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时间:2022-10-23 04:29:25

合作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摘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交往与审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及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彻底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将合作学习有效地实施于教学中,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关键词:合作学习 实施策略 有效性

轰轰烈烈的英语课程改革正在进行着,新英语课程标准给每一位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因此,如何更有成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在实施新课程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改革已进行这么多年来,观念依旧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依旧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走过场,新瓶装老酒。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位英语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搞好小组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不但能培养良好的品格,也能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都会合作学习的实施。相反,具有合作和竞争意识、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良好心理品质会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小组学习。因此,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能及时调节心理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注意运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成绩和态度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举办心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一个亲切友好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于激励的话语都可能引发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相反,教师过分严厉的面孔、大声的斥责,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恐惧心理。

二、科学合理的分组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学习小组间的学习竞赛。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英语学科特点,可以采用按座次就近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两种形式。

1 按座次就近的小组组合

按座次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4人左右。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需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次,因此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为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任课教师可在学期之始与班主任协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以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4人为一组来安排学生的座位。这种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讨论。它是随机、分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学习动。

2 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

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一般以2至6人为宜。以这种方式组合而成的学习小组往往是同质组合,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较小,更有利于高效地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有灵活性。

三、科学可行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应何时进行合作学习、时间是多少等等。如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5 We are tryingto save the manatees?可以设计成一个小小辩论会的小组合作活动。在活动前教师要想学生讲明辩论会的开展方式,并将任务设计在sectionA-3a和3b之后进行,辩论会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教师要预测到可能会耽误时间,打出提前量。

四、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有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学生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其次,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所有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个别学习。学习小组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能否达到某个小组目标,而且关键在于它能否提高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这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是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即要使学习小组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追求基于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个人进步基础上的团体进步。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小组成员最大潜力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否则合作学习应有的教学效果就难以体现出来。

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把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并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五、及时的课后总结

课后调查、反思与评价对改进教学十分有利。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调查、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分别作具体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如,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时,有时会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许多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学习,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合作流于形式,显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候,教师应及时反思,积极分析出现上述冷清场面的原因。是否教学设计有偏差,座位安排不当?或是话题缺乏趣味性,指导不够得力呢?还是活动之前没能对学生脑海中相关的知识网络进行激活?这些都可能抑制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从学生角度分析,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不强,也会影响合作。发现问题才会去解决问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克服班级人数多且学生差异大给教学带来的困难。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更应彻底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上一篇:音乐教学的创新与探究 下一篇:浅析大学生恋爱问题