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时间:2022-10-23 10:03:59

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摘 要: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注重基本技能操作,合理进行设计性实验,适当增加应用性实验,尽量开设“绿色”实验,加强实验考核,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有机化学 实验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人才对于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有机化学是高职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农林牧类高职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机化学的教学形式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理论教学主要是传授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验证所学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邮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既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是我院化学制药、生物制药、药品检测、宠物药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重视安全教育

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正常进行,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在第一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时教师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安全知识教育。由于有机化学实验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有爆炸性的,所用的大部分是玻璃制品,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过程,若粗心大意,就容易发生事故,如割伤、烧伤,乃至火灾、中毒或爆炸等,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的场所。只要重视安全问题,提高警惕,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有了这种警惕意识,学生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时就会集中精神、认真操作。同时教师应教学生一些事故的处理方法,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冷静地处理。如果遇到紧急状况不懂得处理,惊慌失措,必将影响学生以后的实验,不利于实验课程的正常进行。

2.培养科学态度

每次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师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端正的实验态度、规范的实验操作、精确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学生要重视对实验现象细心观察、对实验数据认真记录,对试验结果科学分析,打好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讲解实验操作及试验后总的注意事项,并作必要的示范。学生进行操作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操作过程,并对不当之处及时纠正。例如,“熔点测定技术”实验,由于苯甲酸的熔程很短(0.5―1.0℃),如果没搞清楚正确的初熔现象,学生记录的初熔温度易提前。当毛细管内的样品出现“发毛”、“收缩”、“软化”、“出汗”等现象,在未出现局部液化的明显的液滴和持续熔融过程时,均不作初熔判断。样品的初熔过程很快,有的学生观察不够敏锐或粗心大意,等到发觉样品融化时,实质上样品已经完全变为液体,达到了终熔温度。特别是个别样品在熔融成液体后会有小气泡停留在液体中,此时容易与未熔融的固体相混淆,应仔细辨别。通过测定熔点,学生不仅可以鉴别不同的有机物,而且可以判断有机物的纯度。实验时不细心观察,有时会导致截然相反的实验结果。

3.注重基本技能操作

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在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力求淡化理论,以实用、够用为度,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基本操作,使学生初步掌握蒸馏、分馏、萃取、重结晶等基本操作。教师应通过安排某些物理参数的测定(熔点、沸点、旋光度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定性分析等实验,使学生学会系统运用化学实验方法,掌握实验室中一些常用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如“乙酸乙酯的合成技术”实验,分为乙酸乙酯的制备和乙酸乙酯的精制两部分内容。乙酸乙酯的制备这部分实验,可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的制备方法(液―液),并掌握滴液漏斗、冷凝管等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而另一部分实验――乙酸乙酯的精制,则可使学生进一步强化蒸馏、分离和提纯,以及熔点测定等基本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分液漏斗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4.合理进行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可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和实践,既能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讲授完烃的衍生物后,教师可以安排一次设计实验――烃及其衍生物的鉴别实验,提供乙醇、乙醛、丙酮、苯、乙酸、甲酸、苯酚等溶液,给出实验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写出实验原理,并应用所学的实验技能,设计实验方案,将以上溶液一一鉴别出来。在方案设计时,学生可列出可能的几种途径,从中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设计的实验方案经教师批准后,可进行具体的实验。如此可引导学生多思考,既动手又动脑。

5.适当增加应用性实验

教师在重视基础实验的同时,适当地增加一些应用性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对做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产品开发和研究打下基础。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我们增加了“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技术”实验。学生在进行该实验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做实验时认真积极。学生不仅掌握了一种新的提取技术和索氏提取器的使用方法,而且巩固了蒸馏、提纯等基本操作技术。

6.尽量开设“绿色”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的试剂大多为易挥发、有毒甚至剧毒物质,学生做实验时有心理压力,同时实验产物对环境会造成有害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开设“绿色”合成实验,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学生能够放心大胆地去做。如,在有机物的合成实验中,我们进行的是“乙酸乙酯的合成技术”实验。该实验中使用的试剂主要是C2H5OH、CH3COOH、NaCO3、NaCl、CaCl3、NaSO4,不仅对实验人员和环境的负面影响都比较小,而且成本较低。

7.加强实验考核

为了切实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师必须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等都应作为考核的内容。每次实验结束后都应及时对所做实验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核。实践证明,学生在接受实验考核后,在思想上会更加重视实验课,实验更认真,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也更到位。

参考文献:

[1]张龙.有机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2]尚蓉.我校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2009,(3).

[3]何建玲.《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

上一篇:在化学课堂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下一篇: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