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指数法的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

时间:2022-04-01 06:29:28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

摘要 以湖北省罗田县为例,从质量、数量和生态3个方面应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 12 个乡镇的耕地进行了评价并划分出安全、临界安全和不安全3个等级归属。

关键词 耕地安全评价;综合指数评价法;湖北罗田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226-01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罗田县地处东经115°06′~115°46′,北纬30°35′~31°16′,属中纬度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形成自北向南的山脉走向,东北部崇山峻岭,群山环抱,多是海拔1 000 m以上的高山。根据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009年末罗田县耕地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9.60%。该研究的数据来源于《罗田县统计年鉴2009》《罗田县统计年鉴2012》及2009年《罗田县土地变更调查数据》、2009年《罗田县第二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10年《罗田县测土配方调查数据》。

2 指标体系建立及权重确定

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复合系统,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开展了关于土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1]。该研究从耕地质量因素、耕地数量因素、耕地生态因素三方面选取了土壤质地、有机质、土壤养分等13个对耕地安全影响较大的因素,并结合罗田县自身的特点,利用特尔菲法完成指标的筛选,建立罗田县耕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具体结果见表1。

3 评价结果分析

3.1 标准化处理

在耕地安全评价中,各参评指标的量纲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量纲,由于取值范围相差很大,其实际数量也差异很大,因此不具有直接可比性,在做综合评价时不可能直接放在一起[1-3]。因此,对数据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该文采用极值法。公式如下:

正指标:D′ij=(i=1,2,…,m;j=1,2,…,n)

逆指标:D′ij=(i=1,2,…,m;j=1,2,…,n)

罗田县耕地安全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如表2所示。

3.2 评价结果处理

由于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鉴于综合指数法[4]的优点,建立评价模型如下:

Y= [ XK×RK]Wi

式中:Y―综合评价值;Wi―准则层权重;n―指标层数的指标个数;XK―指标层标准化值;RK―指标层权重。

各乡镇的耕地安全综合指数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罗田县各乡镇的耕地质量总体差别不大。这与该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其自身的自然条件是密不可分的。凤山镇、大河岸镇、三里畈镇、白庙河乡、河铺镇、九资河镇处于安全或者临界安全状态。而白莲河乡、骆驼坳镇等地因其山地较多,耕地较少,土壤质量相对较差,生态脆弱,处于不安全状态。

4 结论

耕地作为土地中最适合作物生长的精华,是人类生产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5]。不同区域的耕地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因此要采取相应对策以确保耕地安全。丘陵山地区保持耕地安全的措施重点是要相对地提高耕地的自然质量,保持生态安全,保证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山间盆地区相对平坦区要创造条件,在生态允许的范围内加以人工干预,兴修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合理有效的利用[6]。对罗田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要尽量避免因人们不合理利用而导致对耕地的损害,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保护生态敏感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防治水土的流失,减少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不当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和降低耕地的质量恶化风险,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耕地,实现罗田县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5 参考文献

[1] 陈美球,黄靓,蔡海生,等.鄱阳湖区土地健康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2):170-175.

[2] 陈朝,吕昌河.基于综合指数的湖北省耕地质量变化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12):2018-2029.

[3] 赵建军,张洪岩,王野乔,等.基于AHP和GIS的省级耕地质量评价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土壤通报,2012,01:70-75.

[4] 王玉芳.长株潭地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5] 朱明仓.农用地质量评价与粮食安全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

[6] 钱凤魁,王秋兵,边振兴,等.凌源市耕地质量评价与立地条件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1(11):325-329.

上一篇:兴隆县现代化林业生态现状及发展措施 下一篇:白湖水稻高温热害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