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下的机械加工论文

时间:2022-10-23 07:11:50

课程建设下的机械加工论文

一、课程体系主要建设目标

我们的建设目标是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在对工作岗位群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打破学科体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提出机械加工专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构建以“任务载体”为中心,以子任务或项目为主体,以实训车间为实施地点,以工艺、生产管理工作流程为主线的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1.“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①构建“任务驱动”课程体系的核心理念。构建“任务驱动”课程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结构为框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②构建思路。通过对工作任务分析和课程分析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构建专业课程结构的总体思路:教学项目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岗位工作分析;项目课题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教学项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典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覆盖面。

2.课程体系特点①以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原有课程体系的系统性。②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的工作流程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中心,淡化各门课程的界限,应该说在完成“任务”的工作流程中用到哪门课程知识就学习哪门课程,同时穿插各种技能实训,因此课程不是简单的机械合成,而是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按“任务”完成情况和能力要求划分若干子任务或项目重新整合课程。③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职业素质培养实际上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是一种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要从点滴做起,将它贯穿于教学始终,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敬业爱岗,使其树立全局观念、协作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

围绕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确定《普通车床加工》《普通铣床加工》《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数控工艺与编程》《CAD/CAM技术应用》《数控车床结构与维护》《机械加工检测技术》等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1.与企业合作开发核心课程任务驱动课程体系中的“任务”源于生产企业之中,但绝不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课程体系中所涉及的课程也不是机械式将几门课程整合在一起,而是既要考虑企业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又要考虑教学规律性、教学可行性,因此必须是学校的教师与企业的专家和兼职教师共同研究开发,使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尽可能一致的课程。课程开发的思路是:首先,根据专业相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其次,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即形成行动领域,再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转换为课程学习领域;最后,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也就是学习情境设计。2.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专业群将围绕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建设,建设成与“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模式相配套,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的精品课程。启动2门“任务驱动”课程体系中基于“任务”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其中1门建设为市级精品课,1门建设为校级精品课。通过教材开发过程的校企结合,达到提高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服务企业生产实践的目的。以学生易于掌握、教师易于传授、符合企业实际需要为原则,在教材内容的组合、编排上,打破学科界限,结合“任务”的工作流程和技能训练,推出模块式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材。

2.利用网络技术建设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是围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根据本专业群的教学特点,全员参与,开发多媒体课件(教学中使用的动画、录像等,幻灯投影、示教板和基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录像等),开发与课程体系配套的教学手段、特色教材,开发与课程体系配套的课程标准、行程性考核标准和办法、评价标准等。

作者:陈建华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南华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加工问题下的机械加工论文 下一篇:实验教革下的电子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