人、爱护公物,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

三、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众星捧月般的地位,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但是对我影响最深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作为父母,不能把素质教育当做一句口号,而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首先,父母要做到热爱孩子与严格要求孩子的统一。家长经常坚持诸如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自私,不说谎,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等正确的要求,就能使疼爱变成促进孩子进步的动力。

其次,父母要鼓励孩子参见集体活动,多与同伴交往。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可以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各种社交技能,同时能体会到快乐,体会到公平与合理,也能更客观的认识自己。

再次,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韧性、同情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要适当给孩子安排一些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应付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孩子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品质,提高能力。

四、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开设德育主题教育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全面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在环境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因此,应该注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幼儿德育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如:中班组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在大班,组织了"夺冠"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和协作能力;另外,每班均有值日生和好孩子的标志,每个区域活动角,均有值日生负责整理,且轮流担任。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总之,幼儿的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幼儿园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所重视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品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开始,持之以恒,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幼儿期所获得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上一篇:农村小学口语交际亟待加强普通话训练 下一篇:浅谈语文课堂美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