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阳极质量减少过量消耗的途径与措施

时间:2022-10-24 10:49:58

摘要:本文介绍了阳极过量消耗的机理,分析了阳极质量对过量消耗的影响,阐述了提高阳极质量减少过量消耗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阳极质量;过量消耗;途径与措施

1、铝电解阳极消耗的现状图1

霍尔-埃鲁冰晶石熔盐法,生产电解铝电化学反应式及阳极消耗如图1

吨铝炭的理论消耗334Kg(假定电流效率为100%),但在实际生产中电流效率达到100%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炭的消耗量要大于理论值。目前吨铝阳极净耗大约在400―450kg之间,毛耗在500-550Kg之间。阳极的净消耗包括,参加电化学反应的消耗和额外消耗,其中额外消耗与阳极质量关系密切,由于阳极质量的不同,额外消耗数量从60 kg/t-Al到120kg/t-A1不等。

2、阳极过量消耗机理

(1)阳极与空气反应引起的过量消耗。阳极与空气氧化又称为化学氧化,炭阳极的化学氧化发生在高温下的阳极侧面与上部。反应式如下:

C+O2=CO2(1)

2C+O2=2CO(2)

预焙阳极顶部温度可以从200℃到700℃呈阶梯状分布,热力学计算表明,CO/CO2的平衡比率在400℃时为0.2,在550℃时为1,这说明反应(1)在低温时占主导地位,反应(2)在高温时尤为显著。

(2)阳极与CO2的反应即“布达反应”,可以用下式来代表:

C+CO2=2CO(3)

阳极在电解中参与电化学反应析出CO2,如果阳极气体不能及时排出,CO2就会与阳极发生反应,即布达反应。当温度超过930度时反应几乎完全向右进行。

(3)炭渣引起的阳极过量消耗。由于(1)(2)(3)式的发生,且因黏结剂沥青焦活性高,氧化反应是选择性的进行,随着反应的不断发生,就会造成阳极骨料突出及周边的疏松,受自身重力和电解质搅动冲刷影响,就会脱落形成炭渣。

3、阳极掉渣对电解的危害

(1)炭粒的增多使电解质电阻升高。当电解质中含炭渣量0.2%-0.50%时,电解质电导率开始下降电阻升高,当电解质内炭渣含量为0.6%时,电解质电导率下降10%。

(2)由于炭的氧化是放热反应,随着选择性氧化进行,大量炭渣落入电解质中,造成电解质电阻增大,槽电压升高,热收入增加,逐步导致“热槽”。

(3)为保持电解槽继续平衡运行,必须要打开电解质结壳,在900多度高温下,人工用铁具不断地捞出,炭渣中含有约70%的电解质,不仅增加了炭耗和氟盐消耗,也增加了热能损耗和人力损耗。

(4)容易形成侧部漏电和阳极长包。在侧部聚集会引起电流沿炭渣聚集向侧部漏电,使炉帮不易形成;在阳极底部聚集,会使阳极长包,严重恶化电解槽技术状况。

4、影响过量消耗的阳极因素

(1)炭阳极在低温下是极惰性的,但随着温度的提高其化学活性急剧增加,大约从350℃开始氧化。阳极灰分中的微量元素Na、V、Ni、的存在,会明显催化阳极的选择性氧化,而S元素在电解中,以硫化物形态转化为气相容易形成晶胀,造成阳极裂纹掉块。不同杂质对阳极氧化催化作用如表1。因此,减少阳极微量元素的含量对降低阳极消耗十分重要。

表1不同金属杂质对阳极氧化的催化作用

反应作用金属杂质

空气反应

C+O2=CO2

强钠、钒、铜、铝

中镍、铁、硅、铬

CO2反应

C+CO2=CO

强钠、铁、钙

中镍、钒

(2)阳极与气体间的反应速度,取决于气体分子向材料内扩散速度,及表面的化学反应速度。若阳极材料的气孔率高,特别是开气孔多,气体分子容易扩散到材料内部,参与反应的面积大,氧化速度加快,提高阳极密度可以有效降低氧化消耗。

(3)由于阳极的选择性氧化,造成阳极骨料的突出,在电解质的搅动与大量阳极气体外逸冲击下,易造成阳极的大块脱落,所以提高阳极强度能有效降低掉渣现象。

5、减少阳极氧化消耗的途径与措施。

5.1降低阳极中的杂质含量

(1)阳极中的硫、铁、钒、镍、钙等杂质元素主要来源来石油焦。石油焦的杂质主要受渣油性质与生产工艺影响。如今电解用石油焦主要是延迟焦化法生产的海绵状焦,随着供应的日趋紧张,有了控制石油焦灰分的含量应做到如下几点:1、在供应紧张情况下绝不可饥不择食,要选择质量好的厂家建立长期供应关系2、与厂家做好原料生产工艺与现场存储的沟通管理工作3、做好本厂石油焦的存储工作,避免两次污染4、对各厂石油焦分类存放防止相互污染5、做好化验及不合格预警工作,使结果第一时间传达到使用车间6、根据化验结果合理掺配使用。

(2)阳极杂质中的钠,主要由残极表面的电解质带入,电解返回的残极都是人工作业清理表面的电解质。返回残极温度较高,造成人工清理的环境恶化,降低了工作效率与清理质量,炭块在电解槽中表面的氧化,造成部分电解质深入到炭块表层,增加了清理难度。综上述可通过以下措施来控制残极对阳极的影响。1、改善作业环境,我公司就针对此专门建立了残极冷却间,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清理力度。2、做好残极料的分析工作,根据结果掺配使用3、用作它用,把杂质高的残极作为填充料使用。

5.2如何提高阳极物理性能

(1)控制煅烧温度

石油焦经过煅烧,排除水分、挥发分,体积收缩,密度增大,电阻率降低,强度提高,同时获得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我公司使用罐式煅烧炉,其煅烧质量好坏决定于煅烧温度与料在罐内停留时间。温度低将会导致石油焦挥发分不能完全排出,体积收缩不足,料表现为颜色发黑、表面疏松,会造成真密度低,强度下降,并引发焙烧时的二次收缩造成阳极裂纹。挥发分的排出到1100℃时基本停止,收缩也相对稳定,但要原料达到物理化学性能的基本稳定,还要继续提高温度到1300℃.合格的煅后焦表面有一层坚实有光泽的碳膜,表面致密、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

(2) 控制混捏工艺

混捏是将不同粒级的各种原料预热到一定温度,同黏结剂充分混和捏合的工艺过程。混捏质量的好坏决定于沥青的用量与混捏温度。

一般混捏温度就比沥青软化点高50-80℃。温度低时,沥青黏度大,对骨料颗粒润湿性差,造成混捏不匀,甚至出现夹干料,使生制品结构疏松,体积密度低:温度高容易使沥青老化,使沥青对骨料颗粒润湿性变差,使糊料塑性变坏,不利于成型。

沥青的用量与糊料质量关系很大。少则糊料发干,干料表面不能形成完整的沥青膜,颗粒之间不能很好的黏结,所以糊的塑性差:多则会使焙烧制品气孔率增大,造成阳极鼓包变形。

(3) 控制焙烧升温速度

焙烧的实质是沥青的焦化,并与骨料形成碳网的热处理过程。焙烧升温速率影响到煤沥青的热解缩聚炭化进程和黏结剂的析焦量,坚持“两头快,中间慢”的原则。即在低温阶段即200℃以前,只有物理变化,并且为抑制黏结剂迁移,升温速度应控制稍快些,否则会造成阳极鼓包变形:在黏结剂焦化阶段即350-500℃之间,发生剧烈物理化学变化,大量挥发分气体外逸,为防止制品裂纹,以及提高黏结剂析焦率,升温速度要求控制很慢,一般2-3℃/h:高温烧结阶段即800℃以上,黏结剂焦化基本结束,升温可以快些。

6、结语

(1)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阳极的过量的消耗与阳极质量密切相关,以吨铝降低50Kg为例,年产60万吨铝厂,每年将节约阳极消耗3万吨。为降低吨铝成本,提高阳极质量势在必行。

(2)阳极炭块生产流程长工序多,除煅烧温度、混捏工艺、焙烧温度外,料的筛分纯度、振型工艺等,均能影响阳极的最终质量。

(3)阳极的过量消耗不仅受阳极质量影响,与电解的工艺参数及生产管理同样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朱丹青,电解铝降低阳极碳耗的途径与措施,轻金属2008 年第8 期 110001.

[2]刘风琴,王玉铝用炭素生产技术,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1.3.

(作者单位: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龙口 265713)

上一篇:手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研究 下一篇:探讨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