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不会说谎的

时间:2022-10-24 07:32:20

摘 要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于某学科有了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绘画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绘画的魅力,来激发并支持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乐学,主动地学,越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乐画的境界?

关键字 兴趣;心理特征;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良好的美术学习情景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美丽的昆虫》一课中,我考虑到一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创设了以布偶“蝴蝶”为主线的教学情境,和布偶“蝴蝶”一起找它的伙伴,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导入时,我设计了找昆虫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学生探究学习的气氛。同学们积极踊跃的找昆虫并说出它们的名字,看到自己找对,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样学生很容易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概括昆虫特征这一重要环节中,学生在合作探究气氛中讨论昆虫的共同之处。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昆虫特征的概括。教师出示一首儿歌使学生对昆虫特征的总结变的更直观,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昆虫特征也变的更明确。为了激起学生创新的意识,我让学生欣赏同龄小朋友的作品,特别是教师画的昆虫作品,更让学生兴奋不已,激发了学生的欲望。

布偶“蝴蝶”情景的设置使学生通过对昆虫的回忆、观察,大胆的把自己认识,喜欢的昆虫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感受自然 激发兴趣

开放的课堂、自由的时间、轻松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应带领学生进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用开放的教学环境,唤醒有生命的课堂。教室不是唯一的学习空间,自然才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它会用无声的语言,倾诉出心灵的感悟。会用轻轻的触摸,告诉孩子美的真谛。

例如:在浙教版美术第一册的《小雨沙沙》一课的教学时,正好那几天下着小雨,我就因势利导,带着这些一年级的孩子走出教室,带他们感受大自然。当学生走出教室后,我问学生雨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呢?然后迫不及待的伸手去接雨。在这个过程中我问孩子们下雨天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哪些事情?这时学生很兴奋,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会做的事情。接着让学生观察路上的人在做些什么事情。他们高兴的告诉伙伴:“他撑着伞在走路”“穿着雨衣在骑车”“有的在跑步”……孩子们在发现、在感受。

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孩子们的眼中并不缺少发现,缺少的是发现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多给孩子们一些机会,让他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去发现身边的美、生活的美、生命的美,多给孩子们一些空间,让他们的心在阳光下自由的呼吸,将会创造出多么美妙的图画啊!

三、借助音乐 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幻想是孩子的天性,音乐增进幻想,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使他们的画面绘制得更加丰富、完美。

例如:在上第四册《大家来运动》一课时,我想到了《健康歌》这首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抖抖手,抖抖脚,咱们来做运动。”我将这支明朗、欢快、节奏愉悦的歌曲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当中,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美妙的音乐中。这时,他们看到同学间不同的动作,感受到了集体运动的快乐。最后,运动的快乐催动了作画的过程,学生自主自觉地在音乐氛围内构思作画,创作出了一幅幅主题突出、构图饱满、色彩明快、富有想象力的作品。音乐的使用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心理感受,促进了新知识的掌握,新技能的形成,还引发了下次再学习的激情。

四、适当实验 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小学美术教育,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这一规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和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浙教版美术第六册《五彩斑斓》一课中,这节课主要学习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知识。如果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解,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于是我利用学校现有的材料采用这样的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的彩色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瓶内,再拿三个瓶,一齐放在讲台上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色的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空瓶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瓶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哇哇!”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我演示完,也就讲完了,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参加调配间色的两种原色的量的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再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调出的颜色涂画在纸上再剪下,贴在预先安排好的色轮图中。在实验结束后,其中的道理也明白了。这是我本课中能找到教学的一个点,而掀起课堂的气氛。

总之,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画得主动、画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绘画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绘画是一件快乐的事。

参考文献:

[1]张洪亮.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论[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01月.

[2]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M].中国轻工业出书社,2004.

[3]石志民,陈海华.激励学生的艺术[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6期.

上一篇:课题研究,传承经典,浸润人生 下一篇:培养语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