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馆际协作服务研究

时间:2022-10-23 09:19:10

网络环境下馆际协作服务研究

摘要: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要求我们树立大服务的观念即网络环境下的馆际协同服务应该是资源、技术、服务三者协调且有机统一的产物,三足鼎立才是稳固的发展模式。本文从重视文献的收藏,技术的更新到重视资源,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角度出发,发现我国馆际协同服务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馆际协同;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02

一、馆际协同服务概述

(一)馆际协同服务历史由来

19世纪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注重图书馆的馆际协同。美国图书馆学家曾在1850年提出编制图书馆联合目录的设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协同作过定义:多数劳动者,在同一生产过程内或者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诸生产过程内,依照计划并存地,协同地进行劳动的劳动形态,称作协同。馆际协同是进行资源共享的总要途径,资源共享与馆际协同关系相互依存而密不可分,20世纪50至60年代,资源共享概念被提出,其定义为图书馆相互之间提供文献资源,为读者或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定义简单直白,由于发展的需要,它的定义进一步的规范完善。如匹兹堡大学教授提出:共享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一种方式,即图书馆的全部或部分功能被许多图书馆所共享。

我国的近代图书馆于20世纪初建立,中华图书馆协会在于1925年上海成立,此协会的成立,直接促进上世纪20至30年代图书馆协同服务的发展。馆际协同是于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提出。20世纪60至70年代,经历了较长时间发展停滞期。1999年,由124个图书情报单位在北京签署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书》,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原则,建立起国家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地区级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的全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体系。

(二)馆际协同服务的内涵

1.馆际协同服务的定义。馆际协同是建立在各级各类图书馆在“开源”、“共享”、“协调”的基础上,相互协作,组建合作联盟,共同构建的统一的网状知识结构传播体系。图书馆的服务是图书馆界永恒的探讨热点。图书馆的工作价值也是由服务来呈现。图书馆的服务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把图书馆服务作为图书馆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使之成为文献信息资源与技术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读者”是图书馆人遵从的服务宗旨与工作准则。“为信息资源找人”、“为人找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实质。

2.网络环境下协同服务的特征。(1)平等自愿。图书馆之间的协同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单个的图书馆都有独立法人,馆与馆之间并没有从属和上下级关系,地位平等。自愿是馆际协同的基础,自愿原则体现在自愿参加,主动提供帮助,自筹经费,共担风险。但若两个或多个图书馆之间形成馆际协同体系,就要有统一领导机构,或要有一个负责统筹协调的组织机构。二者并不矛盾,这个组织同样是在共同监督,平等合作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2)严谨规范。图书馆依靠国家经费、图书馆自身盈利、企业捐赠等经济来源,提供图书馆服务。馆际协同服务必定涉及经济利益,严谨规范的管理模式是馆际协同的必要条件。再是,馆际协同服务下馆与馆之间的人力资源也会出现较大规模的流动与再分配,这些都要求严谨规范的合作态度,才能减少馆际之间的摩擦,在一定时期内使之形成长久稳固合作协同关系。(3)动态联盟。馆际协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模式,由于原始契约的不完备性与不闭合性,使得协作成员可以根据环境的改变,效益的实现程度,政策的变化,调整与合作馆的关系即解除或再和作。动态联盟实现了为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多种组织形式的共存,动态联合是多样,共存,大范围的组织机构,这便提高了组织对高需求、多层次、个性化读者的适应性,这种能力使得图书馆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信息社会中依然拥有高效益,好口碑的最基本的保障。在动态联盟下可以避免过去图书馆在大而全的指导思想下资源浪费的现像,提高图书馆整体力量。(4)透明公开。在我国十的报告中,“推进权利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在这一指导思想下,透明公开的管理模式是时展的需要,避免滋生腐败。馆际协同服务期间的在透明公开的运行机制和良好监督机制下,可以提高馆际之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的发挥图书馆整体力量。

3.网络环境下馆际协作的目的。图书馆的根基是图书馆服务,只有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才能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稳步发展。在网络环境下,馆际协同的目的也是为读者提供便捷,快速,准确的服务。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的是图书的服务手段,服务中介,服务条件,服务模式,但其最根本图书馆发展的目的没有变更。在社会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的记忆和扩散的装置,馆际协作下的图书馆必须要突出其服务性。利用现代技术更好的提高服务能力。

二、我国研究现状

1.在资源上的研究状况。我国图书馆界队图书馆的资源研究很是重视,对资源的保存和利用也是很注重。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是图书情报机构借助一定的手段,向其他图书馆提供非返还式的文献信息资源。在政策的支持下,馆际互借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如在经济发达地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建立了文献共建共享体系。NA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文献共建共享服务都有较大进展。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各自的工作重点,各自的区域特色,和政策倾斜都致使了特色馆藏的形成与发展。如沈阳市图书馆满清文化文献资源的收藏保护,和福建省图书馆台湾文化文献资源的收藏保护。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形成的产物,是了解和掌握一次文献的钥匙。现阶段利用网络技术,进行馆际协作,收录完备的二次文献数据库,如EI(工程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SA(科学文摘)。馆际协同经费工担,减轻了有单一图书馆引进二次文献数据库的费用问题,增加利用效率。

2.在技术上的研究状况。技术是为协作馆提供各项服务的支撑和保障。OPAC(联机公共查询目录)是一种在因特网上对馆藏信息资源进行远程检索的工具。联合建设OPAC是共享参考源的重要举措,读者检索式不仅超越目录卡片,还能跨馆检索。国内的OPAC有江苏汇文,深圳ILAS等。馆际协同下的OPAC系统实现较完善的如CALIS,我国CALIS拥有196个成员馆,平均每天上载数万条馆藏数据,成为国内开展联机共享编目数据库的模范,为开展馆际互借提供重要基础保障。我国的OPAC系统在中国具体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下拥有中国特色且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稳定。

3.在服务上的研究状况。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但据图书馆发展的历史,研究重心往往是围绕资源和技术,服务很少单独研究,对其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更加体现对其研究的迫切要求。图书馆协同服务可分为前台图书馆的显和后台成员馆的隐,读者在获取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会从显和隐两个方面对图书馆作出评价,这就要求各成员馆各司其职,减少连带不良影响风险。由于服务在我国发展的不全面,鲜有案例以示比较。

三、我国网络环境下馆际协同服务发展现状及发展障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开始构建我国的资源共享系统服务。资源和技术上已有较大发展,但整体的馆际协同服务并不理想。具体有一下因素:

(一)参与协作的成员馆只愿共享不愿共建

受传统观念体制的影响,重藏轻用根深蒂固,使得图书馆馆际之间很难在拥有信息资源和利用信息资源之间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找到平衡点,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五定律中,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尤其书,每个书有其读者都是建立在藏与用利益平衡的基础上。馆际协同下的各个图书馆,仍是抱着从别馆中得到好处,看好本馆固有资源,而对于奉献资源,共享资源的积极性普遍偏低。

(二)图书馆模式三足鼎立

我国图书馆是由最普遍且低门槛的公共图书馆,资源重复、专一且仅面向师生的高校图书馆,和专业且低利用的科研图书馆三大系统图书馆共同构建起我国的图书馆模式。三者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必要沟通与联系,条块分割明显,馆际之间没有强有力的统一领导,也就没有强有力的指挥与管理机构。如在CALIS的管理系统下,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在建立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和推动高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取得显著地成效,但高校资源与公共馆资源、高校资源与科研馆资源还是隔绝独立、资源共享还是困难重重。三足鼎立即是稳固又有弊端。

(三)图书馆服务人员素质整体不高

面向读者的服务人员包括基础图书馆员和参考咨询人员。在追求个性化服务的现代社会,信息量几何式增长,对图书馆员和参考咨询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我国图书馆国家办馆的模式,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不高,这使得馆员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观念不足,提高了馆际协同服务质量的连带风险,使得馆际协同服务水平较低下。

(四)跨库检索系统不完善

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把服务与资源结合绑定,才能正真解决读者的问题。这要求整合不同图书馆的OPAC系统,聚合不同平台上的数据库,建立同一界面,同一检索式的检索系统,读者可以不用连续登陆多次就可在一个界面窗口跨库检索。而我国的各个图书馆使用的检索系统兼容性和再开发性不强,使得跨库和跨馆检索可实施性较低,这使得馆际协作需要兼容的同一检索平台,减少图书馆之间的壁垒。

(五)缺乏服务标准评价系统

图书馆服务质量标准是指图书馆服务机构用以指导和管理服务行为的原则和规范。服务标准来源于读者,在了解用户获取信息的期望后,对期望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把有价值的信息成体系的作为服务标准。由于各种成员馆的主管部门和经费来源和读者的层次和水平不同,造成多种服务标准并行,使得馆际协同时出现屏障。现今我国的图书馆系统没有完备的健全的统一的服务标准,这也使得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水平没有定量的评价值,单个图书馆面对其读者的评价信息呈现出散乱、无调理性,对其服务并没有方向指导。服务评价系统和图书馆的服务应该形成两股互相推动的作用力,动态发展,共同进步。

四、我国网络环境下馆际协同服务发展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馆际协同服务应该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多元化信息服务体系。馆际协同服务应该是信息资源、多媒体技术、以人为本的服务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依据国情与发展现状也必须是三者共同重视不可偏颇。应该充分发挥图书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健全适合国情的图书馆协同服务体系。

(一)建立健全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计算机技术,推进全国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进程,建立健全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在协同馆内对纸质文献进行合作发展藏书,避免重复购买藏书,各合作馆之间开展代订,补订和馆际互借等业务。发展馆际协同下的联合编目系统,在已有联合编目的基础上不断充实、优化编目系统,优先向合作馆提供便捷服务和技术支持。

(二)深入多媒体技术研究

技术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血液和命脉,我国约有90%的图书馆实现了OPAC。但是OPAC在数据库建设,系统功能,用户体验界面上仍然需要改进。在我国鼓励高新技术发展政策的影响下,深入开展互联网技术工作研究,在馆际协同服务基础上思考OPAC的社会性、集约型、和通用性从而实现范围更广泛,内容更厚重,技术更成熟的图书馆多媒体技术。

(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人是参与活动的主体,无论资源与技术如何发展,图书馆服务活动离开人的参与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图书馆员在显和隐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服务人员要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归纳,分析与预测高速整合成信息产品为用户提供无缝隙的全面服务,在馆际协同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了。重视人力资源有一下主要方法:建立人力资源共享网络,用来解决合作馆之间人力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建立学习型团队,成员馆之间建立学习和交流机制,图书馆馆员之间相互借鉴、探讨、合作;提供更加宽阔的发展平台,图书馆人需要体现自我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其内在动力是对发展职业前景的乐观态度,其宽阔的发展平台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

(四)建立统一服务标准

图书馆馆际协同的行业规范和规则是推动图书馆协作标准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有力保障。由于行政规划规划,我国图书馆服务标准和规范各行其是;缺乏协调与沟通;两个和多个图书馆之间协作共享有资金上往来;我国尚未有图书馆法颁布;馆际之间的自我规范自我监督就更为迫切。馆际之间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评价系统可以减少

(五)创新服务模式

与发达国家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上的差距要求我们图书馆馆际协同服务转变服务内容和方式。面对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读者诉求,图书馆的服务接受着考验,要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从传统单一的纸质文献信息服务到依靠网络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的转变。借助当前先进的传媒手段如微博、微信、数字电视、互联网等客户端为读者提供实时且高效动态鲜活的服务。

五、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网络环境下,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大势。资源,技术,服务是图书馆服务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三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这要求我们必须把三者结合在一起研究图书馆协同服务,不可偏颇。本文主要从这三个角度探索图书馆馆际协同服务问题和给出意见,希望给读者提供更宽泛的视野全面认识图书馆馆际协同服务。

参考文献:

[1]袁静.图书馆联盟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0(5).

[2]臧鸿妹.网络环境下的馆际协作[J].科技情开发与经济,2006(2).

[3]张文娟.区域图书馆联盟三维服务模式研究―以中原经济区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3).

[4]苏建华.数字图书馆联盟服务共享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5).

[5]黄勇.全媒体时代图书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的创新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3(36).

[6]李东来.“全国图书协调方案”时期图书馆协同思想指导下的馆际协作的回顾与思考[J].图书馆,2009(5).

作者简介:孙肖肖,女,图书馆学,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医院经济合同管理 下一篇:浅谈货币政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