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思维在英语语言史课程中的塑造

时间:2022-10-23 06:18:16

历史思维在英语语言史课程中的塑造

[摘要]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英语语言史,是综合学习英语形成、发展和现状的课程,要深层次地学习知识点就要靠学生自主形成较好的思维模式。课程与历史相关,历史思维的形成就尤为重要。在历史思维的帮助下,学习者可以很好地认知语言发展的历史线索,深入历史事件的学习,了解其对语言的影响。

[关键词]历史思维 英语语言史 重要性 创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31-02

历史学科是贯穿于所有学科中的知识体系,正如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斯〈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就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过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致形式的反映”。对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开设的英语语言史,是研究英语的起点、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课程,要帮助学生从课程的教学中建立历史思维,在历史思维的引导下了解和审视历史事实,理解和阐释历史现象,在经过学习和思考后,能够形成较好的认知结构,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吃透知识点,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方法支持。

一、历史思维对英语语言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英语语言史是一门以历史为基础,研究语言变化的课程。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可以分别站在历史和英语语言学的角度学习,但如果以历史的脉络为基础来观察英语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发展,更能凸显其相得益彰的效果,所以培养历史思维的作用就尤为重要。

(一)历史思维的形成,有助于从宏观上客观地把握英语语言发展的纵向线索

英语语言史着重把学习放在英语的过去和现在的发展,也可以对语言的发展做出辩证的预识。从时间上来看,整个英语的时间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英语时期(old English),从公元5世纪到11世纪中叶;中古英语时期(Middle English),从公元11世纪到15世纪;现代英语时期(Modern English),从公元15世纪至今。为何还这样分呢?原因一:英语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英语从有到无,都与整个英国的历史发展密不可分,民族的形成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环境,按照大的事件段落分,可以避免繁琐,增加学习的兴趣;原因二: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成为了语言时期划分的分水岭,每一个阶段的历史事件也为语言的形成和进化提供了依托。

(二)有助于从微观上学习语言发展的背景,以及历史事件对语言的影响

在把握了宏观的大时间段后,就要进行细节的划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时期都有历史事件支撑,才能看到事物的变化。在古英语时期,在大不列颠岛,住着都是日耳曼游牧族群中的人们,他们的到来并未对语言做出什么贡献,但是为寻求英语的种类根源提供了资料。直到公元5世纪中叶,居住在欧洲大陆的日耳曼族群中的盎格鲁(the Angles)、撒克逊(the Saxons)、朱特人(the Gutes)占据了不列颠岛,三方在经过战争后,按照力量的强弱分占了整个岛的各个部分,各个部落在长期的融合中形成了英语的雏形。在英语中由很多的部落语言的词语作为英语词汇的基础。之后,丹麦人的入侵,把大量的斯堪的纳维亚语(Scandinavian)加入到英语中,增加了英语词汇的发展,借词大量汇入。时间推后到1066年,诺曼征服成为英语史上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征服者威廉的到来,影响到了英国的方方面面。威廉是法国的封建主,他使用的语言是法语,经过亨斯廷斯战役后,威廉大胜,与1066年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建立了诺曼王朝,随后在语言方面开始了分化,由于上层社会的贵族多数是跟随威廉的人,他们交流的是法语,在诺曼时期,法语成为了官方语言。英语这时成为了本地下层平民和老百姓使用的语言,也可以说英语进入了蛰伏期,也正是这段时间给了英语时间吸收大量的法语词,促进了英语语言结构的变化。中世纪英语时期,英语经历了英国的文艺复兴。英国的文艺复兴重点放在文化、文学的发展上,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加速了语言的自我完善,英语在语音、语法、词汇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到了近代时期,英国的国力昌盛,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经济繁荣,也为其殖民扩张提供了理由,作为文化载体的英语也开始了全球扩张和文化移植。由于英语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吸纳性,英语发展到现在,形成了以多种语言的合体:盎格鲁・撒克逊语约占25%,拉丁语约占16%,希腊语约占14%,法语约为35%,其他语言成分为10%。

二、历史思维在英语语言史中的创设途径

(一)自主学习在先,以章节的方式阅读相关材料

思维建立的前提是要学会思考,要学会思考就要有知识作为铺垫。要大量阅读相关联的书籍或者章节材料,只有在读书中,学生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寻找问题解决的答案的过程中,也就是思维创造的过程。以中古英语,文艺复兴时期章节为例,在阅读材料之前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英国的文艺复兴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之间有相关的联系吗?这两个国家文艺复兴的侧重点是什么?英国的文艺复兴对英语语言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和作用?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提醒学生带着问题看资料,之后结合个人的阅读经历归纳出问题的答案。其次以书本的章节为阅读材料时,鼓励学生在每个段落之后能够总结出大意,并且能够对段落中涉及的名词解释做出正确的解答。

(二)能够打破陈规,逆向思维解答相关的历史现象

在认识或学习与语言相关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时候,学生要学会的不仅仅是站在时间的正面看整个事态进步和积极的方面,还要看到相悖的一面,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对待历史。以诺曼征服整个事件为例,在学习后,大部分的注意力会放在诺曼征服对整个不列颠岛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而作为文化方面的语言似乎只是只言片语。通过英语语言史的学习,应让学习者看到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会成为新统治下国家变化和发展的条件,特别是在外族到来之时,征服者威廉带来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革新和经济上的变化,还有语言的分类。在诺曼王朝时期,法语成为了上流社会主要使用的语言,那从逆向来看,英语在这个时期呈现的特点是什么呢?英语在发展上又有什么样的趋势呢?在法语主控的时期,英语是否像一粒准备发芽的种子在寻找发芽的时机,厚积薄发呢?当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学习者们才能真正领会到知识的领悟不是从事件的一个方面着手,要打破这种思维的惯性,才能拓宽视野,具有科学、客观的评价和认知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学会横纵向拉线索,规划知识结构的框架

纵观整个英语语言史的结构,讲起话分为三个大的事件块,主要是根据在这几个时间段落中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对英语的影响而定的,而在每个时间的段落中,有从横向可以看到支撑语言发展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当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再看看不同时期在语音发音、词汇扩展和变化,以及语法结构的调整,这样对于整个英语的结构和现状就有了整体的认识。学会线索式拉伸,可以帮助学习者把握历史的整体知识结构,归纳和审视语言的阶段性变化,并能够对逐一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理解,反思和结论。

三、结语

思维模式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它不是臆造的,但是在行动的引导下,思维的形成是可以具有意向性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够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以及事物发展的脉络途径,了解了语言发展的历史,能直观地让英语学习者学习到英语内部结构带有规律性发展的知识,知道了这些语言中的规律,就能更好地知道英语发展的特点。文史不分家,历史思维的塑造对学习者了解英语作为语言的形成,以及发展再到现状的整个过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会归纳和总结的方法可以为更好地学习课程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英)弗里伯恩(Dennis Freeborn)丛书主编,戴炜栋.英语史――从古英语到标准英语.From Old English to Standard English:A Course Book in Language Variation Across Tim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英)鲍(Baugh,A.C.).英语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李赋宁 .英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2:122.

[5]黄柏卿.学点英语是知识有助于学习和运用英语[J].惠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6]高海清.浅谈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上一篇:论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下一篇: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