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对决脑中风(上)

时间:2022-10-23 05:16:11

防控脑中风任重而道远

脑中风,目前在我国总体情况是:

1.认知甚少

在中国,提起脑中风,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个病。但大多数的民众并不知道脑中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部分医师尽管知道其中的原因,却不全知道如今有哪些办法可以防治脑中风;对于掌握技术并知道如何治疗的人,又不知道如何推广。简而言之,就是只知其病,而不知其因;知其因,而不知其法;知其法,却不知其道。于是,在国内就存在以下的事实情况:

大部分病人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治疗;

大部分病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中风;

大部分医院不做病因学的筛查;

大部分医院不能开展防治脑中风的手术或介入治疗;

50%的病人4~5年内会再次中风;

大多数脑中风病人的宿命是“中风―偏瘫―再中风―再偏瘫”,直至生命结束;

大多数病人合并其他疾病,如“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周围血管病、呼吸睡眠暂停等;

大部分病人吃了没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

2.干预不够

由于以上情况的存在,国内许多脑中风高危患者在家里等待发作,而脑中风专科医师则在医院里等待患者。脑中风患者一旦发病,来不及治、没办法治,以至于大多数脑中风病人饱受病痛折磨。

近年来,我国缺血性脑中风的比例快速上升。在以往的心脑血管病防控工作中,我国对高血压的筛查和控制比较重视,但对引致缺血性脑中风重要原因之一的颈动脉斑块造成的狭窄关注却不够,甚至在常规的干部体检中也没有颈动脉筛查项目。因此,大量脑中风前期的患者没有被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干预。

据我国学者对医院临床资料的分析表明,门诊的脑中风患者中约40%为复发病例,这意味着造成脑中风的基础病变如果不被去除或予以控制,脑中风就会反复发作。所以,对脑中风危险因素的筛查,是去除发生脑中风的病源、减少脑中风发生及伤残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听诊或超声检查提前发现颈动脉病变并加以干预是预防脑中风发作的有效措施之一。

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的死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是日本的3.5倍,也高于泰国、印度等国家。根据北京安贞医院20年脑卒中病例资料分析,致死性中风占27%,大部分中风患者存活且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残疾。脑中风已对国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将大幅度增加病人的负担。

3.数量惊人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人口老转化的发展,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日趋加重的生存压力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使人们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挑战。

据近年心血管病年报的调查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3.3亿人,血脂异常患者1.8亿人,糖尿病患者9240多万人,超重近2亿人,肥胖8000多万人,吸烟3.5亿人。由于此类情况的存在,几乎1/3~1/2的中国人都受到心脑血管病的威胁。

控制危险因素至关重要

脑中风的预防有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从降低危险因素着手,锁定高危人群,及时矫正,以避免脑中风发作;二级预防则是针对已经发作过脑中风的患者,减少其复发的几率。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一般很少表现出症状,所以要及时发现,应该经常性地进行检查,尤其是中年以后。专家建议一般人应该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应该更频繁一些)。

高血压控制得好不好,患者的参与非常重要。患者应知道什么是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以上,舒张压90mmHg以上),应避免摄取过多盐分,自己会正确地测量血压(在休息状态,血压计与心脏同高。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电子血压计,很方便,最好选用手臂型,不要选用手腕型),并记录血压值。

据国际心肺及高血压协会报道,每天减少食入一勺盐,便可以使血压降低到足够程度,脑中风危险性降低11%。

心脏病方面,适量的抗凝剂可减少心房颤动造成的脑中风。抗凝剂的安全剂量范围很窄。剂量太高,会有出血的危险;剂量太低,则达不到预防血栓的效果,且口服的抗凝剂与许多药物或食物会有交互作用。所以,应按照医嘱服药,并进行抽血检查,切不可自行停药或自行调整剂量。

糖尿病患者需注重饮食控制。糖尿病人应找一位医生进行追踪治疗,定期检测血糖,最好能自己买血糖仪。自己测血糖并不困难,通过自测血糖可使病情控制得更理想。同时要了解哪些症状发生时(发抖、冒冷汗、全身虚弱无力、癫痫、嗜睡、昏迷)可能意味着血糖过低。在感觉不对劲的时候,马上测血糖,一般的血糖仪很快就可以知道结果。若是血糖太低(

控制高血脂,饮食很重要。尽量少吃油炸的食物。若需服用降血脂的药,应有医师处方,并定期监测血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约1mmol/L,脑中风再发和其他严重血管病发生的风险可下降约20%。

抽烟的人,应尽早戒烟。抽烟不仅增加脑中风的机会,也增加心脏病、肺病及多种癌症的危险性。抽烟不仅危害自己,周围的人一样受到伤害。

不要过度饮酒。

同道路交通一样,颈部动脉就好比一个交通要道。要解决交通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最堵的地方,这里畅通了,脑子里的血液才能够畅通。因为若发现颈动脉有明显的狭窄,可以进行预防性手术或放置血管支架,以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意味着脑内某部分血管已严重狭窄,将要完全堵塞,或是已堵塞后又自行再通。有此情形发生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

肥胖的人应控制和减少体重,经常锻炼,健康饮食。国际中风协会了一个中风危险因素评估卡,每个方框分别代表1分,在每一栏的最下面将你的分数总和与对应的中风危险因素级别进行比较。

筛查是防治脑中风的基础

脑中风这个病,进展慢,发病快,愈后差。50%以上的脑中风患者在发作之前都没有任何征兆,当年龄超过55岁时,每隔10年中风的危险性就会增加1倍。所以,防治的重点在于提前发现,提前处理。这就是筛查。

说到这个问题,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有位老人是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的父亲,平时身体情况很好,基本上没有任何症状。有一次,我去他家的时候,老人让我用听诊器给他听听。当时,通过听诊器就发现他的颈部存在很明显的血管杂音,于是,我建议他进一步做了B超和造影检查,结果证实他的颈动脉已经存在很明显的狭窄。后来,我们给他做了手术,清除了颈动脉血管内的斑块。现在老人完全没有任何症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启发。

再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2007年,我在佳木斯市做了一个题为“防治脑中风是每一个中老年人的必修课”的报告。会上来了200多位代表,这是一个年龄范围在30~70岁的人群,45~60岁的最多。主持人是佳木斯市一位副局长。他向听众介绍完我之后,没有听就匆忙离开了。

会前,我们给这200多位代表做了一个小测验,让具有某些高危因素的人举手。其结果是这样的:这个人群中有35%的人有高血压,20%的人有高血脂,15%的人有高血糖,50%的人抽烟,20%的人打鼾,80%的人运动少,20%的人家族中有脑中风病史。以上举手两次的人,都有可能得脑中风,在会后需要接受颈动脉超声的筛查。我们给凡是举过两次手的人发了免费筛查的卡片。

这位副局长平时就有高血压、高血脂,尽管他主持了会议,但没有时间听报告,没有进行筛查,当然,也没有发现脑中风的隐患并进行治疗。真真正正与最后的健康机会擦肩而过,在我作完报告后的第7天,这位副局长突发脑出血,成为了一个重残者。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希望广大同胞引以为戒。

人吃五谷,得病是难免的,关键是我们要有应对措施。从“健康生活方式―脑中风筛查和拥有健康生活完全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只要在平时加强健康意识,脑中风是可以预防的。据不完全统计,70%的中风患者都是可以找到原因并提前加以预防,所以,您只要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检查,及早行动,就能够真正做到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心中有数。

筛查包括的主要检查项目

1.体格检查

主要为听诊。由于颈部大血管位置表浅,如果血管存在狭窄,医生一般用听诊器就可以听到血流通过时发出的杂音,从而发现病变。

2.B超

颈动脉和脑血管超声都是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通过将超声波探头放在血管的相应位置上来回移动,能够检测到血管内的病变,同时,还能够测出血流的速度,用来判断狭窄程度。

心脏超声可以发现心脏的问题,用于确定心脏方面是否存在可能导致脑中风的问题。

3.造影

脑血管造影检查是将含碘的造影剂注入动脉内,使血管显影,通过X线快速地拍片以获取一系列的造影图片。借此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血管的整体情况;有没有狭窄,狭窄程度以及具体的狭窄位置,这对于发现颅内血管的病变意义更大。

另外,还有CT、MRA等检查。一般到正规医院都能够进行相关的检查。应特别注意,千万不要误以为没有必要筛查,定期进行筛查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生脑中风。

筛查周期需要根据个人的危险因素和之前的筛查结果来决定。大部分人群应该将颈动脉超声筛查作为其常规健康体检的一部分,每年接受一次。颈动脉筛查加上心房纤颤筛查,将会使中风危险评估更加全面。(未完待续)

上一篇:艺博会,吸引法则 下一篇:流连平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