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水溶液肥在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时间:2022-10-24 01:19:31

有机水溶液肥在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 为探讨有机水溶液肥对小麦的抗逆、增产、提质作用,在小麦上进行喷施有机水溶液肥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喷施有机水溶液肥,能够显著改善小麦生物学性状,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其商品性状;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比常规施肥增产520 kg/hm2,增幅8.31%。

关键词 小麦;有机水溶液肥;产量

中图分类号 S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241-01

为探讨有机水溶液肥在小麦上的抗逆、增产作用,2013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河南省柘城县土肥站在该县的张桥农场等5处,安排了小麦喷施有机水溶液肥试验[1-2]。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分别在河南省柘城县张桥农场、申桥乡三关庙村、牛城乡堆村、马集乡汪楼村、邵园乡中李楼村。土壤基本情况见表1。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广西喷施宝有限公司生产的喷施宝有机广普型水溶肥水剂(有机质≥80 g/L、氮+磷+钾≥170 g/L,氮、磷、钾的单一含量≥10 g/L);湖北神农峰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肥(23-14-8)。

供试作物:冬小麦;品种:众麦一号。

1.3 试验设计

申桥三关庙村、邵园中李楼村、牛城乡堆村和马集乡汪楼村试验点均设2个处理,处理1:常规施肥+喷施宝1次,CK1:常规施肥+清水对照1次;张桥农场设2个处理,处理A:常规施肥+喷施宝2次,CK2:常规施肥+清水2次。每个处理面积为667 m2。

1.4 试验方法

第1次喷施时间为2013年4月28日,第2次喷施时间为5月8日。每次用喷施宝有机水溶液肥15包/hm2(10 mL/袋)对水300 kg/hm2喷施。喷施后无降雨。试验各处理底施复合肥(23-14-8)750 kg/hm2。

每处理在田间按对角线方向取5个点,每点按1 m双行量取,计算穗数。在每个测点上依次取20穗,查数每穗的粒数,计算出该小区内的穗粒数;在每试验小区内采取对角线法选取5个点,每个点收获1 m2麦穗脱粒测产,折算小区产量并测千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喷施有机水溶液肥的地块与对照相比,穗粒数平均增加1.7粒,增幅为5.07%;穗粒数增加最多的是牛城乡堆村试验点,增加2.2粒,增幅6.59%;增加最少的是邵园乡中李楼村试验点,增加0.5粒,增幅1.35%。千粒重平均增加1.56 g,增幅为4.04%;增加最多的是张桥农场试验点,增加3.10 g,增幅7.93%;增加最少的是牛城乡堆村试验点,增加0.67 g,增幅1.68%。由于喷施试验是在小麦出齐穗后进行的,所以喷施有机水溶液肥对小麦穗数没有影响。

2.2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喷施有机水溶液肥的地块与对照相比,小麦产量均表现为增产,增产幅度在6.60%~10.58%,平均增产520 kg/hm2,平均增幅为8.31%。增产最多的是喷施2次的张桥农场试验点,增产636 kg/hm2,比喷施1次平均增产幅度7.74%,提高2.84个百分点。增幅最小的是邵园乡中李楼试验点。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喷施有机水溶液肥,可以增加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喷施次数和喷施数量对小麦产量有不同的增产效果,喷施2次,每次用量为300 mL/hm2,小麦增产幅度最大。

该试验进行过程中,2012年10月中旬以后到2013年5月22日,柘城县没有下过大雨;在这期间,虽然所有试验地块都浇过1次或2次水,但小麦生长仍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气候资料表明,2013年3月至4月23日,柘城县出现了3次低温天气过程,致使试验田的小麦生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现象。上述两方面原因是导致2013年试验地块小麦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正常年份小麦喷施有机水溶液肥的增产作用可能会更加突出[3-7],有待进一步试验证明。

4 参考文献

[1] 齐士发,石书兵.小麦叶面喷施腐植酸肥试验初报[J].新疆农垦科技,2012(8):35-36.

[2] 董国靖.冬小麦喷施腐殖酸叶面肥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8.

[3] 卢红,孙成亮,吴秋渠,等.“华夏1号”有机液肥在小麦上应用效果报告[J].农民致富之友,2012(20):99-100.

[4] 彭先容,赵天钟,江金清.小麦施肥对比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31.

[5] 白黎军,汪仲良,祁亚琴.万代红络合剂液肥在冬小麦上的应用[J].甘肃农业科技,2010(7):33-34.

[6] 展丽,张中政,邵秀丽.沼肥在晚播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22):59.

[7] 高产田小麦施肥技术[J].河南农业,1997(10):9.

上一篇:白湖水稻高温热害调查研究 下一篇:江淮分水岭地区林下养殖土鸡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